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协调领导能力,软、硬件兼通,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应用及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核心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概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通信电子电路、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工程实习、工程训练、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专题实验。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条件最低完成180 + 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必修102学分,选修5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必修20学分,选修7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选课说明与要求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人文、社科类限选2学分。(2)管理、经济类限选2学分。(3)体育、英语类限选6学分。(4)自然科学类限选学分。(5)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至少学分,其余为任选。(6)通识类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必须从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中任选6学分。(7)学生每学期所修总学分一般为22 - 28学分(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实践环节要求和说明(1)工程训练工程训练由两门课构成:工业系统测量、工业系统驱动与控制,分别安排在第2、4学期。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的概念,建立工程的意识。由工程训练中心负责安排具体内容并进行考核。(2)工程实习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通过在学校实习工厂的劳动,了解机械设备及电工设备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及电工方面的感性认识。由实习单位负责考核。(3)生产实习在三年级学习结束后,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了解与信息工程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情况。实习方式以分散实习为主,结束后提交实习日记、企业的实习鉴定报告及实习总结报告,由系组织考核。(4)专题实验安排在第2 - 7学期进行,结合有关课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实验。设计及实验完成后进行考核。(5)毕业设计从第8学期起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包括选定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任务书,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论文写作大纲。论文工作六月中旬完成,六月下旬参加由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3.课外实践学分说明与要求学生在第二、四学期结束后,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自拟、自找单位,开学后1周内提交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由学院(或系)组织考核,合格者获得4个课外实践学分(每次2学分)。其余4个课外实践学分的获得请参见教务处制订的《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外实践学分认定办法》。 一、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面对各种人造系统和自然对象,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特别着重于对其行为的干涉和控制,以达到人们期望的目的。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系统设计、分析、仿真、控制、优化和决策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自动化检测装置、工业过程控制与综合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导航与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一个适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应用领域的宽口径专业。二、专业特点自动化是一门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专业,涉及到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该专业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自动化专业培养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领域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着重培养传感器检测与信息融合、系统分析与综合、机器智能、系统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专业坚持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并保持其先进性。本专业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列课程;检测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五、主要实践性环节军事训练,电子电路类专题实验,自动控制类专题实验,计算机应用类专题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六、培养方案1、学习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公共基础、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课程。2、按照以下要求完成选修课程学习: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 6学分艺术类: 2学分跨专业课程: 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8学分3、完成实践环节学分。七、学制学制4年。八、毕业条件修满总学分210+8(其中课内学分170,集中实践学分40,课外学分8),方可毕业。九、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进行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的基本训练。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学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数值分析、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VLSI设计基础等五、主要实践环节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公益劳动等六、学制4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毕业条件完成总学分210+8(其中课内学分170,集中实践学分40,课外学分8),方可准予毕业。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学、物理电子与光电子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通讯与信息光学、信息摄取和显示器件,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微电子学、物理电子、光电子学、电子材料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和系统的设计,以及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 力;4、了解本专业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能力。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电介质物理以及电子材料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五、主要实践环节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六、学制4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毕业条件完成总学分210+8(其中课内学分170,集中实践学分40,课外学分8)方可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