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凡事要善始善终,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搞好志书总纂是修志成书的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编筐编篓的收口,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和成败,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志书总纂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主编统稿,从头到尾总纂全书。一部志稿,从收集资料、篇目拟定,到形成初稿,是多人共同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阅历、知识面、文字水平不同,志稿容易产生取材标准不一、体裁运用不一、语言风格不一等问题。为此,搞好志书总纂,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环节。那么,由谁来总纂是值得研究的。一般来说总纂者应是志书的主编。主编负有“千锤打锣,一锤定音”的作用。主编不能当挂名主编,主编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业务上懂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并具有埋头修志、耐得住寂寞、倾心于修志的老黄牛精神。从保证志书的质量出发,总纂时做到“总裁专主,笔削文辞” 从头到尾总纂全书。第二、通审全志,严格把好政治关。志稿是否做到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否做到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把握观点的依据,以此记述改革开放20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这是总纂时应严格把握的。在把握这一要求的同时,还应注意志稿中记述的事物,是否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做到了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此外还要审查志稿记述中是否有违反党和国家保密条例的问题。把握好上述要求,才能使编纂出的志书适应当代形势需要,使其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较为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一地一行业的历史与现状。更能发挥其存史、资治、教育作用。第三、通览全志,反复斟酌,调整篇目。篇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是志书编写的纲和成书后的阅读指南。由于总纂前的篇目,只能作为编写人员搜集资料的依据和提炼归纳资料的纲领,肯定是不完善的。总纂时,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对事物不断深化理解及内容的扩充,这时经过对全志的通览,对不合理的篇章进行修改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下手呢?笔者认为:一是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谋篇立目,而不能从部门和局部出发,要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适当照顾局部的整体性、科学性,切忌弄成部门志的篇目。二是审查篇目设计是否反映了该地该行业的全貌,并做到以事横分,横不缺项(大项)。三是篇目的归属是否合理,做到横为并列关系,纵为领属关系,划分门类的标准是同一的。四是篇目的排列顺序是否合乎逻辑,以先自然,后社会;先早后晚;先农业后工业;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先主后次的顺序排列。五是篇目的标题是否准确、简短、朴实、醒目。第四、核查资料,防止各种“硬伤”。资料是编纂志书的基础,资料是否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典型,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关键。总纂时,执笔者,必须充分认识资料工作在志书编纂中的重要性,集中精力,认真审查入志资料。一查资料的全面性。从一部志书来看,从自然到社会的各个门类的资料,必须完备,不能有缺门;从一部专业志来看,构成该项专业的主要要素的资料,必须齐全,不能缺项;从一项事业来看,既要反映成绩、也要记载失误,既要反映经验、也要记载教训,既要反映优势、又要记载劣势,以防止片面性。二查资料的系统性。为了反映各项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资料必须具有系统性。这就是“纵不断线”。三查资料的真实性。志属信使,它的科学性是建立在资料真实性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真实性,也无科学性可言。因此,对有错误、有疑点,或有争议拿不准的资料,一定要查证和核实,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四查资料的准确性。入志资料是否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规律的本来面貌,做到不渲染,不夸大。这就要求记述中对每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都能记得一清二楚,毫不含糊。不能用大概、估计、大部分、小部分等模糊语言。五查资料的典型性。搜集到的资料浩如烟海,写入志稿中应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对那些缺乏典型意义,不足以反映经验和规律的资料,要删减和调换,在资料的深度上狠下功夫。六要核准和统一统计数字。一部志书尤其是经济部类志书,由大量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来说话,这是重要的资料。对于这些统计数字和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入志的数字要准确。从各种渠道来的统计数字,不一定都准确。由于抄写、计算的错误,造成不真实。如果把那些不真实的数据写入志书,就会削弱志书的权威性。因此,在总纂时必须反复审核,这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在处理统计数字时要做到,对一些浮夸不实的数字要纠正,对一些不准确的数字要核对,决不能把不准确的数字写入志书中。二是入志的数字要一致。一部志书由各系统各部门参加编写,数字来自各方,是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如果关于同一问题的统计数字各部志书的记载不一致,分不清那个正确,势必影响志书的科学性、资料性和真实性。为避免出现差错,总纂时一定要对所有统计数字进行核对,发现矛盾要认真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各部门与统计局数字不一样时,要以统计局的数字为准。同一概念要求的数字要一致,不同概念要求的数字要精确,不能自相矛盾。第五、阅改全志,优化记述质量。篇目是志书的结构形式,而内容则是志书真正使用价值所在。一部好的志稿应为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特点鲜明、详略得当、无交叉重复,全面地反映该地该行业的兴衰起伏及发展变化。并且在具体记述上精美完善。总纂前,志稿有了良好的记述基础,还需要通过统稿,进一步优化质量。总纂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1)是否作到以时为序记述事物,并做到纵不断线,写好三点(即起点、转折点、终点),按着事物的主要发展阶段,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史料去记述其兴衰起伏的主要过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些缺乏对过细资料的综合提炼,不能把握事物的主线,不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取舍资料,在记述方法上表现为流水账、资料堆砌式的记述;或者硬性归纳出几条经验、体会,形成总结报告式的记述;或者是不去分析此事物在此地的特点(个性),盲目地加以解释,形成说明文式、教科书的记述等写法,是反映不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解决的办法:一是抓住主线和主要发展阶段记述事物。二是坚持以时为序记述事物。三是记述时还要体现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2)改革开放的成果记述得是否充分。第二轮志书记述的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在这20年间,全省各行各业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而这些发展变化,都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脱离了改革,本轮志书记述的事物就缺乏鲜活的内容,缺乏内在的动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轮省志各分志的篇目设计上虽然没有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但我们的主导思想是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法去记述。大集中即反映在概述里,小分散则反映在各篇之中。黑龙江省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小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政府精简机构、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对外发展横向联合,搞活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以及教育、科研方面的深刻变革等等。这些都是不断推进、扎实深入、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可以说,改革是黑龙江省这20年的主旋律,是重头戏,是大文章,体现了全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进程和真实写照。改革给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产生了许多的新的变革中的事物。这些直接改革或者涉及改革的内容,在志书的各个篇章中都应充分记述,才能真正反映黑龙江省这2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巨变。(3)记述是否站在全省、全行业的高度。“省志者,一省范围之方志也”。此话非常准确地说明了省志的编纂内涵。毋容置疑,省志必须记述省情。作为省志中的每一部分,都要集中反映本省每一行业的整体面貌及其在本省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分志编纂的着眼点必须高屋建瓴,从上到下记述全省本行业内容完整的条条,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上面或下面的某一块,绝不是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那一点事情。有的志稿所记内容不能立足全省,写出本行业、本领域、本专业的全貌。这样的志书不是省志分志,而是部门志。如某部试写稿,在记述1998年抗洪救灾时,只记省里某机关是如何做的,出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钱,捐了多少御寒衣服等等。至于全省本系统在抗洪救灾中是怎么样做的没有记述,反映不了全省在这一系统在抗洪救灾中所做贡献的全貌。再比如,有的经济类志稿,只注重国营企业、集体经济的记述,而市场经济下的其他经济体制和状况,如个体经济、股份制、三资、外资等没有反映,涵盖不了本行业的全貌。如果在记述中不注重新时期市场经济下的多元经济,怎么能充分反映新时期20年来本行业的发展变化和规律?肯定是不能充分反映的。记述的立足点是低的。那么,怎样立足全省、全行业的高度去记述?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篇目设计时要高屋建瓴,立足全省、全行业。二是搜集资料时要广泛,立足全省、全行业。三是记述中不能只写省机关或直接管理的部分内容,应涵盖本行业全省的内容。记述内容既要有领导机关,更要注意全省、全行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省情省貌,是全省某行业完整的内容,而不是本部门、本行业的一小块。(4)记述中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志贵详备,但也并非不分轻重、主次,一律从详。而应该斟酌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详略得当。志书是资料性著述,内容丰富、涵量大。记述中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既要反映全貌,又要突出重点,使其容纳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在记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志稿详略不当的问题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资料的占有和记述方法的掌握两个方面。如某部试写稿,第一章共设6章,写出177页,由于第一章占有资料多,写出101页,占整篇比重的57%以上,而其它5章的内容仅占43%。显得畸轻畸重。以上是从文字量上分析。再从内容上看,第一章由于资料的占有多,没有下功夫精选,记述内容过详过细,显得冗长繁琐。相反,另外几章因为搜集的资料太少,只能粗线条地勾勒几笔。很难进入具体记述,往往是前面有一段小序,下面记述时图片加说明,形成图片加说明的注解式写法。内容极其单薄,显得无足轻重。这种详略不当的状况都需要引起注意。解决的办法:一是下大力气搜集资料,使相关薄弱章、节内容更充实,更丰富,充分体现志书存史、资治的价值。二是在记述中,执笔者加强在记述方法的掌握和对入志资料的筛选取舍上下功夫。不能因资料多,而不分主次轻重一律从详;也不能因缺乏资料而从略,写成图片加说明。而应斟酌情况,做到详主略次,详个性略共性,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详略得当。(5)记述中是否做到通俗化。有些志稿由于涉及到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在记述上表达得不够通俗,专业术语过多,记述问题写的太深,不够深入浅出。除了学者、专家和行内人员外,一般读者一点也看不明白。专业志要体现专业的特点,要写出专业独特之处和主要方面、主要发展变化,以区别其它事物、其他专业。专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专在文字上。当然写专业志要涉及许多专业术语、技术问题,有些甚至不好理解的技术问题,在记述时不可避免,但是一定要切记,专业志不是专业论文和专业教材书,而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部记述专业发展的志书。因此,既要写得符合专业,符合科学又要通俗易懂,既要让内行人读后受益,让外行人也能大致看明白。如果把专业志写成专业的科学著作,除了科学家、学者之外一般人一点也看不懂,就失去了志书的社会性。因此,在记述时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广大读者,在记述方法上更要讲究一些,将深奥的内容写的深入浅出一些,对有些难懂的技术问题、专业名词、术语可以在适当地方通俗化地说明和阐述一下,但阐述时不能形成名词解释或教科书式的写法。在文字上尽量避免大段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堆砌。在实际内容上专业性要强化,在记述方法上专业性要淡化。这应该是一条总的要求。(6)处理好交叉重复。客观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作为记载客观世界历史和现状资料的志书,其内部各门类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关联的,在有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交叉,对于这些交叉,我们不但不应回避,相反却应重视写好,以体现志书各方面的联系性。这里强调一下交叉与重复的区别,我们所说的交叉,不同于重复。交叉是浸透。回避交叉就会造成疏漏,记述事物不全面。重复则是相同的事物,简单地再出现。重复就是雷同,应是竭力避免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交叉这一问题呢?一是在制定篇目时,一定要统筹全局合理划定事物属性规定,记述范围避免外延过界。严格坚持按事业性质立志的原则,即把性质相同的事物,归并到一个门类,立为一志,做到“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如驾驶员培训的内容,某部志稿篇目设计时,在第二篇道路运输及第三篇道路管理等篇中都有,这显然出现了交叉重复。经过研究探讨,将此内容放入第三篇道路管理中,避免了交叉。二是各分志应突出本专业特点,不做全方位记述,做到此详彼略,详略得当,事事互见,文无重出。如黑龙江水系的内容应在《地理志》、《水利志》中详细记述,在《航务志》中略记。特别是江河湖泊的演变,在《航务志》中没有必要介绍的那么详细,应记述与航运业有关的内容,无关的舍去不记或略记。(7)掌握好记述基本要领。志书记述中基本要领的掌握很重要,在接触到的志稿中要领掌握不好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不扣题。写任何文章都应内容紧扣题目,标题揭示内容。二者关系不能松散,而应对号入座。编写志书也是如此。在所接触到的志稿中,文不对题、文不扣题的现象还存在。有些志稿中,标题是一回事,但内容写偏了,写拧了。或者标题不具体,内容很杂乱,或者一个标题下写两个以上的事物,相互混淆、干扰、争嘴。如某部志稿,节的标题为队伍人员,但里面混进一些机构的内容,队伍和机构混着写,队伍人员反而看不清楚了。队伍到底是什么样,怎么发展变化的看不出来。解决的办法:一是执笔者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研究透资料,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好篇目的标题,然后再“对症下药”地往里面装内容。二是文表不符。表随文走,文说明表,这是志书记述的基本要求。在接触到的志稿中文表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志稿中表不随文走,有的集中在章下序中,有的集中在节后。解决的办法,认真梳理好表应说明那方面内容,如果是说明总的情况则可放在章下序或者节下序中,或者章节之后,其余的表说明谁的内容就随谁走。文字与表格应起到相互说明,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目的三是记述要素不全。记述事物发展情况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情况、起因、变化、结果等等。四是记述时存在插叙、倒叙现象。志书的记述方法通常叫做竖写。竖写的概念是竖写单元确定后,以时间早晚的顺序记述某事物(某行业)的发展变化。与写小说、剧本、报告文学、通讯报道等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不能插叙、倒叙。(8)做好“以事系人”。人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记事的时候,凡对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包括领导人、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劳动模范等等,应通过以事系人的方式记述出来。有的志稿人物记的少,甚至通篇都看不到一个人。使志书缺少活力,降低了可读性。总纂时可以加强以事系人的记述,在记述事业发展时,自然地把人与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记述出来。与事业无关的不记,不必介绍人物生平和一生的活动。第六 、统一文风 统一行文规范(1)统一文风。每部志稿都是多名编写人员共同完成的,即“众手成志”。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不同,志稿难免存在文风不统一的现象。这就要求总纂人员按照志书体例“简洁、朴实、流畅”的要求,在统一文风方面把关,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做到:一是力求准确严密,实事求是。夸张的、比喻的、含糊不清的程度副词等词汇尽量不用。二是力求文约事丰,简明扼要。三是力求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四是记述的笔法、方式、叙事习惯、语言文字等要力求统一,尽量消灭“众手成志”而产生的“七嘴八舌”的形式痕迹。
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是由档案转化而来的历史记录,档案以其记录性和原始性集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历史遗物。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才档案记载着个人在各个成长历程中的基本资讯、成长经历、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的政治关系,而对于档案中所记载的书面资讯具有着真实性、保密性、不可更改性、阶段性等众多特点。个人档案对于本人工作的变更、职位的升迁、待遇福利的发放等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确保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是保证社会成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但调查统计发现现阶段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科学有序进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时为社会成员负责的表现,应该切实的将此项工作提到日程上来。本文就对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现阶段各个企业单位在对人才进行选择时很多的是注重所选员工是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操作性以及实用性,而对于个人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不加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档案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严重的下降,而对于档案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也自然被忽略了。为切实的加强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本文对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弃档现象严重 人才市场所接收的档案主要有以下几类人群:需要办理接收手续的大中专毕业生;因私出国人员;在规定时范围需要组织评审或者是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人员;社会流动人员;其他人员。对于以上几类人群数量庞大,在人才市场对这些人群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分类困难等众多问题。再加之许多档案个人在将档案放到人才市场后就不再过问,久而久之就使得这部分档案在当事人未知的情况下被弃档。 资讯管理的职能化较低 现在是资讯化网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资讯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计算机资讯处理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资讯整合、资源优化、职能校对等过程。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工操作环节复杂,出错率高的难题。但是在实际的人才档案管理过程中,资讯管理的智慧化较低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国家已经就该项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但是并未起到较大的效果。在对社会人员档案管理过程中资讯化、网路化还停留在就低的水平,尚不能和社会保险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达成资讯的共享。 法律体系不健全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还没有比较完善细致的法律进行制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缺乏约束力。虽然早在数年前就有相关的法律对人才市场进行规定,但是对于档案的管理方面法律条文较为笼统。传统的法律只是对人才市场的活动进行了基本的规定,但是相对于档案的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做出规定,具体操作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我做人才档案管理立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健全的法律体系。 2.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新路径 规范档案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确保档案的真实性。档案在进行整理时个人以及学校都应实事求是,做到档案的准确,逐步的提高档案的公信力。档案在人才市场放置时,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避免弃档现象的发生。逐步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市场档案放置的科学性和正规性。 逐步提高档案的资讯化管理 将计算机资讯科技逐步的应用在人才市场档案管理中,切实的做好档案的资讯化管理。对于人才市场档案以电子资料的格式进行备份,将各种资讯做好分类管理。一方面网路档案资讯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又可以和其他部门更好的做到资源整合和共享。在对档案资讯进行网路化管理时,要确保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法制化程序 根据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纠纷,制定出科学有效地法律法规。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可以对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依据书面的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行为。以立法的形式将管理工作制度加以完善,提高档案管理的法制化程序。 3.讨论 人才市场档案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存在着工作量较大、涉及事项广、涉及人员多等特点。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档案合理分类、系统归档、资料合理整编。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存在着弃档现象严重、资讯管理的职能化较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规范档案管理、逐步提高档案的资讯化管理、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等档案管理新路径。相信随着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将会更加科学、正规、合理。 篇2 浅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设 1.引言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管理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和评价、疾病预防应用研究指导和技术管理、健康和疫情相关资讯管理等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资讯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效率,不单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浅析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状况,提出档案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现状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资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存放密集架,安排专职档案管理员。 第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存在着专业性强、范围广、门类多的情况,每份档案凝聚著专业人员的心血,是其在长期工作中积攒累积的成果,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科学的研究、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情况,可将档案按照使用目的进行粗略的划分,为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艾滋病专案、鼠疫、卫生检验监测、结核病专案、计量认证考核编写志书等提供详细资料、实质 *** 等;为了申报科研成果、编写志书、撰写专业论文、查询业务技术等拟写各种材料作资料文字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开展日常性、长期性、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发展动态,掌握疾病在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等等。例如2008年人禽流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可以通过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所形成的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料,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染源、疫源、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分析疫情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档案人员应该通过编制专题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等,熟悉掌握并能介绍现有档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利用价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编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等等。还可以设立课题组,根据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相关原始资料、调查报告寻找分析有关疾病的流行途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身体。 3.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保管,轻利用。目前,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资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档案管理员工作局限在整理、收集、防虫等方面上,对于档案的利用工作上还是停留在被动服务上,别人需要查阅什么,就提供什么资料。 第二、自我宣传力度不足。对利用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档案内容的宣传,导致个别干部职工认为档案室中的档案资料无价值、无意义。 4.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和建设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档案资讯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丰富馆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积极编写各类专题档案的汇编,充分科学主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档案资源资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利用资源,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资讯,举办形式多样的疾病预防科普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制作预防疾病的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宣传单,把防病知识进行科普,送进社群。组织疾病预防专家,与民众面对面交流,提高百姓的意识、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全员参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料归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统一性、完整性。档案的管理需要纳入工作日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装置,支援档案管理员工作。 第四、采用现代技术,增强档案资讯化管理能力 随着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各种突发事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疫情的时效性、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加快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讯化建设,加强档案的资讯网路建设,提高档案资讯化管理能力。 5.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档案资讯资源,能准确掌握疾病发病资讯,及时分析疾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防止疾病的传播。
你好宛西中专历经百年。从内乡县赤眉镇开明绅士王希孔先生于1908年创办内乡民主师范学堂,到当今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虽校址数易,校名累更,然办学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职能不变,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不变。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还是到新中国诞生后,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动乱时期,一直得以延续,从未间断。历史和现实证明,学校造福桑梓的生命力之旺盛,担当道义的铁脊梁之坚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林林总总的同级同类学校中是鲜见的。2008年10月18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为这所老校的百年华诞祝寿祝福,为学校的发展助推助跑。一部校志的意义无论如何放大,也不能类比《史记》那样宏大的史书。它只是浓缩了一个具有实体性质的社会单元生存变迁的踪影,为在这块土地上岁岁年年躬耕奉献、教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业者学者,以及从这里走出去的一批批社会栋梁树碑立传,从而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风貌。勿容置疑,统观全书,肯定带有厚今薄古的倾向。这是因为在这个舞台上,人物变幻,时过境迁,好多史实渐渐地被时间消磨、泯灭、淹没、掩盖,无从查考。所以,越是最早的真实史料,才越是最珍贵的。我自身的体会是,我家上溯到前四代,高祖、曾祖、祖父都是一字不识的贫苦农民,家族的历史是靠口传心记来流传的,爷爷、父亲在世时所讲的东西,少年不用心记,等父亲去世后,那些祖辈过往的经历再也无法还原记录了,只留下残存下来的片断记忆,令人痛心疾首。而我们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教育阵地,也照样被岁月的风蚀剥离,资料稀缺。比如,我校用电铃、电脑作为报时装置以前,曾经一直用一块战争年代的炮弹皮作为敲响和警醒人们心灵的黄钟大吕,一度沿用了几十年,竟然没有被收藏起来,现在再也找不到了,实在可惜。因此,我由此非常敬佩收藏家,他们才是真正的有心人。所以,我必须感谢在这所学校工作生活过的那些在世的前辈们,是他们提供的文字或口头资料,为写出这部志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须肯定这部志书的主要编撰者王书成老师,他花费的心血是值得称道的;还应该肯定一批老同志满意请采纳
310 浏览 3 回答
127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4 回答
265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4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4 回答
339 浏览 4 回答
300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4 回答
286 浏览 2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
337 浏览 4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