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 教育 理念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重视学生潜能的激发,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
[摘要]阐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并从三个方面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在分析读者心理学边缘化状态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心理学通过吸收和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与 方法 论能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其次,通过对图书馆制度的剖析,得出建立积极的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的结论;最后,阐明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获取途径的观点是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等重要观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制度建设心理教育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世界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如是说。可见人们对图书馆期望之高,因为天堂可以理解为幸福的代名词。图书馆是这样的地方吗?图书馆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幸福是什么?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幸福是一种主观精神层面的情绪体验――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这是积极心理学给幸福下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科学。它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幸福、快乐、满意等人类一切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人类积极品质和社会制度的形成过程,来探索人类获得幸福的途径,最终目的是帮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
在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传统心理学研究中忽视了对个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故而被称为消极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探索人的积极层面。继之大量的研究发现,对幸福、发展、快乐的追求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价值。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把这门学科命名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并着力研究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积极方面,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了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了幸福、福乐(flow)和身体愉悦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则主要研究了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②主张心理学研究积极人格。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方面和积极特质,并对它们的形成过程作了具体的实证研究。③主张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提出这些系统的建立都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历史极其短暂,但科学家却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开始被应用到管理、教育、临床医疗等多个领域,而且效果显著,潜力巨大。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欣喜地发现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2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有自己的心理学,众所周知的是读者心理学。读者心理学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成为研究 热点 ,90年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至今没有重大突破,已处在边缘化的状态。笔者认为读者心理学的发展之所以停顿,原因有三:①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图书馆硬件及图书馆技术的建设上,对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因而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便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②读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较少,致使人们觉得用处不大,所以渐渐被淡忘,这是宣传问题;③从事读者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太少,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更是有限,使得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不够深入,较难取得重大突破。另外,近年来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对图书馆员心理的研究,即分析馆员心理现象、阐明其心理特征、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对图书馆工作的依存关系,引导馆员在心理上与图书馆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相互协调。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零碎分散,尚未形成体系,但在图书馆领域,读者心理学却因此扩展成为了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图书馆心理学是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料交流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读者阅读需求心理的研究、馆员的心理对策研究、领导者心理研究和图书馆环境与心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馆员的心理与图书馆环境心理两个方向上,特别是图书馆员心理研究方面,近期取得了重要进展,代表性的成果是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的“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这是近年来图书馆界第一次从实证角度,运用心理测量手段,大样本量地探究图书馆员主观生活质量,测算我国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尝试,得出了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调查结论,科学而准确的描画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图书馆心理学里程碑性的研究成果,它使图书馆心理学摆脱了纯感性推导的初级阶段,对图书馆心理学今后的研究方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心理学的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急待发展与壮大。而积极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力量,既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又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与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图书馆心理学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的观点,相信每一个人天生便具有许多优秀品质。着力研究每一个图书馆员和读者所具有的积极方面。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强调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是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来使自己获得积极意义的观点,因为积极的理解能充分调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会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图书馆心理学应加强对传统经典心理学的研究和吸收,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深度,并关注现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并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验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成果创造性地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从而形成图书馆心理学自己的理论,使图书馆心理学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徐建华教授的“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徐教授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图书馆领域验证着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即通过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来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一即快乐指数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与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目的是使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受。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的作用的认识与关注,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图书馆心理学也将迎来黄金的
发展时期。只要我们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研究出发点,以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为最终目的,图书馆心理学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3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制度建设
在开篇提到的 名言 中,博尔赫斯为什么愿意把图书馆比做“天堂”呢?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可以自由获取;有秩序井然、幽雅舒适的环境可以安坐;有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享受;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权利得到有力的保护,身临这样的“仙境”,怎么会没有“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呢?所以图书馆应该成为天堂,必须成为天堂,否则就会在网络时代遭受淘汰的命运。
图书馆员的从业状态
读者的需求我们已经了解,图书馆员的感觉又如何呢?那就要看图书馆的工作是否发挥了馆员们的才干,图书馆的收入是否令馆员满意,图书馆的同事关系是否温暖团结,一句话――图书馆员们是否体验到了幸福感?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实现图书馆的即定目标,保持图书馆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意义重大。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工作满意度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合理,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意,超过50%的人对自身的前途缺乏信心,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图书馆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徐建华教授的研究 报告 中指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快乐总指数为,这表明当今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快乐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被调查者自我评测的结果却只有,自评结果低于客观测量结果,这表明整个图书馆行业人员的 自我评价 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这与图书馆行业公众关注度不高,行业形象不明晰,社会评价偏低的行业特征密切相关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启示
那么图书馆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达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又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快与自信呢?答案是建立积极的图书馆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制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的来源。积极的社会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图书馆本来就是一种制度产品,即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保障公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权利而提供的制度产品。图书馆制度又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国家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宏观制度),是国家及其各级政府的图书馆制度安排;行业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中观制度),是图书馆行业制定的有关规则;机构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微观制度),就是各实体图书馆自己制定的管理与服务规则。我国图书馆界对微观制度的研究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成果,但对宏观和中观制度的研究却很少,而目前图书馆在这两个方面的缺位却比较严重,表现在图书馆立法缺位、职业自律制度缺位、职业权益保障制度缺位、职业准入制度缺位等。制度的缺位已经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为制度缺位必然带来职责的缺位和功能的缺位。
积极心理学认为,国家层面的积极社会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在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社会舆论的营造、在国家发展计划等方面体现出积极的意义,即要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GDP崇拜”现象,把国家发展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堆砌,造成了国家公共事业投入不足,与广大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 文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其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目前制度缺位的严峻现实。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继续增强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在行业层面,主管部门与行业学会应该加强责任感与凝聚力,完善行业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关系意识,展现当代图书馆的明晰形象,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认同。在机构层面,一个单位或团队的工作制度是否积极,则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来反映的。首先,员工的被期望成功的需要和与工作有关的物质设备的需要是否满足;其次,员工在团体中的重要性是否满足,第三是员工的归属或参与的需要是否满足;最后是员工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当员工有了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任务的目标也就自然地达到了,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图书馆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都建立了积极的制度,图书馆的事业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加强制度研究已是图书馆界时不我待的任务,而在这个领域蒋永福老师提出了制度图书馆学的概念,韩继章先生呼吁建设包括技术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内容在内的完整的新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这充分反映了图书馆人的使命感和时代感。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图书馆人在制度建设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4 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质量的生活不仅仅只是指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物质,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美国患抑郁症的人数是40年前的10倍多,而且心理疾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国内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比率约为10-40%,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这些消极情绪在心中久居不散,势必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是相互独立的,也即快乐情绪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减少,快乐情绪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增加;反之亦然。所以传统的诊疗性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问题的研究上,期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幸福,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不能借助去除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来建设一个幸福社会,同样,人类也不能通过消除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获得幸福,幸福的获得必须踏上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只有通过培养积极力量才能真正阻碍和预防个体心理问题的产生。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认为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图书馆既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专业人员,怎么辅导那些心理病人呢?这显然是传统病理心理学的观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少数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划上了等号。他们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涵还在于告诉大众寻求幸福的方法和途径,那才是预防心理疾病的最佳途径。高校图书馆由于其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更应该把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图书馆实施心理教育与教学部门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与技巧。图书馆首先要加强心理知识方面书籍的宣传力度,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来提高心理素质,将引导读者的心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其次,可以举办心理学讲座、活动日、座谈会、展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来强化心理教育作用的效果。还应该开展图书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开拓心理咨询等新的服务领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甚至建立心理治疗室,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动力,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把全体人民的幸福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人人幸福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必然是能为读者带来更多幸福感的图书馆。
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全新的研究力量,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所肩负的使命越来越艰巨,大学生这一先进群体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事件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尽相同的。近年来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不断出现用硫酸泼熊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以及大学生自杀事件等,这些悲剧的出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 反思 、探索心理学学科,这时一种主张引导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而获得更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学科应运而生。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各种要素,形成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新的思潮与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是它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的区别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更多的是关注人类一些消极的表现特征,着重于自杀的预防、心理问题的矫正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规划为疾病的治疗,而对于心态积极的人如何使他们变得更优秀则没有具体的做法和 措施 ,总是在想如何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如何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探究。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人们认为有病的人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本能的拒绝心理咨询和治疗,而积极心理学更多的是关注人类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着重挖掘人类的积极品质,对人性进行积极的评价,以使人类学会分享快乐、创造幸福、保持生命的乐观向上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立足于研究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通过激发人类的潜能,释放自身的积极品质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进而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积极心理学有着传统心理学所没有的优势,它将人的主观幸福作为关注的核心,以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体系为框架,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通过积极的人格特征促进个人的发展进步,为建设积极的公众品质和良好的社会系统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的必要性
(一)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积极就代表着“正向的”或“主动的”意思,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积极的人格的塑造,通过获得人类的积极的品质和特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抵制消极情绪的能力,同时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维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引进校园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广泛干预的作用。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
(二)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但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并没有与此保持同步。相反,人们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随之产生。消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手段是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而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提倡积极人性、注重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的思想理念,正满足了当代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与使命,它有助于帮助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生活得更幸福。
(三)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肯定人、重视人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积极心理学同思政教育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思想,把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本身的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相联系。通过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好学修德的和谐校园文化,同时高校应该发挥其舆论宣传的作用,善于运用各类传媒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中培养积极先进的思想。
五、积极心理学下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认知能力。
悦纳自我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积极的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利用积极心理学着重于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最大化地发挥出积极的品质。
(三)多 渠道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开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 人际交往 关系指导、挫折教育、爱情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和性心理教育等课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主题团队日、 野营 、拉练、 军训 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训练,特别要注重快乐、尊重、感激关心、赞赏、宽容等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自身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四)强化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理念。
教育者要坚信大学生具备积极潜能和美德,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从而通过咨询与辅导发掘他们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美德。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学能够推动心理学本身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人类及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
[2]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张忠宇,夏宝慧.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王进.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馆素质的途径。关键词: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图书馆是建立在传统业务模式之上的,以图书馆书目数据、二次文献和其他数字资源库的服务为基础的、且结合了应用特点的一种整合模式。进入图书馆时代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服务手段从传统的人工劳动向现代化的科技型转变,服务方式也从低层次的被动借还向高层次的主动提供信息转换,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以更有效地完成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 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图书馆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着满足公众文献信息资源需求、整合与优化社会性文献信息资源、促进文献信息资源有效传播的社会责任。因此,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必须树立起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奉献意识与爱岗敬业精神,维护职业尊严,珍重职业声誉,尊重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努力提高专业能力。 热情的服务态度。高校图书馆是服务性机构,工作的服务性质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图书馆工作抱有兴趣,在接待读者时具有亲和力,对读者表现出欢迎。由于图书馆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大量读者,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特别是面对不理智的读者时,要保持克制的态度,以理服人,避免与读者发生冲突;待读者情绪稳定后再心平气和地讲解图书馆的有关规定,使读者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引导。 扎实的业务水平。仅有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不足以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熟悉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图书馆工作的各项业务技能,例如采购、分类、编目、流通、阅览和咨询等。只有拥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懂得如何合法和合理地检索与利用信息。高校图书馆员必须了解不同信息源的特点,能够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选择匹配的信息源,借助恰当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并对结果进行筛选与整合。对于高层次的学科馆员,还应当了解特定学科的常用信息源,能够对特定学科的文献内容做出有效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学术论文的写作。 较好的外语水平。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对外文文献的需求日渐增大,高校图书馆随之加大了外文文献的采购和引进,因此,没有较好的外语基础是难以胜任相关工作的。在国外网站提供的海量信息当中,英文资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快速获取英文资料,检索国外最新的文献信息,就必须突破在外语方面的障碍,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的时代,这意味着竞争与发展是建立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基础之上的,而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有赖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图书馆若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壮大,就必须充分发挥馆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每一位馆员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研究能力,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为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增砖添瓦。 2 图书馆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途径 加强业务培训。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内容不仅要具备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还应当注重多元性和多样性,兼顾相关学科的知识普及。若条件允许,可邀请校外或者国外的图书情报专业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介绍行业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此外,图书馆应积极参加专题讲座和学术会议,到先进的、一流的国内外图书馆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扩宽思路。 鼓励个人进修深造。在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之外,馆员也不能放松个人学习。学历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志。馆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意愿在本校或外校进行短期进修或长期深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引入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将馆员的个人利益与图书馆工作的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将馆员的工作成绩与工资、奖金、提干和职称晋升等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以更有效地激励馆员保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Z].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成莲花.专业知识对提高馆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 [4]王海清.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员的终身学习[J].图书馆学研究,2004,(5).
图书馆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自身特有的功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与流通管理问题,提出了加快图书流通和加强书库管理的相关举措。要加强馆员专业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在明显的地方为新书和畅销书设立书架;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和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建立符合图书馆实际的巡查制度,及时解决问题;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务中来;健全图书馆的配套服务与设施;构建合理的读者管理机制。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流通;书库管理;措施 一、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与流通管理问题概述 1、现代化借读手段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 西安市的大型图书馆都引进了网上借阅与浏览、网上预约与续借的现代化借阅手段,促进了现代化图书馆系统的形成,却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诸如网页无法顺利开启,在网上预约到的图书实际上已经被人借走,续借日期与实际日期错位等,不但影响到图书馆工作效率,也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有时还会诱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冲突。这都是因为书库管理与流通管理缺乏一致性,且跟不上现代化借阅手段所致。 2、读者的不良习惯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难度 许多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不了解,又因为不同图书馆的排架方法不尽相同,更不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他们随意乱放图书,将看过的图书随意插放在错误的位置,这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难度,让取书和归位变得十分困难。图书乱架还导致馆员无法在既定的位置找到对应的图书,从而引发借阅资料的错位,让预约借书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3、一些读者的藏书行为给管理造成了极大麻烦 对于一些数量较少的新书,有些读者出于私心会在阅读后将它藏在一个偏僻书架上。这一方面是因为新书供不应求,让这些读者害怕下次借阅不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知道馆员的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发现。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导致计算机上显示有馆藏书却无法在书架上找到书的后果,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让其他读者心怀不满。 4、图书破损和丢失的概率居高不下 因为西安市的大型图书馆都是开架借阅方式,随着图书流通量的攀升和逐渐增加的读者群,很多图书上架不久就会被人为损坏,出现开页、被涂改、纸张翻卷等现象,甚至是丢失,馆藏记录上写明有书却始终找不到。馆员不可能时刻盯着所有的读者,这种现象也就层出不穷,无法杜绝。 5、对于网上系统的续借功能不了解,导致因图书超期而***的情况很多 网上续借功能使用起来很简单,只要登入图书馆网站,登入之后就能查询到自己借出的图书什么时候到期。快要到期时读者可以在网站上申请续借,但同一本书一次只能续借一次。不少读者因为不知道续借事宜,更不清楚上网就能续借,导致对图书的借阅期限不清楚,因为超期而受到***。 二、加快图书流通和加强书库管理的举措 1、加强馆员专业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提高馆员的管理效率和专业素质,图书馆可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使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提高业务能力,积极掌握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措施。资讯化的管理方式,势必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问题,从细节上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及时解决图书馆流通中的各类问题,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取书、归位的效率。为了激发馆员积极工作,可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改善其工作态度,促进馆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2、在显眼的地方为新书和畅销书设立书架 因为新书和畅销书是借阅率最高的,也是最容易被读者霸占的图书,为了最大限度让读者享受图书资源,可以通过设立新书书架和畅销书书架,将对其感兴趣的读者集中起来,节省借阅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他们查询方便,也节省了馆员取书、归位的时间,更能在有效范围内监督和管理读者的借阅行为,督促他们在阅读后及时归还图书,并及时核实相关图书是否仍然在馆。 3、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和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 通过在馆内发放和提供借阅指南,举办检索课,帮助不同年龄层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藏书的各种知识,使其学会自己上网检索所需图书,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每个书库藏书的型别都应当在每个楼层的指示牌上表明仔细,方便读者寻找图书,并使用电子显示屏在馆内播放新书和畅销书资讯,并将读者在借阅时应当遵循的规则滚动播放,提高读者的借阅素质。 4、建立符合图书馆实际的巡查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制度,用规范完整的制度体系促进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书库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排班表,分小组安排馆员在每个馆内进行巡查,鼓励读者自觉使用代书板,纠正他们的不良读书习惯,将乱丢乱放的行为降低到最低。一旦发现损坏书籍要及时下架进行修补,对于乱架图书要及时进行整理。其次,对每个馆内的固定馆员的责任落实到位,不同的馆员负担不同的工作,例如张三专门负责检查破损图书并进行修补,李四专门负责对乱架图书进行归位和整理,王二负责寻找与核实失踪的图书等等。对于读者,也可以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劝诫和监督,务必使馆内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书库环境。 5、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务中来 图书馆通过加强宣传,可积极培养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设立“图书馆协管”岗位,例如向各大专院校发出邀请,请优秀的学生来担当每个馆内的监督员。让他们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还能帮助读者尽快找到目标图书,减少馆员的工作压力。这个措施不但可以通过学生宣传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能和高校的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定期选派高阶图书管理员与高校的管理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大学生这个渠道更广泛地普及图书馆藏书知识,提高广大读者的借阅素质。 6、健全图书馆的配套服务与设施 图书馆往往因为经费不足,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新书和畅销书的阅读需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提供影印和扫描装置,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影印可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不要高于市场价,对于有需要影印的读者,馆员应当热情招待,态度友善。对于那些时常借阅不到目标图书的读者,馆员可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帮助他在网上预借图书,在最短时间内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每个楼层还可提供饮用水、免费座椅等配套设施,让那些在书库内找不到位置的读者,还能在其他地方享受读书的乐趣。 7、构建合理的读者管理机制 对于一些经常霸占图书资源、藏书且损坏图书的恶劣读者,图书馆应当给予严肃的处理和处罚。对于情节较轻的给予一定金额的处罚,或限制使用图书借阅卡;对于情节严重造成珍贵图书丢失或损坏的读者,取消其借阅资格,并加倍处罚。对于那些阅读习惯较差的读者,可派专人进行劝诫和制止,若其不听从劝告,大声喧哗,图书馆的保安人员可先将其带离书库,再进行教育和劝说。 三、结语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借阅服务,因此图书馆人在加强图书馆流通和书库管理的过程中,始终要遵循这个宗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学会分工协作、互相帮助,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细节上完善管理手段,采用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提高管理水平。满足读者的需求是馆员的第一要务,此外还应保护好书库内的图书资源,促进读者借阅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书库管理效率,加强图书馆流通。 【参考文献】 [1] 沈燃如.浅谈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J].现代经济资讯,2010***13***. [2] 许莉.浅谈大流通大阅览中的书库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5***. [3] 罗会玲.制度推进高校图书馆创新书库管理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5***. 篇2 浅谈大阅读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所谓“大阅读”,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而言,在今天,“阅读”已不仅仅意味着“开卷”,阅读的概念变得更活泼更生动。手机上阅读、网际网路线上阅读、远端教育网上“面对面”听讲座……全新的方式、最新的资讯、多样化的载体,传统的学习方式正被资讯社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改变,学习型社会为“大阅读”时代提供生动的背景。 一、大阅读的内涵 大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的一个概念。它包括“阅书”、“阅网”、“阅人”、“阅物”、“互阅”等形式。“阅书”即传统的看书读报活动;“阅网”即利用网路查询资讯和阅读电子文献的活动;“阅人”也叫“听书”,即听讲座听报告活动,听者可以通过感受现场气氛和目睹主讲人的风采,获取其他阅读形式所没有的“亲感”和“情感”;“阅物”即参观展览,参观者通过观看,形成自己的观感,是一种自主知识生产过程,而传统阅读则是对他人生产的知识的学习;“互阅”即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如读者沙龙、读者读书心得展览等,读者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生长”阅读感受。这五种阅读形式各有其优点,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阅读行为体系。图书馆只有全面提供这五种阅读服务,才可满足各种阅读倾向的读者的需求。 二、践行“大阅读”观的举措 阅览服务是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也是广大公众重要的基本文化需要。因此,我认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应该从拓展阅览服务入手。 1.夯实“阅书”服务 “阅书”服务指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借阅服务和报刊阅览服务。这一服务历史悠久,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老少皆宜,深受公众喜爱。但是,目前还有不少图书馆不能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的这种阅读服务需求。一是由于财政投入制约,有的图书馆馆藏总量不达标、馆藏结构不合理、馆藏更新投入不达标,“僧多粥少”,读者无书可借,无文可阅;二是有的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科学,采购图书随意性强,没有把有限的采购经费用于购买读者急需的图书文献,或者是书库管理不善,图书经常处于乱架状态,读者查询困难。为此,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让图书馆的馆藏丰富起来,让图书馆的新书多起来,让读者有可看的书,有想看的书,有能看的书;二是支援图书馆进行队伍建设,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夯实图书馆干事创业的人才基础;三是加大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力度,为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供财政支援,逐步引进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和图书分拣排架系统。 2.优化“阅网”服务 “阅网”服务,就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上网看书、查资料、看电影等资讯查阅的服务活动。有图书馆人称之为“阅网”,是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阅览的一个概念。“阅网”相对于传统阅览来说,具有资讯量大、更新快、查阅便捷、利用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深受公众喜爱。但“阅网”也有其缺陷,网上资讯良莠不齐,导致资讯质量和检索质量受到影响,给使用者的利用带来很多不便。为此,图书馆要为读者着想,遵循成本效益、整体、合法、质量优先四项原则,采取成立网路资讯资源选择小组、充分利用免费网路资源、建“映象站点”、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路版文献和资料库、建立网路资源导航等多项措施,担负起优化网路资源的责任,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网路资源。 3.壮大“阅人”服务 图书馆公益讲座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一项普通业务工作,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图书馆突破长期以来单一服务方式、开拓读者服务新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有人称听公益讲座为“阅人”,它有传统阅读、“阅网”所没有的“亲感”和“情感”,听众会受到现场气氛和主讲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举办好公益讲座呢?我想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讲座工作,讲座工作要有整套策划方案和周密布署,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目标就是要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固定讲座和流动讲座互动进行,不断增强讲座辐射力,一方面要依托现有的报告厅,利用其先进的多媒体装置,以固定讲座形式推出系列专题讲座,打造图书馆公益讲座品牌,另一方面还兼顾不同型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需要,使图书馆的讲座辐射力日益增强; 4.强化“阅物”服务 图书馆作为通往知识的大门,具有储存文化、社会教育、传播知识、资讯咨询、开发智力、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并应致力于提高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对艺术的鉴赏力以及对科学成就与发明的了解,这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要打破图书馆的藏书模式和传统服务的封闭状态,实现从"重藏"到"重用"的转变,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为公众服务的渠道,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探索和进取,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举办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大型展览,能够使社会认识图书馆,扩大图书馆在全社会的影响,进而使整个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得到强化。只有竞争和创新才能发展,惟有体现特色和个性的图书馆才能生存。 5.提供“互阅”服务 “互阅”服务,就是开辟文化交流服务专案,为读者相互交流提供平台。图书馆可组织各种专题俱乐部,如英语俱乐部、文学俱乐部、集邮俱乐部、园艺俱乐部等,读者可根据兴趣选择参加,自娱自乐,切磋交流,增进友谊。可通过开辟文化交流服务专案,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如召开读者联谊会、阅读交流会,组织“图书馆之友”“读者俱乐部”等社团,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的情感互动、资讯互动、智慧互动,促进人们品德修养的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81 浏览 2 回答
312 浏览 6 回答
197 浏览 8 回答
285 浏览 3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282 浏览 6 回答
345 浏览 7 回答
325 浏览 4 回答
114 浏览 2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240 浏览 2 回答
210 浏览 2 回答
83 浏览 2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