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背着双肩书包,骑着一辆插着塑料花的自行车在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校园内潇洒地来回,他像普通学生一样去教室蹭课,在路灯下看书,在操场上放风筝,和同学们聊人生、打乒乓球。多年来,他从学生口中的“风筝哥”变成了“风筝爷爷”。他就是郑州大学有名传奇草根人物——“风筝老人”。
“风筝爷爷”叫李雪成,生于1956年,家住郑州西郊堂李村。
1980年,李雪成和他的初恋错过彼此,那个女孩和别人结婚了。
1981年,在父母的逼迫下,李雪成和第一任妻子结婚,“初见她,就觉得这个女孩一脸死气,不阳光,”迫于父母之命,他妥协了。但是这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4年后,两人离婚了,妻子带走了年幼的女儿。第二段婚姻开始得更为仓促,离婚那年年底,他就和第二任妻子结婚了,然而,结婚第二年,李雪成开三轮车走至西流湖时发生了事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两人的儿子才刚过百天,妻子就扔下父子俩走了,第二段婚姻就这样无疾而终。
据李雪成说,1996年时,郑州农村还是生产队,当时的生产队长是队里一霸把队里几百亩地私自给卖了,李雪成那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他被推选为农民代表,跟生产队长理论,“那是我一生中最威风的时候,嘴下可谓没有三合之将”。
他留住了队里的土地,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从1996年开始,李雪成开始了自己的牢狱生涯,因为表现好,原本三年的刑期减至两年四个月,“不大不小犯个罪,不短不长蹲三年,我这辈子做事儿大都跟着感觉走。”
自此他一直孑然一身生活,出狱后,更是连个遮风避雨的住处都没有,他住过亲戚家,住过村里的会计室,住过网吧,还住过高中同学家,直到郑大新区开建,校区占去他4亩多地,赔偿了两万多,他在学校附近盖了三间房子(后来房屋拆迁,成为郊区拆迁户),开始了与郑大的不解之缘。
2006年底以前,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踩;2006年底因为拆迁,他走出家门来到郑大校园,谁知竟然喜欢上了校园。
“来郑大以后跟年轻人在一块了,跟着他们慢慢学会了好多东西,基础性的东西。”,原来的一日一餐饭变成了一日规律三餐,原来不好运动,现在热爱运动,打乒乓球、放风筝等,夜猫子的习惯慢慢也改得差不多了,日子开心了,心态也好了,“这归功于这些年轻人,这些学生。”
他骑着那辆颇具特色的自行车在郑大穿行,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柳园的乒乓球台旁和学生切磋一下球技,在假山的凉亭下惬意的休息一会儿,在松园的餐厅里吃一碗便宜实惠的汤面,在教学楼前的小路上静静地看一本书,不知不觉到路灯都亮起来。
2015年3月27日-03月29日,郑大风筝文化节举行,郑大社团名人山庄邀请风筝老人参加风筝文化节,并现场教郑大学生做手工风筝。
偶尔也会有学生找他攀谈,他感动又自豪,“校门里外两重天,社会上都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可在学校里却不是这样,我跟学生们在一起很开心,郑大就像我家一样。”
他这一生,两段婚姻三年牢狱,曾经穷困潦倒流离失所,也曾因拆迁突然有了钱和房,没有相互扶持的老伴,也没有膝下承欢的子女,如今仍是孑然一身,却是活的潇洒自在,人生起起落落,就像他自己说的,“岔路口太多,生活不过是在做选择,而这选择没有对错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