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方向一、发展现状: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把体育作为事业而非产业来发展,考虑的只是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传统意义上业务成果的产出,如组织竞赛的场次、参加锻炼的人数、金银铜牌的多少和达标率的高低等,只要这些业务成果达到了预定的计划指标,就算圆满完成任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体育事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之外,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即把初次产出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这就要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通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来创造经济效益,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国自80 年代台球运动的兴起首开体育消费的先河,紧接着游泳、保龄球、溜冰、网球、健身房也进入到体育消费市场。目前,国外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体育运动项目还在不断深入我国,如射箭、方程式赛车、蹦极、滑雪、攀岩、冲浪、帆板、跳伞等等,这些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较高收入阶层消费者的参与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火爆,使人们的休闲活动更加健康,更加具有选择性。另一方面,竞赛表演市场开始形成,足球甲A 联赛已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此外像CBA、CNBA 篮球联赛以及CCTV乒乓球擂台赛等也都是体育产业化和职业化的具体表现。总之,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逐渐增大,产业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产业效益也明显提高。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只能定位在体育本体产业,把健身娱乐业、休闲业和竞技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带动体育中介产业、体育外围产业的发展,包括体育的经纪业、体育媒体传播业(新闻电视、出版、音像等) 、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保险业。同时,带动体育资本(体育基金、体育彩票、证券等) 业、体育信息技术咨询培训业、体育康复医疗监测业的全面发展。 二、方向一是体育产业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将加速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体育产业形成一定的支撑和拉动。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保障;而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则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体育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将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就意味着体育企业将从主要由国家投资、产权结构一元化朝着非国有化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将打破行业壁垒的局面,体育产业开始真正的社会化。二是健身、休闲、娱乐业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兴起的大众健身体育和休闲娱乐体育也将使体育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因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大众体育都比竞技体育涉及更多的人群和领域。在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出现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来,经过缓慢发展的时期,到90 年代初,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来华外商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而对健身、娱乐、休闲等项目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特别是随着我国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更加意识到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 化钱买健康”已逐步为大多数人认识并接受。我国的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正在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是围绕着《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的。全民健身计划由于是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因此必将会使体育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且会带动和促进其它产业和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体育产业向全球化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纪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今天,各种国际贸易、金融、货币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全球跨国公司已发展到了几十万家并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等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作为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体系一部分的体育产业近几年来全球化趋势也在加快,体育贸易在全球国际贸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已达到了215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逐渐商业化和职业化以及亚洲、东欧和非洲等地区的体育产业市场的兴起,这种全球化趋势还将得到加速发展。四是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化。世界竞技运动员职业化倾向日益明朗,这种专一职业、专一管理、专一投资、专一发展的形式已成为实现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竞技体育需要巨大的投入,采用职业化摆脱竞技体育经济危机是一条主要途径。它在不影响运动技术水平又解决日趋严重矛盾的前提下,为体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使得体育职业化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扩大,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国家体委把足球和篮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将其推向社会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使得竞技体育对社会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竞技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大加强,减少了大量的国家经费开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金应用于社会体育活动,同样达到提高体育水平和普及体育运动的目的。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体育成为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体育运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五是电子媒体作用显现。大众传媒,特别是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计算机、互联网等,这类在20 世纪发明并普及的大众传媒彻底改变了竞技体育与广大观众的关系。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各地的观众都能通过电视、互联网收看到世界各地举行的各种精彩的比赛,竞技体育在全球观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包括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便通过各种对国际体育活动及国际知名球队和运动员的赞助形式而同体育建立并保持一种亲密联系,把体育作为向全球消费者宣传和推销自己企业或产品的载体。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赞助活动又为国际体育组织的发展与国际体育比赛的开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从而使体育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据国际赛事集团的企业赞助指南透露,仅1996 年全球体育赞助经费就高达100 亿美元。可见,电子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观看体育比赛的方式,使体育比赛的含义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使竞技运动更具有戏剧性、观赏性和吸引力,而且还极大地改变了竞技体育产业的面貌,推动了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全世界电视与广播机构每年要花费巨资购买各种体育比赛的转播权,竞技体育通过媒体的炒作也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和很高的地位。
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理论研讨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文/辛振海吴琨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含义与特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现状、发展途径进行7阐述,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发展途径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含义和特征1.高校体育产业的含义高校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办产业构成。体育本体产业是指体育部门发挥体育自身价值和功能,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体的产业经营活动,如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科技、体育有形与无形资产;体育相关产业则是指与体育相关的其他产业经营活动,如场地、器材、体育用品、服装、媒介等产业;体办产业则是由体育行政部门、事业部门创办的其他经营活动。2.高校体育产业的特征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1)经济性。经济性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赢利目的。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I校区的扩建,高校体育产、lk载体(运动场地设施、人力等体育资源)的建设将会得到加强,体育的经济功能将会得到不断开发。(2)社会性。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性。高校要将现有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的需求,并与社会接轨。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Ik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融资渠道单一,体育产业价值和优势尚未充分开发乖II,~1o第二,体育教育投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第三,缺乏完整的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要素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第四,高校体育产业以“物业型”为主,市场面窄,占有率低。第五,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程度仔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主要是:第一,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目标单一,组织混乱。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靠“等、要、靠”,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市场环境中去考虑。第三,缺乏经营市场的开拓性人才,大大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有效途径第一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经营活动,发展体育咨询服务业。通过营销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及出租运动场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愿望。如运动减肥中心、私人教练、健身教练、体育康复诊所、体育服装厂、体育器材、体育咨询等。第二增设各种不同项目的课外业余活动俱乐部,增加消费人口。各高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成立单项体育项目协会,建立一套适合课外锻炼的组织形式,并和各单项体育俱乐部配合起来开展活动,这对增加体育消费人口,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采用校企联合增加高校体育经费收入,提高企业知名度。采用校企联合方式可以解决训练资金不足的困境,提高专业运动水平,扩大企业知名度。如青岛啤酒大学生三人制足球赛;可口可乐大学生三人制足球赛;李宁杯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和阿迪达斯街头三人篮球赛等。第四根据市场的需求开放场馆,提高利用率。高校的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的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应根据社会需要合理收费,开放体育场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第五开办各种运动训练和裁判员的短期服务培训班,以扩大消费市场。高校有着巨大的人才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内容可以是消费者喜欢的健身、减肥、形体训练的健美形体班,愉悦身心的体育舞蹈班,以及各种竞技技术的提高班,各种项目的裁判学习班等。第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体育竞赛表演业。目前,我国高校大学“飞利浦”足球联赛和大学生篮球联赛已初具规模,新闻媒体的介入使得这些赛事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现已具备了商业化运作的条件。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参考文献:[1】任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r,2:58.[2]粱建勋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眨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j,l2:29—30.[3]于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4]任保国等.我国高校体肯产业发展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37—38.[5]李志宏.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0nE
1/100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徐海贤[1] 邹军[2]城市规划.2007,31(3).-35-392/100江苏省县域城市化发展浅析王冉 陈玉华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5-66263/100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苏省8个县级市为例段兆广[1] 张伟[2]城市问题.2007(4).-2-64/100江苏南通:创新机制 放宽政策 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无城乡建设.2007(4).-45-465/100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A市B区为例韩露露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21-236/100浅析江苏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土地问题邹伟[1] 何孟飞[2] 吴群[1]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9-1927/100江苏省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多情景模拟刘耀彬[1,2] 李仁东[3]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61-64,798/100城市化进程中江苏省耕地资源非农化转化的实证分析许恒周 吴冠岑广东土地科学.2007,6(1).-44-489/100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孙爱军[1,2] 吴钧[2] 刘国光[2] 庞金亮[3]城市交通.2007,5(2).-42-4610/100江苏省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教育硕果累累无上海教育科研.2007(3).-I0003-I000311/100江苏:产业化、市场化推进城市治污:大力推行产业化 促进污水处理事业健康发展徐学军城乡建设.2007(2).-6-912/100江苏“十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问题透视赵志凌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50-5213/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拟及调控策略——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 陈斐[1] 李仁东[2]地理研究.2007,26(1).-187-19614/100江苏1546万农村劳动力成为“新市民”——江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做法李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4-815/100江苏节水制度研究顾向一江苏水利.2006(12).-23-2516/100江苏省城市化研究杜国平[1] 钟太洋[2]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05-660717/100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布局无中国农村教育.2006(12).-F0004-F000418/100江苏推广焚烧技术有效处理城市污泥王华城乡建设.2006(11).-38-3919/100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李泽楼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39-4120/100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刘耀彬[1,2]生产力研究.2006(10).-110-111,14121/100生产要素市场化与江苏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吴莉娅地理科学.2006,26(5).-529-53522/100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欧向军[1] 吉婷婷[2] 蒋田南[3] 史冬防[3]规划师.2006,22(9).-56-5923/100关于中小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的探讨——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杨二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83-84,10824/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马晓冬[1,2] 徐建刚[2]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68-7425/100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饶宝红 徐维祥 陆央央 沈阳松经济问题探索.2006(9).-149-15226/100城市化进程中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创新机理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为例陈志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76-8027/100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徐梦洁 孙雁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18-1928/100江苏、上海城市化战略的调整及对浙江的影响张才方今日浙江.2006(11).-38-4029/100城市化中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江苏无锡为个案志新求索.2006(5).-76-7830/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2]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31/10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什么?——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任博当代陕西.2006(5).-26-2732/100江苏全面小康指标无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6(1).-34-3433/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相关性研究刘坚[1] 黄贤金[1] 赵彩艳[2] 翟文侠[1]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98-20134/100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江苏无锡市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陈志新江苏农村经济.2006(4).-48-4935/100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宋学锋[1] 刘耀彬[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3).-124-13036/100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赵翠薇 濮励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69-17337/100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黄润龙西北人口.2006(2).-15-18,2538/100江苏:投资450亿元用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无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6(4).-18-1839/100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刘耀彬[1] 宋学锋[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182-187,19640/100江苏人口城市化空间结构研究周玉翠江苏商论.2006(2).-11-1241/100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欧向军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45-50,5542/100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的界定——以江苏无锡市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例陈志新江苏农村经济.2006(1).-55-5743/100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刘耀彬[1] 李仁东[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47-5144/100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以江苏省为例程征贵[1] 林子文[2]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208-20945/100江苏村镇建设工作思路张泉小城镇建设.2005(12).-33-33,7746/100乡村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张婷 杨山 梁丹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38-213947/100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程进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16-12148/100江苏省城市照明设施防盗情况综述罗庆道路照明.2005(4).-45-46,3949/100江苏城市化的科学发展观思维戴军 张京祥 曹荣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00-10450/100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陈志刚[1,2] 王青[2]生态经济.2005(11).-42-4451/100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判断无江苏楼市.2005(10).-8-1152/100透视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问题赵志凌江南论坛.2005(10).-10-1253/100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上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无前进论坛.2005(9).-10-1154/100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白先春[1] 朱龙杰[2]江淮论坛.2005(5).-49-5355/100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傅阳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A01).-265-27156/100江苏小城镇发展构想王志强小城镇建设.2005(8).-91-9357/100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吴莉娅[1] 顾朝林[2]城市规划.2005,29(7).-28-3358/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动力研究王志强城市规划.2005,29(7).-34-3859/100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刘坚[1] 黄贤金[1] 翟文侠[1] 赵彩艳[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2).-223-22760/100小城镇唱响城市化的和谐主旋律——江苏吴江市震泽镇见闻徐得立 李坤民中国城市经济.2005(4).-72-7461/100江苏:今年城市化进程提高两个百分点无中国城市经济.2005(4).-83-8362/100江苏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土地管理法》无江苏农村经济.2005(4).-11-1163/100村庄建设与城乡统筹——江苏村庄如何建设?丁国华小城镇建设.2005(4).-100-100,2564/100城市化中的用地问题——一组来自江苏的报道——积极稳妥推进江苏沿江地区农村城市化王荣炳中国城市经济.2005(2).-8-1065/100江苏沿江开发中失地农民的出路与建议张启祥中国城市经济.2005(2).-16-1866/100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周游江海学刊.2005(2).-70-7567/100区域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人口与经济.2005(1).-39-4368/100江苏城市竞争力的对比评价与提升途径方维慰学海.2005(1).-124-12769/100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_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白先春[1] 凌亢[1] 郭存芝[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91-9570/100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欧名豪 李武艳 刘向南 谌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08-41271/100苏南乡村经济精英流向城市现象考察——江苏扬中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姚俊社会.2004(5).-12-1672/100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黄雪琴[1] 张士杰[2]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21-2673/100江苏省城市化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张丽霞 施国庆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210-21474/100江苏: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牟维旭 郭奔胜半月谈.2004(2).-27-2975/100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对策——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城乡建设.2004(2).-31-3276/100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其特征分析孙亚范[1] 余海鹏[2]南京社会科学.2004(1).-91-9677/100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探讨——以江苏无锡市、泰州市为例李爱军[1] 谈志浩[2] 陆春锋[1] 张一飞[1]经济地理.2004,24(1).-43-4778/100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王志宪 虞孝感经济地理.2004,24(1).-53-56,6679/100共创品牌 协同发展——访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汪杨上海经济.2004(1).-10-1180/100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选择——以江苏南京为样本的研究报告赵小谛 郭霖唯实.2004(10).-25-2781/100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牛星 欧名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729-73482/100海外华文媒体联袂解读江苏张圣荣华人时刊.2004(11).-2-283/100绿色江苏新亮点——发展江苏城市森林的思考谢友超[1] 王欢[2]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85-8884/100小城镇污水规划应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以江苏无锡硕放镇为例周巍峰小城镇建设.2004(9).-98-9985/100未来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略论贺文瑾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7-5086/100当前江苏城市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赵志凌改革与开放.2004(7).-6-787/100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江苏城市化周游中国改革.2004(5).-71-71,7388/100倾力打造文明进步的新江苏周描坤华人时刊.2004(5).-4-689/100城市化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王芳[1] 王景东[2]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9(3).-61-6390/100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以江苏南通为例刘建芳小城镇建设.2004(4).-45-4791/100小城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江苏江都市邵伯镇为例张新华小城镇建设.2004(4).-52-5392/100江苏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陈彬 杜玉兰 封潇江苏商论.2004(3).-106-10893/100江苏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黄卫城乡建设.2003(3).-42-4394/10021世纪初的江苏经济: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黄健江苏经济.2003(12).-8-995/100“第一方阵”勇争先——江苏与广东经济发展的比较吴权江苏经济.2003(9).-68-6996/100“绿化”江苏经济——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述徐山瀑 王鲁沛 余宏霞 马恩兵江苏经济.2003(8).-4-797/100关于江苏省中等城市发展的思考马继刚 沈正平 沈山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3).-117-12198/100江苏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趋势和任务顾小平江苏建筑.2003(B11).-16-2199/100江苏省区域经济考察报告李勇 张文浩青海经济研究.2003(6).-11-15100/100江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严翅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7-631/67发挥区域优势 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6次会议在宁举行无江苏改革.2003(11).-4-52/67江苏省城市外商投资环境的定量分析朱传耿现代经济探讨.2003(7).-61-633/67以信息化推动江苏城市化进程方维慰现代经济探讨.2003(1).-23-254/672002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工作回眸无江苏国土资源.2003(1).-8-125/67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黄卫城市规划.2003,27(6).-42-436/67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钟钰 孙雪峰农业经济.2003(10).-29-307/67江苏产业经济发展及其对策黄德春[1] 许长新[2]工业技术经济.2003,22(4).-14-188/67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以江苏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 钱莉莉小城镇建设.2003(7).-24-269/67江苏城市化战略构思与政策调整取向郭忠兴 曲福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26-2910/67论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和江苏省城市化道路吴良镰[1] 吴唯佳[2] 武廷海[3]科技导报(北京).2003(9).-3-611/67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意见钱志新现代管理科学.2003(4).-3-4,612/67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目标的实现许萍 陈锐现代管理科学.2003(3).-90-9113/67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探讨王志宪[1] 虞孝感[2]城市规划汇刊.2003(5).-86-8914/67量身定做 绘就“三圈”蓝图——江苏省全面完成三个都市圈规划王学锋建设科技(建设部).2003(2).-57-5715/67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思考邱建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5-5816/67从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看江苏省城市化道路吴良镛[1] 吴唯佳[2] 武廷海[3]现代城市研究.2003,18(2).-50-5417/67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赵晓谛学海.2003(2).-128-13318/67长三角与江苏区域发展战略张颢瀚江南论坛.2003(1).-23-2419/67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思考于水[1] 严新明[2]理论月刊.2003(8).-64-6620/67工业化、市场化与江苏区域发展蒋伏心江苏经济.2003(1).-11-1121/67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十大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陆华规划师.2003,19(10).-32-3622/67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探索和创新——《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回顾剖析王学锋规划师.2003,19(2).-72-7623/67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张峰中外企业.2002(3).-102-10424/67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蓝绍敏唯实.2002(8).-144-15025/67论高速公路建设与江苏经济发展顾为东现代经济探讨.2002(12).-61-6326/67江苏经济呈现三大新亮点顾雷鸣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2(4).-F003-F00327/67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吴群 郭贯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95-9928/67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推进次序—江苏的实践及其启示秦兴方[1] 吴进红[2] 等管理世界.2002(3).-101-10629/67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考察—对江苏的实证分析蒋乃华[1] 封进[2]管理世界.2002(2).-24-28,7330/67江苏省轻道交通发展战略秦雁 李玉琦 等综合运输.2002(8).-24-2631/67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钟太洋[1] 蒋鹏[2] 等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55-5932/67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为例杜殷兴 陈谋勇城乡建设.2002(12).-21-2233/67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反思及战略构想汤茂林城市问题.2002(1).-23-2634/67对江苏城市化发展的思考李宗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4-2835/67三大亮点照亮江苏经济锦辑空运商务.2002(24).-28-2936/67与时俱进铸英师——江苏省消防总队队伍正规化、业务规范化建设写真李玉美 唐团结火警.2002(11).-3-837/67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蓝绍敏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6).-90-9538/67江苏城市现代化思考张峰中外企业.2002(59).-102-10439/67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无江南论坛.2002(8).-47-4840/67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赵喜仓 吴继英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92-9641/67江苏省五大发展战略在苏北的实现途径朱传耿江苏社会科学.2002(1).-196-19842/67十三年辉煌看江苏汤以伦江苏经济.2002(11).-8-1343/67社会结构转型与江苏保险业刘政焕江苏经济.2002(11).-32-3344/67以入世为新动力推进江苏城市化仲红岩江苏改革.2002(9).-42-4345/67以入世为新动力 推进江苏城市化仲红岩江苏改革.2002(9).-42-4346/67江苏城市化水平再评估田伯平江苏改革.2002(3).-8-1047/67江苏省设立“江苏人居环境奖”潘胜室内设计与装修.2001(5).-9-948/67江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干部意愿的区域比较秦兴方 汤学俊 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5).-3-849/67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型第三产业发展探讨——以江苏省吴县市、邗江县、邳州盛静芬[1] 邹欣庆[2] 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104-10850/67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途径与制度创新王雪非[1] 范朝礼[2] 张小林[3]江海学刊.2001(5).-25-2951/67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思考与建议张伟新 崔广柏生态经济.2001(4).-31-3352/67江苏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与对策徐琴[1] 娄欣[2]现代经济探讨.2001(12).-19-2153/67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薛力城市规划.2001(6).-8-1354/67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的分析向俊波 陈雯中国经济问题.2001(4).-44-4855/67江苏商业与经济发展分析胡荣华 晏维龙江苏商论.2001(3).-30-3356/67江苏省乡村人聚环境建设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策探讨薛力 吴明伟城市规划汇刊.2001(1).-41-4557/67世纪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汤茂林现代城市研究.2001(4).-55-5858/67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团的行动逻辑:以江苏为例秦兴方中国农村观察.2001(5).-69-7459/67江苏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与对策建议杨根平江苏社会科学.2001(4).-187-19060/67城市化: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张二震 方勇 等江苏社会科学.2001(2).-181-18561/67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协调发展顾朝林江苏经济.2001(8).-50-5062/67营造江苏城市整体优势顾松年江苏经济.2001(3).-31-3363/67江苏新经济增长极的塑战略刘志彪[1] 王建优[2]江苏改革.2001(5).-17-2064/67江苏城市化优先战略选择张鸿雁江苏改革.2001(4).-14-1565/67加快江苏城市伦建设的几个问题王雪非 范朝礼 等江苏改革.2001(1).-24-2566/67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以江苏省为例萧竞华南京社会科学.2001(11).-79-8467/6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吴力子南京社会科学.2001(7).-64-68
175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3 回答
138 浏览 5 回答
136 浏览 2 回答
337 浏览 2 回答
82 浏览 2 回答
243 浏览 5 回答
209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7 回答
187 浏览 4 回答
331 浏览 4 回答
123 浏览 4 回答
245 浏览 2 回答
223 浏览 7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