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亚的解题方法
“怎样解题”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了解问题包括
①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 ②可能满足什么条件?
③画一个图,引入适当的符号 拟定计划包括:
你以前见过它吗?
你知道什么有关的问题吗?
注视未知数!试想出一个有相同或相似的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 这里有一个与你有关而且以前解过的问题,你能应用它吗? ? 你可以改述这个问题吗?回到定义! ? 你若不能解决这问题,试先解一个有关的问题。你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吗?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吗?
你用了全部条件吗?
实现计划包括:
实行你的解决计划,校核每一步骤。
回顾包括:
你能校核结果吗?你能校核结果吗? ?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吗?
你能应用这个结果或方法到别的问题上吗?
在对“怎样解题”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怎样解题”表中的解题程序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更好地体会和运用“怎样解题”进行解题。
例如:
有两个容积分别是4升和9升的容器,怎样从一条河中恰好取出6升水?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问题。 通读这个问题,可以得到: 已知数:一个4升的容器
一个9升的容器 需满足条件:恰好取出6升水
假设:有两个具有相同底面的的圆柱形容器,其高之比为9︰4(如下图所示)
再次,我问需要分析思考这个问题,拟定计划。
联系我们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联想:我们可以将大桶装满,再将大桶的水尽可能多的倒入小桶中,这样我们可以得到5升水。我们能不能得到6升?
通过上面的思考,可寻找思路:设想我们面前大桶里有6升水,而小桶是空的。从前面的从前面的什么情况我们可以得到6升水?我们可以将大桶装满9升水,但必须再倒出3升水。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小桶中必须是1升水!
因此我们想到,将水在两个桶之间倒来倒去时,我们也许已经做了类似的事情,而正是在现在这一时刻,我们想起图(2)的这种情况可由图(1)中所示的方法产生:将大桶装满,然后倒出4升水到小桶中,再将小桶中的水倒入河中。这样连续两次,我们最终遇到了某些已知的东西,并且遵循倒着干的分析方法,找到了适当的操作顺序。
确实,我们已经以倒过来的次序找到了合适的顺序,剩下来要做的只是把这一过程反过来,从我们在分析中最后到达的点开始。首先,我们施行图A所示的操作,就得到了图B,然后我们过渡到图C,再过渡到图D,最后过渡到图E,沿着我们的步骤回溯上去,我们最终成功地得到了要求的东西,成功实现了计划。
在上述过程中无一有些值得深思的地方。迂回前进、脱离目标、倒着干、不遵循通往目标的直接道路走,会造成某种心理上的障碍。在我们发现了适当的操作顺序后,思维必须遵循与实际操作恰好相反的次序进行。由于学生对这种逆向的顺序有一种心里上的反感,所以如果不小心地提出的话,可能会使一个相当有能力的学生都难以理解这个方法
然而通过倒着干来解决一道具体题目并不需要天才,而是一种在每个人能力所及限度内的常识性程序,任何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做到。我们专注于所要求的目标,我们想象我们想要的最后位置,我们从前面哪个位置可以到达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而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在倒着干了。十分初级的题目可以很自然地引导我们倒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