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国今天的法制现代化事业来说,古代法家思想是否仍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首先探讨法家思想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与我们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然后再看法家思想传统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或局限,以致它必须接受改造,才能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其生命力。1、法家思想简介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的一派,对法学也最有研究。他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乃至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1. 1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应当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也只有按照新兴地主阶级意志所立的法才能称为“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法律面前与贵族平等的思想。1. 2“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①”韩非进一步把“好利恶害”的人性发展为自私自利的“自为心”②。1. 3“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1. 4“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1. 5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按照法家说法,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法律的作用,即法律作为治国方略的形式意义。法家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它要约束的不仅仅是臣民,甚至包括了君主本人。其强调法律的成文化,使法律运作有高度的可预测性,认为这样有利于防止徇私。这些都表明了法家强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法律的作用。法家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但其“法”、“术”、“势”没有任何终极价值内涵,只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其始终强调治国的关键是“法”,而不是“人”,这些都充分说明法家对以“法” 治国的推崇。2、法家思想的正面积极影响法家的阶级基础是新兴地主阶级,它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而后产生的,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它对我国奴隶制的转化和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法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2. 1法家重视法的客观性二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法是用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的客观的、公正的准则,并因此把法比拟为度量衡。《管子》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2. 2法家强调法的强制性法家非常强调“法”和“刑”的结合。他们认识到,使法有别于道德或“礼”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后其后盾的,违法的后果,便是国家施予刑罚。《韩非子》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2. 3法家重视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法律既然是向人们传递关于行为规范的信息的媒介,如果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或是朝令夕改的,人们便会无所适从,法律的目标便不能实现。法家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故特别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2. 4法家注重法的权威性法家思想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特征,是它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管子》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2. 5法家强调法的普遍性法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是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务求家喻户晓,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法家认为,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且应严格地贯彻执行,其运作应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不应被官员恣意运用。从上面论述的法家思想传统的正面价值中可以看出法家是极其重视法律的。他们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倡导法应公布、清晰、易明,从而主张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强调法的操作的可预见性,主张“信赏必罚”;重视法的强制性,力主“法”和“刑”相结合;注重法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公平、正直的客观准则;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反对法律频频变更等等,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尤其是都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但从实质上看,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同的,现代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我国,要建立现代法治,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了当今的依法治国体制,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应当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也只有按照新兴地主阶级意志所立的法才能称为“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法律面前与贵族平等的思想。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按照法家说法,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法律的作用,即法律作为治国方略的形式意义。法家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它要约束的不仅仅是臣民,甚至包括了君主本人。其强调法律的成文化,使法律运作有高度的可预测性,认为这样有利于防止徇私。这些都表明了法家强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法律的作用。法家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但其“法”、“术”、“势”没有任何终极价值内涵,只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其始终强调治国的关键是“法”,而不是“人”,这些都充分说明法家对以“法” 治国的推崇。、法家思想的正面积极影响法家的阶级基础是新兴地主阶级,它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而后产生的,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它对我国奴隶制的转化和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法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重视法的客观性二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法是用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的客观的、公正的准则,并因此把法比拟为度量衡。《管子》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法家强调法的强制性法家非常强调“法”和“刑”的结合。他们认识到,使法有别于道德或“礼”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后其后盾的,违法的后果,便是国家施予刑罚。《韩非子》说:“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法家重视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法律既然是向人们传递关于行为规范的信息的媒介,如果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或是朝令夕改的,人们便会无所适从,法律的目标便不能实现。法家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故特别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法家注重法的权威性法家思想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特征,是它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管子》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法家强调法的普遍性法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是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务求家喻户晓,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法家认为,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且应严格地贯彻执行,其运作应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不应被官员恣意运用。从上面论述的法家思想传统的正面价值中可以看出法家是极其重视法律的。他们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倡导法应公布、清晰、易明,从而主张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强调法的操作的可预见性,主张“信赏必罚”;重视法的强制性,力主“法”和“刑”相结合;注重法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公平、正直的客观准则;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反对法律频频变更等等,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尤其是都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但从实质上看,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同的,现代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我国,要建立现代法治,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法家的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时而脚步匆匆,我们时而安静驻足,我们时而被要求迅速快捷,也时而被要求缓慢沉稳。生活就是这样,徐疾有致才能在时光中更加安定从容。
慢一点,体会人生的美好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的五柳先生便懂得在这悠然的南山下体会这慢生活,他不为这喧嚣的官场所累,他只为他的归隐生活所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一种怎样的宁静,慢下来,你方能体会。冰凉的按键快递不出温热的祝福,就像匆匆的灵魂来不及体会人间的温情。请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早春的二月,白居易懂得慢下来看一看“草长莺飞,杨柳堤烟”。凛冽的寒冬,陆畅也能懂得慢下来品一品这“天人作巧,剪水飞花”的惊雪。慢一点,人生将因此沉静半分,芳香永存。快一点,追逐人生的精彩。你可曾注意到田径赛场上、运动员们矫健的步伐;你可曾为猎豹飞奔猎食的速度惊叹;你可曾也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快一点,一切都在路上。快一点,你能看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刻你是否感到时间的可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刻你是否感到奋斗的重要。你所遗弃的今天是多少人珍惜不可及的明天,快一点,别让梦想已在的那行道上奋力拼搏,人生将因执着追求而精彩。我们不断向前,以最快的速度想到达预定的目标,我们不断追寻,期待再下一秒就能达成心愿。生活永远不会以固有的轨道行进。快,轰轰烈烈。慢,细水流长。把握好这些,就像正好在孤单的时光里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就像在狂躁的岁月里得到一次恰到好处的心灵的洗礼。快与慢,把握好速度。你的生活将日益美好而丰盈。
小桥流水,低回缓行,是缓慢的诗情画意。滚滚长江,大浪淘沙,是速度的澎湃奔腾。慢,心灵在栖息,快,心灵在成长。快与慢,徐疾有致,才能在永久的年岁里安稳从容。
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天空包容着地面,大海包容着湖泊……这无数的“包容”,组成了这个世界,也才会有“你包容着我”,“我包容着你”。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所大房子,心越宽,房子就越大,容纳的也就越多。然而真正宽广的胸襟是永远不会满的,因为每当容纳下一件事,即会更增加一份广。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假如一个人要将它们一一详解而铭记在心,此生无意。也许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着太多的伤感和痛苦,人往往也就只有在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人与人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些什么,而更需要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融——理解和包容。
理解是春的温柔,是秋的收获,让你阳光,让你更加憧憬;而包容是夏的激情,是冬的神韵,让你奔放,让你更加缤纷。
我常常问自己,我能理解大海的博大、草原的无尽吗?我能包容时刻发生在周围头疼的生活琐事吗?
可以说,每个成功的人都为理解放弃了很多,都为包容忍耐了很多,然而这理解、包容之后,是成功的喜悦,是众人仰慕的目光和赞誉的口碑。
生活中有的人没有包容的心态,只因一阵他人无意踩脚的疼痛,一句无意冒犯的话,一次朋友无意犯下的错而冷眼相待,甚至大发雷霆,从而失去了认识一个朋友的机会,拆掉了一架心灵沟通的桥梁。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你并不是只有一个人,你不得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如果我能包容一切,我会将这里的天,这里的地,这里无边无际的大海,这里成群的湖泊,这里的你和他,都装到心里去。一起看岁月的流失、世间的轮回。到那时,人人收起烦怒与不满,用天真、纯洁的笑颜迎接明日的阳光,磕碰之后,不再是心中怀恨,而是充满了包容、理解。
“退一步,海阔天空。”愿我们能够包容一切,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成功的青年,和你说:“改变你自己!”
纵使冬雪冰封了一切,也不要悲哀,不如改变自己罢,热血可以唤起春雷的喝彩!
人生势必有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但总有人通过改变自己而拨开云雾见到了森林。尽管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修鞋匠家庭,但他在青年时代就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着作。尽管他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八次竞选八次失败,其间还有过一次精神崩溃,但他仍选择勇敢向前,通过不断地改变自己,最后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是他把一个分裂的国家合二为一,是他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是他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了历史的笔迹。
纵使黄沙蒙蔽了一切,也不要悲哀,不如改变自己罢,心眼可以嗅到出水的清荷!
他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他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却没有力量去改变它,于是只好改变自己——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因为改变自己,他领悟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真谛;因为改变自己,他欣赏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之观;因为改变自己,他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也不要悲哀,不如改变自己罢,微笑可以点燃太阳的光彩!
然而那些不能改变自己的,只能活生生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即使峰回路转,也会有夜尽天明,
即使披荆斩棘,也会有前途似锦,
只要你相信——改变自己,你就是下一个成功的青年!
墨家学说,兼爱。
这话从两千年前说起,然后随着秦的“以法为师”以及汉的“独尊儒术”烟消云散。法家思想维护了统治者的人性,儒家学说兼顾了天下人的人性,而墨家,摈弃了人性。
墨家是败在不顾人间烟火上的。
兼爱,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是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让人从自然功利的境界一下子步入天地宇宙间,可以俯瞰人类了。
于是向往着单纯美好的墨家人怀着崇高的心走进世俗。当一个人的纯洁遇上了腐朽肮脏的时候,如果不能与之合流就终将郁郁寡欢,甚至遭遇群起而攻之。墨家人坚持着那些高度清洁的原则,所以被各式各样心怀叵测的人怀疑、算计、利用和残害。
漠视人性与泯灭人性一样,换不来信仰。
兼爱,意味着毫无界限,毫无原则地爱人。墨家人爱自己,爱亲人,爱友人,爱君,爱民,爱敌人。
什么都爱,于是,什么都不爱。
墨家人爱所有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最应该爱的人。爱千般万般的人,是因为没有特别爱的那一般人。可他们爱的人有最爱的人或物,所以这些人不接受墨家人唐突施舍的爱。
于是“兼爱”成了一句只有墨家人读得懂的条文。
于是墨家人成了一个用来形容孤芳自赏的笑话。
所以有人说这不公平。墨家学说是高尚的,污秽的是世俗。
是,这没有错,谁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可谁都不能为这不公平做些什么。
虽说人性本善,可那些贪婪和残酷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是动物,轻轻微微地还留着点野性,于是这样那样可怕的事,只要抛开道德,谁又做不出?
到头来,墨家人把所有的爱摊开在世上,每个人都只分到微薄的一点,所以没有人珍惜,大家还是平庸且残暴。墨家的爱成了收不回的网。
人,不同于墨家人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顾着自己或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他们有明明白白爱着的人,把所有的爱倾注在某一个灵魂上,让这一个灵魂获得救赎。那么,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有特别爱的那一个,那么每个灵魂都在被拯救着。这些凡人,在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学着用世俗的方法,让全世界的不公平在自己面前低头。
把拯救人性的重活交还给被人性充斥着的人们,无论那些人性是好是坏,任其自生自灭有时候也是个好听的说法。墨家人把应摊给全世界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人都跟我说自己梦想着“兼爱”传遍人间的那一天,但还没有谁跟我说过他是兼爱者。
这是好的,没有谁告诉过你,有向往就一定要有结果。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兼爱的,那么他不爱任何人。他的人性有了漏洞。
兼爱,是因为没有特别爱的人。
兼爱,不如不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性,每件事物都存在不同角度下的侧面,侧面与正面便形成了相对面。这样的相对面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就应运而生了“比”的艺术。世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判断成功,所以只能用相对的眼光追求完美。
较之星光,阳光更加明媚;较之阳光,星光更富诗情。比较是对完美境界最直接而感性的追求,通过比较,我们懂得了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利用比较,我们明确了方向与目标,获得了动力与进步。
比与攀比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居于相对之中寻求相对,而后者则在相对之间指向绝对。比较的前提,是首先拥有一种上进与求索的心态,比的目的是博采众长,比的目标是完善自我。比的本质,是吐故纳新评判自己的得失;而攀比的本质,则是争强好胜只着眼于表层。
世界给予每个人同一片天空,而我们却常常认为这片天空并不总是公平。其实,仰望天空的角度也是需要选择的,九十度的直视会使我们困倦,毕竟完全的对立并不能改变这一切。
方向也许是的但决不是绝对的。其实只要我们学会比较,善于比较,乐于比较,就会发现世事并不是无常,只是世人无平常之心。相对于半杯水,不一样的比较就会造就不一样的情感,如果幸福只是心中的一种感觉,那为何要舍弃幸福而在绝对的客观中沉溺呢?
理性的思考只可以分辨而不能改变。当我们失足于人生的低谷,当我们悲哀于既定的方向,正确的比较才是自我完善的真正良药。既然注定没有绝对的完美,那么就让我们在相对的正确中追寻圆满吧!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心被海伦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并深受震撼!
这个故事主要讲:海伦?凯勒,在出生后19个月的时候,由于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失去了宝贵的听觉和视觉,但她的发声器官没有受损,就是因为接受不到学习和模仿的刺激,所以不会说话,变成了一个五官三残的重度残疾儿。面对这样的不幸,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命,命不好又能怪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绝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生命困境时,往往会失去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只是不愿意地接受这一切。而海伦?凯勒呢?她一开始,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
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是什么给了她力量,答案是知识。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假如我只有三天的光明,我将如何使用我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我的眼前升起,我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我又会让我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这本书后,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我们是独生子女,从小,爸爸妈妈就把我们看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皇帝”。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准备放弃。而海伦?凯勒所承受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明白,不要老是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应该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感悟中去,而并非是一往的抱怨。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相貌,有些是天生丽质,有些是后天改造,貌丑貌美,除了在议论方面不同,在现实中的意义也不同。爱美之心人皆有,外貌协会的成员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东西都与外貌不自觉的挂钩。
这就引起了很多貌丑人的不满,同样是人,为何要区别对待。所以,貌丑的人就难免会走极端,干脆自毁来吸引人的眼熟。早年就有一个特火的人物——凤姐。只要一提到凤姐,大家都会心领神会,有时开玩笑都说日后把凤姐说给你做老婆,这比什么冷嘲热讽都来得厉害。还有星爷影视剧里的如花,也成了貌丑的代名词。
你不要觉得貌丑有什么了不起,我有才便是德。确实,有惜才而惜人的,但也不排除例外,不说现代,古代就有个例。罗隐是唐朝末年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广受大众喜爱。当朝宰相郑畋的女儿特别喜爱他的诗,再加上郑畋也赏识其才,便想凑合他俩。不料,当宰相女儿见到貌丑无比的罗隐,便从此将其诗全部扔掉,不再触碰,更不用提凑合他俩了。
不要觉得这太过于现实,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我们自己都比较喜欢貌美的,怎么还要求别人去喜欢貌丑的呢?那是不是貌丑就得淘汰了,当然不是,都说“三分身材,七分打扮”,若是你肯用心去改造自己,把自己的外在打扮得得体,又能把自己的内在修炼得迷人,那谁还会拒绝欣赏一个内外皆修的人呢?
其实,相貌很重要,但也不是决定一切的,而我们就可以改造自己的相貌。
生活很残酷。残酷它也是生活。
生活就是如此。
生活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办。是对是错,全靠自己。但,其实生活亦没有对或错。公道在于人心。傻子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事傻,说他傻的事别的人。因此,你一旦认为自己是对的,你的世界就是对的。
生活是不公平的。成功两种:一种是偶尔的成功;一种是习惯于成功的成功。就像我和我弟弟。弟弟是比较好动的人,学习成绩一般,一旦他拿了张奖状回来,全家会高兴上半天,还贴起来。而我,学习还可以,拿的奖状很多,所以,我只能拿它们扔进抽屉。看似不公平,但是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但是,弟弟得到的是奖赏,而我亦有奖赏。是什么?是那种能平淡对待成功的心境和比较高的能力(考试能力)。不是吗?可见,生活虽是不公平,但在不公平的表面下有着平衡。生活就是一个天平,要平衡才能运作。
觉得,人心就是生活。所有的生活样子都是由自己的心态来决定的。你决定不是吗?那我举个例子。比如你认为来这儿读书不是你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你想去环游世界。但你去了吗?没有。为什么没去?怕家人担心怕家人骂怕出意外怕会后悔等等。为什么会怕?这就是你的心态造成的了。其实,你只要有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心态,我想你早就不在这了。就是这样了,这就是生活。你心态决定的生活。
生活真的很残酷,或者说很残忍。它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选择,不能让我们一往无前一往情深地以大无畏精神之杀到底――从生活的开始到结束。当然,还得怨造物主让我们有“后悔”这种心态,而千百年来的进化居然没把它给抛开,我们真的是可怜。我很坚决地认为,如果没有这两样,我们现在就大概不止这个程度了。至起码,我不用写得这么辛苦。
最后一句话:生活就是如此!
青梅煮酒论英雄
余尝闻英雄无数,多为沙场战士,民间壮士。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或如霸王自刎乌江边。今之视昔,是为远矣,此皆古时之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英雄与各人不同,众所想异乎,然细数历史古人,英雄皆为布衣之愤起或悲怆君王之事。
如今英雄何在,英雄为何人,于我心中无一准则,故酌酒一杯,暗忖古时今人之事,论英雄也!千古王朝,一朝皆尽,逝者如斯。英雄常游于八荒之内,寓于四海之间。而英雄于我,当侠肝义胆,壮志豪情,却不失仁义,更当有勇有谋,行走于乱世之间不惊,奔波于武林之内不傲;齐繁华与钱财为粪土,一丑恶与奸诈共敌,莫论人间是非,必循己行。
且知天之大任,常有远谋。英雄不若莽夫,空匹夫之勇;不似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满腹孔孟之道,行为端止,亦不惑于色,知大业定于千秋而毁于一旦也,行为谨然,想为民之所想,忧为民之所忧。纵家徒四壁,环堵萧然,不名一文,定位卑不忘忧国,惩奸除恶,不为斗方名士,不求为人所颂,但尽绵薄之力!吾今年少,方为十七,今于此论英雄,大可视为笑谈,待次年楹联红褪墨残,想必有另番感悟,日后生活,定如司马迁宫后立志,如韩信辱后更胜。
深知天降大任于斯人,然心智未苦,筋骨未劳,体肤未饿,若无所为,无颜面对恩师淳淳教诲,自今日,必痛定思过,亡羊补牢,报煌煌师恩,回喁喁亲情,望可弥以往之过。行文此处,脑中之物辄尽,再无它言,便结于此。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事难全,又何必苦苦追寻那不切实际的十全十美呢。懂得知足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也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懂得知足,会为我们带来自信,从而收获快乐。我在学校念书时,每逢小考大考都喜欢与同学攀比分数。我同桌的成绩与我相比较为优异,多数情况下,他的考试分数都要比我略胜一筹。每次我考分不如他的时候,我都会倍感失落。低落的情绪时常让我深感自卑,郁郁寡欢。后来,同桌发觉了我的心思。于是,他劝导我说,我何必总与成绩优秀的同学比分数呢,我若是与成绩略差的同学比就会自信一些。我试着听从同桌的劝导,按照同桌的建议自己开导着自己。我心想,虽然我与同桌相比成绩确实稍显逊色,但我在班级的排名也还可以,与排名靠后的同学相比,我优秀多了啊。这么一想,我茅塞顿开,自信满满,身心畅快无比。在后来的学习中,我的成绩较以前进步很多,竟多次超越同桌。同桌教会我知足,鼓舞了迷途中的我,愉悦了我疲惫的身心。
懂得知足,会改善我们的思想,从而收获快乐。从前,有个老奶奶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以卖伞为生,小女儿在晾衣场工作。老奶奶每天都忧心忡忡,天气晴朗时,他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时,她担心小女儿的衣服晾不干。有一天一个过路人对老奶奶说:“您可真幸福,天晴时,小女儿的工作顺顺利利;下雨时,大女儿的生意如火如荼。”老奶奶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中,只是自己不懂得知足,不知道转换思维,以前才生活在烦恼中。
人的欲望是无知无止境的,一味地渴望获得,只能是无知的妄想,最终会被忧虑缠身,落得一无所有的境地。过分的渴望获得只是一种贪婪,而贪婪会葬送我们的前程。学会知足,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辟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不仅如此,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开心,越走收获越多。
不懂得知足,会变得越来越贪婪,最终迷失自我。有一个有趣又耐人寻味的故事这样说道:一只饥饿的老鼠发现了一个装满糖果的细口瓶。于是,老鼠欣喜若狂地钻进去大吃一顿。可是,老鼠不懂得见好就收,硬生生地把糖果吃完。结果,因为吃得太多,老鼠的肚子鼓得像气球一样,在瓶子里钻不出来了,只能坐以待毙。不懂知足的老鼠因为贪恋一瓶糖果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不禁令人思索良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如果我们不以一个知足的心态去面对,就会像那只老鼠一样被诱惑吸引,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欲求诚可贵,知足价更高!
让学生自由学习,不要以己之念去束缚他人的思想。勿以贵高而贱下,要等物相平。善者要善待不善者亦要善待。。。 法治则是要法则规律学生非恒治也。 老子的无为之治是要等物齐观,勿有高贵贫贱之分则使人心不乱没有任何贪念欲望,无知无欲则没有什么治不了。可以说就不需要治了。 治无治是以其治 大治也!善哉!
郁闷现在 什么都上网来搜啊
1.儒家的德治,强调“仁”和“礼”,所以,在学生管理中或许也应该做到“仁”和“礼”。真正意义上的德治,就是所谓“春风化雨”吧,可以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认同你的行为。(1)“仁”:“仁者爱人”,真心爱你的学生,不求功利,真切的为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说是为了自己的职业需要和班级整体。学生会知道你对他们真的好。(2)“礼”:尊重学生,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喜好;不好的习惯给予纠正,耐心的扶正,避免粗暴行为和武断。2.法家的法治,强调制度规章的重要性。强调“法”“术”“势”相结合。(1)“法”: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们都能够明确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什么,什么行为是学校、班级制度不允许的,会受到相应处罚的。(2)“术”:有效管理学生、班级的策略和手段。良好的管理方法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成长是有着莫大关系的。(3)“势”:老师的权威,纪律的威势。让学生们能够知道,纪律不能触碰,规矩不能违反。如果说“德”强调一种亲近感,那么“法”则需要有一种畏惧感。当然,法是必要,也是必然。3.道家的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违背规律、本性,让其自然发展,最后就可以达到有所作为,有效管理的目的。有些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律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无须太多干预,这也是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由此最终达到老师和学生的相互融洽、和谐。总之,学生管理中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应用,仅仅都是手段,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最后,给你送上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段,或有启发: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31 浏览 4 回答
183 浏览 4 回答
117 浏览 5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256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1 回答
263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315 浏览 3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