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健康行为不仅在于能不断增强体质,维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因为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多与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都可找到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可见,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依据1978年WHO阿拉木图宣言中健康概念,健康应包含四个层次:
①生理健康;②心理健康;③道德健康;④社会适应健康。
①健康行为应概括人的身、心、社会方面均健康时的外在表现。比如,躯体健康的人,行为反应灵敏,活动精力充沛;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活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思维言语符合理性,精神面貌正常;社会健康的人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②健康行为要求不影响自己、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比如一个基本符合身、心、社会健康的人,其诸方面的行为都在常态水平及正向方向上;
③能及时准确感受外界条件的改变,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人处于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要以相应的行为对外界条件发生反应。
根据以上的概念和含义,健康行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①有利性:即行为表现对自身、他人、环境有益;
②规律性: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③符合理性:即行为表现可被自己、他人和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④行为强度在常态水平及有利的方向上,如语言表达行为、情绪行为、工作行为等;
⑤行为同一性,表现在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动机协调一致,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冲突;
⑥行为整体和谐性,即个人行为具有的固有特征,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表现出容忍和适应。
在932名被调查者中,只有96人每周都固定时间锻炼,68%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1/3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 许多上班一族的疾病被拖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
932人中,有219人从来不体检。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吃上符合营养要求的早餐已经成为办公室白领的奢求。被调查者中,只有219人是有规律、按照营养要求吃早餐的。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
有超过41%的办公室人群很少和家人交流,即使家人主动关心,32%的人也常抱以应付的态度。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办公室人群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
在上班时,超过7成的人一年四季除了外出办事外,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温室人”的自身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下降。
被调查者中,有542人的工作习惯是一旦坐下来,除非上厕所,就轻易不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引发很多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
有超过6成的人经常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另有7%的人经常失眠。
31%的人经常每天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使眼病、腰颈椎病、精神性疾病在办公室群体中十分普遍。
有超过1/3的人不能保证按时进食三餐,确保三餐定时定量的人不满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