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亿,预计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突破 3 亿,2033 年将突破 4 亿。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时间银行”作为互助养老的一种新态势,近年来陆续在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展开试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渐趋走向社区常态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出现,为缓解养老服务供给紧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开辟了新途径。基于社区参与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全社会加入养老志愿服务,老年人在互帮互助的同时获得尊重和高质量照顾,更加彰显社会的人文温度。以“时间”为桥梁,推动社会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养老良性循环的“时间银行”,是实现未来我国互助养老事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优势
1998年上海在国内首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先河,各地随后积极跟进探索,经过了20多年的本土化实践,“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价值理念、运作模式、运行机制不断被认可。近年来,随着我国“未富先老”的养老服务结构化供需难题日益凸显,各地纷纷加大了“时间银行”的推动力度,日趋走向社区常态化。与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相比,“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通过共建共享提高了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效率。“时间银行”以社区参与为抓手,鼓励全社会加入养老志愿服务,协同、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以“时间”为纽带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连接起来,参与者以“此时”服务时间换取“彼时”被服务时间,实现跨时空的互惠交换,有效盘活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
二是依托互惠交换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民主参与。“时间银行”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上完成养老服务资源的互换,实践过程中参与主体也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逐步拓展到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充当养老服务平台和工具的同时,成为一种构建在社会信用体系之上的民主参与过程。每个参与者既是创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且基于“时间币”的互助交易系统,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涉及钱财、权力、地位等差异,有效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帮助老年群体更有尊严地获取养老服务。
三是在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失衡过程中更为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同时还充当着社会治理的手段和工具。微观层面来看,“时间银行”的全民参与形式决定了其对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的强调与重视,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天然契合;宏观层面来看,“时间银行”模式在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的同时,也是构建稳定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善治”的过程。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挑战
当前,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初级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
一是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尚未普及。“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政府宣传力度、公众认知程度都还比较低,价值层面理性认知的欠缺,导致信任程度低,公众参与意愿不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目前“时间银行”在实践运行中,不论是参与群体的来源还是养老服务内容都相对单一,个人、社区、社会组织、政府等多主体协同水平不够,这些都制约着“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与分配效能的发挥。
二是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标准。我国“时间银行”实践推广过程,走的是一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试点探索之路,缺乏规范的制度引导和统一的存储、流通、兑换标准,导致既有的模式从形态到运行机制千差万别:有的依托社区自发形成,有的基于政府购买服务设立,有的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成立。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现有“时间银行”的建设均以所在区域或辖区为原点展开,全国层面的“时间银行”系统尚未建成,“时间银行”的跨地域存储和使用尚未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损“时间银行”信用体系的建立,影响民众的参与热情。
三是缺乏社会信任和社会交换的良性互动。我国传统的社会信任结构是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信任,基于社会信用运行的“时间银行”,其交换建立在互惠和等价的基础之上。在当前信息管理以及通存通兑机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如若缺少政府信用背书和可信的技术支撑,其发展会因民众的不信任而举步艰难。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着力方向
在具体的“时间银行”发展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力,破除现有困境和制约,加快“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
一是加快共建共享理念传播,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将“时间银行”发展建设融入既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当中,以互惠参与形式传递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自主、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运行机制,以社区平台为抓手,吸引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同时结合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内容,完成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是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规范协同。首先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目前有关“时间银行”的法规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层面,应在此基础上酝酿制定全国性的法律规范,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全国统一通存通兑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快“时间银行”的标准化建设,细化“时间”的存储、流通和兑换标准以及数据安全、监督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最后,规范“时间银行”的后期评估体系,以评估促发展。
三是重视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时间银行”公信力。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时间银行”线上平台,依靠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时间银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与无法篡改的独特优势,实现“时间币”的跨地区、跨时间通存通兑,提升社会公信力,消除志愿者顾虑,进而提高民众参与度。同时,政府应注重提升“时间银行”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能力,以大数据等技术为助力,完善施策措施,提高“时间银行”管理、维护和监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