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散文诗、古体诗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除古体诗外,都成了现代文学的典范。而《野草》是这些文学样式中至今未有能与之比肩者的。鲁迅在1934年致萧军的信中说道:“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是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1)他有时更低调些,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2)但是从1932年出版的《鲁迅自选集》所选作品来看,他是很在乎,很喜欢《野草》的。在诸多评论家看来,《野草》甚至是鲁迅最好的作品。连一直完全诋毁鲁迅的苏雪林都不得不称赞《野草》是“不但为旧文学所无,也为新文学所罕有。”《野草》这部集子成功运用了象征、隐喻、寓言等手法,将鲁迅的内心世界的无词言语以诗的语言,营造在一个幽冷、切峻、遒炼而又瑰丽的艺术世界里。因为是表达内心,《野草》有很强的内倾性和自省特征,是一种自我观照和解剖的文本。他的虚无思想、反抗绝望等生命哲学一一流露出来。而《过客》一向被研究者引为“反抗绝望”的经典文本,更被钱理群称为是鲁迅生命哲学的归结。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鲁迅在1931年写的《〈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解释部分篇章写作缘起和写作评价,并没有说到进了《鲁迅自选集》的《过客》。可见,《过客》仍然是“难于直说”的。那么,我从文本互证的角度出发,就我视野和思力所及,还原“过客”的一生,延伸“过客”这一人生和生命的寓言,探求反抗绝望之外的过客的生命状态和意象的意绪内蕴。一、思想在实践中冯友兰写现代哲学史,没有列入鲁迅,把鲁迅排除在思想家之外。李长之在《鲁迅批判》里也说鲁迅除了必须活下去,就没有思想了。他们认为鲁迅一直批判、否定别人,而自己并未建立起思想体系,故不能在思想家之列。“鲁迅在思想上,不够一个思想家,他在思想上,只是个战士,对旧制度旧文明施以猛烈的攻击的战士。”(3)鲁迅本人也说:“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4)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是受朋友邀请走出“铁屋子”进而打破“铁屋子”的。 很多稿子,都是在陈独秀等人的有力催促下完成。可以说他在启蒙队伍里有些特别。陈独秀、胡适是振臂高呼,集合队伍,吹号角的,而鲁迅是跟他们并肩作战,做出文学上的实绩者,也是新文化运动最得力的实践者。不过,在多说人看来,鲁迅仍是现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虽然我们强调鲁迅的“立人”思想、“拿来主义”等,鲁迅本人却一直警惕各种帽子,只愿做个有实绩,踏实的文学家。这并不矛盾的。他的思想来源多元,自己并未做思想的奴隶,综合而为己用,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保持自己的特质。不张旗帜,不占山头,没有宣告自己什么什么思想。他所做的是“走”。走是一种艰难、执著的生命状态。鲁迅一生都在践行,经历着最执著最痛苦的生命。“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5)他的思想化解在文学里。李长之在评论《淡淡的血痕中》是也不得不说:“这篇文字之有一种特殊意义者就在他多少有一点哲学的思索的端绪故。事实上,这篇东西也确乎因此看着深厚得多了。”这其实可以看作作品与思想结合的缩影。他从来都是关注现实。他了解各种思想,却不曾像别人提“国粹”了,“西化”了,“折衷调和”了之类的远离当时的空谈和论道。他始终着眼于中国的实际,最能看清中国的状况。他把里面的疽痈和病灶一一指出,并解剖。用文字践行。中国向来缺乏“做”的人,鲁迅一生作为一个异数,执着于痛,孤独地行走。在痛与孤独的交融中,探索道路,思索古往今来。孤独的走,探索,过客是个缩影。一直以来,研究者都以《过客》做为“反抗绝望”的典型文本分析。本文是“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6)的具体化表达。我以过客为标本,还原过客,认为过客不仅仅是反抗绝望,还是多种意绪的复杂合成体。有被别人和社会放逐的刺怨和苦寂,有自我放逐的坚韧和无悔探索,有心灰意冷的沉默和无聊,也有空虚的寒冷,有绝望,也有对生命的热心体悟。最重要的是一种追寻。在自觉而又不自觉种,叩问生命的意义。二、“我”是谁?老翁问:“ 你是怎么称呼?”答:“称呼?——我不知道。”“我是谁”是一个哲理之问,直指人的本源。但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人,如何认识自我?能否认识自我?是否认识了自我?这是指向本心的,也是自我心灵的追问。容易的字面,艰难的心理剖析。而过客答“我不知道”更是朴实简单之中玄之又玄。但是我们又可从中嗅到鲁迅的矛盾和自我寻找,定位。过客是个“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着破碎“黑色短衣裤”,“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的人。这使人想起《铸剑》中的黑衣人:两点磷火一般的眼光,沉毅,果敢。过客是个行走者,探索者,而黑衣人是战士(正如李长之说鲁迅是战士那样的。鲁迅也喜黑色,黑夜。)他们都无名,有着坚毅的精神。黑衣人不愿意担义士之名,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过客应该也是看透了,是个超越名利的卓绝者。无我的状态,有我的素心和意志。“一个人的环境限制一个人的事业,一个人的性格却选择一个人的环境。”(7)也许过客选择了放逐自我。鲁迅不以“领袖”和“导师”自居,但是也不做“喽罗”和“戏子”,在一生中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8) 或许过客是个彷徨于无地者。“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现在则是正在从无地中走出,走到自我的土地。他并非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生命,而是在追求自我,反观自我,寻找自我的本质存在和生命意义。是谁,对于过客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走,不停留。三、从哪里来?老翁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呢?”客略略迟疑,答:“我不知道。”过客真不知道吗?老翁说过客的来路也许倒是于过客最好的地方。过客答:“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他是知道自己来自何方的:那是示众的刑场,是容不得好地狱的地狱。有着对孔乙己的笑,有着对魏连殳的哭。不管是笑是哭,生命都在其中殒灭。那里怎么能待呢?这是个绝望的世界,对绝望都绝望了,该怎么办?走!也许他不愿意回忆了。“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9)其实看鲁迅的文章,他的记忆力很好,“鲁迅常说忘却……可是其实鲁迅是不大会忘却的,他的记忆,反而是太多了,而且极清楚。”(10)只是所谓救救孩子,激昂之后,布满了空虚和无聊。此时反观,有了冷静的沉思。沉思之后呢,走!“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