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面板技巧1. 快速打开文件双击Photoshop的背景空白处(默认为灰色显示区域)即可打开选择文件的浏览窗口。2. 随意更换画布颜色选择油漆桶工具并按住Shift点击画布边缘,即可设置画布底色为当前选择的前景色。如果要还原到默认的颜色,设置前景色为25%灰度(R192,G192,B192)再次按住Shift点击画布边缘。3. 选择工具的快捷键可以通过按快捷键来快速选择工具箱中的某一工具,各个工具的字母快捷键如下:选框-M 移动-V 套索-L 魔棒-W喷枪-J 画笔-B 铅笔-N 橡皮图章-S历史记录画笔-Y 橡皮擦-E 模糊-R 减淡-O钢笔-P 文字-T 度量-U 渐变-G油漆桶-K 吸管-I 抓手-H 缩放-Z默认前景和背景色-D 切换前景和背景色-X编辑模式切换-Q 显示模式切换-F另外,如果我们按住Alt键后再单击显示的工具图标,或者按住Shift键并重复按字母快捷键则可以循环选择隐藏的工具。4. 获得精确光标按Caps Lock键可以使画笔和磁性工具的光标显示为精确十字线,再按一次可恢复原状。5. 显示/隐藏控制板按Tab键可切换显示或隐藏所有的控制板(包括工具箱),如果按Shift+Tab则工具箱不受影响,只显示或隐藏其他的控制板。6. 快速恢复默认值有些不擅长Photoshop的朋友为了调整出满意的效果真是几经周折,结果发现还是原来的默认效果最好,这下傻了眼,后悔不该当初呀!怎么恢复到默认值呀?试着轻轻点按选项栏上的工具图标,然后从上下文菜单中选取“复位工具”或者“复位所有工具”。7. 自由控制大小缩放工具的快捷键为“Z”,此外“Ctrl+空格键”为放大工具,“Alt+空格键”为缩小工具,但是要配合鼠标点击才可以缩放;相同按Ctrl+“+”键以及“-”键分别也可为放大和缩小图像;Ctrl+Alt+“+”和Ctrl+Alt+“-” 可以自动调整窗口以满屏缩放显示,使用此工具你就可以无论图片以多少百份比来显示的情况下都能全屏浏览!如果想要在使用缩放工具时按图片的大小自动调整窗口,可以在缩放工具的属性条中点击“满画布显示”选项。8. 使用非Hand Tool(手形工具)时,按住空格键后可转换成手形工具,即可移动视窗内图像的可见范围。在手形工具上双击鼠标可以使图像以最适合的窗口大小显示,在缩放工具上双击鼠标可使图像以1:1的比例显示。9. 在使用Erase Tool(橡皮擦工具)时,按住Alt 键即可将橡皮擦功能切换成恢复到指定的步骤记录状态。10. 使用Smudge Tool(指尖工具)时,按住Alt键可由纯粹涂抹变成用前景色涂抹。11. 要移动使用Type Mask Tool(文字蒙版工具)打出的字形选取范围时,可先切换成快速蒙版模式(用快捷键Q切换),然后再进行移动,完成后只要再切换回标准模式即可。12. 按住Alt键后,使用Rubber Stamp Tool(橡皮图章工具)在任意打开的图像视窗内单击鼠标,即可在该视窗内设定取样位置,但不会改变作用视窗。13. 在使用Move Tool(移动工具)时,可按键盘上的方向键直接以1 pixel的距离移动图层上的图像,如果先按住Shift键后再按方向键则以每次10 pixel的距离移动图像。 而按Alt键拖动选区将会移动选区的拷贝。14. 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或磁性钢笔工具时,按“[”或“]”键可以实时增加或减少采样宽度(选项调板中)。15. 度量工具在测量距离上十分便利(特别是在斜线上),你同样可以用它来量角度(就像一只量角器)。在信息面板可视的前提下,选择度量工具点击并拖出一条直线,按住Alt键从第一条线的节点上再拖出第二条直线,这样两条线间的夹角和线的长度都显示在信息面板上。用测量工具拖动可以移动测量线(也可以只单独移动测量线的一个节点),把测量线拖到画布以外就可以把它删除。16. 使用绘画工具如(如画笔,向笔等),按住Shift键单击鼠标,可将两次单击点以直线连接。17. 按住Alt键用吸管工具选取颜色即可定义当前背景色。通过结合颜色取样器工具(Shift+I)和信息面板监视当前图片的颜色变化。变化前后的颜色值显示在信息面板上其取样点编号的旁边。通过信息面板上的弹出菜单可以定义取样点的色彩模式。要增加新取样点只需在画布上用颜色取样器工具随便什么地方再点一下,按住Alt键点击可以除去取样点。但一张图上最多只能放置四个颜色取样点。当Photoshop中有对话框(例如:色阶命令、曲线命令等等)弹出时,要增加新的取样点必须按住Shift键再点击,按住Alt+Shift点击可以减去一个取样点。18. 裁切工具大家都一定用过,这种情况你也一定遇到过;在你调整裁切握、而裁切框又比较接近图像边界的时候,裁减框会自动地贴到图像的边上,令你无法精确的裁切图像。不过只要在调整裁切边框的时候接下“Ctrl”键,那么裁切框就会服服帖帖,让你精确裁切。复制技巧19. 按住Ctrl+Alt键拖动鼠标可以复制当前层或选区内容。20. 如果你最近拷贝了一张图片存在剪贴板里,Photoshop在新建文件(Ctrl+N)的时候会以剪贴板中图片的尺寸作为新建图的默认大小。要略过这个特性而使用上一次的设置,在打开的时候按住Alt键(Ctrl+Alt+N)。21. 如果创作一幅新作品,需要与一幅已打开的图片有一样的尺寸、解析度、格式的文件。选取“文件”→“New”,点Photoshop菜单栏的Windows选项,在弹出菜单的最下面一栏点击已开启的图片名称,是的,就是这么简单!22. 在使用自由变换工具(Ctrl+T)时按住Alt键(Ctrl+Alt+T)即可先复制原图层(在当前的选区)后在复制层上进行变换;Ctrl+Shift+T为再次执行上次的变换,Ctrl+Alt+Shift+T为复制原图后再执行变换。23. 使用“通过复制新建层(Ctrl+J)”或“通过剪切新建层(Ctrl+J)”命令可以在一步之间完成拷贝到粘贴和剪切到粘贴的工作;通过复制(剪切)新建层命令粘贴时仍会放在它们原来的地方,然而通过拷贝(剪切)再粘贴,就会贴到图片(或选区)的中心。24. 若要直接复制图像而不希望出现命名对话框,可先按住Alt键,再执行“图像”→“副本”命令。25. Photoshop的剪贴板很好用,但你更希望直接使用Windows系统剪贴板,直接处理从屏幕上截取的图像。好的,按下Ctrl+K,在弹出的面板上将“输出到剪贴板”点中吧!26. 在Photoshop内实现有规律复制在做版面设计的时候我们会经常把某些元素有规律地摆放以寻求一种形式的美感,在Photoshop内通过四个快捷键的组合就可以轻易得出。(1)圈选出你要复制的物体;(2)按Ctrl+J产生一个浮动 Layer;(3)按旋转并移动到适当位置后确认;(4)现在可以按住Ctrl+Alt+Shift 后连续按“T”就可以有规律地复制出连续的物体。(只按住Ctrl+Shift则只是有规律移动)27. 当我们要复制文件中的选择对象时,要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复制一次你也许觉不出麻烦,但要多次复制,一次一次的点击就相当不便了。这时你可以先用选择工具选定对象,而后点击移动工具,再按住“Alt”键不放。当光标变成一黑一白重叠在一起的两个箭头时,拖动鼠标到所需位置即可。若要多次复制,只要重复的放松鼠标就行了。28. 可以用选框工具或套索工具,把选区从一个文档拖到另一个上。29. 要为当前历史状态或快照建立一个复制文档可以:(1)点击“从当前状态创建新文档”按钮;(2)从历史面板菜单中选择新文档;(3)拖动当前状态(或快照)到“从当前状态创建新文档”按钮上;(4)右键点击所要的状态(或快照)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文档把历史状态中当前图片的某一历史状态拖到另一个图片的窗口可改变目的图片的内容。按住Alt键点击任一历史状态(除了当前的、最近的状态)可以复制它。而后被复制的状态就变为当前(最近的)状态。按住Alt拖动动作中的步骤可以把它复制到另一个动作中。选择技巧30. 把选择区域或层从一个文档拖向另一个时,按住Shift键可以使其在目的文档上居中。如果源文档和目的文档的大小(尺寸)相同,被拖动的元素会被放置在与源文档位置相同的地方(而不是放在画布的中心)。如果目的文档包含选区,所拖动的元素会被放置在选区的中心。31. 在动作调板中单击右上角的三角形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载入动作,进入PhotoshopGoodiesActions目录下,其下有按钮、规格、命令、图像效果,文字效果、纹理、帧六个动作集,包含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哟!另外,在该目录下还有一个文件,可用Adobe Acrobat软件打开,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些动作的使用方法和产生的效果。32. 单击工具条中的画笔类工具,在随后显示的属性条中单击画笔标签右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再点击小箭头选择“载入画笔…”。到Photoshop目录的Brushes文件夹中选择*.abr。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东西。33. 画出一个漂亮的标记,想在作品中重复使用?好办,用套索工具选好它,在Brushes的弹出菜单中选“储存画笔…”,然后用画笔工具选中这个新笔头……朋友,想做居室喷涂吗?34. 如果想选择两个选择区域之间的部分,在已有的任意一个选择区域的旁边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进行拖动,画第二个选择区域(鼠标十字形旁出现一个乘号,表示重合的该区域将被保留)。35. 在选择区域中删除正方形或圆形,首先增加任意一个选择区域,然后在该选择区域内,按Alt键拖动矩形或椭圆的面罩工具。然后松开Alt键,按住Shift键,拖动到你满意为止。然后先松开鼠标按钮再松开Shift键。36. 从中心向外删除一个选择区域,在任意一个选择区域内,先按Alt键拖动矩形或椭圆的面罩工具,然后松开Alt键后再一次按住Alt键,最后松开鼠标按钮再松开Alt键。37. 在快速蒙版模式下要迅速切换蒙版区域或选取区域选项时,先按住Alt键后将光标移到快速遮色片模式图标上单击鼠标就可以了。38. 使用选框工具的时候,按住Shift键可以划出正方形和正圆的选区;按住Alt键将从起始点为中心勾划选区。39. 使用“重新选择”命令(Ctrl+Shift+D)来载入/恢复之前的选区。40. 在使用套索工具勾画选区的时候按Alt键可以在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间切换。勾画选区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可以移动正在勾画的选区。41. 按住Ctrl键点击层的图标(在层面板上)可载入它的透明通道,再按住Ctrl+Alt+Shift键点击另一层为选取两个层的透明通道相交的区域。42. 在缩放或复制图片之间先切换到快速蒙板模式[Q]可保留原来的选区。43. “选择框”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扩大选择区,这时按住Shift键,光标“+”会变成“十+”,拖动光标,这样就可以再原来选取的基础上扩大你所需的选择区域。或是在同一副图片中同时选取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选取框。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在“选择框”中减去多余的图片,这时按住“Alt”键,光标“+”会变成“十-”,拖动光标,这样就可以留下你所需要的图片。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得到两个选取框叠加的部分,这时按住“Shift+Alt”键,光标“+”会变成“十í”,拖动光标,这样就你想要的部分。想得到“选取框”中的正圆或正方形时,按住“Shift”键,就可以。44. “套索”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增加选取范围按“Shif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1相同)减少选取范围按“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2相同)两个选取框叠加的区域按“Shift+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3相同)45. “魔杖”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增加选取范围按“Shif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1相同)减少选取范围按“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2相同)两个选取框叠加的区域按“Shift+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3相同)快捷键技巧46. 你可以用以下的快捷键来快速浏览你的图像:Home卷动至图像的左上角;End卷动至图像的右下角;Page UP卷动至图像的上方;Page Down卷动至图像的下方;Ctrl+Page Up卷动至图像的左方;Ctrl+Page Down卷动至图像的右方。
论文简介: 利用图像传输理论测量海水的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并且使用维纳滤波器复原模糊的图像。退化方程H(u,v)在水槽中测量得到。在实验中利用狭缝图像和光源,第一步:一维光照射到水中从而得到不同距离下的狭缝图像数据,这样一维的海水点扩散函数就可以通过去卷积得到。又因为点扩散函数的对称性二维的函数模型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到。利用相似的方法调制传递函数也可以得到。这样传输方程便可以得到:
图像可以由下式获得:
论文简介: 论文中提出自然光照下的水下图像退化效果与光偏振相关,而场景有效箱射则与光偏振无关。在相机镜头端安装可调偏振器,使用不同偏振角度对同一场景成两幅图像,所得到的图像中的背景光会有明显不同。通过对成像物理模型的分析,利用这两幅图像和估计出的偏振度,就能恢复出有效场景辐射。他还提出了一个计算机视觉方法水下视频中的退化效应。分析清晰度退化的物理原因发现主要与光的部分偏振有关。然后提出一个逆成像方法来复原能见度。该方法基于几张通过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片采集图像。
论文简介: 论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滤波的水下图像复原方法。通过最优化图像局部对比度质量判决函数,可以估计出滤波器中所使用的参数值。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简化的Jaffe-McGlamery水下成像模型的自调谐图像复原滤波器。滤波器的最优参数值是针对每幅图像通过优化一个基于全局对比度的质量准则自动估算的。(对一幅图像滤波器能根据全局对比度自动估计最优参数值),简化的模型理想地适合后向散射较少的漫射光成像.1.首先简化Jaffe-McGlamery水下成像模型:假设光照均匀(浅水区阳光直射),并且忽略后向散射部分.然后基于简化后的成像模型设计一个简单的反滤波器2.将滤波器设计成自适应滤波器。
论文简介: 论文对于调制传递函数给出了详细准确的系统函数信息,水下图像可以用它或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作者进行实验测量了水质参数得出了这些函数,并用得出的函数进行了图像复原。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框架来最大限度复原水下图像,在这个框架下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得到了拓展,水下光学参数被包含了进去,尤其时域的点扩散函数和频域的调制传递函数。设计了一个根据环境光学特性进行调整的客观图像质量度量标准来测量复原的有效性。
论文简介: 调制传递函数给出了详细准确的系统函数信息,水下图像可以用它或点扩散函数进行复原.作者进行实验测量了水质参数得出了这些函数,并用得出的函数进行了图像复原。(这一部分在王子韬的论文中有比较详细介绍)
论文简介: 在散射媒介中的正则化图像复原。论文在基于物理原因的复原方法难以去除噪声以及透射率低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的过滤方法,即能明显的改善可见性,又能抑制噪声放大。本质上,恢复方法的正规化,是适合变化媒介的透射率,因此这个正则化不会模糊近距离的目标。
论文简介: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对边缘进行GSA(灰度规范角度)加权的测量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图像首先被小波变换分解,去除部分随机噪声,增加真实边缘检测的可能性。每个边缘锐度由回归分析方法基于灰度的一个角的正切来确定边缘像素的灰度值之间的斜率和位置。整个图像的清晰度是平均每个测量的GSA的比例加权的第一级分解细节的量,作为图像的总功率,最后通过图像噪声方差自适应的边缘宽度。
论文简介: 论文提出了基于主动偏振的人工光照下水下图像处理技术。在宽场人工光照下的水下成像中,在光源端或相机端安装可调偏振器。通过调整光源或相机端的偏振器,同时拍摄两幅或多幅同一场景的图像,从两幅图像中可估计出背景光的偏振度。结合水下成像物理模型,就可以进行图像复原和场景3D信息估计。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筒易,适用于水下画定目标的成像。 大范围人工照明条件下研究成像过程,基于该成像模型,提出一种恢复object signal的方法,同时能获得粗糙的3D scene structure.相机配备检偏振器,瞬间获取同一场景的两帧图片with different states of the analyzer or light-source polarizer,然后用算法处理获取的图片.它统一并推广了以前提出的基于偏振的方法.后向散射可以用偏振技术降低,作者在此基础上又用图像后处理去除剩余的后向散射,同时粗糙估测出3D场景结构.创新:之前的方法有的认为目标物反射光的偏振度可以忽略(即认为只有后向散射是偏振的);另外还有的认为后向散射的偏振度可以忽略(即认为只有目标物反射光是偏振的)。本文作者认为两者都是部分偏振光。
论文简介: 论文在没有应用任何标准模式、图像先验、多视点或主动照明的条件下同时估算了水面形状和恢复水下二维场景。重点是应用水面波动方程建立紧凑的空间扭曲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一个新的跟踪技术,该技术主要是解决对象模型的缺失以及水的波动存在的复杂的外观变化。在模拟的和真实的场景中,文本和纹理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复原。
论文简介: 论文提出暗通道先验算法复原有雾图像。暗通道先验是一系列户外无雾图像的数理统计,基于观察户外无雾图像的大部分补丁补丁中包含至少一个颜色通道中低强度的像素点。在有雾图像中应用这些先验,我们可以直接的估算雾的厚度,复原成高质量的无雾图像,同时还能获得高质量的深度图。
论文简介: 论文比较研究了盲反卷积算法中的:R-L算法(Richardson-Lucy)、最小二乘法以及乘法迭代法。并且应用了水下图像去噪和威尔斯小角度近似理论推导出点分布函数。通过执行威尔斯的小角度散射理论和模糊度量方法对三种盲反卷积算法进行比较,确定总迭代次数和最佳图像复原结果。通过比较得出:最小二乘算法的复原率最高,但是乘法迭代的速度最好。
论文简介: 论文提出点扩算函数(PSF)和调制解调函数(MFT)的方法用于水下图像复原,应用基于威尔斯小角度近似理论来进行图像增强。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水下图像退化的原因,在强化超快激光成像系统中采用了距离选通脉冲的方法,降低了反向散射中的加性噪声。本文对图像的基本噪声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算术平均滤波首先对图像进行去噪,然后,使用执行迭代盲反褶积方法的去噪图像的初始点扩散函数的理想值,来获得更好的恢复结果。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盲反褶积算法中,正确使用点扩散函数和调制解调函数对于水下图像复原的重要性。
论文简介: 本文提出一种图像复原的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硬件、水下条件或现在知识结构只是一个与小波变换的融合框架支持相邻帧之间的时间相干性进行一个有效的边缘保留噪声的方法。该图像增强的特点是降低噪声水平、更好的暴露黑暗区域、改善全局对比、增强细节和边缘显著性。此算法不使用补充信息,只处理未去噪的输入退化图像,三个输入主要来源于计算输入图像的白平衡和min-max增强版本。结论证明,融合和小波变换方法的复原结果优于直接对水下退化图像进行去雾得到的结果。
论文简介: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质的论文。介绍了:1、水下光学成像系统 2、图像复原的方法(对各种图像复原方法的总结) 3、图像增强和颜色校正的方法总结 4、光学问题总结。
论文简介: 论文针对普通水下图像处理的方法不适用于水下非均匀光场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专业区域的水下非均匀光场图像复原方法,在该算法中,考虑去除噪声和颜色补偿,相对于普通的水下图像复原和增强算法,该方法获得的复原复原的清晰度和色彩保真度通过视觉评估,质量评估的分数也很高。
论文简介: 论文基于水下图像的衰减与光的波长的关系,提出一种R通道复原方法,复原与短波长的颜色,作为水下图像的预期,可以对低对比度进行复原。这个R通道复原的方法可以看做大气中有雾图像的暗通道先验方法的变体。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人工照明领域应用良好,颜色校正和可见性得到提高。
论文简介: 作者对各种水下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算法做了调查和综述,然后对自己的提高水下质量的方法做了介绍。作者依次用到了过滤技术中的同态滤波、小波去噪、双边过滤和对比度均衡。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水下目标物的可见性。
论文简介: 论文应用湍流退化模型以质量标准为导向复原因水下湍流退化的图像。参考大气湍流图像复原的算法,省略了盐分的影响,只考虑水中波动引起的湍流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应用一种自适应的平均各向异性的度量标准进行水下图像复原。经过验证,使用STOIQ的方法优于双频谱的复原方法。
论文简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提高对比度和降低图像噪声,该方法将修改后的图像直方图合并入RGB和HSV颜色模型。在RGB通道中,占主导地位的直方图中的蓝色通道以95%的最大限度延伸向低水平通道,RGB通道中的低水平通道即红色通道以5%的最低限度向上层延伸且RGB颜色模型中的所有处理都满足瑞利分布。将RGB颜色模型转化为HSV颜色模型,S和V的参数以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的1%进行修改。这种方法降低了输出图像的欠拟合和过拟合,提高了水下图像的对比度。
论文简介: 论文根据简化的J-M模型提出一种水下图像复原的有效算法。在论文中定义了R通道,推导估算得到背景光和变换。场景可见度被深度补偿,背景与目标物之间的颜色得到恢复。通过分析PSF的物理特性,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低通滤波器来去模糊。论文框架如下:1.重新定义暗通道先验,来估算背景光和变化,在RGB的每个通道中通过标准化变换来复原扭曲颜色。2.根据PSF的性能,选择没有被散射的光,用低通滤波器进行处理来提高图片的对比度和可见度。
论文简介: 论文中对当代水下图像处理的复原与增强做了综述,作者阐明了两种方法的模型的假设和分类,同时分析了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参考: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整理了图像识别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由于图像在成像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图像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探讨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识别;成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46-02
图像是客观景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影像,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源,它是通过各种观测系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已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图像处理正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比如人们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技术欣赏月球的景色、交通管理中的车牌照识别系统、机器人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等,在这些应用中,都离不开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着重强调图像与图像之间进行的交换,主要目标是对图像进行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后期的图像识别大基础[1]。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但是由于获取的图像本事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1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的结果。图像处理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图像处理,而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这种处理大多数是依赖于软件实现的。其目的是去除干扰、噪声,将原始图像编程适于计算机进行特征提取的形式,主要包括图像采样、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编码与压缩和图像分割。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数字图像数据提取的主要方式。数字图像主要借助于数字摄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经过采样数字化得到的图像,也包括一些动态图像,并可以将其转为数字图像,和文字、图形、声音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图像的提取是将一个图像变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第一步。
2)图像增强,图像在成像、采集、传输、复制等过程中图像的质量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退化,数字化后的图像视觉效果不是十分满意。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使图像的主体结构更加明确,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增强,以减少图像中的图像的噪声,改变原来图像的亮度、色彩分布、对比度等参数。图像增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质量,使图像中的物体的轮廓更加清晰,细节更加明显。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增强后的图像更加赏欣悦目,为后期的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奠定基础。
3)图像复原,图像复原也称图像恢复,由于在获取图像时环境噪声的影响、运动造成的图像模糊、光线的强弱等原因使得图像模糊,为了提取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恢复,图像恢复主要采用滤波方法,从降质的图像恢复原始图。图像复原的另一种特殊技术是图像重建,该技术是从物体横剖面的一组投影数据建立图像。
4)图像编码与压缩,数字图像的显著特点是数据量庞大,需要占用相当大的存储空间。但基于计算机的网络带宽和的大容量存储器无法进行数据图像的处理、存储、传输。为了能快速方便地在网络环境下传输图像或视频,那么必须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目前,图像压缩编码已形成国际标准,如比较著名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该标准主要针对图像的分辨率、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适用于网络传输的数码相片、彩色照片等方面。由于视频可以被看作是一幅幅不同的但有紧密相关的静态图像的时间序列,因此动态视频的单帧图像压缩可以应用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图像的冗余数据量和存储器容量、提高图像传输速度、缩短处理时间。
5)图像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一些互不重叠而又具有各自特征的子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这里的特性可以是图像的颜色、形状、灰度和纹理等。图像分割根据目标与背景的先验知识将图像表示为物理上有意义的连通区域的集合。即对图像中的目标、背景进行标记、定位,然后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目前,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区域特征的分割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特征的分割方法[2]。由于采集图像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会是图像变的模糊、噪声干扰,使得图像分割是会遇到困难。在实际的图像中需根据景物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分割为进一步的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是通过存储的信息(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比较实现对图像的识别[3]。前提是图像描述,描述是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图像或景物中各个目标的相关特征,甚至目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是目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表达。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中个性特征进行提取时,可以采用模板匹配模型。在某些具体的应用中,图像识别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是什么物体外,还需要给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计算初工作。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车导航、公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主要识别技术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一种最实用、最可靠和价格便宜的识别手段,主要应用于身份验证。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不变性:一个人的指纹是终身不变的;唯一性: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3]。一个指纹识别系统主要由指纹取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比对、数据库管理组成。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信用卡、医疗卡、考勤卡、储蓄卡、驾驶证、准考证等。
人脸识别 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可见光或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可见光图像识别性能很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在户外光照条件不均匀的情况下,其正确识别率会大大降低。而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克服昏暗光照条件变化影响,但由于红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如果待识别的对象戴有眼镜,那么在图像识别时,眼部信息全部丢失,将严重影响人脸识别的性能[4]。
文字识别
文字识别是将模式识别、文字处理、人工智能集与一体的新技术,可以自动地把文字和其他信息分离出来,通过智能识别后输入计算机,用于代替人工的输入。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将纸质的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如银行票据、文稿、各类公式和符号等自动录入,可以提供文字的处理效率,有助于查询、修改、保存和传播。文字识别方法主要有结构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5]。由于文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字体字形变化多样,使得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遇到一定的阻碍。
3 结束语
人类在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复杂的环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计算机来讲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是非常困难的[6]。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图像识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分割算法之间的性能优越性比较没有特定的标准,以及算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图像识别的最终结果不十分精确等。
参考文献:
[1] 胡爱明,周孝宽.车牌图像的快速匹配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90—91.
[2] 胡学龙.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范立南,韩晓微,张广渊.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晓慧,刘志镜.基于脸部和步态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9,1(29):8.
[5] 陈良育,曾振柄,张问银.基于图形理解的汉子构型自动分析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29-1631.
[6] Sanderson C,Paliwal K Fusion and Person Verification Using Speech & Face Information[C].IDIAP-RR 02-33,Martigny,Swizerland,20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图像识别技术论文
148 浏览 1 回答
268 浏览 8 回答
256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2 回答
266 浏览 8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274 浏览 2 回答
312 浏览 4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277 浏览 5 回答
229 浏览 5 回答
153 浏览 6 回答
324 浏览 4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