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本质: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活动是以审美需要和动机为动力,以审美经验为基础的欣赏和创作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审美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美术也从单纯的观赏进一步走向实用、贴近生活。在初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初中美术教育如果不突出审美能力的培养似乎已失去了价值。但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同时更加要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接受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思维的创作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想,主动的想,培养勇于探求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从教六年,在教育实践中,曾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顿感效果颇佳,特在此文点露浅显之见,与广大同行探讨。 一、针对性练习促使学生动手创造。 所谓针对性的练习,即学即所用。把理论知识转化生活使用技能的一种尝试,把抽象的理论转化形象的创造思维的一种形式。初中美术教材中收编了大量美术理论知识,又概括了以理论为基础的实用制作,如初一的图案基础,初二的装潢美术设计,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式的内容,教师只有掌握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塑造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应该说每位学生都有隐藏性的天赋,只有表现不一罢了。要挖掘他们的表现力,只有通过教师引导,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创造欲和表现欲,对于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有满足感,从而在学习上带来很大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初中美术工艺课中选择里几例针对性练习,对于增强课堂气氛和学生自我创造力有不小的作用。如在初二册的广告课中,我选用了熟悉的“百事可乐”、“百威啤酒”等广告,让学生体会其创意,分析广告内涵,运用讨论形式,你一言,我一语,唤起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初二的标志课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外,我还运用大量的熟悉的标志让学生自己体会其形式和设计寓意,从而在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得以应用,在练习中我特地选择了本校下一届的校运会标志设计的征集,这样学生设计创作目的明确,同时也加深了设计的好奇心理,即教育了学生热爱学校的主人翁的思想情感,又乐于大胆的创造和动手的实践性。在学生心目中跃跃欲试,都想自己的作品得到价值的体现。这样,越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学生越能积极的参与,不仅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而且还将自己的热情展现与作品之中。所以我觉得针对性的练习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不光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写生虽说是专业美术的基础训练,但艺术的创作往往都来源于生活,是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的体现,写生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并由此而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中学生进行写生练习,首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对走出室外充满好奇心理,对自然的亲身感受远高于对书本范例的感受。不少学生还存在描绘大自然的想法。其实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情趣的感受力。其次,出外写生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思维的萌发,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情,多感才能多知,根据学生主观感受,表现情趣,来加强艺术感染力。虽然,外面的景色也是司空见怪的,但此时却不然,他们带着目的走向室外,较系统地、较理性地来认识客观事物,反而使学生有一种由然而生的爱意,原来自己的家乡是多么的美,他们对自然能产生的爱就会在画笔与颜色中得到宣泄,不管画出来的作品如何,可也是学生感情的投入,特别在色彩选择上经过深思熟虑而创造出来,单从这点上看来写生课既让学生接受到一定的感情教育,又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在教室里是很难体现出来的,这给学生以最大的表现空间,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来客观的体会写生物体。再次,写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美术教育在此方面功能独具,而作为其形式之一的写生活动,在促进思维发展向的作用不容低估。通过学生对写生对象的理解,用过对复杂的多体组合物之间的比较,培养鉴别能力,树立层次、空间、节奏等观念,使产生逐步掌握形象特征,使他们闭着眼睛也能感觉物体的形支体。如树的结构,景物的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等。从而使他们在物的认识上更深了一层次,在一定的程度上我觉得审美能力就有所提高了。这样为他们的创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审美的特征: 实用艺术是指与人们物质生活、生产劳动有直接关系的艺术门类。 一、工艺美术 1.定义:指创作者按照美的规律设计,通过工艺手段对物质材料加工, 制作出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的物品的造型艺术。 如:实用工艺——陶瓷、金属、塑料制品等 特殊工艺——玉雕、牙雕、装饰壁挂、漆器银器、珐琅刺绣等。(相关的工艺品的图片) 2.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充分利用物质材料的自然美质(玛瑙雕《虾盘》) (2)独特精湛的技巧、工艺《核舟记》 (3)悠长、突出的装饰意味(民间剪纸) 二、建筑艺术 画面:中国古代建筑、现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现代建筑说明建筑艺术的外形、内部结构、门窗造型、色彩藻饰、布局位置的特点及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丰富的造型语言(哥特式教堂、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 2.特定的环境要求——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山陵全景) 3.深邃的象征表现力 (1)象征手法: 具象的象征手法——“一池三岛” 抽象的象征手法——基督教建筑 两种手法合一——天坛 (2)象征的含义 A.时代精神的象征(欧洲古代至现代建筑的代表作) B.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国建筑的艺术性格——温柔敦厚) C.个人情感的表现(瑞士的朗香教堂)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从远古时代的洞窟中所发现的岩壁画,到历代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类型和风格形成的画作媒体,以及到现今的广告海报和前卫的数字化视觉媒体等知悉——“艺术”本身都随着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科技的演进而有所改变,并不断借着“艺术家”来诠释和展现各种不同的艺术类型、题材和媒体的创作力。Z0dH 艺术与设计在它们产生起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艺术讲求个性的体现而设计在于大众,设计的构思来自生活而其作品又服务与众人。现代设计在艺术性和实用性上和以前的设计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而与其他艺术艺术作品的发展和变化不同,设计的发展不仅和人们哲学观念有关,而且它还一直是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r*$W 今天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革命,许多在“传统艺术”作品中展现的技法和效果,已陆续被电脑技术突破和革新,并成功地一一在“数字化艺术家”的“电脑画布”上呈现。今天我们展开一页页的艺术发展史,从远古的石窟岩壁上所勾勒出的人类生活形状,以致到了现今人们利用电脑描绘出的图象形状,都同样是展现出多样“视觉艺术”的风貌。假若世界上真的是只有“艺术家”而没有艺术,而“艺术家”借着其媒介的表现技法,用构图、线条、色彩、声音或文字等表现形式将自己的美学、情感和理念的内涵,通过艺术的活动来传递给具有共同经验的共鸣者,就可称之为“艺术”的话,那么21世纪的设计家和其他艺术家们运用着“电脑绘画”技术作为媒介的表现技法,可称为艺术的革新。可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同一切新事物一样受到某些缺乏创新精神的人的反对和唾弃。但是今天不管我们是不是接受这一艺术革新,它已经深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也将是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1H 设计的发展历史十分漫长,考古材料证明,实用工艺设计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开始用兽皮、兽骨、象牙、羽毛来装饰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大量出现的彩陶至今仍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马家窑出土的一件尖底瓶,瓶上画有四方连续的旋纹,给人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尖底瓶这种造型不但美观,而且实用,它这样上重下轻是为了便于倾斜取水。可见,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把实用和审美统一到实用工艺品的制造之中qnccHl 显然,任何实用设计首先都应当具有实用性,如建筑应使人们在居住时感到舒适方便,实用工艺品应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称心如意等。设计的实用性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如建筑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功能是避风避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在设计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的连系在一起,但应以实用为主, 审美从属于实用,服从于实用。如陶瓷茶具、酒具,以及竹编篮子、筐子等,都首先应当让人感到方便适用,然后才谈得上漂亮美观。因此,实用工艺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首先考虑到使用效果,根据实用特点来进行艺术处理与美化装饰。这方面,我国古代的一些优秀工艺品堪称典范,例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既是一件新颖独特的青铜工艺品,又是一件方便适用的生活用品。设计还和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建筑材料从木石砖瓦到钢筋水泥,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和施工,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美学思想的变化。不仅如此,设计的实用性还往往要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作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等使用价值。FQa 与此同时,实用艺术又应当具有审美性,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由于实用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所以它几乎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审美作用,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从而在实用的前提下兼有审美的功能,达到物质与精神统一。例如,我国数量众多的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名胜风景区的精华,使人们在游览观赏时,不但能够欣赏到自然风光之美,还能领略到传统艺术之美,并进而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8v'#fE 因此,实用艺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应当是有机统一的。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是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如室内装饰布置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面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摆设的壁挂、字画、观赏工艺品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up 现代设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还十分缓慢,中国设计与某些设计大国的设计作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还并不发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设计师在哲学休养上还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O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同样对立统一的规律也适用于现代设计这一艺术领域,也揭示了现代设计多媒体化、数字化的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电脑设计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设计界在认识上有了长足进步,正所谓新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N:}Zvg 没有纯粹的艺术,同样也没有纯粹的哲学,哲学总是某时代的意识和人生之诗的精华,可以抽象而高远,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它是自己的人生,所以总与自己时代的伦理、科学和艺术有深刻的瓜葛和牵连。哲学总包涵、包括或代表着自己时代的科学主流中的某些东西,是这些东西的升华或抽象。正如笛卡儿哲学与当时的数学、洛克与心理学、康德与牛顿、黑格尔与当时科学中的进化观念、现代哲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一样,美的哲学亦复如此。正如现代设计这一艺术形式同样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形成了高科技化的发展方向。l-*$v8 实用工艺品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实用工艺品,顾名思义首先应当考虑具有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甚至设计作为观赏用的特种工艺品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实用目的,即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适应环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就是要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所以,未来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工业设计将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努力使各项产品都达到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Yv 纯艺术和设计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是统一的,纯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把他的生活经验用某种艺术形式展现给艺术欣赏者。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人以精神上的美感,使观众感受到艺术家的心声。而设计艺术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它给人们带来实用和美观结合的产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然而它们在所运用的原理和工作的方式上又是对立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原理,其次才考虑美学的因素,所谓设计出的作品可以是不美的但一定要是有用的。而研究纯艺术的艺术家们可以不考虑作品的实用性而专门研究美学因素和个人风格,它所表现的内容可以是抽象的,设计作品却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内容。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明白自己的作品中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主次,了解自己创作的目的。(+L 了解了艺术和设计的对立和统一后,我们就应该学习运用这一特质好好为我们的设计创作服务,避免在设计过程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纯艺术可以脱离科技而继续存在,远古时代的洞窟中所发现的岩壁画在今天看来一样是十分的具有美学价值,而把远古时代的洞窟作为居室设计的话我想没有那些现代人愿意居住在里面。所以我们必须分清设计和纯艺术的界限,艺术就是艺术、设计就是设计。我们学习的是设计,设计也将是我们未来的职业,所以如何把美学运用在设计作品中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lBm N; 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特质,如何解决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事艺术的人解决了艺术在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就可以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解决了实用和美学的矛盾就可以成为伟大的设计家。在实用中创造美,运用现代和未来一切可以运用的科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必将是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艺术需要哲学,设计更需要哲学,不懂哲学的艺术家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不懂哲学的设计师更不是真正的设计师。对于我们学习设计的人就更需要学习哲学, 运用可以运用的科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家.
OK 我等你的200分,初中美术教学论文关键词:美术 论文 初中 教学 总结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1因此,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知识,还应当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一、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和气氛,加强学生的美术体验电教媒体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编辑,显示与重放的功能,在欣赏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通过幻灯片和口头讲解来完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突出美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但是任何的作品和欣赏者之间都存在着时间,地区,民族,文化,习惯和个人经验的差别,特别是对于现代派发作品。由于他们所使用的绘画语言超出常人的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使学生难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啊,采用录象教学来营造作品欣赏的情境和气氛。如在欣赏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时,学生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表象形式。为了引导学生读懂画家在表现什么,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啊首先利用幻灯机将作品投到幕布上。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播放课前编辑的录象资料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通过观看录象,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读懂这幅作品。二、借助微机讲授技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美术课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如今电脑有很多软件如,Flash5,Microsoftpowerpoint等可以制成各中课件。如《形态的分析与构成》一课,关于表现方法的教授,我利用Photoshop和Flash制作了三角形、形、方形的平移、分析,自由组合的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利用电脑教学不仅形象、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创造欲望。在《漫画》一课中我利用Flash制作各种动画效果,并加入生动活泼的音乐,使学生置身与漫画的世界,有一种想画的冲动。三、学生利用微机,设计创作更加简单容易好的设计构思需要高品质的制作来表现。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常常面临着实际制作的效果同预先设想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得不重作。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图软件具有设施齐全的工具库和屏幕预视功能,学生利用微机来进行美术的设计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在《图案》课中,应用工具面板和色彩面板,利用复制和添色功能来设计理想的图案。当颜色感觉不舒服时可更换颜色,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四、利用网络师生共同点评修改作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及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点评学生的作品,是学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校内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将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里更直接的观察、分析、修改别人的作品,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电脑媒体的出现为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火力,为教与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就能够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众所周知,美术课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是,在这种兴趣背后隐藏着一种假象。不知各位老师是否注意到,在艺术课堂上,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艺术课的课堂内容,而是艺术课堂里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变假兴趣为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一)增大投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采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不少主课教师认为美术是“小三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课,因此美术老师的工作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自己也认为美术不重要,那么还有谁会来维护美术课的重要性,有谁会来重视美术这一科目呢?我们应:说服领导为我们购资软、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说服主课教师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可以说:缺失了这些“小三门”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二)努力上好美术课: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的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如外出写生、组织各种活动、多媒体的运用等)营造艺术氛围,不断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美术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绘画工具。因为这是一门副课,所以学生也不重视,因而有很多学生上课都不带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凭你老师的水平再高,没有工具的操作课是上不好的,而且没带工具的那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所事事,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兴趣很浓的学生也无法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课上,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老师应一方面想办法积极督促学生准备工具;另一方面也应选取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材料容易准备但又能出效果的教学内容。(四).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有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一点艺术的细胞,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因为美术是副课,所以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在美术科目上投入过多会影响文化成绩,以至不少家长教育子女说,“美术课不用那么认真,随便画画好了”,这也导致学生对美术不重视,减少兴趣。那么我们美术老师应经常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重视美术,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直至学生能主动学习美术。二.教学内容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本土教材(如同里风景优美可多开设外出写生课;盛泽厂家较多,丝绸印花具有特色,可多开设丝绸图案课程和厂标设计课程)。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教材的本土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欢,更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三.教学方法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的讲课,使原本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控”得干巴、枯燥、无味,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直至讨厌美术课;还有一些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自己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教师就必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外出写生,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挥洒出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辩论会,在上《世界油画欣赏》一课时,我让学生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字画像》的两种风格,指出哪一幅更美让他们分组辩论,这样包含在两幅作品中的绘画知识被他们越辩越明,还训练了他们的辩论技巧和口才,同时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课,音乐、美术和文学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我在美术课上尝试着和音乐老师合上艺术课,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既有美术又有音乐,使学生感觉非常新鲜。四.教学手段丰富化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往大量的范画都由教师亲自动手画,工作量太大教师往往忙不过来,而现在有了多媒体后,网上的大量图片资料都能资源共享,给老师省出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美术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课堂效果,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师不应怕麻烦,应多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五.拓展校(课)外活动在所有的活动中,校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画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被展出时,他们的兴趣特别高。今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如:全国第八届中学生美术展览、吴江市“走进新时代书画大赛”、盛泽镇灯会书画展、盛泽镇六一儿童书画展;另外,还带学生观摹了2002年上海世界艺术博览会,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总之,只要我们在以上的这些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由假兴趣转变为真兴趣。在教学中常会听到有教师在谈到现在学生不好管,某某学生很破,成绩差、经常违规闯祸,是坏学生;某某学生非常听老师的话,成绩优秀、学习刻苦、从不给老师捅炉子,是典型的好学生。作为老师听到这些话,我感觉很别扭,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好学生、坏学生”的提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坏学生,靠什么来衡量他(她)们,我们应不应该给他(她)们分类,怎样分类,又应该怎样正确的去看待他(她)们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一、改变提法,改善师生关系:能否不叫“好学生、坏学生”,而叫好学生和较活跃的学生。有部分教师由爱生恨,爱之深、恨之切,非要叫坏学生才解恨、才痛快,深不知这样做会破坏师生情感,让“坏学生”在情感上恶性循环。坏学生的提法会让学生听了反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进步,这要求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做文章,教师教的方法应该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最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认识、融洽的关系,特别是融洽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逆反心理强,看问题做事情易感情用事,很多学生如果喜欢、认同某个老师,他就会认真学习这个老师的这门功课,反之则会消极抵制,故意不学好这门功课,这样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提法上稍作改变,不叫“坏学生”,而叫较活跃的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她)们更容易接受批评教育、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在感情上也拉拢了学生,更容易达成统一认识,共同进步。否则,他(她)抵制你的话,任凭你教的内容再怎么精彩,他(她)不学也都是白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而不是对立的 。二、合理分类,因材施教: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因而我们不能用相同的教法来教育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求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辅以不同的教法和学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非常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简单的根据成绩好坏、是否遵守纪律来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这种分法是及不科学的。“坏”这个词通常指本质较坏,而表现活跃的大部分学生本质并不坏,只不过是太贪玩了一点,或者说是还没有觉醒、还没有意识到念书的重要性,因而贪玩、调皮任性,甚至有时候捣蛋或搞些破坏,所以我认为用“坏”这个词来形容他(她)们有点过;另外在分类时简单的将这些学生分成好坏两种学生还不够妥当、不够深入具体,也没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将所谓的坏学生再细分出他(她)们“坏”的原因在哪里,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他(她)们调皮捣蛋可能只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让老师去关注他(她)们,征对这种学生我们可以适时的利用他(她)们的这种心理,及时的发现他(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及时的引导他(她)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坏”同学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表现为经常违反纪律,并屡教不改,对于这部分同学就需要外部强制力量来帮助他(她)们改掉这种坏毛病,一方面要求他(她)们有意识的克制自己改掉坏毛病,另 一方面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应对他(她)们进行监督和提醒;另外我还注意到还有部分成绩差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其实也非常用功,但长期的差成绩使他(她)们感觉压抑,虽然他(她)们努力地想改变这种状况,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渐渐地他(她)们开始失去信心、变得厌学、也开始自卑、学习失去了希望、生活缺少了激情,他(她)们开始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先要找出他(她)们的优点加以表扬,让他(她)们恢复自信,接下来培养他(她)们“玩”的兴趣,让他(她)们在玩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信,同时慢慢的引导他(她)们将“玩”的兴趣转移到“学”的兴趣,并渐渐转化较差的状况,使他(她)们走出阴影,在心理上和学习上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也有及少数个别同学本质很坏,在他(她)们身上存在很多坏毛病和恶习,他(她)们好逸恶劳、欺负弱小同学,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还和老师对着干。对于这部分同学要打击教育相结合,坚决打击他(她)们的嚣张气焰,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同时教育广大同学与他(她)们划清界线,孤立他(她)们。当然,差的学生还有很多类型,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本质上并不坏,还不至于用坏这个词来形容他(她)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坏学生来说,成绩差、纪律差只是一个表象,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出他(她)们差在哪里,为什么差,怎么样能够帮他(她)们转差为好,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做的,这样的分类才是比较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分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简单的将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分类,它只能让学生反感,破坏融洽的师生情感,毫无现实指导意义。三、多关注“坏”学生,让“坏”学生越来越少,好学生越来越多。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刻苦程度、毅力等个人情况不同,最后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样,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有很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非常刻苦上进,他(她)们非常渴望获得好的成绩,并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到最后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他(她)们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更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帮助和理解,特别是任课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认可和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成绩好的学生总是获得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他(她)们总是相信十足,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在整个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而所谓的差生则相反,他(她)们较少的获得关注,表扬和鼓励,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且较多的获取负面关注,如因成绩不好受到批评指责等,他(她)们在心里上、学习上处于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状况若在长期内得不到改善,学生会慢慢的放弃努力,这样状况越来越糟,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会觉得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直到厌学、逃学,有时被逼无奈就只好坐在教室里旷课(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既然他(她)们在学习上比不过别人,就比其他的。例如比化钱谁更潇洒、比打架谁更厉害等。最后直至老师将其划为坏学生一列,他(她)们从好到坏或从不坏到坏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将他(她)们放到这个过程中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正确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要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这些令人头痛的“坏”学生,帮助他(她)们直面困难、走出困境,教他(她)们学会败不妥,不卑不吭的做人道理。作为一个艺术老师,我们教的班级多而课程少,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比较少,有时会喊不出部分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假如老师能一口喊出好学生的名字,学生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假如一个副课老师能一口喊出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差学生的姓名,被点名的学生会觉得很光荣,(哪怕是因为坏事情而被批评)他(她)们认为老师知道他(她)的名字说明老师在关注他(她)们,有的学生心底甚至有一种莫名的窃喜,这是坏学生的悲哀,也是老师的悲哀。所以我呼吁老师们对于这些坏学生不要太吝啬对于他(她)们的表扬和鼓励,要对他(她)们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误解和偏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行动会更一致,目标会更明确,效果会更好,这样说“学生越来越难管”的老师也就少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 )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 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 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 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 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 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 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 、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 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 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 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 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 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 、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 ,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 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 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 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 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 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 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 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 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 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 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 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 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
91 浏览 2 回答
316 浏览 2 回答
188 浏览 2 回答
312 浏览 4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3 回答
159 浏览 2 回答
278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3 回答
226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247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4 回答
9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