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在软件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检索文献一. 维普数据库检索(一) 第一篇文章【题目】:软件测试及其在软件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作者】:马英 驻西飞公司军代表室【摘要】:软件质量是软件的生命,实施软件工程则是软件质量的保证。软件测试是软件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软件产品的质量及其开发周期的长短。本文对软件测试 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作简要介绍,结合某重点型号软件工程,就软件测试的组织实施作具 体探析。【检索方法】:1. 登陆首页,在快速检索中,选[M=题名或关键字],输入:软件测试,按检索按钮【检索表达式】: 题名或关键词=软件测试*年=2000-2006【检索结果】:共找到 989条2. 在[M=题名或关键字]中,输入:作用,在结果中搜索检索表达式:(题名或关键词=软件测试*年=2000-2006)*(((Keyword_C=(作 用)+Title_C=(作用)))*Year=2000-2006)【检索结果】:共找到 3条二.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一) 第二篇文章【题目】:软件园建立软件开发测试中心的思考【作者】:汤伟;【中文摘要】:软件开发测试中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和工具帮助软件企业规范管 理,提升产品质量,通过CMM评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软件园为软件企业提供增值 服务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国内11家软件园大部分都有开发测试中心,也都在发择重 要作用。但开发测试中心投资规模普遍较大,如果前期考虑不够充分,很容易【检索方法】:1. 登陆, 进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 在搜索范围中选中:教育与社会科学 与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3. 在搜索条中,选篇名,输入:软件测试,按搜索按钮【搜索结果】:共有记录1210条4. 选中在结果中搜索,选中关键词,输入:企业,按搜索按钮【搜索结果】:共有记录8条(二)三.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一) 第三篇文章【题目】:Developing a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environment【作者】:David Kung, Jerry Gao, Pei Hsia, Yasufumi Toyoshima, Chris Chen, Young-Si Kim, Young-Kee Song【英文摘要】:The object-oriented (OO) paradigm is rapidly gaining acceptance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However, the powerful features of this new paradigm also introduce a new set of OO software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problems. The pioneering work in identifying these new problems includes [7, 10-12, 14, 16, 18]. The problems can be summarized as: 1) the understanding problem; 2) the complex interdependency problem; 3) the object state behavior testing problem; and 4) the tool support problem. Detailed ...【检索方法】:1. 登入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 在sort result by 框中选title,在搜索框中输入:software company test。按search按钮【搜索结果】:Results 1 - 20 of 200评价和结论【评价】:以上三篇文章都符合了软件测试这一主题,也都是从各大论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文献,其中两篇涉及了软件测试的作用,一篇涉及软件企业。总体来说基本符合课题检索的要求。但若是以课题作为论题,进行论文写作时,这些文献相对较少,要检索既满足课题又丰富的文献资料却相当的困难。【总结】:为了提高检索精度。应该采用多次检索,逐层检索(逐层筛选)的方法。但是又要提高文献的数量,就必须多方面搜集。例如: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搜集;利用多种检索手段,包括:数据库检索,图书馆查阅、搜索引擎检索、相关课题检索等。对检索过程中运用课本知识的总结和建议【总结】: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对于我检索过程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1. 课本罗列了常用的检索方法——即告诉我怎么找2. 课本上告诉我常用的几大数据库检索系统——即告诉我去哪里找3. 检索效率的几大因素1) 检索的查全率2) 检索的查准率运用以上知识,再加上我对这个课题本身的了解,进行检索,这样的检索效率,比以前没学过这门课之前检索的效率高出很多。【建议】:信息检索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应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告诉学生这门课的实用性。并且应该以即学即用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