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
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生动有趣等特点,挖掘出新媒体在学生医德教育方面的潜力。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与采取相应措施。
摘要: 为了实现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学人才的目标,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思想上加强重视,注重开展入学教育、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规范医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德教育形式等方面对医德教育工作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对策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医德教育在学生的成才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谓医德教育“,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如何快速融入职业角色和处理与领导同事之间、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因此,培养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和一名兼具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担负着预防疾病、康复治病、治病救人的重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医疗工作环境的恶化、医患纠纷的增加、个别医务工作人员医德的滑坡,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巨大压力,加之学校教育对医德教育的疏忽,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这些现象极大冲击着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当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强化医德、医风等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会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适应医学发展的大方向”。[2]
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医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延续性
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但是,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把过度的精力投入在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上,而忽视了医德的教育。虽然也开设了医学伦理课、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但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仍缺乏延续性,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建立。例如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由于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推诿,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更别说步入医院与社会之后,所重视的更加是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与积累临床经验,对医德的继续教育少之又少。
(二)医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承担医学院校的德育课程,尚没有形成专业的医德教育团队。“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的影响显著或者较好”。[3]然而,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并没有被纳入德育教育团队之中。其次,思想政治老师与辅导员大多都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他们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践,只能根据自身理解对医德教育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于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教师团队结构的年轻化、知识积累的不足,都导致对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把握不准确等,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医德教育的效果。
(三)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基本上选用的.都是普通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与课本,缺乏专业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脱节、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进而形成了空洞的说教课。所开设的医学伦理课,缺乏对医德教育的深入研究,落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新的医学伦理问题诸如医患纠纷处理、医事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影响了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四)医德教育形式单一
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课程基本上仍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课本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刻板枯燥、缺乏生动性、缺乏老师的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对医德教育的反感,产生厌恶情绪。同时互联网、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德育方法尚未被重视,而这些正是大学生目前所喜欢和依赖的通讯方式。而新媒体上关于医德医风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利用率尚不高。由此可知,以往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医德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本身和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医德素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给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思想上加强重视,明确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医学院校应当改变传统的“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技能中医德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把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明确认识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4]
(二)强化人学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我们绝大多数学医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之所以选择学医,仅仅是因为医生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可靠、收入乐观等等,可是对医生这一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对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等知之甚少,所以开展入学教育对于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入学教育,新生可以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情况、教学力量、办学特色、学校的社会贡献、附属医院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其次,入学教育上通过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讲解以及临床经验的传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就业去向等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社会的变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生提出的新挑战。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可以使广大新生对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产生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增强医生这一职业的职业使命感。郑重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会使新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崇高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质量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专门医德教育机构的成立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德教育团队,同时高校应定期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紧密联系医学教育的实际与卫生行业的特殊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德教育。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正视从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将典型的一个医患关系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岗位中的成长经历,了解医界的“仁心仁术”。通过社会实践、课堂自由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心理体验。面对医德教育团队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我们应鼓励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医德教育的重任,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的内容。专业课的老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把授业与传道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医德意识与医德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形之中树立医德医风的良好理念与高尚品质。
(四)规范医德内容
医学院校开展的医德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思想教育,强调的是专业思想与献身教育二者结合。二是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品质,牢固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不以医谋私、敲诈勒索、谋取钱财。三是医患沟通艺术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第一要强化医德理论课的力度,将医德理论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中。医学院校应从思政老师所面对学生的专业入手,加强对老师的医学专业培训,使老师们做到政治与医学兼习,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第二要合理开展心理教学,我们可以考虑把相类似专业的心理教学重新进行整合,细化心理教学。例如在心理教学中重视医患沟通艺术的教育,及早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面对的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避免他们走向岗位时的手足无措。第三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健康与生命,必须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学会合理的保护自己。
(五)创新医德教育形式
首先,充分认识到现代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做法,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考虑在开设医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组织学生参观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同时,通过介绍捐献遗体的崇高行为,教育学生尊重尸体、尊重标本;在用动物做实验的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等等。其次,应强化社会专业实践与医德教育的结合,一要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通过目睹带教老师问诊、体检、诊断、治疗等环节,感受带教老师对每一个患者的关心和耐心,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耐心负责的职业道德。同时要鼓励学生向临床一线的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组织社区义诊、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在医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志愿帮扶老、弱、病、残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德素养。
(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
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生动有趣等特点,挖掘出新媒体在学生医德教育方面的潜力。根据学生目前通讯方式的特点,应努力占领现代媒体、微信、QQ、微博等网络阵地,开拓医德教育的新天地。首先,医学院校的网站可以开辟医德专栏。以医学生为主体,从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网络医德教育的开发、引导和监管,宣传全国或者地方的先进医疗事迹并实时更新,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其次,医德教育团队形成合力,巩固网络教育平台。导师、医学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群体,通过最新网络运用平台,如微信、微博、QQ、博客等,进行先进医德理念宣传、热点医师话题与最新时政点评等,并与学生积极互动,碰撞出属于当代医学生特有的医德火花。[5]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的成功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医德教育必须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伴随终身。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培养出医术精湛、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昕,黄蕾蕾.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0(1):84-88.
[2]卢玉军.浅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0):47-48.
[3]陈山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2-55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意见[Z].1997.
[5]郑丽丽,陈梨清.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