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1)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一、A市概况简介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2 ) 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一、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二、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5、传输线路的设计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2、数据采集与分析3、拨打测试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3 ) 2004-2006年A 市本地传输网规划设计第一部分 A 市概况第二部分 A 市本地电话网及长途电话网现状 现有网络结构 各局容量、局间电路容量、话务量、传输方式 A 市中继传输现状 市区中继传输现状 各县中继传输现状第三部分 2004•2006年A 市本地传输网规划设计 传输网规划原则 传输业务量预测(l)电话业务量预测(2)IP业务量预测(3)数据业务量预测(4)信令业务量预测 A 市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设计(1) 传输段业务量计算(2) 传输设备容量的计算(3) 传输设备选型及功能描述(4) 各段通路组织及时隙的安排 各县传输网规划 方案论证评估3.计算机类型题目选题要求与注意事项四、参考实例(1) 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系统运行与调试。•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2)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功能需求•对通信量的分析•网络系统拓扑设计•设备选型、配置•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IP地址规划•接入Internet•网络安全例如: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2 ) A 市 X 局OA网的设计与应用一、A 市 X 局 行政结构及功能需求分析1. A 市 X 局 概况及下属各分支机构分布状况2.办公、业务功能需求分析二、系统设计原则和实现目标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建设目标2.网络性能分析三、系统硬件环境的总体设计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局中心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b. 分支机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c.网络信息流量及各级交换机端口数和端口速率的计算2.传输方式的设计划分及子网配置4.路由规划和IP地址分配5.网络设备的选型四、系统软件环境的总体设计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组织结构2.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3.访问权限的设置4.网络安全五、论文总结七、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八、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几点说明1、聘请指导教师在相关教学站的协助下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可以有多个指导教师,或一个指导教师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2、撰写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交教学总站或校外学习中心审核盖章后寄往北邮网院待审批。如果任务书合格,即可继续撰写毕业论文。届时将在网上公布任务书的审批情况,如果不合格,应按照任务书审批要求进行修改,在指定时间内重复完成上述工作。如果任务书在规定时间内未能通过,将只能推迟半年随下届应届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不能出现同一名学生多个题目任务书的情况,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将视为取消本次毕业设计处理。3、毕业设计报告不能擅自更改论文题目,即论文题目与任务书的题目保持一致。如果确需更改题目,应提前申请,经教学总站或校外学习中心批准后方能发给网院教学部重新履行任务书的审批。对于有条件通过的任务书的学生,应注意教师加批的意见,并在论文中加以体现,以保证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不能抄袭他人文章或论文,一经查出,视为抄袭处理。不能抄袭巳有的工程设计报告之类的现成文件,这样做的结果是设计内容看起来很多、很全面,但没有本人的具体设计内容,这样的论文答辩是不能通过的。关于毕业答辩一、 论文答辩的程序及准备要求论文答辩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对待、作好准备、园满地完成这最后一个环节。 1.答辩程序:①个人讲述报告主要内容及本人所做工作,重点是本人所作主要设计内容、设计思路及得到的主要结果。占时10∽15分钟;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可以不必讲述。这一环节是培养和锻练做为一个技术人员如何进行技术交流,如何表述自己的技术观点。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是:讲述问题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语言表述简练。 ②由答辩老师提出问题,答辩人回答,在答辩过程中还可能追加问题,回答问题占时20分钟。提出问题的主要范围是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内容的问题以及论文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的问题。这一环节考核的是对所设计的内容掌握的深度及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这就要设计者对所设计的内容掌握到较深入的程度,不能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的概念或者从其他资料上抄来的内容,这样就很难回答好问题。这就要求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例如某些数据和公式的引用一定要有依据,并能说明其概念。再如一些软件和程序的设计一定要能讲清楚设计思路和流程,并能解释某一段程序的含义及作用。2.准备要求: ①准备好个人讲述提纲,并作一定的试讲以便掌握好时间,给你的15分钟时间不能超过,也希望能充分利用,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②事先准备好挂图、表格或计算机演示条件3. 答辩时只准参阅本人所作论文及准备的讲述提纲,不能参阅其他书籍和文件。4. 答辩时要听清所提问的题目,要对题目理解后再回答。如果暂不能理解或不太清楚题意可请老师再讲述题意或给予提示,不能题意没清楚问题就回答。5. 答辩时不要紧张,要能冷静思考。二、 评分标准• 报告成绩: 50分• 个人讲述: 10分• 回答问题: 40分• 以上三项总合100分;59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 •取得学位的要求标准是:良好成绩以上 .参考选题毕业设计参考选题-------通信类及计算机类通信类各种选题及参考内容:(1 )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一、A市概况简介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 六、 方案论证,评估(2 ) 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一、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二、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5、传输线路的设计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2、数据采集与分析3、拨打测试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3 ) A 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1、A 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2、IPAS网络特点二、A 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1、A 市自然概况介绍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6、寻呼区的划分(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7、网关及CSC的规划(1)网关到CSC侧 2M 链路设计(2)CSC到CS线路设计四、基站同步规划(4 )A 市 GSM无线网络优化一、GSM网络概述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网络结构 网元配置 现网突出问题表现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3. 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接通率掉话率话务量长途来话接通率拥塞率 其它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网络优化建设六、优化后总结及建议( 5 ) A 市lP城域网建设及规划一、IP网络的发展现状二、A 市概况介绍l、各县网络结构及设备容量情况2、IP业务预测及建设必要性三、A 市IP城域网结构设计及设备配置1、网络结构及拓扑结构设计2、骨干层网络设计3、汇集层网络设计4、网络接入层的设计5、传输方式设计6、设备的选型四、接入方式设计1、ADSL方式接入2、FTTX+LAN方式接入3、光纤接入方式4、DDN 方式接入五、IP地址规划1、IP地址的分配2、子网划分六、IP城域网业务开展及实现(6 ) 2004-2006年A 市本地传输网规划设计第一部分 A 市概况第二部分 A 市本地电话网及长途电话网现状 现有网络结构 各局容量、局间电路容量、话务量、传输方式 A 市中继传输现状 市区中继传输现状 各县中继传输现状第三部分 2004•2006年A 市本地传输网规划设计 传输网规划原则 传输业务量预测(l)电话业务量预测(2)IP业务量预测(3)数据业务量预测(4)信令业务量预测 A 市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设计(1) 传输段业务量计算(2) 传输设备容量的计算(3) 传输设备选型及功能描述(4) 各段通路组织及时隙的安排 各县传输网规划 方案论证评估(7 ) X 地区GSM系统网络优化设计第一章:X 地区网络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介绍第二节:网络结构第三节:网络参数第二章:全网存在问题及分析第一节:接通率和掉话率及通话质量情况第二节:影响接通率和掉话率及通话质量的原因第三节:网络健康检查及存在问题分析第四节:故障分析及处理第三章:网络优化前数据提取第一节:原始数据提取及分析第二节:路测数据及情况分析第四章:优化网络结构及其参数修改第一节:数据修改情况第二节:优化后网络情况第五章:优化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8 ) A 市无线(IPAS)系统及网络优化一、A 市无线(IPAS)系统介绍1、A 市本地网及IPAS系统网络结构图2、本地网及IPAS系统容量介绍3、基站数量及可容纳的最大用户数4、编码方式5、多址接入方式6、无线频率的使用介绍二、A 市IPAS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2、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3、盲区测试与分析4、全网同步数据采集与分析三、A 市IPAS系统优化网络结构和参数设计1、寻呼区优化设计2、站点的优化设计3、参数的调整四、优化后运行结果1、接通率情况2、掉话率情况3、覆盖情况五、结论(9 ) 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网络的设计与实现一、现行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网络结构概述。1、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网络结构的说明。2、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网络结构图。二、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的功能要求及系统的设备。1、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的功能。2、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的系统结构。三、A 市监控中心系统结构及设备功能的设计1、监控中心的系统结构设计。2、监控中心的设备。3、监控中心的功能设计。4、监控中心的信号传输方式及速率。四、A 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各站点的系统结构及设备功能的设计。1、各监控站的系统结构设计。2、各监控站的设备。3、各监控站的功能设计。4、各监控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及速率。五、A 市市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功能实施过程举例。(10 ) A 市 X 局OA网的设计与应用一、A 市 X 局 行政结构及功能需求分析1. A 市 X 局 概况及下属各分支机构分布状况2.办公、业务功能需求分析二、系统设计原则和实现目标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建设目标2.网络性能分析三、系统硬件环境的总体设计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局中心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b. 分支机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2.传输方式的设计划分及子网配置4.路由规划和IP地址分配5.网络设备的选塑四、系统软件环境的总体设计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组织结构2.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3.访问权限的设置4.网络安全
接入网(Access Network),一般也将其称为接入层网络,对于接入网的定义,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接入网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接入网技术论文篇一 接入网服务分析 【摘 要】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生活与换联网的接触越来越紧密,而互联网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增加,这种竞争贯穿整合互联网服务的始终,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互联网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的研究就变得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研究目光从以前的核心地带转向电信网的边缘――接入网。 【关键词】接入网;接入网技术;服务 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网服务技术开始成为电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面对通信行业的竞争,互联网客户成为电信行业工作的核心服务对象,更好的解决接入网服务问题,对于客户的稳定以及国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接入网概况 接入网(Access Network),一般也将其称为接入层网络,对于接入网的定义,选取的定义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可的是,接入网,或用户接入网,就是一系列的传送实体,这种传送实体是以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以及业务节点接口为作用载体,其目的是把用于某项业务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设施与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最终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与外围网络的无阻碍信息共享。一般情况下接入网的长度为几百米左右,最长的有几公里,同时它直接与用户终端联系,所以专业领域内经常将之形象的称为“最后一公里”。在接入层网络实实在在地存在通信网络很多年之后,“接入网”的概念才于1995年7月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下来,这里对于接入网的定义更官方也更准确,是目前通用的定义,接入网就是指通过一系列业务节点接口(SNI)以及用户网络接口(UNI)二者之间的结合而产生的传送主体(这些传送主体以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为存在点)组成的实施系统。由此可见,接入网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简单的网络区域,而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实时系统。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管理接口(Q3)共同界定,即,在网络侧,经SNI与业务节点相连;在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由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这三个接口也概括了接入网的几个基本功能:用户端口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业务端口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下面对这几个功能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用户端口功能,是将用户网络接口UNI的要求适配为核心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接入网既支持不同的接入,又需要特定功能的用户网络接口。业务端口则是为处理选择信息服务的,它在接入网的系统管理中以业务节点接口的要求为基础,找到适配的公共承载信道,最终实现信息的处理和选择。核心功能,顾名思义,它是整个接入网组成的核心,由于接入网主要就是解决家庭对于公共网络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实现公共传送与用户业务端口承载需求的适配。传送功能就是把公共承载通过一定的通路没接传送至用户端口,实现信息的重复使用。这四个功能相辅相成,通过互相协作完成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 二、接入网的三个层次 把接入网按照垂直方向分为三个层次,即电路层、通道层和传输媒质层,这样可以方便网络的设计与管理。这三个层次是完全并列的关系,同时也是互相衔接的,每一层都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实现本层面信息的流通,另外就是在与它相邻的高层需要时为其提供传送服务,再有就是与它相邻的下层为它提供传送服务时,它要充分的利用这些服务内容。采用分层,可以单独设计和运行每一层网络,简单方便,条理清晰。同时,分层之后,各个层次之间都有独立的功能,这样就免于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也可以灵活的运用技术的更新,比如某一新技术出现,由于层次的存在,那么这一技术可能只适用于某个层次或某些层次,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其它层次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引入新技术,既更新了服务水平,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接入网的稳定,此外还大大减少了接入网服务更新成本。另外层次之间的互相配合也可以保证服务的完整性和紧密性。总之,接入网分层对于整个接入网服务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接入网技术介绍 以传输方式为基础,可以把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这两种接入网在本质上名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在信息传输的载体上有一定出入。有线接入网的载体主要有铜线、光纤、以及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等,而无线接入网则以移动数据为载体。 传统的接入网由于载体的限制,一般使用铜缆,服务范围仅限于语音服务和少量的数据业务。然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人们对新业务,特别是宽带综合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催生了一系列接入网的新技术,这其中包括:以现有双绞线为基础的铜缆新技术、混合光纤/同轴(HFC)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以现有双绞线为基础的铜缆新技术是当前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铜缆新技术以非加感的用户线为基础,充分发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传输容量大大增加的一种接入手段。但是铜线传输的固有缺点,如损耗大、维护费用高、传输频带窄等都使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用户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光纤接入网开始成为主要选择。 光纤入网传输质量好,可靠性高,无需中继器,同时也符合人们对于互联网发展的需求,有很好的市场发展潜力。有利有弊,光纤的巨额成本据顶了光纤接入网投入使用时自然需要较高成本,并且这正网络传输对于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在未来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而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则应用了更高端的技术,将光纤逐渐向用户延伸,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的演进策略。 在某些因地理环境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影响下,建立有线接入网络耗费成本高、难度大,这样就使得无线接入网有了存在的价值。与传统的有线接入网络相比,无线接入技术更加经济、迅速、便捷、灵活,覆盖面也更广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当代接入网络技术中迅速突起的一支异军。 四、接入网发展未来趋势 全球宽带接入网在21世纪后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增加直接带动了宽带业务的拓展,同时电信行业的发展也势必成为接入网发展的新契机。,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驱动下,我们不难预见接入网领域会发生新的变革。 从业务方面来讲,未来接入网能够提供的业务也将在档次上有很大提升。满足用户组建中、高速计算机网的图像通信、立体换面的通话以及办公多媒体业务等都会不断被开发出来,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技术方面上看,支持接入网的技术会更加多样化。笔者认为,未来的接入网会以光纤接入为主要发展方向,无线接入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铜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五、结束语 如今,电信领域的核心网已基本实现了信息的宽带高速传输,用户环路成为整个电信网络中的“瓶颈”,限制了整个电信网传输各种信息。接入网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更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糜正琨,王文鼐.软交换技术与协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30. [2]尤燕飞.浅谈综合业务接入网的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06). [3]刘伟.用户接入网技术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接入网技术论文篇二 光纤接入网技术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光纤接入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发展,介绍并阐述了有源光网络与无源光网络的原理和实现,并根据两种光网络组成不同,对两种光网络的几种典型的接入模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探讨了光纤接入网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有源光网络 无源光网络 APON 接入网 FTTx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电信概念和体系结构,随着各国接入网市场的逐渐开放,电信管制政策的放松,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扩大,新业务需求的迅速出现,有线技术(包括光纤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接入网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干线通信中,光纤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接入网中,光纤接入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光纤接入网是发展宽带接入的长远解决方案。 一、光纤接入网的基本构成 光纤接入网(OAN),是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功能。通过光线路终端(OLT)与业务节点相连,通过光网络单元(ONU)与用户连接。光纤接入网包括远端设备――光网络单元和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它们通过传输设备相连。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OLT和远端ONU。它们在整个接入网中完成从业务节点接口(SNI)到用户网络接口(UNI)间有关信令协议的转换。接入设备本身还具有组网能力,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同时接入设备还具有本地维护和远程集中监控功能,通过透明的光传输形成一个维护管理网,并通过相应的网管协议纳入网管中心统一管理。 光纤接入网(OAN)从系统分配上分为有源光网络(AON,ActiveOptical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OpticaOptical Network)两类。 二、有源光纤接入网 有源光网络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有源光网络的局端设备(CE)和远端设备(RE)通过有源光传输设备相连,传输技术是骨干网中已大量采用的SDH和PDH技术,但以SDH技术为主,本文主要讨论SDH(同步光网络)系统。 1.基于SDH的有源光网络 在接入网中应用SDH(同步光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SDH可以提供理想的网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SDH固有的灵活性使对于发展极其迅速的蜂窝通信系统采用SDH系统尤其适合。当然,考虑到接入网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和运行环境的恶劣性,适用于接入网的SDH设备必须是高度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系统,其市场应用前景看好。 接入网用SDH的最新发展趋势是支持IP接入,目前至少需要支持以太网接口的映射,于是除了携带话音业务量以外,可以利用部分SDH净负荷来传送IP业务,从而使SDH也能支持IP的接入。支持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现有的PPP方式外,利用VC12的级联方式来支持IP传输也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方式。总之,作为一种成熟可靠提供主要业务收入的传送技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不断改进支持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平滑过渡。 2.基于PDH的有源光网络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以其廉价的特性和灵活的组网功能,曾大量应用于接入网中。尤其近年来推出的SPDH设备将SDH概念引入PDH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这种改良的PDH系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广泛应用。 三、无源光纤接入网络 无源光网络(PON),是指在OLT和ONU之间是光分配网络(ODN),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它包括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及基于IP的PON。 APON的业务开发是分阶段实施的,初期主要是VP专线业务。相对普通专线业务,APON提供的VP专线业务设备成本低,体积小,省电、系统可靠稳定、性能价格比有一定优势。第二步实现一次群和二次群电路仿真业务,提供企业内部网的连接和企业电话及数据业务。第三步实现以太网接口,提供互联网上网业务和VLAN业务。以后再逐步扩展至其它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业务接入网系统。 APON采用基于信元的传输系统,允许接入网中的多个用户共享整个带宽。这种统计复用的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APON能否大量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问题。目前第一代的实际APON产品的业务供给能力有限,成本过高,其市场前景由于ATM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挫而不确定,但其技术优势是明显的。特别是综合考虑运行维护成本,在新建地区,高度竞争的地区或需要替代旧铜缆系统的地区,此时敷设PON系统,无论是FTTC,还是FTTB方式都是一种有远见的选择。在未来几年能否将性能价格比改进到市场能够接受的水平是APON技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IPPON的上层是IP,这种方式可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容易实现系统带宽的动态分配,简化中间层的复杂设备。基于PON的OAN不需要在外部站中安装昂贵的有源电子设备,因此使服务提供商可以高性价比地向企业用户提供所需的带宽。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期待的技术。无源光接入网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无源光网体积小,设备简单,安装维护费用低,投资相对也较小。 (2)无源光设备组网灵活,拓扑结构可支持树型、星型、总线型、混合型、冗余型等网络拓扑结构。 (3)安装方便,它有室内型和室外型。其室外型可直接挂在墙上,或放置于“H”杆上,无须租用或建造机房。而有源系统需进行光电、电光转换,设备制造费用高,要使用专门的场地和机房,远端供电问题不好解决,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4)无源光网络适用于点对多点通信,仅利用无源分光器实现光功率的分配。 (5)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彻底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极适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6)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无源光网络扩容比较简单,不涉及设备改造,只需设备软件升级,硬件设备一次购买,长期使用,为光纤入户奠定了基础,使用户投资得到保证。 四、光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是指传输线路和节点的几何排列图形,它表示了网络中各节点的相互位置与相互连接的布局情况。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网络功能、造价及可靠性等具有重要影响。其三种基本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形、环形和星形,由此又可派生出总线―星形、双星形、双环形、总线―总线形等多种组合应用形式,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1.总线形结构 总线形结构是以光纤作为公共总线(母线)、各用户终端通过某种耦合器与总线直接连接所构成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属串联型结构,特点是:共享主干光纤,节省线路投资,增删节点容易,彼此干扰较小;但缺点是损耗累积,用户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要求较高;对主干光纤的依赖性太强。 2.环形结构 环形结构是指所有节点共用一条光纤链路,光纤链路首尾相接自成封闭回路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的突出优点是可实现网络自愈,即无需外界干预,网络即可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失效故障中恢复所传业务。 3.星形结构 星形结构是各用户终端通过一个位于中央节点(设在端局内)具有控制和交换功能的星形耦合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结构属于并联形结构。它不存在损耗累积的问题,易于实现升级和扩容,各用户之间相对独立,业务适应性强。但缺点是所需光纤代价较高,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星形结构又分为单星形结构、有源双星形结构及无源双星形结构三种。 (1)单星形结构:该结构是用光纤将位于电信交换局的OLT与用户直接相连,基本上都是点对点的连接,与现有铜缆接入网结构相似。每户都有单独的一对线,直接连到电信局,因此单星型可与原有的铜现网络兼容;用户之间互相独立,保密性好;升级和扩容容易,只要两端的设备更换就可以开通新业务,适应性强。缺点是成本太高,每户都需要单独的一对光纤或一根光纤(双向波分复用),要通向千家万户,就需要上千芯的光缆,难于处理,而且每户都需要专用的光源检测器,相当复杂。 (2)有源双星形结构:它在中心局与用户之间增加了一个有源接点。中心局与有源接点共用光纤,利用时分复用(TDM)或频分复用(FDM)传送较大容量的信息,到有源接点再换成较小容量的信息流,传到千家万户。其优点是灵活性较强,中心局有源接点间共用光纤,光缆芯数较少,降低了费用。缺点是有源接点部分复杂,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另外,如要引入宽带新业务,将系统升级,则需将所有光电设备都更换,或采用波分复用叠加的方案,这比较困难。 (3)无源双星形结构:这种结构保持了有源双星形结构光纤共享的优点,将有源接点换成了无源分路器,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成本较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密性也很好,是一种较好的接入网结构。 五、光纤接入网的形式 根据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光纤接入方式可分为如下几种: 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小区);FTTH(光纤到用户);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F(光纤到楼层);FTTP(光纤到电杆);FTTN(光纤到邻里);FTTD(光纤到门);FTTR(光纤到远端单元)。 其中最主要的是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H(光纤到用户)三种形式。FTTC主要是为住宅用户提供服务的,光网络单元(ONU)设置在路边,即用户住宅附近,从ONU出来的电信号再传送到各个用户,一般用同轴电缆传送视频业务,用双绞线传送电话业务。FTTB的ONU设置在大楼内的配线箱处,主要用于综合大楼、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及大型娱乐场所,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用户服务,提供高速数据、电子商务、可视图文等宽带业务。FTTH是将ONU放置在用户住宅内,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综合宽带业务,FTTH是光纤接入网的最终目标,但是每一用户都需一对光纤和专用的ONU,因而成本昂贵,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六、光接入网的优点与劣势 与其他接入技术相比,光纤接入网具有如下优点: (1)光纤接入网能满足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人们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除了打电话、看电视以外,还希望有高速计算机通信、家庭购物、家庭银行、远程教学、视频点播(VOD)以及高清晰度电视(HDTV)等。这些业务用铜线或双绞线是比较难实现的。 (2)光纤可以克服铜线电缆无法克服的一些限制因素。光纤损耗低、频带宽,解除了铜线径小的限制。此外,光纤不受电磁干扰,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用光缆代替铜缆,可以解决城市地下通信管道拥挤的问题。 (3)光纤接入网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而铜缆的价格在不断上涨。 (4)光纤接入网提供数据业务,有完善的监控和管理系统,能适应将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需要,打破“瓶颈”,使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当然,与其它接入网技术相比,光纤接入网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还比较高。尤其是光节点离用户越近,每个用户分摊的接入设备成本就越高。另外,与无线接入网相比,光纤接入网还需要管道资源。这也是很多新兴运营商看好光纤接入技术,但又不得不选择无线接入技术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胡德春,肖石林. 下一代无源光接入网技术PON的技术演进 [2] 深圳市首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技术比较 作者简介: 袁小杭,男,籍贯杭州,现就职于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通信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线路、管道设计。看了"接入网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论文 2. 浅谈网络技术的论文3篇 3. 关于网络实用技术论文怎么写 4.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5. 蜂窝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论文
数据通信作为当今最具潜力的电信新业务,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据通信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网络数据通信隐蔽通道技术研究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 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文章 通过对网络数据通信中的隐蔽通道技术的介绍,进一步就网络通信中隐蔽通道存在的技术基础和实现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对网络通信隐蔽通道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与此同时对隐蔽通道的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网络安全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网络数据通信;隐蔽通道;隐写术;网络通信协议
根据现代信息理论的分析,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在多层结构系统中是必须存在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安全机制来确保通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在经授权的多层系统的各层之间通信信道上可以建立可能的隐蔽通信信道。在远古时代的简单军事情报传输系统中就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多层结构通信系统,而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也只是一个多层结构通信系统,因此,隐蔽通道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1隐蔽通道的概述
简单来说,隐蔽通道属于通信信道,将一些不安全信息通过通信信道传输隐蔽信息,而且不容易被管理者所察觉。换句话就是借助某个通信通道来完成对另一通信通道进行掩护的目的。一旦建立隐蔽通道以后,都希望通道能够长时间有效运行,由此可见,通道技术的关键是通道隐蔽措施的质量高低。如今,多媒体和Internet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导致隐蔽通道对网络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只要与外界保持联系,就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隐蔽通道所造成的威胁。隐蔽通道按照存在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网络隐蔽通道和主机隐蔽通道两大类。主机隐蔽通道一般是不同进程主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秘密传输,而网络隐蔽通道一般是不同主机在网络中完成信息的秘密传输。通常情况下,隐蔽通道通信工具能够在数据报文内嵌入有效的信息,然后借助载体进行传输,传输过程通过网络正常运行,不会被系统管理者发现,从而实现有效数据的秘密传输。攻击者与其控制的主机进行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网络隐蔽通道。利用隐蔽通道,通过网络攻击者将被控主机中的有效数据信息传输到另一台主机上,从而实现情报的获取。与此同时,攻击者还可以将控制命令通过隐蔽通道传输到被控主机上,使被控主机能够长期被攻击者控制。因此,对隐蔽通道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同时采取措施对网络隐蔽通道的检测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被控主机,并将其与外界的联系及时切断,对网络安全的提升和网络中安全隐患的消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网络数据中隐蔽通道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与传统网络通信相比发现,借助隐蔽通道进行通信只是对交换数据过程中所产生的使用机制进行改变。而隐蔽通道将数据从客户端传向服务器的过程中,双方会借助已经协定好的秘密机制将传输的数据嵌入载体中,与正常通信流量没有太大区别,实现了通信的隐藏,接收到传输的数据之后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提取,再从伪装后的数据中分离出秘密数据。
基于“隧道”的隐蔽通道
基于“隧道”技术的隐蔽通道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隐蔽通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议隧道。理论上来说,隧道技术需要在一种协议上辅以另外一种协议,而且任何一个通信协议都可以传输其他的协议。例如SSH协议可以用来传输TCP协议,首先将服务信息写入SSH信息内,由于SSH通道已经被加密和认证,信息便可以通过SSH通道进行传输。攻击者为了防止系统管理员发现,通常采用各种协议来建立隐蔽通道。
直接隧道
通信双方直接建立的协议隧道被称为直接隧道,以ICMP协议建立隐蔽隧道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网络通信过程中ICMP报文是比较常用的报文形式,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工具常用PING,其一般是需要发送ICMP请求报文,并接收ICMP应答报文,从而对主机是否可达进行判断。PING作为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通过ICMP回显应答报文和ICMP回显请求报文来构建隐蔽通道。通常情况下,发送端能够对ICMP报文中的序列号字段和标识符进行任意的选择,应答中这些值也应该会回显,从而使得应答端能够将请求和应答报文准确地匹配在一起,另外,还应该回显客户发送的选项数据。根据相关规范我们能够借助ICMP包中的序列号、标识符和选项数据等来秘密携带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对于ICMP报文来说,入侵检测或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只能够完成首步的检查,因此,使用ICMP进行隐蔽通道的建立时通常选择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放到选项数据中。除此之外,还有使用IGMP,HTTP,DNS等协议来进行隐蔽通道的建立,且 方法 与ICMP类似,这类隐蔽通道具有准实时的特点,可以使客户机与服务器直接通信。
间接隧道
通信双方借助第三方中转所构建起来的协议隧道被称之为间接隧道,下面将会以SMTP协议所构建的隐蔽通道为例来对其进行分析。对于SMTP协议来说,一般要求发送者将信件上传到Mail服务器上,然后接受者才能够从服务器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件。这样一来攻击者就会想办法将目标系统上所进行的命令写到信件中,通过Mail服务器,目标系统接收将要执行的文件,并将最终的执行结果传输到信箱中,此时攻击者可以借助收信这个环节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形成了隐蔽通道。在这种隐蔽通道中,目标系统和攻击者一般是借助第三方中转来紧密地衔接在一起,该间接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道的时延,与直接隧道相比不再具有实时性。但由于系统目标和攻击者是通过第三方建立的联系,使得目标系统对攻击者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不再需要知道攻击者,攻击者更具安全性。除此之外,使用FTP,LDAP,AD等协议建立隐蔽通道与SMTPA协议的做法类似,根据目标系统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可以对其进行灵活的选用。
使用报文伪装技术构建隐蔽通道
通过“隧道”构建隐蔽通道具有高效的特征,但要想保证其安全性在实际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此外,还有一种隐蔽通道的方法是使用报文伪装技术,就是将一些数据插入到协议报文的无用段内。例如可以借助TCP和IP中所含有的包头段内空间进行隐蔽通道的构建。下面以IPIdentification携带数据为例对其中所构建的隐蔽通道进行介绍,其一般需要将数据的编码放入客户IP包的Identification内,再从服务器中将数据编码取出就可以了。与之类似的做法是可以将数据放入Options、Padding等字段中。由此可见,使用报文伪装技术建立隐蔽通道虽然损失了效率,但安全性却更高了。
使用数字水印技术来构建隐蔽通道
数字水印技术对被保护的版权信息的隐藏有非常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数字水印技术划分为基于变换域的水印方案和基于时空域的水印方案两类。然而借助数字水印技术建立隐蔽通道就是将需要传送的秘密信息代替版权信息嵌入到数字水印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信息的载体一般为文本、静态图像、视频流、音频流等,因此,这种隐蔽通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稳健性。
基于阈下通道建立隐蔽通道
SimmonsGJ于1978年提出了阈下通道的概念,具体定位为:定义1,在认证系统、密码系统、数字签名方案等密协议中构建了阈下信道,其一般是用来传输隐藏的接收者和发送者之间的秘密信息,而且所传输的秘密信息不会被信道管理者所发现;定义2,公开的信息被当做载体,通过载体将秘密信息传输到接收者手中,即为阈下信道。就目前而言,阈下通道通常情况下是在数字签名方案中建立的。以美国数字签名标准DSA和ELGamal签名方案为例对阈下信道的建立进行简单的阐述,美国数字签名标准DSA和ELGamal签名方案都是由三元组(H(_):r,s)组成的。首先可以对要进行传输或签名的信息 进 行相关预处理,即所谓的压缩操作或编码操作,从而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信道。但是如果消息_较大时,函数h=H(_)能够对_信息进行摘要操作。假设h,r,s的长度均为L,其比特消息签名的实际长度为2L+[log2_]。其中大约有2-L的长度可能会被伪造、篡改或被其他信息所代替。即在2L的附件信息中既存在签名,又有一部分被当作了阈下信道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发送者将要传输的秘密信息隐藏到签名中,并通过事先约定好的协议,接收方可以将阈下信息恢复出来,从而获得了需要的秘密信息。双方通过交换完全无害的签名信息将秘密信息进行传送,有效地避开了通信监听者的监视。
3检测技术介绍
基于特征匹配的检测技术
特征匹配检测技术是借助数据库中特征信息来实现与网络数据流的有效匹配,如果成功匹配就会发出警告。实际上,基于特征匹配的检测的所有操作是在应用层中进行的,这种检测技术攻击已知的隐蔽通道是非常有效的,但误报率较高,且无法检测加密数据,对于攻击模式的归纳和新型隐蔽通道的识别方面不能发挥作用。
基于协议异常分析的检测技术
该技术需要对网络数据流中的信息进行协议分析,一旦发现有违背协议规则的现象存在,就会有报警产生。通过对其中异常协议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查找出偏离期望值或标准值的行为,因此,在对未知和已知攻击行为进行检测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行为异常分析的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流量模型构建的,在监控网络数据流的过程中能够对其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一旦与模型的阈值出现差别,将会发出报警。基于行为异常分析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对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确认,而且还能够对单次攻击事件进行分析。这种检测技术主要难点在于准确模拟实际网络流量模型的建立上,建立此种模型需要涉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需要具备相关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研究。虽然就目前而言,准确模拟实际网络流量模型的建立还有很大的难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此类检测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信终有一天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
4结语
隐蔽通道工具不是真正的攻击程序,而是长期控制的工具,如果对隐蔽通道的技术特点不了解,初期攻击检测又失败的状况下,将很难发现这些隐蔽通道。要想防范隐蔽通道,要从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着手,按照网络安全 规章制度 进行操作,并安装有效的信息安全设备。
参考文献:
[1]李凤华,谈苗苗,樊凯,等.抗隐蔽通道的网络隔离通信方案[J].通信学报,2014,35(11):96-106.
[2]张然,尹毅峰,黄新彭等.网络隐蔽通道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3(7):44-46.
[3]陶松.浅析网络隐蔽信道的原理与阻断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5198-5200,5203.
《 数据通信及应用前景 》
摘要:数据通信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通信主要分为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他们主要是通过传输信道来输送数据,达到数据终端与计算机像话连接。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据通信;应用前景;分类;探究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况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通过传输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和通讯业务。数据主要是把某种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进行组合,利用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送,实现两个终端之间数据传输。数据通信可以实现计算机和终端、终端和终端以及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递。
(二)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数据通信主要是通过数据终端进行传输,数据终端主要包括分组型数据终端和非分组型数据终端。分组型数据终端包括各种专用终端,即:计算机、用户分组拆装设备、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局域网设备等等。非分组型数据终端主要包括用户电报终端、个人计算机终端等等。在数据通信中数据电路主要是由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和数据信道组成,主要进行信号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控制器和数据终端进行连接,其中中央处理器主要用来处理通过数据终端输入的数据[1]。
二、数据通信的分类
(一)有线数据通信。有线数据通信主要包括: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网(PSPDN),帧中继网三种。数字数据网可以说是数字数据传输网,主要是利用卫星、数字微波等的数字通道和数字交叉复用。分组交换网又称为网,它主要是采用转发方式进行,通过将用户输送的报文分成一定的数据段,在数据段上形成控制信息,构成具有网络链接地址的群组,并在网上传播输送。帧中继网络的主要组成设备是公共帧中继服务网、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存储设备[2]。
(二)无线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是在有线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通常称之为移动数据通信。有线数据主要是连接固定终端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依靠有线传输进行。然而,无线数据通信主要是依靠无线电波来传送数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移动状态下的通信。可以说,无线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计算机与个人之间也实现无线通信。这主要是通过与有线数据相互联系,把有线的数据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的互联网用户上。
三、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
(一)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有线数据通信的数字数据电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通过高速数据传输、无线寻呼系统、不同种专用网形成数据信道;建立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组件公用的数据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的分组交换网应用主要输入信息通信平台的交换,开发一些增值数据的业务。
(二)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无线数据通信具有很广的业务范围,在应用前景上也比较广泛,通常称之为移动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在业务上主要为专用数据和基本数据,其中专用数据业务的应用主要是各种机动车辆的卫星定位、个人无线数据通信、远程数据接入等。当然,无线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利用性,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又分为三种类型,即:个人应用、固定和移动式的应用。其中固定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信道接入公用网络实现固定式的应用网络;移动式的应用网络主要是用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这种连接主要依靠移动数据终端进行,实现在野外施工、交通部门的运输、快递信息的传递,通过无线数据实现数据传入、快速联络、收集数据等等。
四、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据通信网络不断由分散性的数据信息传输不断向综合性的数据网络方向发展,通过传输数据、图像、语言、视频等等实现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无论是在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来。因此,当今时代学习、了解并掌握先进技术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亚军.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半月),2008(04).
[2]朱江山.李鸿杰.刘冰.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发展思考 》
摘要:近年来,网络及通信技术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这一势态给人们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也给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及挑战。本课题笔者在概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交换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发展前景
信息时代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狭义层面分析,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提升,为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从广义方面分析,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发展,能够推进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现状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成熟,将其与数据通信有机融合,能够具备更为广泛的应用。鉴于此,本课题对“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概述
数据通信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并且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结合而产生的。对于数据通信来说,需具备传输信道,才能完成两地之间的信息传输[2]。以传输媒体为参考依据,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有线数据通信,另一类为无线数据通信。两部分均是以传输信道为 渠道 ,进一步使数据终端和计算机相连接,最终使不同地区的数据终端均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处于不同地区或地域的具备独特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以通信线路为渠道进行连接,并在网络 操作系统 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管理及资源共享等。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结合上述概念可知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两者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两者相互融合更能够促进信息的集中及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使数据通信的信息传输及利用加快,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依据。例如,基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交换技术,通过该项技术便能够使信息资源共享更具有效性,同时也具备多方面的技术优势。
2基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基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两者融合的重要产物,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交换及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下面笔者以其中的帧中继技术为例进行探究。帧中继协议属于一类简化的广域网协议,同时也是一类统计复用的协议,基于单一物理传输线路当中,通过帧中继协议能够将多条虚电路提供出来,并通过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的方式,对每一条虚电路进行标识。对于DLCI来说,有效的部分只是本地连接和与之直接连接的对端接口[3]。所以,在帧中继网络当中,不同的物理接口上同种DLCI不能视为同一种虚电路。对于帧中继技术来说,所存在的主要优势是将光纤视为传输媒介,实现高质量传输,同时误码率偏低,进一步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比如对于实时信息的传输并不适合,另外对传输线路的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当然,对于基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交换技术远远不止以上一种,还包括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流及分组交换等技术。与此同时,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现阶段具备的光传输,其中的数据传输与交换均是以光信号为媒介,进一步在信道上完成的。在未来发展中,数据通信交换技术远远不止表现为光传输和交换阶段,将进一步以满足用户为需求,从而实现更有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
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发展前景
近年来,数据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无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无线网络 技术将更加成熟。与此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中的互联网设备也会朝着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完善。纵观这几年,我国计算机技术逐年更新换代,从而使网络传输的效率大大提升。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很多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有效满足。笔者认为,网络与通信技术将从以下方面发展。(1)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将朝着4G方向发展,从而满足用户的信息交流及信息资源共享需求。(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进一步完善。随着WiFi 热点 的逐渐变大,使我国宽带局域网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显然,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充分融合的背景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完善。(3)光通信将获得巨大发展前景,包括ASON能够获得充分有效的利用以及带宽资源的管理力度将加大,从而使光通信技术更具实用价值。
4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联系。总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数据通信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数据通信实现图像、视频、数据等方面的传输及共享,更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总而言之,需要做好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工作,以此使数据通信更具实用价值,进一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英韬.对通信网络数据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80-83.
[2]刘世宇,姜山.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53-258.
[3]屈景怡,李东霞,樊志远.民航特色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1):20-22.
有关数据通信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本科通信学毕业论文范文
2.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3.有关通信学毕业论文范文
4.浅谈通信学毕业论文范文
5.有关本科通信学毕业论文
6.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论文范文
318 浏览 1 回答
95 浏览 5 回答
136 浏览 2 回答
109 浏览 4 回答
295 浏览 4 回答
214 浏览 3 回答
240 浏览 4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251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
167 浏览 4 回答
329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5 回答
341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