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在宋代以前就是一个竖格,后来就出现了横格,然后斜格既后来大量的雕饰。它的功能除具最早的那种采光功能,更多的增加了装饰功能,这点是今天能看到的明清古门窗中最重要的部分(这在后面要具体说明)。
而今天能看到的这个门窗,早期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玻璃。没有玻璃的时候,如果窗做得过大,一刮风它会破掉,所以它就必须要加窗棂格,窗棂格的间距是要保证窗的强度。
在唐代以前虽然有了纸,但是那个纸还不能大面积当窗户纸用,所以古书上记载的大多都是用绫这个丝绸织品代替,可是它的成本又非常高,而且它透光性相对纸来说不是很好。
到了明清,纸大量应用到窗户上,这个的应用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它的间隔可以适当地增大。在北方有比较大的窗户格,纸的拉力很好。这样它就可以不停的更换,这就是窗户在它实际功能中的一个应用。
比如北方比较寒冷,甚至有的窗户要糊两层纸,过去有句话说“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实际上它不是糊在外,它是两边都糊。
在外面看好像是糊在外,着火是因为东北经常下雪,雪如果浸入,窗户纸很快就坏掉,所以它必须两面糊。而在南方就是糊里侧,窗棂看得很清楚。这是由于地域特点产生的特征。
扩展资料
窗的历史是伴随人的居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如果说房屋的梁柱支撑了整个建筑的结构,那么门窗则是使用环节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
从最初仅满足采光通风到后来的审美需求,窗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功能性装饰。
传统院落坐北朝南,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门窗的色彩,江南水乡由于防腐的需要,在窗户外表多上油漆。多数为上下前后油同一颜色,或者只在表面涂桐油,凸显木材的质感,非常清新淡雅。但宫殿、寺庙等大型殿堂的窗户仍采用多色彩的重彩油漆作为装饰手段。
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位,一般由木条拼接连续的图案,常见的有井字纹、方格纹、万字纹、龟锦纹、菱花纹、团花纹、寿字纹、冰裂纹、夔龙纹、以及云纹等图案。
窗户的图案源于其他装饰艺术,如青铜器纹样,古代玉器的图案,还有来自纺织物图案的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和继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