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深入开展,全国各省市的土地主管部门对地籍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本次调查涉及面广,数据类型多,而多数地籍管理系统都是在单一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在数据类型不统一时,就给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兼容多种数据类型的地籍系统的开发成为当前的开发热点。首先介绍了地籍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然后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的技术要点等内容。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ArcGIS;MapGIS;地籍管理;数据库设计 1 系统设计背景 2006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 二次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利用情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土地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 (2)城镇土地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包括建立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建立市县地籍管理系统。 (5)成果汇总。 由于本次调查涉及面广,全国各省市在调查时所采用地理信息平台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省市由于调查的单位不同,采用的平台也不尽相同。这样数据提交到上级管理部门后,就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考虑到目前主流GIS平台为MapGIS和ArcGIS,所以,本系统选择、为开发平台,围绕二次调查的主要任务,以省市级管理为对象进行设计。 2 总体架构 本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与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混合结构。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的开发技术,灵活提供多层次分布式应用服务。 其中,数据库采用Oracle10G或SQL SERVER2005, 的ArcGis (ArcSDE 和ArcIMS),MapGis平台采用。整个体系结构如图1。 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模型 本地籍管理信息数据库是一种大型树状基础空间数据库,通过多级分类编码体系构建多粒度的空间数据集。在海量的地籍信息数据库中,利用省、市、县粒度数据集之间分类编码形成的行政区划索引快速检索出相应数据,具体如图2: 通过这种机制系统最终实现在物理上分离的多源、多比例尺、多投影方式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图形数据浏览查询统计的动态交互、自动切换,达到逻辑上所有数据完全一体,既方便了更新又便于使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数据的划分 (1)基础地理要素数据。 包括行政区划、等高线、高程点、特征地物、注记、影像层以及其它。 (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权属界线(包括村界)、地类界线、符号注记等。 (3)城镇地籍数据。 1:500城镇地籍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宗地注记以及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 (4)农村地籍数据。 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以及宗地注记。 (5)遥感影像数据。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大面积的、综合的各种专题信息。 (6)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它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7)其他业务数据。 主要是地籍业务管理中涉及的业务数据,例如土地纠纷管理数据,灾毁地数据等,同时包括各类表单、项目信息等。 数据库设计技术要点 (1)基于海量的GIS数据库设计 地籍管理整体数据量巨大,涵盖地理信息面广,具有海量特点,随着数据库的建设,数据量将成倍增长。而且,数据类型复杂,按空间特性分,包含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按存储方式分,包含数据库数据和文件数据;按数据关系分,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如何使这些海量数据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应用,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因素。对于海量空间数据库的管理,除了遵循GIS数据库设计原则之外,还需要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 (2)建立数据库编码体系 参照国家、部有关标准,建立省市级地籍信息标准编码体系,在对不同来源不同介质的数据进行整合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库对各种数据的适应性,在尽量保证各类数据信息完整性的基础上,灵活定义数据操作所需的配置信息,将已建成基础数据资源纳入数据库实现应用。形成地籍管理信息建设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标准编码,包括制定地籍信息标准编码体系,制定地籍基础数据库入库规范。 (3)数据库管理基础地理框架和粒度 以县级数据集为基本存储管理粒度,按行政分区、图幅和要素分层的原则进行合理存储组织,利用市县结合表索引保证不同行政管理单元、不同格式数据的合理组织与有效调用;利用空间分幅索引保证相同空间范围不同要素图层的空间数据图层具有完全相同的空间范围,实现数据库空间一致性;利用要素分层索引保证同一要素分层不同空间分区的空间数据图层具有完全相同的属性信息结构,实现空间数据库属性一致性。 4 系统功能设计 (1)空间分析:包含导入范围分析,任意范围分析,面buffer分析,分析完成后给出空间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改功能主要应用了GIS的裁剪分析。分析结构记录在历史中。 (2)统计出表:按照行政辖区和年度,依照二次调查标注出土地利用,基本农田,城镇地籍相关统计表。首先从地理数据中按县级别汇总出基础汇总数据,在出表或提交汇总结果时,按行政区从基础汇总数据中提起数据,生成汇总结果。统计出表的形式包括出EXCLE、ACESS格式两种,字段按照二次调查标准执行。统计分析结果记录在历史中。 (3)打印出图:包含按行政辖区出图和按图幅出图,图例采用二次调查规定的图例;晕线可设置。出图结果记录在历史中。 (4)数据查询:分析点击图元查属性功能模块和根据指定条件查找图元,并可对查询的图元进行统计。 (5)辅助审查:支持导入范围新建项目,交互新建项目,项目出图,项目统计出表;项目自建立后由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 (6)业务办理:主要包括地籍登记,发证等业务的办理。 (7)文档管理: 把文档按行政区和年度存放在对应辖区的数据库中,统一管理;C/S,和B/S段可以浏览文档,在数据维护端可修改和更新文档。 (8)数据维护:对空间数据,文档数据、系统的配置信息进行维护。 (9)数据转换:提供ArcGis的shape,coverage,Geodatabase与MipGis格式的相互转换功能;提供 ArcGis的shape,coverage,Geodatabase,MipGis格式与VCT格式的转换。 (10)数据变更:提供可恢复的,交互式的数据变更功能,变更记录在历史中。 (11)其他功能:包含动态投影、坐标解析、索引图浏览,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5 技术要点 支持ArcGIS和MapGis数据格式的实现 由于本系统支持ArcGIS和MapGis格式的数据,两种GIS格式的数据在数据库中都按照各自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本系统依靠中间模块来实现对ArcGIS和MapGis数据格式的支持。中间模块从配置文件信息中按辖区和年度读取GIS数据格式的类型,分别实现其操作;同时中间模块对外提供统一的读写方式。 WebGIS技术 WebGIS具有跨平台的优点,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扩展地籍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方便用户办理业务,特别是与电子政务平台的结合,更是提高了系统的系能。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本系统及到各种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农村地籍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文档数据,数据存储量都在TB级以上。采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是实现数据库物理上分开,逻辑上统一的关键。 历史管理技术 本系统对大部分功能都采用历史管理的形式,用户可对历史进行查询,删除,恢复等操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性。系统允许用户选择使用数据库管理历史,还是由单机用户自行管理历史。 6 应用前景 本系统是在二次调查相关标准基础上设计的,可用于省市级二次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及地籍管理的需要,能支持ArcGIS和MapGis格式的数据,因此本系统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M],2000. [2]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J]地球科学.1998,23(4):329~333. [3] 黄杏元等.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贠小苏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徐世武,张发勇,刘秀珍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测绘工程论文题目
测绘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测绘工程论文题目大家想好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1、改善GIS数字底图的质量
2、教学实习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3、数字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编
4、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几个问题探讨
5、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
6、数字化成图几种作业模式的分析比较
7、数字化测图与地籍信息系统研究
8、数字化测图在地籍补测中的两种应用技巧
9、数字化测图技术在郑州高新区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
10、数字化测图教学方法探讨
1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与建议
1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实施
1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14、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5、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源影寺古砖塔测绘中的应用
16、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探讨
17、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概括
18、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综合
19、数字地图系统设计
20、数字地形图测绘中的几个问题探析
21、数字地籍测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22、数字地籍测量中GPS控制网的建立
23、数字地籍测量主要误差来源探讨
24、数字地籍测量作业探讨
25、数字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26、数字地籍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27、数字地籍测量有关作业流程及精度控制的探讨
28、数字地籍测量精度的讨论及控制方法
29、数字平顶山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步研究
30、数字摄影测量生产的质量控制
31、数字水准仪SPRINTERM的试验与评述
32、数字水准仪及其在机场跑道板块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33、数字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定与精度分析
34、数字水准仪的测量算法概述
35、数字水准仪自动读数方法研究
36、数字水准仪观测模式及其应用实践
37、数字水准测量外业数据格式的转换与统一的实践
38、数字水果湖水下地形和淤泥厚度测量
39、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
40、数字测图中设站错误的内业改正
41、数字测图技术在罗营口水电站坝址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42、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
43、数字综合法用于平坦地区地形图修测
44、数字高程模型与等高线质量相关性研究
45、数字高程模型及其数据结构
46、数字高程模型在农地整理排水渠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7、数字高程模型地形描述精度的研究
48、数字高程模型的生产及更新
49、数字高程模型的裁剪与拼接技术
50、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51、数据化测量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52、数码相机可量测化的研制
53、斜拉桥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54、斜距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55、断面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
56、断高法在高等级公路测设中的应用
57、新州公路平面控制测量问题研究与施测
58、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
59、方向交会法坐标计算之初探——待定点坐标的计算
60、方向后交最佳点位分析
61、施工测量中快速设站方法
62、无像控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方法
63、无反射棱镜全站仪测距性能测试
64、无反射镜测距的目标特性研究
65、无定向导线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66、无控制DEM表面差异探测研究
67、既有铁路航测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与质量控制
68、时态地籍数据库设计与宗地历史查询的实现方法
69、明暗等高线自动绘制方法
70、智能全站仪ATR实测三维精度分析
71、智能全站仪快速测量处理系统
72、曲线拟合高程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73、曲线放样中的坐标转换及转换精度分析
74、曲线矢量数据压缩算法实现及评析
75、最小二乘平差理论在制图自动综合中的应用
76、最小二乘法在土地复垦场平整中的应用
77、最小二乘法对多周期函数的周期筛选优化
78、有关地籍调查的几个问题探讨
79、有限条件下坐标转换矩阵的确定与精化
80、有非对称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测设方法
81、服务城市化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探讨
82、村庄地籍测量之初探
83、条码信号复原技术在数字水准仪中的应用
84、条码因瓦水准标尺校准方法的探讨
85、极坐标法测设平面位置的精度分析
86、构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研究
87、栅格数据矢量化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
88、标准化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实践与体会
89、树状河系自动绘制的结构化实现
90、根据三斜距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91、桥梁墩_台的沉降观测和沉降值的预测
92、模拟GPS控制网精度估算方法研究
93、模糊数学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质量评定中的应用探讨
94、模糊综合评判及其在测绘中的应用
95、气象因素对全站仪测量的影响
96、水下地形分析中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的研究
97、水下地形测量误差分析及对策
98、水下地形测量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探讨
99、水下地形测量高程异常点剔除方法研究
100、水位改正中虚拟验潮站的快速内插
1 区位、自然条件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2′至126°22′,北纬45°10′至46°20′。南距"冰城"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轴位置,扩展延伸可覆盖东北三省、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现已成为哈尔滨都市圈经济的核心区。
肇东市属寒温带,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侵入,气候严寒、干燥。夏季(6月至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4月至5月)、秋(9月至1O月)两季,因处冬夏季风交替之际,气候多变。春季,大风次数多,雨量很少,秋季则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肇东市国土资源局在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城镇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权属、数量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建立和完善全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主要任务
村庄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类调查、测量工作和建立村庄土地调查数据库。
权属调查是对,村庄宅基地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查。以宗地为单位,对调查区内的所有地块进行现场调查(补充调查或变更调查),核实每一宗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利人、主要用途和土地登记状况等基本信息,设立界址点标志,确定权属界线,勘丈界址间距,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
地类调查是对每一宗地(包括虚拟宗地)的地类按照二次调查的土地分类(国标)进行核实和确定。对已有的地类调查成果进行相应地类转换。
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村庄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第二次全国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建立数据库,并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3 作业单位情况
本次村庄土地调查任务由博宇测绘有限公司承担。博宇测绘有限公司丙级测绘资格单位,是黑龙江省专业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房产测量和各种管线测量的中型骨干单位,拥有多套GPS、扫描仪、彩色喷墨绘图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同时拥有近100台计算机组成的内部数字化生产网络。 随着国家“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博宇测绘有限公司不断扩大自身技术服务领域,目前已先后为省内外的交通、水利、规划、土建等,提供了不同方面的技术信息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中心城区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朋友们:
2006年,是我市中心城区地籍调查全面铺开的第一年,做好工作总结和新一年的展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向大会作2006年中心城区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我院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局和我院中心工作,以查清土地资源家底为核心,充分发挥我院基础测绘成果和测绘高新技术的保障作用,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举全院之力,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出色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1、以查清土地资源家底为核心,出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06年,我院地籍调查工作共完成10个调查区地籍测量面积(1:500区318Km2、1:2000区), 宗地数达错误!未指定书签。宗,面积已达全年目标的;共完成青山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面积,,宗地数达5451宗;日前,已向市登记发证中心提交青山区8个街道、两个开发区10个街坊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成果,以及江汉区、硚口区、武昌区、洪山区(1:2000区)和其他试点区域共计20个街道(乡)的地籍测量成果,其他街道内业整理和质量检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2、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宗旨,土地调查队伍日趋成熟
本着顾全局、谋大事的思想,站在完成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的高度,实事求是,创新管理,为服务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环境,我院成立了地籍调查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2月底组建了土地调查工作专班。专班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人,设立4个作业班,并成立宣传协调组、安全生产组、技术质量组。
实践证明,组建土地调查专班是对的,他们在出色完成2006年度目标任务的同时,还尽一切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1)3月中旬完成了中心城区地籍测量的招标工作;3月下旬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土地局正式签订了地籍调查工作合同。
(2)组织了3次地籍调查的全员培训工作,统一了地籍测量作业手段、技术标准及成果格式。
(3)组织了有青山区人民政府、市土地登记发证中心、青山区分局、武钢、一冶、青山石化、洪山区和平乡政府、冶金街等15个大型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分管主任参加的权调工作协调会共18次。
(4)专班与青山分局在青山公园先后两次联合举行了“规划法”、“土地法”宣传日活动,出宣传版报,现场讲解地籍调查的有关知识,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5)举行了两个开发区地籍调查项目研讨会,确定了工作方案和地籍调查技术路线。
(6)专班多次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江夏区规划国土分局进行了沟通与联系,取得了相关资料的收集。
为了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全体职工加班加点,及时转变观念,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由过去的客户找我们变现在我们主动上门找他们。土地调查专班已步入了团结协作、积极创新、良性发展的轨道,队伍日趋成熟,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3、以基础测绘成果为优势,地籍调查工作进展成效显著
正是我院拥有完整的、现势性好的基础测绘成果,才能实现地籍调查工作在短短的10个月完成624平方公里的地籍调查任务。日前已收集、整理、加工了如下图件成果资料:共收集中心城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9630幅,1:2000数字化地形图570幅;历史地籍测量图件16750宗,竣工测量图件4680项;我院已有的等级控制点1157个;扫描并整理已发证宗地档案资料4711宗地。
4、以测绘高新技术为手段,全面提高地籍调查工作效率
本次地籍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面积广,为此以测绘高新技术为手段,充分运用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WHCORS)作为地籍测量基准框架,采用实时RTK(动态GPS)技术和全数字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共投入4台静态GPS接收机、8台套GPS RTK、14台全站型测距仪、4台工作车、40台计算机等设备参与调查工作。
二、地籍调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量相当大。 特别是地籍调查表填写、图形数据分层、房屋封闭性处理、面积计算与统计等等工作量极大,为此,我院急地籍调查工作之所急,及时研制“地籍测量数据预处理系统”、“地籍调查电子成果检查程序”等;实现了数据的采集。
1 区位、自然条件
**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县、*相望,西临**市,南靠衡水地区**市,北接**区、**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县现辖5镇6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7万。 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河北省城镇地籍调查技术细则》以及《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选择县城所在地**镇府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工作范围。**镇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考虑到**县日后规划以及发展的需要,本次城镇地籍调查范围为县城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宗地总数在11745。
**镇建成区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建成区平均海拔在26米。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河北省城镇地籍调查技术细则》以及《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选择县城所在地**镇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工作范围。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
2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建设,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尽快落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做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在全面完成1: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调查城市和镇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权属、数量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城镇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建立和完善全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主要任务 城镇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类调查、测量工作和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
权属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工业园区及村庄宅基地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查。按照《二次调查规程》和《细则》的要求,以宗地为单位,对调查区内的所有地块进行现场调查(补充调查或变更调查),核实每一宗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利人、主要用途和土地登记状况等基本信息,设立界址点标志,确定权属界线,勘丈界址间距,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类调查是对每一宗地(包括虚拟宗地)的地类按照二次调查的土地分类(国标)进行核实和确定。对已有的地类调查成果进行相应地类转换。
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范围应相互衔接,不重不漏。
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控制测量是在已有的国家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布设E四等GPS控制网点。原则上每公里至少有一个GPS控制点。地籍要素测量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建立地籍数据库,其数据内容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其成果保证能顺利导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第二次全国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建立数据库,并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
篇四:地籍调查报告
地籍调查报告
一 概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经兴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兴化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为规范作业方法,统一技术要求,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定,特编制本技术设计书,作为主要技术要求,供现状调查中遵照执行。
二 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
根据兴化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编制《设计书》实施。
人员培训
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监理单位、定州市国土资源局和调查单位统一组织培训,调查单位负责组织本作业人员培训。培训以《设计书》为主,采用讲、做结合的方法,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要领。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资料准备
三 数据采集
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的采编
各级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按工作底图采集,数据采集后,以外业调绘的图形和签定的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检查,核对界址点、线与地形地物关系的正确性。
当权属界线与其它地物或各类界线重合时,权属界线和其它地物或各类界线均以实际位置采编,作业中可拷贝生成后切换线型。
线状地物采编
线状地物的判定
线状地物是指宽度大于等于1m的铁路、公路、河流、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管道用地等。
1、公路(铁路)以公路(铁路)两侧坡脚线划定地类界线,有护路林或护路沟的,以护路林外侧或护路沟外侧坡脚线划定地类界线;河流(湖泊)本调查区统一以洪水位线划定地类线,有防洪堤的河流(包括湖泊、塘、水库)堤坝和常水面应分别调绘地类;一般情况下公路、河流(湖泊)、铁路线路以确定的权属界作为地类界。
河流无堤坝的洪水位外侧线一般以河流背水坡底边线与其他地类的分界线;有堤坝的堤坝用水工建筑表示。
2、耕地内常年固定的平均宽度≥1m(包括护坡在内)的道路、田坎、沟、渠等,应作为相应地类划定。但耕地内随农作物生产分类不同而随时改变的田坎、沟等,即使其宽度≥1m,也仍应视为耕地。
篇五:XX县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情况
XX县农村地籍调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厅和市局安排,我局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力求高质高效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具体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于2009年已经成立石台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国土局、建委、农委、林业局、财政局、公安局、监察局、信访局、广电局、民政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由于人事变动较大,现调整了部分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土地确权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和重大土地权属纠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局。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并负责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协调配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认真筹备,制定方案
我局已制定出《XX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就宣传发动、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经费保证、任务落实、时间安排、政策把握诸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三、组织试点,总结经验
我局选择X乡X村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单位,拟定组建由地籍股和乡镇国土员及中介机构组成的权属调查队伍。考虑外业调查需要,我局依托县农委在X乡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契机,同步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现已与矶滩乡、村、组进行了对接,准备了相应的表格及有关资料。
四、存在的问题
2009年至2010年我县已组织开展了“三权”发证工作,县、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次开展“三权”发证工作,县、乡政府积极性不高,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到村民小组,前期的外业调绘、权属调查、宗地图制作及数据库建设,村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必须由中介机构承揽,需要一笔可观的经费支撑。
174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3 回答
242 浏览 2 回答
289 浏览 3 回答
149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4 回答
249 浏览 6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246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2 回答
248 浏览 4 回答
220 浏览 2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240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