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 (一)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1,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 电子商务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物流是“四流”中最为特殊和必不可少的一种,没有物流业的相随发展,会使电子商务的优势发挥受到巨大限制。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只有以此为支点,才能实现发展上的成功跳跃。 2,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高效的运行效率需要高效的物流运作与之相配套,第三方物流成为满足企业电子商务配送需求的首选;电子商务赋予第三方物流新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全球物流业带来新的变化,使现代第三方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个性化。 (二)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实施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体现在: (1)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优势,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2)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3)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更有效地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4)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系统调配,有利于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 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也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有: 降低了客户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客户企业的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危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没办法提供某些满足客户企业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完善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和规制加以克服。 开展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大势所趋,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一种需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以蓬勃发展,从CNNIC对互联网发展的历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数、上网企业数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主要有: (1)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随着我国加入WTO,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业务空间带来了良好机会。 (3)一些较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有很多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可供我国物流业发展参考。 (4)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建设、物流装备水平发展迅速,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我国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非常分散,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偏低,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较低,未能为客户企业带来满意的物流服务,给第三方企业发展带来困难和威胁。 (2)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管理水平较低。 (3)我国加入WTO,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面临国外物流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这给我国刚刚起步的第三方物流业带来威胁。 (四)我国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基于上述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电子商务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主要有: (1)加快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必须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2)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发展第三方物流。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及对第三方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的自营物流部分则采取不鼓励或限制的措施。 (3)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需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我们应加大对外的交流力度,派人员到第三方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进行参观学习,掌握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聘请国外的物流专家到国内来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 (4)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国家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企业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要缩短这个差距,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脱产和非脱产教育,培养各层次的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充分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 总之,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并加速了第三方物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原有专业物流的优势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工具,大大地提高了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戈尔在全国拥有100余家分公司,经过01年到05年连续4年多对终端的治理整顿,门店数量从01年的3000多家精简至目前的近2000家。据了解,目前雅戈尔80%销售都是通过自有的营销渠道完成。在这样一个庞大而资源优质的市场背景之下,雅戈尔以笔者看来,正在向着卖场资源的集成品牌模式发展。 随着近几年商务服饰市场竞争的加具,以浙江、福建、广东三个商务服饰品牌密集地区男装企业的经营观察而言。两个方向的提升极为明显:一为品牌文化与个性的塑造,使得不同的品牌开始在文化表现力方面具有了不同个性与特点;二为品牌终端营销渠道的规模化塑造则使大型卖场代替了更多的传媒广告,让终端店铺形象充分发挥区域的消费引导力作用。因而,建设大型品牌形象店使二者的功能结合并充分表现即成为品牌企业的重中之重。雅戈尔不仅仅在多个主要直辖城市及省会城市建设了大型旗舰店铺,包括在上海斥资亿购买了上海南京东路328号的中宝银楼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雅戈尔大楼,希望向国际品牌迈步。 雅戈尔的这种投资与品牌发展方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他所面向的客群所决定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追求消费享受的结果也自然形成了消费理念的休闲化。而超级卖场就是根据消费者不同定位出发,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卖场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现在消费越来越趋向个性化,个性化就必须要有多样化的商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卖场讲究个性经营,用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然而现代都市人对消费的渴望却是希望能够达成"一站式"购物的需求,以便减少消费时间的支出,如果能够在一定区域形成众多满意产品的聚集,就会达成更多产品的购买。此外,从消费享受的角度去考虑:宽畅而舒适的空间能够给予消费者更多的购物满足心理。而这种所需正是雅戈尔日前主流中高端消费客群的心理状态。 对于雅戈尔而言,这种大型卖场资源的建设只是其各类掌控资源的最终集合体,它在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基础之上还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实力,能够形成快速的款式更新频率; 无论是通过大型卖场进行产品营销,还是通过多点卖场式的分品牌营销,其最以为主要的核心即是产品的更新速率与经营差异。对于一个可供销售上千种不同服装款型的卖场而言,如果服装款式单一,那么再大的卖场也仅仅是一个货品仓库。能够实现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必然要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相结合,使进入卖场的消费者能够通过大量的新型服装款式的吸引,提高他们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现场消费。 服装开发方面,雅戈尔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服装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先进智能生产设备,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消费需求,雅戈尔采取多产品系列经营战略,把单一品牌多系列化,如雅戈尔系列主要针对中档消费群体,金色雅戈尔则定位于高档消费群体。面料开发生产方面,雅戈尔积极寻求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业人才,致力于高支高密中高档面料的研发。此外,雅戈尔还注重开发功能性整理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面料的比重,并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的力度,提高纺织面料品质的稳定性,逐步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 但另外我也要看到:雅戈尔所着重塑造的是一种产业链结构的整合过程,而对于服装产品本身的时尚研发能力还有不足。一方面,雅戈尔所经营的商务类型服装在款式更新与时尚追求度方面与时尚的结合本身即较小;另一方面,为应对雅戈尔庞大的生产与加工体系,追求小批量、多款式、多批次的经营模式显然需要更高素质的产业资源相配套,而雅戈尔在此方面还显能力不足。 2、具有超强的产品配送与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形成快速的物流反应体系; 大型卖场中丰富的服装款式增加了货品配送的难度与生产企业的生产难度,因此,需要企业方能够拥有快速的产品配送能力与信息反馈能力。现今国内品牌企业的大型卖场,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型的新品销售点,也是消化过往过剩产品的打折卖场,在此结果为前提下,企业方需要更多的考虑货品的物流与配送,才能够实现货品的有效利用,不至产生仅是专营店与仓库的货品周转。 从2001年到2010年,雅戈尔制定了一个十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实施第一个五年阶段规划时,集团已经投入了亿元,不过这显然非常值得--现在,雅戈尔的库存量比过去下降了逾30%,节省的库存成本过亿元;繁复的订单处理及采购管理变得自动化,部门间的沟通亦得到改善;因人为错误所引起的损失减少了约20%;公司对订单的反应能力增强,生产周期也从过去的90天缩短至45天。至少在成本节约与整体控制流程中已经具备较强的控制与经营能力。 然而,在现有的信息化时代。各类数据与市场信息的汇集、分析工作更多是通过人工的信息检索、分类完成的。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态势,与各地不同的消费节奏与消费趋向单独依靠电子化的信息系统显然颇为勉强。因此,如何调动现有的终端店铺实现更多市场信息的反馈处理能力就成为调动集团快速的物流反应体系的重中之重。 3、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能够实现消费群体的固定化; 雅戈尔行销中国30年,消费者数以千万计。无论是在雅戈尔的媒体广告中还是通过分布于各地的雅戈尔专营店中,其良好的形象都是品牌能够为众多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认同的因素之一。雅戈尔利用服装卖场装修气势直接在顾客感官上形成视觉冲击,吸引和引发顾客消费和强化品牌概念,最终使顾客建立起固定消费的隐性思维,这也是为何雅戈尔同在男装销售占比中总能够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 但也正是雅戈尔是一个经历30年的"老"中国品牌,在服饰国际化与消费市场时尚化的今天,"雅戈尔"一词已偏向于某一种代言的味道:雅戈尔代表着传统的商务服装;它是中年人喜欢穿着的服饰品牌;在国际化的都市中他过于中国、过于历史也同样有点保守,不够"洋气"与时尚;他不是大多数年青人的选择。因此,雅戈尔如何在保证即有的固定消费群体依然能够贡献其消费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新型消费者的认同才是将原有品牌强大的号召力转化为品牌长久而稳定的利润获取源的重要工作。 综合以上对雅戈尔现有终端表现力与经营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市场利益即成为雅戈尔集团今后的市场运作的主要内容。笔者在这里做一个隐性的判断,雅戈尔的未来之路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集成店铺"。
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中远第三方物流管理创新案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概况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是以国际航运、物流码头和船舶修造为主业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27位。 目前,中远集团拥有和控制各类现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中远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根据Drewry2009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2008年中远集团所属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五。 中远集团拥有丰富的物流设施资源,控制各种物流车辆超过4000台,包括具有289个轴线、最大承载能力达8000吨的大件运输车,堆场249万平方米,拥有和控制仓库297万平方米,在家电、化工、电力、融资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为青藏铁路、天津空客、印度电站等国内外多个重大项目提供物流服务,创造多项业界记录。 中远集团在国内的多家船舶修造基地,拥有含30万吨级、50万吨级的各类型船坞16座,业务涉及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装及修理,生产设备装配水平、生产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技术能力、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等指标居世界前列。年修理改造大型船舶500余艘,年造船能力84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修船企业及技术最先进的造船企业。 中远集团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香港、美洲、欧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韩国、西亚、非洲等九大区域公司为辐射点的全球架构,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千余家企业和分支机构,员工总数约13万人,其中驻外人员400多人,外籍员工4000多人,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资产和收入已超过总量的半数以上,正在形成完整的航运、物流、码头、船舶修造的全球业务链。 中远集团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1993年中远投资就在新加坡借壳上市,目前在境内外控股和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等上市公司。2010年5月30日,中国远洋成功入选英国著名财经媒体《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FT Global 500),名列第450位,这是中国远洋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蝉联该榜单。 作为一家中国的跨国公司,中远很早就注重承担广泛的“企业公民”责任。中远集团明确提出自身的使命为“逐步发展和确立在航运、物流和修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回报股东、社会和环境”。2001年,中远就建立起了包括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获得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004年,中远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更加自觉和积极地践行“全球契约”十项基本原则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四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评为了典范报告,成为唯一连续四年登上全球契约典范报告榜的亚洲企业。 中远集团把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培育“绿色竞争力”,主要国际化经营指数正接近联合国“全球跨国公司100强”标准,正逐步确立国际航运、物流码头和修造船领域系统集成者的地位,朝着“全球发展,和谐共赢”的世界航运领先企业和“打造百年中远”的世纪愿景前进。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运作模式 2002年, 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一批超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投身第三方物流市场, 改变了市场格局, 拉开了国有物流企业进军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序幕,其中包括中远物流。中远物流缘起于中远集团为了发展在航运及物流业的领先地位, 2002年1月8日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 成立了中远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公司。通过此举措, 公司优化了全球供应链管理,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中远物流在细致考察市场需求和对自身实力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开拓了汽车物流、家电物流、项目物流和展品物流四大物流品牌。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并着力建设铁路运输、驳船运输、城际快运和航空运输四大物流通道。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中远物流”的物流服务资源,建立了空运、城际快速运输、铁路运输、驳船支线等运输网络。目前该公司已稳居中国物流企业之首, 在国内拥有300多个业务网点, 有140 多万平方米堆场、1200 多台各式车辆、3000多台装卸设备, 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中远在1998年率先在中远车辆动态管理系统引进了卫星定位管理系统(GPS) 。仓储采用了DC - NET库存管理系统, 实现了现代物流管理。 作为以航运业为主的物流企业, 主要依靠人工处理信息的传统处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全球业务的需要、大量的单据、数据, 都需要在一定的数据平台上运作。集装箱运输具有特殊性, 集装箱要送到客户手中, 箱子要返回, 还要从无货的地方调到有货的地方, 管理和跟踪目标众多, 路经复杂, 传统处理手段是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此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目标, 中远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其主要举措是决定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远集运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上经过了引进国外软件、自主研发、购买IR IS - 2和二次开发等一系列的演进过程, 然而最初的实施过程并不尽如人意。直到IR IS- 2系统引起了中远集运的关注, 该系统是一个实时的业务跟踪系统, 能将每个运作环节的关键数字都提取到系统中,时刻记录发生在全球各个角落、每个运作环节的事情。该套系统是全过程管理, 从最初的定舱、中介货、航线设计、供应商, 到码头、堆场、箱子的管理等。有了该系统中远集运就可以掌控全球各地的业务信息。但, 从1996年到2000年中远集团经营状况处于低谷, 亏损非常严重, 而该系统从购买到建设实施大约要花费10亿人民币。企业面临着战略决策, 集团高层就此事进行讨论, 魏总裁认为就算中远没钱去造船, 也要建设会对中远未来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于是, 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作出了管理创新战略决策。终于, 中远集运在2000年底购买了这套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集成系统( IR IS - 2) 。 该系统购买之后面临很多问题, 包括如何的具体实施、推广、如何让集团业务规范到系统中去? 与之相适应的是相应的如何从体系结构, 流程, 技能等方面为管理创新战略提供支持。当时魏总提出, “人不行换人”, 必须保证所有的事情跟着系统走, 系统怎么做就怎么做。在集团高层的支持下,也面临者巨大的压力, 中远集运从2001开始在全球的中远系统内实施这套IR IS - 2系统。为了解决IR IS - 2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体制问题。中远集运做了一系列管理上的货运体制和代理体制改革。如中远货运原来与中远集运是中远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 在海外上市的时候将其纳入中远集运, 成为中远集运的全资子公司。这样做的目标就是要将利润体现在一个点上, 使总体利润最大化, 适合系统的要求。中远集运还专门成立一个BPS ( business program system) 部门来推动该系统的实施。BPS部门由集团年轻的业务精英组成, 这些人员都是财务, 箱管和港口等部门的业务骨干, 他们年轻,学习能力强。BPS作为业务和IT之间的桥梁, 他首先理解系统, 理解数据和信息流, 并将现行业务装到系统中来, 然后同口岸实施相结合, 调研结果再同系统比对, 然后进行调整,来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到2003年, IR IS - 2最终在中远集运取得了重大成功。 从整个中远物流管理创新过程, 可以归纳出, 中远物流管理创新获得成功的创新匹配途径, 首先, 为适应激烈竞争, 从企业战略出发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实行管理创新从而有了管理创新战略。随后, 制定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并执行, 有了管理创新战略后与之相适应的是管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从体系结构, 流程, 技能等方面为管理创新战略提供支持, 而支持企业战略的组织基础设施及流程等在这个发展路径中不起关键性作用。中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简要历程1.代表处时期(1961-1979) 中远成立之初,受限于自己自身条件的不足以及西方多数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闭政策,使之在开辟航线和设立海外网点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后来,随着中国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不断增加,中远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并在日本、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地设立网点,但是业务范围依旧比较简单、单一。 2.合资合营时期(1980-1987) 中远于1980年1月1日和荷兰派克船斯集团合作,在鹿特丹成立了荷兰跨洋公司,经营代理业务。这是中远在境外创立的第一家合营公司。同年,又先后在比利时成立考斯菲尔船运代理公司,在荷兰成立了船舶供应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远洋(私人)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成了了五星航运代理公司,在日本成立了中铃海运五福有限公司等。从此,中远在海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3.独资独营时期(1988-1992) 1988年,中远买进原中好公司合资方股份以后,组建了中远在海外的第一家独资企业—中远英国有限公司,随后中远又在海外成立了3家独资企业。中远在海外成立独资企业,标志着中远海外事业的经营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到1992年末,中远在海外的独资和合资企业已经到达近50家,其在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业务网点不断建立和完善起来,有些已初具规模,为下一阶段中远海外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业务全球化阶段(1993-1997) 1993年以后,中国航运市场基本放开,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随着船队规模和业务需求的不断扩大,中远集团海外企业和网点在开拓市场和开展业务经营方面积极灵活,在企业管理上更加规范严格,使海外事业形成统一的合力,为把中远建设成一流的跨国航运企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中远继续在海外设点的同时,经过几次大的战略调整,以海外区域公司为中心,中远全球业务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起来。 5.全球一体化经济(如今) 面对强大的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远集团开始制定了“由拥有向控制转变”,“有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一主二重五支柱”的战略,逐步进入全球资源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如今,中远集团再也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远在努力中迈向了真正的跨国公司。
问题一:企业因多元化而失败的例子 我记得当年诺基亚搞其他的什么电视机什么的结果大失败,因为企业多元化不代表有同样的用户信任,后来他们知道只有认真搞他们的手机才是王道。 问题二:企业多元化的失败案例 山叶公司:悬崖勒马在全球各地,“山叶”几乎等于是乐器的代名词,在钢琴生产销售方面,尤其享有声誉。日本山叶公司业务扩展的初期,品牌扩展都不脱离原有的专长。如吉它、喇叭、小提琴和电子琴的生产,都可以受惠于该公司原来所拥有的技术和工人的精巧手艺。但随后山叶公司大举借贷,涉足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如网球拍、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摩托车、滑雪车和游艇等。由于偏离本业开展过量的多元化经营,不明白公司立足的基础、优势是什么,过速扩张,其管理、技术、经验都跟不上,使公司几乎陷入不能自拔的泥坑。1990年以后,山叶公司的利润出现下降的趋势,陷入了债务危机。幸而公司领导惊回梦醒,悬崖勒马,在现任社长的带领下,山叶公司重新调整它的经营策略,仍然专注于乐器这项核心业务,从而使山叶公司走出困境,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 问题三:求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失败的案例! 5分 转账不到账账号密码错误账号冻结 处理手机转账、即时到账、电脑转账、免费的24小时内到账、 付费的、2小时内到账、退款、退货、投诉、差评、激活、认证、 、单笔?5万元,提交后的下一个工作日内24点前到账,工作日是不包括国定节假日、双休日,到账时间顺延。。 (1)转出到工行、招行、建行、农行、中行、兴业、平安、杭州银行的银行卡,使用手机支付宝钱包,在银行服务时间内2小时到账。在电脑上操作,只能次日24点前到账。 (2)单笔转出大于等于5万元,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将在次日24点前到账。而且遇到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到账时间顺延。 (3)转账到中信、光大、平安、招行、邮政卡通实时到账。 (4)两小时到账银行服务时间表(支持银行及服务时间): 农行、中行8:00――19:00; 建行6:00――20:00; 交行6:00――20:30; 兴业1:00――22:00; 平安7:00――22:00; 招行、工行、杭州银行0:00――23:59。 问题四:求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案例,及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5分 GE是典型的成功案例,成功的原因主要是1. CEO韦尔奇的领导能力, 2. three circle concept, 3. 数一数二原则 问题五:谁能提供一些中国的曾经非常有名的企业盲目扩张导致失败的案例? 1、山叶公司 在全球各地,“山叶”几乎等于是乐器的代名词,在钢琴产销售方面,它尤其享有声誉。 日本山叶公司业务扩展的初期,品牌扩展都不脱离原有的专长。如吉它、喇叭、小提琴和电子琴的生产,都可以受惠于该公司原来所拥有的技术和工人的精巧手艺。但随后山叶公司大举借贷,涉足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如网球拍、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摩托车、滑雪车和游艇等。由于偏离本业开展过量的多元化经营,不明白公司立足的基础、优势是什么,过速扩张,其管理、技术、经验都跟不上,使公司几乎陷入不能自拔的泥坑。1990年以后,山叶公司的利润出现下降的趋势,陷入了债务危机。幸而公司领导惊回梦醒,悬崖勒马,在现任社长上岛的带领下,山叶公司重新调整它的经营策略,仍然专注于乐器这项核心业务,从而使山叶公司走出困境,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 2、阿迪达斯公司 德国阿迪达斯公司是生产运动鞋的大型跨国企业,自杰西・欧文足登阿迪达斯跑鞋夺取第十一届奥运会百米金牌以来,一再拓展扩张市场,在世界各地大批建立分公司,并涉足许多新的领域,全球市场覆盖率很快达80%以上。 美国的鲍尔曼利用阿迪达斯一再扩张市场的机遇,潜心研究其生产经营特色,并抓住全球跑步健身热兴起的时机,全盘效仿阿迪达斯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依靠产品的新颖和质量,很快在体育界打响了牌号。而阿迪达斯公司由于摊子大、战线长、产品不能适应各层次消费的弱点越来越明显,此时其管理、经验跟不上,且人的素质也跟不上迅速膨胀的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债务缠身、举步艰难的困境,从而被挤下了盟主的宝座。 3克莱博恩公司 据美国《财星》杂志报道:1993年,克莱博恩公司成长率几乎近零,利润缩小,股价下跌。这家年营业额曾高达27亿美元的美国最大女用成衣制造厂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它的多元化层面太广泛了。从原先针对职业妇女的合乎时尚的衣着,一下子扩充到大尺码服饰、小尺码服饰、配饰、化妆品、男士服装等。这样,克莱博恩也面临了过度多元化经营的问题。该公司的经理人开始无法掌握核心产品,而大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促使不少客户移情别恋,公司财务出现严重亏损。 新任董事长杰罗・夏仁上任后,重新把经营重点放在职业妇女成衣上,为了重新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夏仁强调产品的严谨设计、合身和品质。这些价值感,使其在众多百货公司内创造了独占鳖头的销售佳绩 问题六: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是不是多元化战略的失败的案例? 10分 真不知道宝钢多元化了,他的核心业务一直是钢吧 要说多元化失败案例,雅戈尔真算。 问题七:中国的知名外资企业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案例 “春都”败因浅析 10月4日,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春都的失败作了批示。领导认为,春都走向绝境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笑话,让社会各界都知道,并共同探讨一个兴旺发达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春都曾经有过奇迹。一说火腿肠,有谁能不想到春都呢?自198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根西式火腿肠开始,春都曾以“会跳舞的火腿肠”红遍大半个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0%以上,资产达29亿元。然而,仅仅经历几年短暂的辉煌,这家明星企业便倏然跌入低谷。如今春都上百条生产线全线停产,企业亏损高达亿元,并且欠下13亿元的巨额债务。昔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场面,只是春都人美好的追忆。 是什么造就了春都奇迹? 春都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洛阳肉联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平淡淡几十年。1986年,春都当家人高凤来在经过对国内外肉制品市场进行分析考察后,果断决定改变原来单纯从事生猪屠宰储藏业务的经营状况,对猪肉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温肉制品生产加工业务,在国内首家引进西式火腿肠生产线,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迅速走俏市场,销售收入、利润连年翻番,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变大,并获得了持续地发展。 到九十年代初,春都成为收入超十亿元,利润过亿元的国内著名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春都”火腿肠也就多次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几乎成为中国火腿肠的代名词。 这个时期春都的成功,无疑要归功于它正确的战略决策――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是什么使春都走向了衰落? 也许成功来得太容易,春都的经营者头脑开始膨胀发热,当地领导也要求春都尽快“做大做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巨资增加了医药、茶饮料、房地产等多个经营项目,并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平顶山肉联厂、重庆万州食品公司等17家扭亏无望的企业,使其经营范围涉及生猪屠宰加工、熟肉制品、茶饮料、医药、旅馆酒店、房地产、木材加工、商业等产业,走上了一条多元化同时并举的道路。企业经营项目繁杂、相互间关联度低、与其原主业之间也无任何关联,且投资时间又很集中,一时“发展”神速。 以资产计,春都资产平均每年以近6倍的速度递增,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亿元。可怕的是,这个神速扩张不但没有为春都带来收益,反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近半数关门停产,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1993年8月,春都在原洛阳肉联厂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春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432家股东定向募集法人股1亿股,募集资金近2亿元。资金多,用对了是好事,用错了,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此时春都恰恰把这笔钱用来搞盲目多元化,先投资1000多万元参股经营8家企业,后又投资亿元控股经营16家企业,结果成了个大累赘。 1994年9月,春都与美国宝星投资公司等5家外商合资,吸引外资折合人民币亿元。但合资后外方发现春都的问题,于1997年寻找理由提出撤资。按照协议,本息加上红利,春都一次损失1亿多元。 1998年12月,已是亏损累累的春都集团决定选择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上市,募集资金亿元。大股东春都集团和上市公司春都食品股份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财务根本没有分开。上市后的第三个月,春都集团就从上市公司抽走募集资金亿元用于偿还其它债务,此后又陆续“有偿占用”上市公司数笔资金,合计高达亿元,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80%,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对公众承诺的10大投资项目成为一纸......>> 问题八: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会选择多元化 企业单一化发展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可口可乐、丰田、麦当劳等等。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案例相对较少。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有的说,多元化战略好,有的说多元化战略弊端多。其实,多元化是柄“双刃剑”,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成为企业的坟墓。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实施的时机是否行当。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因此,了解多元化战略的优缺点并选择好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时机(包括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以趋利避害就成了关键的关键。 多元化和单一元化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论的话题,其各自的优缺点也广被人们讨论,而实际的企业在多元化或单一元化经营中,既有失败者,又有成功者。我认为多元化和单一元化经营都是企业选择的一种公司战略,不能简单的说多元化好或单一元化好,只有在结合企业性质和实际的经营背景时,我们才能评价其战略是否可行。下面就一般意义下,分析单一元化与多元化的优缺点。 一、 单一元化的优缺点 单一元化的优点:第一,将有限的资源、精力集中在某一专业,有利于在该专业做精做细。这相当于拿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与别人竞争,成功的概率较大。第二,有利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新。就如诺基亚,专门作手机市场,不断提高质量,不断科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进入世界前五百强。第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由于长期处于单一元化经营,管理者可以很熟悉需要采取什么管理手段,如何进行专业决策等。 单一元化的缺点:第一,将资金押在某一专业领域,风险相对较大。特别是当所在的行业处于衰退期, 或者出现替代产品或服务时,其生存将成为很大的问题。第二,容易错失较好的投资机会。当一个企业过分单一元化时,就会将自己限制在一个领域内,不注意市场新的机会的出现,就会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使机会白白浪费。 二、 多元化的优缺点 多元化的优点主要有:第一,分散经营风险。相对于单一元化而言,多元化相当于一组投资组合,可以 避免将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带来的风险。但这里面我们有一个假设,就是对于我们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家来说,我们能像单一元化经营那样来管理我们的各个经营领域,不存在管理能力、个人精力上的不足。而实际中,我们是很难保证我们会像经营单一元化那样来经营多元化的,如不太熟悉自己经营的领域,缺乏某领域的管理能力等,这样分散经营风险就要打折扣了,甚至会增加风险,大量多元化失败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二,用企业代替市场(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根据科斯理论,用企业来代替市场,即企业内部的一个契约来代替市场上一系列外部交易契约,当企业内部的管理等费用小于外部市场交易时的成本,可以节省外部交易成本。第三,有利于企业内的协作,提高效率。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将原来的由多个单一元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进行,或者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可以充分地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协作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自己在经营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前五百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多元化经营,有很大的规模,影响力很大,在与其他企业交易、合作时,无疑增加了自己讨价还价的能力。第五,保证自己的供给以及供给质量等问题。 多元化的缺点主要有:第一,对管......>>
137 浏览 4 回答
160 浏览 2 回答
90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2 回答
340 浏览 2 回答
132 浏览 3 回答
288 浏览 4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253 浏览 3 回答
108 浏览 2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172 浏览 4 回答
191 浏览 4 回答
207 浏览 3 回答
267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