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层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积极创造良好氛围,建立平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与应用价值渗透德育教育,高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德育教育观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的原因,自身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是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树立典范和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身精神道德的养成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要在学生成长当中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并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师的优良品德进行模仿和学习,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教学师资力量,提升人才水准。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内积极组织全体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经验分享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交流活动,促使教学老师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良思想品德,并吸取优秀的德育教育经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1]。老师在实际教育当中,要建立德育教育观念,注意着装整洁、时刻讲普通话、多关爱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能过于苛责,语重心长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促使学生认可、亲近老师,并学习老师的正确言行举止,养成自己的优良品德和习惯。(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把握数学教材,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的德育思想,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知识点和德育思想,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要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是将德育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教学,而是把握住教学活动当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点,适时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之前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内在德育思想,同时准备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王秋华(山东省鄄城县红船镇中心完小274600)一些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料,在渗透德育教育当中要言之有物,以此增加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关注度,潜移默化地建立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备课过程中,一些章节当中会出现有关该数学知识的历史资料,像在学习小数的时候就会提到我国是最先提出小数概念的国家,老师就可以深挖这些历史资料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优良文化教育,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优秀,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三)联系生活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而在抽象知识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也未必好。因此,为了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并运用数学知识,还能联系数学知识建立优良思想品德,需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充分联系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并结合生活实例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2]。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游乐园场景,找5个学生扮演游乐园排队的人,让学生指出每个学生前后的人,并计算排队的任意一个人和某一个人之间隔了几个人。之后,设置条件:最后一名学生因为想要早点玩就挤到了第二个学生后面,此时队伍发生了变化,重新计算这个学生和其它学生之间隔了几个人。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当中,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活动当中,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位置的关系,老师还可以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遵守排队规则的德育教育。(四)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后作业当中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渗透,还要延伸到课后教育。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德育教育,在全面考虑之下在作业当中融入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巩固学习内容过程中一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受到情感教育。比如在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完之后,可以在课后作业当中,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家庭成员的爱好、兴趣、活动以及习惯等数据,并自编题目。学生在完成这一课后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习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家人多一些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结束语
在学生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在课堂和课下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四凤.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8):46-46.
[2]秦建国.刍议德育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6(12):122-122.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278 浏览 3 回答
172 浏览 3 回答
359 浏览 2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2 回答
149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
252 浏览 3 回答
318 浏览 3 回答
247 浏览 3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
288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