李宁的崛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股国潮风靡大街小巷,穿着帆布胶皮底的青年男女正是这场时尚运动的主力军,经济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李宁牌是他们的心头好,谁也不会想到这样巨大成功的背后,却有着说不尽的心酸。
自李宁斩获体操冠军之后,无数人给予厚望,汉城奥运会上,李宁因伤病出现巨大失误,一夜之间从体坛英雄变成民族罪人。从汉城回到北京,欢呼和鲜花都是旁人的,他孤零零的走在机场小道上,整个人都陷入沉寂。
指责和争议铺天盖地般涌来,就在这时候,李宁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出现了。他就是李经纬。有同样坎坷经历的人,总是会惺惺相惜,在知道了李宁的遭遇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89年,李宁正式退役。
国家给了他体制内的最好的两个选择,在广西体委副主任和国家体操队教练间任选一个,李宁拒绝了。他义无反顾的去了广东三水,跟着李经纬下海经商,凭着天生直觉和营销策略,李宁亲自代言,砸60万在央视插播广告,当年就创造出健力宝销量3000万的奇迹。
出于感激,更是出于情谊,在李经纬的鼎力支持下,李宁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李宁"。从体育器材到运动服一应俱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李宁通过积攒的人脉和高质量严要求,顺利承包了整个亚运会的运动服。
那一年他身穿白色李宁运动服,在青藏高原接过圣火传递火种,用一种传奇的方式回归大众视野,曾经辉煌的体坛事业悄然落幕,属于他的商业时代来了。从93年到96年,李宁每年收入涨幅都在100%以上。
可就在李宁创造了亿的销售历史记录不久,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决定,将企业交由职业管理人士打理。在这之后,除了一些重要的董事会议,李宁很少在公司露面,也不会过问公司具体业务,功成身退。
危机乍现,李宁该何去何从
二十年后的今天,各种外国运动品牌爆款中国,年轻人消费趋势往国际化靠拢,国产品牌遭到了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安踏特步等国内运动产品竞争激烈,行业颓势。
李宁就像额头冒汗的中年人,开始往低谷走。为了改变生存现状,公司将视野放到国际,将"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改成"Make The Change",打算跟耐克正面刚。
新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低价高质的现有模式,可提价之后,订单量锐减,库存积压连年亏损,短短几年,企业31亿元全部打了水漂,贴上了老国产旧货的标签之后,李宁似乎只能在体育器材方面苟延残喘。
除了企业的董事们,媒体人也在积极关注李宁走势,最终总结出李宁亏损的原因:国企病,品牌老化,转化执行不彻底。15年,退隐几十年的李宁重返商场,结合当下时代主流,选择了新的营销方式,"要以创业的心态去创造李宁新的产品,新的渠道,新的运营方式以及新的体验。"
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宁带着团队拜访各大线上线下平台,重新签订销售合约,挽回旧客户的同时开创新市场,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燥热的时代,李宁高调开通了微博,推广公司,更新日常,拉近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让品牌又一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支持。
找出问题所在后,55岁的李宁开始了二次创业,打破原有的体制,一切从零开始。一是多品牌布局,区分各类体育产品,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可以清晰的解决自己需求。二是定位消费人群,符合年轻人审美物质基础。
将品牌定位调整到以高性价比为优势的终端市场,三是优化渠道,提升门店和线上售货途径,调整产业链,增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打造时尚单品,提升品牌效力,坚持12年国际化趋势政策,让产品走向世界。
反败为胜的重中之重
想要产品走向世界,就要增强品牌影响力,李宁的赞助从国内到国外,从国家乒乓队到羽毛球队,从国内篮球联赛到西班牙,阿根廷球队,直至NBA比赛,名声大震。
与此同时,李宁造势于优质代言人,先后签约赞助韦德,推出"韦德之道"高端篮球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时尚界,纽约时装秀,巴黎时装秀,米兰时装秀,场场不落,从前年开始,再次掀起国潮浪花,成为国外奢侈品代表。
品牌年轻化,改变设计风格,不论是"国潮"还是"复古",都走在时尚的前沿,引领大众而不是盲目跟风。改造供应链,升级消费体验,让年轻人注意并与其产生非常强烈的情感联结,利用偶像热度,挖掘潜在客户并获得好感,扩大李宁市场。
在李宁最辉煌的时候,提到李宁就提到了国人的骄傲,"把汉字穿在身上"正是李宁服装文化的一大亮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外国人的火热追捧,都加深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李宁"四个大字直击人们内心的柔软。
90年代大红大紫的复古街头文化大火,验证了"时尚就是一个轮回"的道理,时代的碰撞擦热产生了一种吸引年轻人的灰色神秘感……
加深与阿里,腾讯等产业的合作,加大对电商平台的投入,迎合年轻人消费方式和渠道,对准消费的有生力量群体大力出击,每逢双十一双十二大力度减免活动,更是获得消费者好感的有效举措。
从总体数据上来看,李宁产值增收主要归功于电商渠道收入增加,18年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39%,首次实现营收入100亿。
不变初心,方得始终
"李宁很早就给国家队穿,绣着国旗,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按国际标准。"李宁说。
不论是八九十年代还是现在,李宁的款式变了,价格变了,但质量始终上乘;营销模式变了,公司内部产业划分变了,可站在中国角度看世界的大格局没变。
不仅如此,身为企业的创始人,他坚信企业应该是由经理人来经营,管理者要做的是制定制度来维持产业运作发展,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是长远之道。从亏损31亿到年入100亿,李宁做的最对的事,就是"有斗志,敢于冒险,敢于追求,有勇气和担当把你的想象变成现实。"
现在的李宁前景一片大好,企业也正是需要他的时候,或许未来几年,李宁先生会再次功成身退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