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氢硅情况简介 一、概况: 1、本品又称三氯硅烷或硅氯仿,分子式为SiHCl3,[wiki]沸点[/wiki]℃,常温时为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可燃液体,易挥发,易水解,易溶于醇、醚、卤化烃,为有机溶剂。 2、本品提纯后主要用生产半导体级[wiki]多晶硅[/wiki]和硅外延片等信息产业基础材料。但因带有氢键和含氯较多,常与其他有机官能团生成一系列的有机硅产品(如氯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辛基氯硅烷等)。 3、由三氯氢硅生产的硅烷偶联剂具有硅化合物耐温,疏水,绝缘等特性,并能将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更好搭接,已在橡胶、塑料、[wiki]涂料[/wiki]、纺织等行业,发挥了良好作用,目前国内年生产总量已近万吨,平均年增长在15[wiki]%[/wiki]以上。 4、近年我国多晶硅年需量已近千吨,而自产还不到百吨,大量进口,故对三氯氢硅需求有很大发展空间。 5、由于半导体用硅的需求,我国在六十年代已掌握了三氯氢硅生产技术,生产出纯度很高的产品。近些年,硅烷偶联剂发展,工业用三氯氢硅的生产工艺也日渐完善,技术经济指标也大有提高,目前国内生产总能力已近年万吨。 二、生产规模及工艺。 1、生产1吨三氯氢硅将联产四氯化硅约吨,目前四氯化硅国内主用于含硅防水涂料,氯相白炭黑,铸造粘结剂等。 2、从成熟、实用,仍以国内外普通使用的工业纯硅在氯化氢气流下流态氯化,再精溜提纯的工艺路线。 3、主要化学反应式 4、 流程简述:电解槽送出氢气经除氧干燥,同氯气合成氯化氢气,进入反应炉同硅粉生成粗三氯氢硅,经精馏得到合格的三氯氢硅,再分离出合格的四氯化硅,用干燥清洁铁桶罐车包装出厂。 5、产品和主要原料的技术要求: (一)三氯氢硅,外观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纯度≥98%。 (二)四氯化硅,外观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纯度≥96%。 (三)硅粉 含量≥98%,粒度60~160目 (四)氯气 含量≥99%,水份≤,压力~ (五)氢气 含量≥98%,水份≤,压力~
机械专业粗略分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工业工程、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等四大类。那么机械专业的论文题目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电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机电一体化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
2、变频技术在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系统中应用
3、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4、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5、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的程序与内容
6、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7、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8、水利水电工程的图形信息模型研究
9、矿山地面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
10、浅析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及优化对策
12、我国真空包装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
13、煤矿皮带运输变频器电气节能技术的分析
14、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17、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18、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19、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
20、农机机械设计优化方案探究
21、区域轨道交通档案信息化建设
22、环保过滤剂自动化包装系统设计
23、元动作装配单元的故障维修决策
24、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趋势分析
25、试析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问题
26、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7、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温室加温中的应用
28、关于在机电领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
29、浅析生物制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30、锡矿高效采矿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
31、铸钢用水玻璃型砂创新技术与装备
32、空客飞行模拟机引进关键环节与技术研究
33、汽车座椅保持架滚珠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34、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液仿真研究
35、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36、石油机电事故影响因素与技术管理要点略述
37、基于铝屏蔽的铁磁性构件缺陷脉冲涡流检测研究
38、数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与增长研究
39、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改进 方法 研究
40、浅析熔铸设备与机电一体化
41、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42、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4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改革策略
4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策略研究
45、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 措施 的若干研究
46、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及电动机调试技术分析
47、智能家居电话控制系统的设计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与改革
49、PLC技术在变电站电容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50、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类cad毕业论文题目
1、CAD技术在机械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Auto CAD二次开发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基于特征的机械设计CAD系统研究
4、CAD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机械制造中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研究
6、浅谈CAD在机械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
7、智能CAD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8、CAD/CAM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9、CAD制图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
10、基于CAD/CAE的机械结构设计模式研究
11、基于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应用环节协调分析
12、浅谈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4、基于CAD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15、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的创新方法
16、应用CAD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新方法
17、浅谈CAD外部参照在机械设计中的使用
18、五杆机构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19、国内双圆弧齿轮CAD/CAE研究进展
20、连杆式少齿差减速机的CAD参数化设计
21、CAD实体模型直接分层软件设计
22、基于MBD的三维CAD模型信息标注研究
23、对提高CAD绘图速度的几点建议
24、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CAD专家系统的研究
26、基于数值图谱法的连杆机构尺度综合CAD系统
27、浅谈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8、基于CAD的液压传动技术综合性实验研究
29、圆柱凸轮CAD/CAM研究开发及在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
30、基于Creo的轴类零件CAD/CAPP集成系统开发
31、航空齿轮泵NX/CAD系统的界面实现
32、实现滚珠丝杠副AutoCAD/CAPP一体化
3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4、基于VB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CAD系统设计
35、三维CAD技术对机械设计的影响管窥
36、液压系统原理图CAD开发研究
37、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38、关于CAD技术在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9、弧面凸轮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40、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
41、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探讨
42、论机械CAD技术及发展趋势
43、行星齿轮传动CAD系统开发
44、基于CAXA的盘类凸轮CAD/CAM应用
45、基于CAD技术的法兰26963工艺工装设计
46、鼓形齿联轴器参数化CAD系统开发
47、基于改进CAD技术的机械工艺设计探析
48、基于Pro/E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台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9、基于CAD/CAE集成的起重性能计算及方案优化
50、论CAD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机械制图的影响
机床夹具类毕业论文题目
1、可重构车身底盘焊装夹具设计
2、随行夹具针对柔性自动加工线适应性技术
3、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
4、组合夹具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5、一种电机轴承卧式安装自动化生产设备
6、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7、盾构机法兰密封圆环件圆柱面径向孔加工钻模设计
8、角度可调式线切割机床夹具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9、数控机床及工艺装备的创新
10、机床夹具制造中组合加工法的应用
11、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12、中职机械专业 教育 中的机床夹具问题
13、快速判断夹具过定位的方法
14、夹具设计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1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16、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17、试论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研究杨兴旺
18、基于UG的机床夹具应用研究
19、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20、油泵轴加工自动生产线方案
21、浅谈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22、浅析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
23、基于坐标系转换的工装夹具调装技术研究孔
24、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2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26、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27、基于DVIA Composer D动画在机床夹具CAI中的应用研究
28、机床夹具的设计探讨
29、谈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30、电永磁技术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
31、柔性组合夹具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32、汽车扭杆力臂尾部平面铣削新型组合夹具
33、采矿装备制造中的先进焊接工装夹具应用研究
34、基于水泵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探究
35、可调整夹持力的多功能夹具设计卜祥正
36、中小批量偏心凸轮的数控车削加工
37、光栅尺支架夹具设计的探讨
38、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39、基于ANSYS的机床夹具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40、大直径圆周均布孔加工方法的研究
41、人机操作分析在底座生产线改进中的应用
42、液压阀体主阀孔车削成组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43、法兰盘车床组合夹具设计
44、操纵杆支架Φ孔工艺及组合夹具设计
45、基于UG参数化设计的钻模设计
46、便携式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拆卸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研究
47、旋转式磁力片自动化装配系统及关键工位设计
48、机床夹具设计方法的应用
49、数控模具零件的铣夹具设计方法研究
50、一种小型叉形接头的精密加工技术
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最新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
★ 机电专业技术论文(2)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 机电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 机械电子工程方面论文
★ 机电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SMT的丝网印刷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机械设计部分)论文编号:JX400 包括设计图,论文,外文翻译,论文字数:25534.页数:44摘 要随着丝印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印制电路板的加工质量。新型元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必然对焊膏印刷工艺带来新的冲击。因此,我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SMT(表面组装技术)丝网印刷机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一台模板印刷机,线性位移定位精度,最大进退速度Vmax=,最大行程400c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PCB焊膏印刷的场合。本文设计主要是整机总体设计,可细分为刮刀组件设计、传送导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等;刮刀设计主要在于刮刀头移动与刮刀升降使用的传动类型和刮刀类型,传送导轨设计主要是宽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一系列尺寸PCB板传送;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主要设计PCB板的定位方式,而升降台设计在于设计支撑基板的方法。在刮刀组件设计中,刮刀组件运动采用了直齿轮与带齿条啮合方式,实现了刮刀组件往复运动速度平稳、均匀;刮刀升降设计传动中采用了滚珠丝杠传动类型,保证了线性位移定位精度,通过高度可调整刮刀压力。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中,本文采用了顶面夹持的方式;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中,则采用了四个锁紧气缸来对升降台进行驱动,能够防止突发事件,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辅以检测电气,本设计可成为真正的机电产品,适用一系列PCB板的焊膏印刷。设计任务达到了任务书的要求。关键词:表面组装技术;印刷机;基板;刮刀;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role of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ts application not jus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inted circuit,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besi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Inevitab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devices make an impact on the solder printing technology. Therefore, our country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this item to gain further development . Thus ,the design of SMT screen process pr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stenciler, with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 maximum back-and-forth rate Vmax= and maximum distance 400c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PCB solder printing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plete machine design , which is composed of Squeegee module , rail ,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 as well as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and so on .The design of Squeegee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stencil printing type for the queegee head movement and stencil printing rising .And the design of rail is the transmission, which can adjust the width to meet the need of a series of PBC .The designing PCB locating clamp is the way to locate the PCB. And the rising table is to design the way for the board support. As for the Squeegee module, its movement uses the forms of the meshe of spur-gear and the rubber rac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ility and evenness in back-and-forth movement of that . The transmission of squeegee rising design adopts the way of ball screw transmission type to assure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and adjust the pressure of squeegee through the height.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introduces the way of the top clamp tooling. While,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employs four locking cylinders to transmit ,which can guarantee emergency not to happen ,meanwhil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ject can be ensured . Accompanying with detecting electric, the design may become the real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and is suitable for a series of PCB solder printing. Naturally, this design task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key words:SMT; Stencil Printer; PCB; Squeegee 目 录引言 11 绪论 课题背景 SMT印刷机的概述 32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选择 设备的总体组成 各个组件功能的说明 53 机器的设计基础 方案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一般传动形式应遵循如下原则 滑轨设计 步进电机概述 滚球丝杠副概述 气缸概述 134 方案设计分析 机器各个组件的详细设计 刮刀组件的设计过程 传送导轨与基板支撑工作台的设计过程 模板的夹持组件的设计 各个组件联动过程 刮刀组件步进电机和丝杠选择与校核 按精度要求验证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小螺纹底径d2m 确定滚珠丝杠副预紧力 滚珠丝杠的参数选择 螺纹滚道半径R 滚珠丝杠的长度的计算 锁紧气缸分析选用 345 小结 37谢 辞 38参考文献 39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机电一体化包括外文,说明书,和电气图,装配图 字数:14549,页数:35 论文编号:JX090 概 论一、数控系统发展简史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二、国内数控机床状况分析(一)国内数控机床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在这些数控机床中,除少量机床以FMS模式集成使用外,大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并且相当部分处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 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二)国内数控机床的特点 1、新产品开发有了很大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数控机床产量大幅度增长,数控化率显著提高。 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万台,比上年增长。金切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提高到2001年的。 3、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有了突破。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1.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 目 录第一章 前言……………………………………………………………………1 概论……………………………………………………………………2 摘要……………………………………………………………………7 设计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要求………………………………………………8 设计参数…………………………………………………………9 .其它要求…………………………………………………………12第三章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13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13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步进电动机选用的基本原则……………………………………24 步进电动机的选择………………………………………………25第五章 主轴交流伺服电机 主轴的变速范围…………………………………………………26 初选主轴电机的型号……………………………………………26 主轴电机的校核…………………………………………………26第六章 微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27 硬件电路的组成…………………………………………………27 设计说明…………………………………………………………27第七章 车床改造的结构特点…………………………………………30第八章 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31参考文献………………………………………………………………32总结……………………………………………………………………33以上回答来自: 汽车主减速器试验台结构设计 机电一体化字数:13658.页数:33,包括,任务书,说明书, 所有设计图 论文编号:JX085 汽车主减试验台结构设计摘要: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其性能对整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生产线上通过试验台对主减速器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汽车主减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及电气系统设计。系统可以实现对三种主减速器的综合性能检测,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产品性能评判。机械部分的设计包括试验台底座,传动系统及夹具系统的设计。其中底座可实现对整个试验台以及电机的支撑定位。传动系统实现对电机输出动力的传送并且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接入整个系统。夹具系统实现主减速器的定位和夹紧同时保证主减速器输入轴能和传动系统形成稳定的连接。关键词:主减速器 ;试验台 ;机械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final drive is the main vehicle of transmission in reducing speed and increase torque of the main components,its performance has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entire vehicle quality, carries on the omni-direction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duction lin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of final drive to be able effectively to guarantee the product quali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 Electrical system design. The system may realize to three types of final drive overall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 and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parameters beforehand. Machine parts include platform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jig system. Platform system may realize to strut and localization of electromotor.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may realize to translate power and connect torque tachometer to overall system. The jig system may realize to locate and clamp the final drive and guarantee the final drive input axis can form the st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Keywords: final drive ;experimental system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1 引言 主减速器简介 国内外主减速器检测技术意义及发展现状 42 主减实验台总体方案 主减速器工作环境和要求 53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 底座部分设计 传动系统设计 电机选择 传动带选择 联轴器选择 传感器选择 轴承校核 齿轮参数 传动法兰选择 夹具定位系统 气缸的选择 224 电气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系统控制模块 295 检测原理与步骤、 检测原理 检测步骤 30六.结论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2以上回答来自: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论文编号:JX473 有设计图,论文字数:24694,页数:65 摘 要 本文利用传感器检测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可以研究不同的滚动轴承的不同的故障所表现的出来的不同的振动信号。本文主要以外圈直径是50㎜、60㎜的深沟球轴承为例设计了滚动轴承故障振动检测实验台的机械结构部分,该实验台由动力源、减速装置、传动装置、装卡装置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轴承运转时被检测点的振动信号,对每个监测点画出频谱图,与开始建立的参考频谱图数据库比较,分析在哪些频率点振动级值增加,从而判断其故障所在。该实验台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故障诊断这门新兴学科建立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检测与诊断 振动诊断技术 传感器 Abstract This paper use sensor to diagnose antifriction bearings’ vibration signal for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It can study different kinds of vibration signals of different bearings which expressed out. This text mainly take the diameter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are 50mm and 60mm for example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pedestal. It contains motive source, gearbox, transfer device and charge equipments. Its’ work principle is to gather vibration signals of the examined points by sensor when antifriction bearing is wheeling, and then draw a frequency chart, then compare with the already built database. Analyze where the vibration value is increased, then judge the failure places and kinds. The pedestal can show more about the discipline of failure diagnosis, especially about the subject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diagnosis. And acquaintance the importance of failure diagnosis subject. Key words antifriction bearings failur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vibrate diagnosis technique sensor目 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 绪论 1 课题背景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 2 本文研究的内容 3 本章小结 3第2章 滚动轴承故障检测实验台总体设计 4 实验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4 振动检测实验台方案提出及评价 基本参数的确定 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4 本章小结 5第3章 检测实验台传动部件设计 6 电动机的选择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 确定电动机的容量 6 减速器的设计 齿轮的设计 减速器的润滑、密封以及附件的选择 16 联轴器的选择与法兰盘的设计 17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17 联轴器尺寸型号的选择 17 法兰盘的设计 17 本章小结 18第4章 检测实验台的装卡机构结构设计 19 轴承箱的结构设计 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 被检测轴承游隙的调整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预紧.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润滑 被检测滚动轴承的密封装置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加载装置设计 被检测滚动轴承安装轴的设计与校核 导轨的设计 24 卡盘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26第5章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 27 传感器的选用 27 传感器安装 29 本章小结 34第6章 检测实验台的经济技术性分析 35 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5 系统设计的经济性 选材方面 动力源方面 使用、保养、与维护方面 36 本章小结 36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49附录1 40附录2 49以上回答来自: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题目:左联轴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规程一、设计前提:中批生产二、设计内容:1.零件图 1张2.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套三、课程设计工作计划第一周周一、二:绘制零件图第一周周三、四、五: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草稿第二周周一、二:修订并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二周周三、四: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第二周周五:答辩设计内容成绩: 答辩内容成绩: 总内容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并在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育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锻炼我们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学生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锻炼: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得解决一个零件在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应用。对于我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机器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并为未来先进的加工工艺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左联轴器的零件图,那么联轴器的作用是什么那?周所周知:由于制造和安装联轴器的不可能绝对精确,以及工作受载时基础、机架和其它部件的弹性变形与温差变形,联轴器所联接的两轴线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相对偏移。联轴器的被联两轴可能出现的相对偏移有:轴向偏移、径向偏移和角向偏移、以及三种偏移同时出现的组合偏移。联轴器的两轴相对偏移的出现,将在轴、轴承和联轴器上引起附加载荷,甚至出现剧烈振动。因此,联轴器还应具有一定的补偿两轴偏移的能力,以消除或降低被联两轴相对偏移引起的附加载荷,改善传动性能,延长机器寿命。为了减少机械传动系统的振动、降低冲击尖峰载荷,某些特殊的联轴器还应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性能。根据性能特征与功能的不同,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金属弹性元件的弹性联轴器、安全联轴器、起动安全联轴器等。具体地将,刚性联轴器不具有补偿被联两轴轴线相对偏移的能力,也不具有缓冲减震性能;但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只有在载荷平稳,转速稳定,能保证被联两轴轴线相对偏移极小的情况下,才可选用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具有一定的补偿被联两轴轴线相对偏移的能力,最大量随型号不同而异。 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具有承载能力大,但也不具有缓冲减震性能,在高速或转速不稳定或经常正、反转时,有冲击噪声。适用于低速、重载、转速平稳的场合。非金属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能在转速不平稳时有很好的缓冲减震性能;但由于非金属(橡胶、尼龙等)弹性元件强度低、寿命短、承载能力小、不耐高温和低温,故适用于高速、轻载和常温的场合。金属弹性元件的弹性联轴器,除了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性能外,承载能力较大,适用于速度和载荷变化较大及高温或低温场合。安全联轴器的结构特点是,存在一个保险环节(如销钉可动联接等),其只能承受限定载荷。当实际载荷超过事前限定的载荷时,保险环节就发生变化,截断运动和动力的传递,从而保护机器的其余部分不致损坏,即起安全保护作用。 起动安全联轴器:除了具有过载保护作用外,还有将机器电动机的带载起动转变为近似空载起动的作用。 当然,联轴器具有种种功能是建立在左右联轴器零件的基础上的,换而言之,左右联轴器零件的结构决定了联轴器的功能,零件功能也就很明显了。刚性联轴器2.零件的工艺分析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对设计尺寸,尺寸公差、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发现在零件的某些地方需要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各装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否则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传动性能和精度。因零件的结构比较简单,大部分工序在车床加工时只需要三爪卡盘,并加载适当的力即可定位。但是对于键槽和孔的加工要设计较复杂的夹具才能准确的定位,并保持适当的夹紧力。 同时基准面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加工小轴端面时应选择大轴端面做粗基准,用铣刀铣出小轴表面,加工完后再用小轴端面作精基准加工大轴端面。加工孔 时,由于直径较大,在加工过程应采用先钻削再镗削。注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的次数,以减少安装时带来的安装误差。材料为HT150,制造方法为铸造。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1.选择毛坯该零件的材料为HT150,零件为中批生产、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用铸造的方法。HT150铸铁材料是最常见的材料,其优点是:容易成型,切削性能好,价格低廉,且吸振性好。为了得到较好的强度和表面硬度,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调质处理,淬火,同时为了消除内应力对工件的影响,可进行适当的人工时效处理(如果需要的话)。从提高生产率、加工精度方面并在生产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一般机器造型的振压式或高压造型中的脱箱射压法(P3-8) ,这里采用上采用砂型机器造型的振压式来制造零件的轮廓。2.确定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公差1)、求最大轮廓尺寸: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直径125,高80mm,最大尺寸为125mm。2)、选取公差等级CT (P3-13) 查表,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铸件材料按灰铸铁,中批生产,得公差等级CT范围8~12级,取为10级。3)、求铸件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面的基本尺寸和铸造公差等级CT,由表得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4)、求机械加工余量等级由表 -26得,铸造方法按机器造型、 铸件材料按灰铸铁,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范围E~G级,取为F级。5)、求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对所有加工表面取同一个数值,由表查得最大轮廓尺寸为125mm。机械加工余量等级F级得RMA数值为)、求毛坯基本尺寸孔28较小,铸成实心。两端面属于双侧加工,应由式 外圆属于大外圆面的加工,RMA与铸件其它尺寸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 外圆属于小外圆面的加工,RMA与铸件其它尺寸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 孔32可以铸出来,RMA与铸件其它尺寸之间的关系由公式: 毛坯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见下表:单位mm项目 端面 大外圆面 大外圆面 内孔公差等级 10 10 10 10加工面的基本尺寸 80 125 58 32铸件尺寸公差 8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F F F FRMA 毛坯基本尺寸 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本零件是左联轴器,中心轴线是设计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该选择已外圆为定位基准。既选择外圆和其端面为其定位基准。最初的工序中,用三爪夹盘 的外圆,所以 的外圆为粗基准。在加工端面时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小端面作为粗基准。精基准选加工好 的外圆和大端面。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外圆,端面,内孔,材料为铸铁。以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参考本指南有关资料,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1)、 孔的加工(P5-16) 查表得孔的公差等级为IT7,孔的粗糙度为Ra=,毛坯孔为铸出,为实心毛坯,孔径大于20mm根据手册查得,加工方法可采用车床上钻、扩、铰即可达到所需要求。(P63) 2)、两端面的加工公差等级为IT11,表面粗糙度Ra=,查表得只需粗铣即可达到要求。3)、 外圆的加工公差等级为IT13,要求粗糙度Ra=,可用粗车、半精车就一定满足要求,保证25的长度。4)、 外圆的加工 要求粗糙度Ra=,可用粗车、半精车就一定满足要求。4)、孔 和键槽的加工孔 : 要求粗糙度Ra=,加工方法可采用车床上钻、扩、铰即可达到所需要求。键槽采用拉刀加工方可满足要求。3.制订工艺路线由于是中批生产,故加工工艺采用工序分散原则。根据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准面先加工、先加工端面后加工内孔的机械加工顺序安排原则,先加工精基准中心孔之前必须先切端面。工序1:钳工划线;以小端面为粗基准,划大端面的加工线。 工序2:以小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大端面;在以大端面为精基准,铣出小端面。工序3:以 外圆为定位粗基准,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夹, 外圆表面,车 的外圆至 。 工序4:以 外圆为精基准,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夹,加工 的外圆,并倒出倒角 和 和拉出键槽。工序5:钻、扩、绞孔 。 工序6:拉出键槽。工序7:钳工划线。 的外圆和端面为基准,划孔 和螺纹孔M8的圆心。 工序8:在钻床上,以 的外圆和端面为基准,,钻出通孔并绞孔至 的要求。工序9:钻的盲孔。工序10:攻螺纹盲孔M8。 工序11:钳工去毛刺。 工序12:终检。四、工序设计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1)、选择通用机床 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1.工序2、3、4都是粗车与半精车。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大,中批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效率,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本零件外扩尺寸不大,精度要求不高,故选用最常用的C620-1型卧式车床即可。铣床选X5032。2)、选择刀具在车床上加工的工序,一般都选用硬质合金车刀;铣刀选用一般高速钢端面铣刀:钻32、28孔,选用莫氏锥柄麻花钻,用锥柄扩孔钻进行扩孔,锥柄机用绞刀进行绞孔。拉刀为高速钢拉刀。丝锥选高速钢机动丝锥W18Cr4V。3)、确定工序加工尺寸余量1、两端面 查表确定加工余量,因两端面留量为对称的,可得粗铣余量为3mm。2、 外圆和 外圆(P108) 查表7-3确定 加工余量,可得粗车余量为,半精车余量为;查表确定 粗车外圆加工余量为.,半精车余量为、孔 和孔 查表7-11确定的各加工余量:孔 的加工余量,钻为,扩孔钻为,粗铰为。孔 的加工余量,钻为,扩孔钻为,粗铰为。4、键槽查表7-21确定拉键槽的加工余量为:。5、螺纹孔M8查表7-31确定攻螺纹前的孔的尺寸为:。五、切削用量的确定正确的选用切削用量,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切削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切削用量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件材料,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还应考虑刀具合理的耐用度、工艺系统刚度及机床功率等条件。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150,铸件,时效处理。加工要求:铣两端面,粗铣可使端面表面粗糙度小端面;精铣大端面为。半粗车和精车 外圆和 外圆, 外圆表面粗糙度; 外圆表面粗糙度。钻、扩、铰孔φ26mm,表面粗糙度;倒角1×45和1×45。拉键槽的表面粗糙度。1、两端面 查表8-18确定切削用量,可得粗铣切削用量为 。2、 外圆和 外圆(P128) 查表7-3确定粗车 外圆,在被吃刀量3-5mm条件下,切削用量 min/z,半精车得到表面粗糙度,取刀尖半径为 副偏角为10 时的切削用量 。粗车 外圆,在被吃刀量3-5mm条件下,切削用量 min/z;半精车得到表面粗糙度,取刀尖半径为 副偏角为10 时的切削用量 min/z 。 3、孔 和孔 查表8-10确定各切削用量:孔 的各切削用量,钻, 扩孔钻为 mm/r,粗铰为 mm/r。孔 的各加工余量:钻,扩孔钻为 mm/r,粗铰为。4、键槽查表8-29确定拉键槽的切削用量为: mm/r。5、螺纹孔M8查表7-31确定攻螺纹的切削用量为:在螺距为条件下,。附一: 零件工作图附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齐 齐 哈 尔 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052 产 品 名 称 姓 名 学 号 联轴器 时圣磊 2005111010 零 件 名 称 零 件 图 号 材 料 数 量左联轴器 HT150 1工序号 工序名称和内容 安 装 简 图(定位基面) 设备及工艺装备(名称和规格) 机 床 夹 具 刀 具 量 具1 钳工划线,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以小端面为粗基准 钳工台 2 粗铣出零件两端面; 铣大端面以小端面为定位粗基准;铣小端面以大端面为精基准 X5032 花盘,垫块辅助 直齿端铣刀 游标卡尺3 车 外圆以小端的外圆为粗基准,粗车、半精车大端外圆 C620-1 三爪卡盘 硬质合金车刀 游标卡尺4 车 外圆以已加工外圆为精基准,粗车、半精车小端外圆 C620-1 三爪卡盘 硬质合金车刀 游标卡尺5 钻孔 以已加工外圆为基准,钻、扩、绞孔 C620-1 三爪卡盘 莫氏锥柄麻花钻,锥柄扩孔钻,锥柄机用绞刀 游标卡尺6 拉键槽 以已加工外圆为基准,拉键槽 C620-1 三爪卡盘 高速钢拉刀 游标卡尺7 钳工划线,划孔的加工中心线 以 的外圆和端面为基准,划孔 和M8中心线钳工台 8 钻孔 以 的外圆和端面为基准,钻、扩、绞孔 钻床 花盘,垫块辅助 莫氏锥柄麻花钻,锥柄扩孔钻,锥柄机用绞刀 内径百分尺9 钻孔 以 的外圆和端面为基准,钻孔 钻床 花盘;垫块 莫氏锥柄麻花钻 内径百分尺10 攻螺纹M8 攻螺纹M8 钳工台 11 钳工去毛刺 钳工台 高速钢机动丝锥W18Cr4V 12 终检 工序 加工尺寸 尺寸公差 使用量具1 28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2 12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3 14 ---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4 Φ10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0-150mm的内径百分尺 Φ6 Φ9 --- 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参考文献 [1] 王先逵,艾兴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王凡 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王启平,王振龙,狄士春.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 林景凡 王世刚 李世恒 互换性与质量控制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闻全意,陈集,王中双,徐长顺. 金属工艺学实践教程.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4版社. 2004
297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2 回答
358 浏览 4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83 浏览 4 回答
117 浏览 5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4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282 浏览 5 回答
107 浏览 4 回答
239 浏览 3 回答
107 浏览 4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