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决策的原理吧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的开始 你可能听到过一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抛开语法不谈,这句格言包含了相当多的真理。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在这两个学科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者打工赚点零花钱的一小时。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的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自己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典的权衡取舍是在“打炮与黄油”之间。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地用在保卫其海岸免受外国入侵的国防(大炮)上时,其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所带来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和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它们降低了效率。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却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因为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因为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因为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弃之不顾。然而,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的权衡取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