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18日,我正在佛科院的考场上奋笔疾书,书写着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
专插本对于我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前不久出成绩的那天,我对自己说,如果没考上,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将会继续过着白领的生活,朝九晚六甚至不定时加班,当然,老板对我有意培养,我也会获得比较好的工作发展前景。
如果我考上了对于纵观我整个人生来看是更有利的,最起码头顶着本科文凭,在社会竞争中会比原来的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多的优势。本科,正在越来越成为进入社会的最低门槛条件。
对于我来说,本科是家人寄予的期望,也是我三年前高考中失去的东西。
专插本,在未进入大学前就有所耳闻,只是那时还没有去具体了解,只知道是大专学生通往本科的一条道路。
大一时,听说专插本很难,放弃专插本,直接大专毕业踏入社会的想法已经萌芽。后来真正的去了解插本是在2017年的四五月份,那时我的一位朋友和我的师兄师姐都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专插本录取结果,突然间感觉专插本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便开始通过我那位考上五邑大学的朋友去接触去了解,慢慢熟悉了它。
自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虽然有插本的想法了,也已经买好了备考书籍,但迟迟没有下定一定要考的决心。在大二的暑假里,我开始翻阅备考书籍,暑假里从头到尾看了一两遍,然并卵,看完后一脸懵逼,不知所云。
很快暑假过去了,按照我们学校的规定,大三上学期还是要继续上课的,在大三上学期的时间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毕业论文、毕业照、毕业档案等各种毕业前的事宜充斥着我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我还是基本老样子的翻翻书,熟悉熟悉课本,因为没有系统的复习、记忆,一个学期下来只是对书本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认识。
很快2018年到了,元旦过后不久18年的专插本报名时间就到了,因为自己觉得已经看了几遍书(虽然还是蒙查查),觉得如果放弃插本是对自己过去的几个月是一种浪费,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下定了挑战专插本、挑战自己的决定。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还有英语很差,考A类院校压力很大、希望不大,在综合自己的考虑后,选择了本人自认为性价比“最高”的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在现场确认完报名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备考,加了很多备考交流群,选择性下载群里共享的适合自己的资料、录音。
政治:
其中政治这一块听了一位齐老师的讲课,觉得很不错,很受启发,根据他上课的总结,我建立了个文档,用了三四天时间,一字一句的把他课堂所讲的内容整理出来。
打印出来后发现政治理论从原来一本书变成了二十多页纸,政治好像没那么难了,信心倍增。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对这份资料反复背诵,从原来的4到5天背完一遍,到最后的考前几个小时就能背完一遍。
当然,在这份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添加了十九大的知识,根据齐老师的建议,我研究了18年考研的试题,结果真的很幸运,插本时考了一道主观题就类似于考研的(考研试题有借鉴意义,接下来备考的师弟师妹可以关注下)。
在考前流传出了齐老师的《葵花宝典》,里面的内容就跟之前我整理出来的资料基本一致。政治的部分章节有时间先后顺序的联系,可以按照高考备考历史时的“时间轴”方法去记忆。
至于时事政治,只能平时多留意下新闻,关注一下国家性的大事。时事政治这一块不建议做很多题,然后基本能把课本记忆熟悉,好好做一下历年真题就基本可以了,最好是14年到18年的,再往前的知识可能有变化。
管理学:
复习时需要先把课本的框架先熟悉,了解每一章节大概讲了什么,这样方便于备考时的系统复习。管理学在复习时我基本上主要以CB*为主来复习背诵,当然这本资料是一种总结性的概括,考试时有可能会稍微考得详细,所以在复习时不能完全只靠资料,应当结合课本全面复习。
当然,资料如果你完全背下来的话也是会有个及格以上的分数,只是对于要考更高分的同学来说就不够了。管理学的做题方面也是基本做真题就行,其他模拟题鱼龙混杂,做多了不一定好。
英语:
作为英语学渣的我,不大具有发言权就略过了。
专业课:
有一些学校会有培训班画一下重点之类的,有条件的同学去参加一下也蛮好的。我是考会计学专业的,寸金考的是《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因为之前基础知识打的相对牢固一点,所以《基础会计》复习起来阻力不是很大。
至于《中级财务会计》,我按照考初级职称时那样去备考,先把考纲里章节的知识先看一遍,然后做一下配套的练习册,对于经常错的或者易混淆的知识点拿个笔记本记录下来,只要错题不再错,就等于考试得分了。
备考的历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每天面对着书籍不断的背诵、记忆(当然,最好是理解记忆效果更好),在那段日子里需要耐得住寂寞,除了坚持下去别无他法。还有就是考试时心态一定要放好,尽力就行,不要一考完就对答案,这样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分数出来了,我的省统考分数和五科总分均超过了的A类院校线。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肯定没有收获!
公众号:插本政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