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题目:中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小组组长:赵玙璠小组组员:刘洋、翟晓旭、张锦越、张玉研究报告: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没有宗教占据国人心灵的中国,执政党、政府的行为意识与他们所定义的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素质,反过来国民素质也决定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发展潜力与未来,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力资源是国家文明与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决定性的资源。当然不可否认新中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可圈可点之处自然不少。但对于一个追求务实精神的民族来讲,站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大格局之下不断审视乃至反省自身教育中的不足才是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之路,能够采取切实举措去改进这些不足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之道。有很多,放不下,自己来看吧!参考资料:
总算找到了~~~╮(╯▽╰)╭ 第一篇: 一、活动主题:关于***市***乡***村柑橘生产销售情况的社会调查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关于经济常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精神、注重调查研究。 2、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衔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3、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以乡土作为实践基地,以乡土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关注乡土、关注民生。 三、活动组织: 策划人:**** 组织者:***。****。***。****(自己编吧~) 参加者:高一年级政治兴趣小组成员 调查时间:200*年**月**日 四、活动过程: 1、针对四川广元柑橘事件引发的对宜昌柑橘生产与销售的讨论。 2、确定调查内容、地点,制定调查表格。 3、至***市***乡****村展开社会调查。 (1)至村委会调查***村柑橘种植的历史及整体状况 (2)分成两组至典型农户家实地调查 (3)整理调查结果,总结调查心得 4、参与调查同学在各班中公布调查报告与心得。 5、调查报告与心得在校内网站及粘贴栏中公布,引发全校师生的探讨。 五、活动效果: 1、在这次时间较短的小活动中,学生能围绕主题,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考察黑虎山村、走访相关农户等各种方法和手段了解*****村柑橘种植的历史、整体状况及现在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目前柑橘生产与销售的困难的合理建议,并写出了小报告,报告真实详细,配有大量实地走访的照片,体现了组员的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组员间协作、负责的团队精神,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品质,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体现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同时,也从中看到了他们热爱家乡,关注民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成功地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衔接。学生对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及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六、活动反思: 1、通过课堂活动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我们发现学生对此类的实践活动很感兴趣,而这种新学习方式又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不管是哪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高中学生政治学科中应多开展此类活动。 2、通过课堂活动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借助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学生获得了多方位的训练和提高。参与学生分别完成了调查前的资料整理、调查表格问题设计、调查中的采访、问卷、摄影以及调查后报告的撰写、公布、展板的布置等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学会在社会中如何与别人打交道,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网络上收集,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方式收集材料,通过实践活培养学生的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设计、反馈的整理与反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3、这次活动组织开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与总结的问题: (1)在活动组织中仍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也是课外活动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师的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成就感的获得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加丰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既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具有第一发言权,在调查问题的设计、采访及后期总结中应更大胆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实践活动要取得良好效果也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活动开展前,兴趣小组的成立、小组成员的内部组织与管理的体制的建立、内部成员分工与协作的方式等都需要教师给予组织、宣传与指导。不然,易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协调性与整体性,影响调查效果。 在活动开展中,要根据学生活动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帮助与指导。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教师应积极地参与但不要过多干预。 实践活动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撰写有效的报告并组织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 这次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在分工上的指导以及活动后的评价方面还有待改进与提高。 (2)在活动组织中要重视参与性与实验性相统一。 探究性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全员参与,强调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但同时活动组织的初期,尤其在不成熟期,进行小范围的试验也是有必要的。我们这次活动作为高一学生兴趣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参与的学生有限,活动的效果也就有限,但它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以后普及式、全员式地更多参与。 (3)在活动组织中要重视过程性与效果性相统一。 实践性活动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尤其关注是否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真正锻炼到能力,在活动中是否有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实践活动中要对活动的过程本身给予高度重视。 同时,实践活动又是一项系统过程,除了重视活动过程本身,也要关注活动后的总结、反思、评价与延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同时引发更多人、更多群体对相关调查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这次活动组织中我们更重视了过程本身,但在活动后的总结中缺少系统性、指导性,影响了这次活动的效果。 第二篇,但是好像比较偏向语文的说~~ 课外阅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知识结构的 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意志品质的铸炼、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一样是能离得开阅读的。古今中外科学巨人 的事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高一同学来自各个学校,同学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情况不明,为此,笔者对高一(5)班49位同学的 课外阅读现状作了一次调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阅读兴趣较浓厚。阅读兴趣直接反映着求知欲,调查中喜欢和较喜欢的有40人占81%,不喜欢的 没有。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是好学上进的。 表一: 喜欢 较喜欢 有点喜欢 不喜欢 24 16 9 0 二、阅读目的较正确:不同的阅读动机决定着不同的阅读行为(选择何种书目,采取何种读法等)和不同 的阅读效果(有益的正效应、有害的负效应等)。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目的明确、认识清楚,是为求知而读书 ,为发展而读书,分别占69%和77%,但也有目标不明,动机不纯的,人数虽少却是不容忽视的。 表二:(业务) 充实知识 提高能力 装装门面 无具体打算 34 36 2 8 表三:(精神) 提高修养 学会处世 调节精神 没有想过 38 32 29 0 三、阅读内容较广泛:就全班看阅读种类尚丰富,但就个人看,一般只读一至二种,文理交叉,兼收并蓄 的少,此外就报纸看,主要集中在本市地方报。 表四: 书籍类 文学 科技 社科 教参 其他 人数 31 27 12 19 18 表五: 报刊类 全国级 省级 市级 学科类 其他 人数 12 10 35 26 11 上述情况,基本正常。调查中也暴露出课外阅读方面问题不少,值得深思。 一、阅读方式失当: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指阅读书目的随意性,二是指阅读时间的随意性,有计划的仅 15人,只占30%,随意性的22人,占44%之多!课外书籍,浩似海洋,而人的生命有限,即使不干任 何事也读不完,青少年正当成长发育阶段,如果能有计划地读一批好书,肯定会使他们受益不尽;反之如果不 加选择地随意读书,就如一日三餐,主食、另食不分,加上有一顿,没一顿,长此以往必然闹病,不利于健康 。阅读方式的不当反映了阅读目的的模糊,这与缺乏阅读指导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表六: 阅读方式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随意性 没想过 人数 15 18 22 7 二、阅读习惯不良,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阅读方法不对,从调查看,读书只看轮廓,跳着读的分别为17人(占34%)和10人(20%) 两项相加竟达27人,占55%!而细细读的仅35人,占71%。大家知道,任何一部优质的著作,都是作 者艰苦的脑力劳动的结果,必然是内容的完整性,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完美统一体。阅读的过程应 该而且也可以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维到语言的各方面综合全面的学习过程,如果是只图情节的大致了解或某 些内容的猎奇,就不能全面吸收书中的精华,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养成粗枝大叶,挂一漏万的坏习惯,当然也 有人主张读书“不求甚解”,但那是针对已具有相当阅读水平的人而言,对青少年学生说首先提倡的应是认真 ,细心地读书。 二是读过算数,不加思索,不做笔记或卡片。从表七看,读后思考的仅9人,只占18%。 表七: 阅读方式 看个大概 跳着读 细细读 读后思考一番 人数 17 10 35 9 表八: 阅读笔记 每读必做 一般能做 凭兴趣做 不做 人数 2 7 23 16 知识的吸收也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同学忽视 了,孔子也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正是学与思必须结合。这也是缺乏指导的结果。 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 三、阅读数量不足:一定的量变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一个高中生,一学期中读一到两本书(见表九)一 学期150天平均每天才吸收多少知识?这么少的阅读量怎么能体现阅读效果呢,怎么谈得上提高阅读水平呢 ? 表九: 阅读量 10本 5—6本 3—4 1—2本 0本 (每期) 1 10 14 22 2 四、阅读时间太少: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请见表: 表十: 阅读时间 45分钟 30分钟 15分钟 说不出具体时间 (每天) 6人 11人 3人 22人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表十一: 不看书 没有 作业没 借不 与电视 影响 师长 原因 时间 做完 到书 冲突 视力 反对 24人 17人 10人 3人 4人 1人 可见学习太紧张,学习负担重。作业、讲义加上考试频繁,有时一周考几门,学生疲于应付,哪有时间, 哪来兴致读书?而不读书,知识积累少,理解力差,造成学习困难,更没时间和精力读书,最后形成一个负效 应“怪圈”。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全面素质的下降,此种境况,实在令人担忧。 结论: 一、必须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议学校深入调查、采取措施,真正减轻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各科作业 量,限制测验、考试次数,必须把课外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主动放心地读、自由愉快地读。 二、加强阅读指导:针对读书无序、方法不当,习惯不良等问题,教师、家长应热情支持学生读书,更应指导他们读书,语文科当仁不让,尤应努力,其余各科是否也有一个课外阅读指导的问题。笔者建议各课能否都开设有关的课外阅读课,对学生从内容到方法都给予具体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深信,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自 由阅读的海洋,必将会锻炼成乘风破浪的水手,扬帆远航。 我觉得第一篇比较好,你适当的改改,看起来像你写的就好。 现在你们要求写这个啊?好可怜啊…我高中的时候哪来这么多鬼事情。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股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之风,对传统教育也起着革命性的变革:过去是教师+教材+学生,现在是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学生;过去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死板、僵化、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气氛沉闷,效率底下;现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积极提倡创新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特别是新课标的提出,要打破旧的学习模式,建立新型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育思想。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研究。 我校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着开展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先后投入1200万元用于硬件和软环境的建设,电教设施堪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400台方正品牌电脑,100套多媒体演示系统,价值百万的专业级演播系统,千兆以太网百兆交换到桌面。同时我们还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在“九五”期间,“利用校园电视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获江苏省电教馆“九五”优秀电教课题成果奖。“学习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常州市“九五”课题成果一等奖,并已被推荐参评江苏省优秀课题成果奖。我们还有着较为广泛的学生基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连续3次在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获奖人数及名次均列前茅。基于以上优势,我们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研究课题。二、三、研究目标1、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模式。2、促使学生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3、培养锻炼一批素质过硬、具有科研能力,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秀师资队伍。四、研究的措施(一)作好研究准备1、学生层面:课堂教学改革+课外活动辅助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始终立足于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前列,因为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与保障。我们首先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充分保证师资力量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优选教材,因为好的教材不仅充分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更考虑到学生的学;第二,我们加强学生的基础实践操作,特别是汉字输入、文字编排、电脑绘画、演示文稿制作、上网浏览搜索下载信息、电子邮件收发、留言板论坛的应用等。第三,我们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充分渗透学科内容、思想,比如学习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我们要求学生设计学科封面为内容,要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以及美术效果、合理性;第四,注重软硬件的相互应用,同时渗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是以硬件和软件为载体的,在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故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故障和分析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如《电脑的研究》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根据平时实践应用的体会,研究分析总结常见问题。第五,课外拓展延伸,分两方面:一、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长;二、开放网络教室。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坚持开放网络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场所与环境。目前我校学生非常自觉而且主动课余来上网搜集信息查找资料,我们刚刚毕业的学生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撰写了一本《毕业小论文集》,题材来源于INTERNET网络,通过电脑输入,word编排,最后打印装订全过程都是学生亲手实践出来的。2、师资层面:自学+辅导学者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方向,从理论上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而校内的精英人物或团队可以更贴近我们的教学,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在首先加强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支撑信息技术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包括主体教育论、多元智能和研究性学习理论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教学设计方法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培训。每学期坚持邀请至少两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从理论上帮助我们提高理论素养,规范我们的研究行为。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校内的精英资源,如在电教课题研究方面,陆一平校长一直是我们的领路人和开拓者,他本身具备扎实的课题研究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全国科研型教师,还有严晓东校长、韩玉宇主任、何江燕主任等校内专家都是我们学习的资源,每一次研究活动,我们都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的活动,对我们的研究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一点也是我们觉得做的比较成功的方面之一。我们学校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且从制度层面上做出了公开课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规定,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件制作、网站制作评比活动,评比结果直接与教师“五自”考核挂钩,这些内外在因素促使教师非常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同时我们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比如:课件制作培训、网站制作培训、省教育技术考核培训等, 大大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3、研究者层面:改进研究活动方式,推进人的动态发展。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本身就是各个方面的骨干教师,同时也是多个课题争抢的对象,同时还有繁重的本职工作。如何协调课题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同时,尽量减轻课题组教师的工作量,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整合课题研究活动,在教科室的协调下,对于不同课题的活动进行整合,对于同一个研究活动,不同课题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即降低了活动的频繁程度,还可以借鉴其它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开拓自己的思路。我们原来的主要研究活动方式,就是开研究课,之后评课,对照研究目标进行分析,研究活动就告一段落,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统性,对于研究课的问题不能再次研究。针对这一矛盾,从2005年开始,我们改进了开展研究活动的方式,提出了“基于教师行为跟进的校本研修模式”。 每学期每个学科组或课题组提出一个研究的目标,确定上研究课的教师,确定课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三步开展研究活动:第一步,教师备课,拿出第一教案,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目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二教案,同时第一次上课,课题组教师再次围绕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二课堂,课题组教师再次进行讨论、分析;整个循环用2~3周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进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二)开展实践研究课题的开始阶段,我们从语文、科学和史地生及物理等学科尝试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工作。这些学科相对而言易于操作,适合研究性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内容较多一些,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本模式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共识,并将以下共识推广到其他学科:1、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 ,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1)通过开展对“真实问题”的学习 ,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 ,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 ,如地理学科中各种资源短缺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科学学科中恐龙到底是什么原因而灭绝,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否真的都不相同,以及基因问题、人类营养素问题等,语文学科中的麋鹿为什么失而复得,作家为什么能成为作家等,物理学科中的力学问题,物体的沉浮条件等,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 ,既打破了传统的“千人一面”的固有模式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兴趣。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 ,为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电子阅览室、光盘资料等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室内可以体验天马行空遨游世界的感觉,这样 ,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 ,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 ,形成一个指向不同的个体目标群 ,使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比如,在学《恐龙时代》一课,我们学生远离恐龙的生活时代几千万年,但他们对恐龙了解的知识是广泛的,兴趣盎然,主要得益于资料来源网络有数百个恐龙网站、电影有《侏罗纪公园》等,还有恐龙模型,以及学生参观了常州恐龙园后带回的摄制录像,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探究发展的空间。(3)培养科学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是本着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学习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电视采访、录像、数码相机等社会调查、网上查阅资料等 ,再通过excel统计分析,形成数据统计图,从强烈的数据对比中、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蓄 ,在不断的发现中发掘了创造的潜能,在试图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4)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现代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和学习伙伴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可以和专业人士交流,这样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与关注。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学会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 ,加强人际之间的合作。(5)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密切了师生关系 ,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里,教师的职能从传授知识向激励思考转移。教师的着眼点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 ;②有效地推动活动的进展 ,教师成为学生实践探索的“指路人”;③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成为学生集体研讨的“组织者”。2、研究性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1)内容。我们选择部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学生感兴趣的、易于学生操作的,令学生产生困惑的,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一是从教材中确定研究专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渗透 ,在每节课后设计列举一些研究课题 ,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从教材中引申并合学生实际 ,提出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淹城遗址的开发、中国乒乓在世锦赛上的走向、我们的饮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策略。①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 ,因而课题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要;②课题设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避免把学生引向单一性的思维;③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④教师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与指导:选题的评价与指导、中期检查与指导、结题时的评价。(3)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一般有:①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②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考察 ,运用有关的理论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③实验法。借助有关的实验、分析有关数据,寻找答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修正方案———汇总成果———交流评价。①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初可以由老师提出可行性研究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逐步发展到学生自己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专题。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对研究专题进行价值评判分析,如《麋鹿》一课,我们可预先网上搜索一下有无关于麋鹿的资源信息,如果没有的话,毕竟麋鹿远离我们生活,很少见,就不能确定为研究专题。②设计方案。问题提出后,要认真分析产生该问题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信息技术提供方案设的平台,可以用word工具编辑而成,并且把不同的方案发布在网上,供不同小组交流、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计③实施方案,汇总成果。学生依据课题要求,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和有关的实验等。当然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微调方案,以使方案更趋完善;最后要将研究成果表现出来。收集资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仅可以利用网上现成的,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功能调查采访专业人士获取更多信息;整理归类、实验可借助现有的office办公软件、几何画板、以及各种仿真实验室来进行操作。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图画形式、小论文形式、电子板报形式、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网站形式等。④成果交流,总结评价。成果交流可以采取班级汇报、辩论赛或者网络共享等多种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评价时侧重“四重” :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结果的表示可以是定量的 (分数、等第等 ) ,还可以是定性的 (如评语 ) ,也可以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 ,给予肯定和鼓励。五、问题探讨1、“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挑战。在具体操作中,虽然我们从二年级开始就将计算机教学作为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在技术上的差异较大,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由于受技术的影响而难以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是我们今后一个阶段要研究的课题之一。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还要求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浏览、去设计、去制作,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解决教学需求提高与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也成为本课题要着力解决的问题。3、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薄弱,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研究的主题或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还值得商榷。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课题:我们身边的水摘要:本文是我们五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水的组成、性质,对我们生活中的水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的各自用途。最后分析了长江流域和古运河流域镇江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其原因,并初步提出治理构想。关键词:水,身边的水,分类,用途,水质污染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水的性质物理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冰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在雪的密度为×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 J/s�6�1cm�6�1K。水的密度在℃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103 kg/m3。水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和少部分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化学性质 水的热稳定性。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 2H2↑ + O2↑水与金属反应。很多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如钠、钾、铁等。2Na + 2H2O = H2 ↑+ 2NaOH3Fe + 4H2O Fe3O4 + 水与非金属反应。少部分非金属能与水反应,如氟气、氯气、碳等。Cl2 +H2O HCl + 水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如氧化钠、氧化钙、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Na2O + H2O = 2NaOHSO2 + H2O 与其它物质反应。NH3 + H2O + H2O → Ca(OH)2 + C2H2↑2水的分类及其应用普通水、重水、超重水氢元素有三种核素,分别为普通氢(核中1个质子,又叫氕)、重氢(核中有1个质子,1个中子,又叫氘)、超重氢(核中1个质子,2个中子,又叫氚),它们分别与氧结合形成普通水、重水和超重水。普通水的分子式为H2O。重水又叫氧化氘或氘水,分子式是D2O。重水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但它的一些物理性质跟普通水稍有差异。例如,重水的密度是(25℃),而普通水是(25℃)。这是重水得名的由来。重水的熔点是℃,沸点是℃。盐类在重水里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里小。例如,在25℃,100g普通水中能溶解,而100g重水只能溶解。许多物质跟重水发生反应,反应比普通水慢。重水对生物有不利影响。植物种子浸在重水里不能发芽,鱼类在重水中会很快死亡。一般的普通水中含重水约%。电解水时,由于普通氢气(H2)比重氢(D2)放出快6倍,所以电解水的残留液中重水被富集。目前生产重水的方法有电解法、精馏法和化学交换法。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反应堆中作慢化剂(又叫减速剂)和冷却剂。重水分解时产生的氘是重要的热核燃料。在化学和生物学中,重水用作示踪物质来研究反应机理等。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生活中的水自来水 天然水经过过滤、沉淀、消毒以后的水,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有一些离子如Ca2+、Mg2+、Cl-等等。虽然自来水经过处理后,但还有微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溶质,因此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没有固定的沸点。自来水在加热沸腾后可以饮用,可直接作为工业用水。矿泉水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锂、锶、硒、锌、溴、钼等,生理功能强,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通常情况下,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纯净水 纯净水是以江河湖水、自来水等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处理工艺制成的。就是经过复杂深层的净化程序达到无菌纯净。纯净水是把水中各种元素最大限度的去除,只保留水分子,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有益的物质,因此不能长期饮用纯净水,要和矿泉水搭配喝 磁化水 磁化水是使水经过高科技超导磁体的磁化,使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得到的一种水。水磁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电导率增大,PH值升高,密度减小,挥发性加快,溶解氧(DO)升高,难溶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增大等。在大多数磁场下得到磁化水表面张力增大、沸点降低;在极少数磁场下,表面张力下降、沸点升高。磁化后的水的冰点变化不大。由于磁化水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结构和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在医疗上,它对人的高血压、糖尿病、血稠、肾结石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刺激和疗效。饮用磁化水对消除运动疲劳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工业上使用磁化水具有抑垢防垢、灭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用途。在农业上用磁化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激活各种生物酶,增强酶的生物活性,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用磁化水养鱼,使鱼类的生长和抗病抗寒能力得到加强。超水 将普通水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蒸发为水蒸汽,并使水蒸汽在石英毛细管(内径在nm数量级)中凝结,这样得到的水叫超水,有人不科学地称之为纳米水。经过处理得到的超水缔合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一种链状六角环结构的聚合物,其颗粒直径达到nm数量级。由于超水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一些性质:①其密度为普通水密度的倍(ρ超=ρ普);②其粘滞系数是普通水粘滞系数的15倍(η超=15η普),挥发性低;③超水的冰点为-100℃,在700℃时仍保持其特性。加热到900~1000℃时变为普通的水,并且在-100~700℃内无论加热、冷却还是长期存放,都不会改变其特性。超水活性高,能更容易地进入其它物质的分子之间,某些与普通水不相容的物质,如燃料油,能与超水很好相溶,水进入到油分子之间,改变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结构更松散。按一定比例配成含有超水的燃料油,燃点低且燃烧充分,一方面可以提高燃烧率和机械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用超水做溶剂,可以制成在低温下仍保持液态的溶液,也可以根据其挥发性低及粘滞系数大的特点,制成抗挥发和抗渗透的溶液,在工业上大有用处。中水 中水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清洁水)和下水(污水)之间。对于“中水”有多种解释,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循环水”或“回用水”,有的人又称之为“复新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标志。经过处理所得到的中水水质必满足如下条件:(1)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等;(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无不快感觉,其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味等;(3)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处理后的出水一般用来冲洗厕所、喷洒道路、绿化、洗车、作为冷却水的补充水等。硬水与软水软水 含钙离子、镁离子较少或不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水,一般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 硬水 含钙离子、镁离子较多的水,一般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工业上在使用硬水之前一般要进行软化。淡水与咸水淡水 含较少盐份或不含盐份的水,一般作为民用水或工业用水。咸水 含有较多盐份的水,如北方盐湖水,部分地下水和海水都是咸水。
168 浏览 4 回答
154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6 回答
337 浏览 8 回答
200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211 浏览 4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5 回答
186 浏览 6 回答
106 浏览 4 回答
132 浏览 8 回答
173 浏览 8 回答
149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