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的创作背景:狄更斯的童年很不幸,虽然他的父母还健在,但由于家庭的困难,他们对狄更斯的教育和未来相当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的孤独,丝毫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整本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融合了作者自己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他的祖父和祖母长期在豪宅里当仆人,当狄更斯十二岁的时候,因为由于他的父亲无力偿还债务,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住进了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上的黑鞋油作坊做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
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前往惠灵顿学校学习,但不久就因家庭贫困而永久辍学。15岁时,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了速记,并被伦敦民事律师委员会聘为记录员。这些经历将帮助他在未来走上写作之路,他一生中接受了不到四年的学校教育,他的成功靠的是他自己的勤奋和努力。1836年,年仅24岁的狄更斯终于因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闻名世界。
《大卫·科波菲尔》的评价:这部小说被许多文学历史学家评为狄更斯最成功的作品。1848年,他的姐姐死于肺结核,她的去世让狄更斯非常难过,因为在许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们在天赋和兴趣上非常接近。他们都有杰出的天赋。童年时,酒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了大家的赞叹。范妮去世后,狄更斯写了一篇7000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了他们一起度过的艰难童年。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部作品中无处不在,这种精神既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对需要社会关怀和帮助的弱势群体的精神慰藉,对社会的批判,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角度观察和评价社会的结果。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也反映了狄更斯自身的道德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小说中各种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