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为机关干部讲党课时指出:要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而现实中却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自我评价时常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言下之意,不论工作好坏、成绩大小,总还做了些工作,有些和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格。一旦得不到组织的提拔重用,他们又会以此为借口,闹情绪、使小性,牢骚满腹、消极懈怠。这既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浮躁轻狂的心态,又说明他们缺乏党性修养,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克服这些问题,必须辩证地认识功劳、苦劳、疲劳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功劳是衡量干部政绩的关键。苦劳和疲劳是成就功劳的前提与基础,领导干部工作不下一番苦功夫,不能吃得苦中苦,功劳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也是投机行为居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只讲苦劳、疲劳,却总是出不了功劳,除非身处特殊岗位,多数应归于无所作为、相形见绌的“懒官庸官”之列。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首先要干事。组织安排一个人到领导岗位,就给他搭建了干事建功的舞台,提供了施展才干的空间,他应该把握机遇、珍惜岗位,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勤于政事、踏实干事,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用出色的成绩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也只有这样,他付出的苦劳、疲劳才有更强的说服力,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其次,苦劳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系。如果说功劳是努力付出的结果,那么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苦劳和疲劳。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干部不是为了贪图享乐,封建士大夫尚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殚精竭虑为党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人民的好干部,都是工作在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可是他们服从组织、心系群众,风吹日晒不言苦,高寒缺氧不畏苦,生活清贫不叫苦,把事业的根扎向土地深处,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默默无闻地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他们的苦劳是以不让群众受苦为出发点,已经升华为一种“以苦为乐不言功”的精神境界,注定会在群众心中立下永恒的丰碑。再次,疲劳是领导干部的心态使然。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干事建功的理想,缺乏不怕吃苦的作风,整天沉迷于名利得失的小算计里,那么工作中就很容易产生疲劳感。领导干部克服疲劳感,要学会做好四则运算。要善于用加法对待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的道路由一个个踏实的脚步递加所致,出色的成绩是一个个完美的细节累积所得,只要默默耕耘,一定会有收获。要善于用乘法对待事业,“团结就是力量”,孤芳自赏只能使人迷失方向,只有凝聚集体的智慧,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力量。要善于用除法对待政绩,“孤木难成林”,领导干部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政绩,以团队为分母,个人为分子,摆正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做到分功不揽功。要善于用减法对待名利,“有舍就有得”,只有少计较些个人名利,清除过多的私心杂念,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摆脱疲劳心态,在轻装上阵、轻松工作中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