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现今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会都能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顺序去设计教学,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出版,从各个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更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已形成的高度上,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中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在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此形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极教育目标。
一、让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新课程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而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可较好地形成学生的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和构建价值观,这与是否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所以,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新课程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环节,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传统历史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由教师操纵,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实新《历史课程标准》
1.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问题产生于质疑。学生敢于质疑就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和畏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见解不再受到约束,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2.师生情感交融,让问题意识成为学生成功学习的推动力。
当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后,历史教师要用强烈的角色意识,通过移情,烘托强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既要深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站在理智的更高层面,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为鲜明的情感态度。久之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将成为学生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激发情感,进而思索,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以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爱其人,信其道”,在师生情感交融的融洽氛围中,问题意识将成为学生学习成功的推动力。 3.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历史,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纪实录像资料和历史歌曲、编演历史短剧等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到历史的情景中去。学生依据创设的历史情境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质疑,甚至提出独到的见解。
4.打破思维定势,克服习惯性答疑。
学生的思维容易受过去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对问题的态度影响。在接受历史信息时,容易盲目的运用特定经验,习惯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从而造成思维懒惰。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5.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型问题”。
我们所讲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要让学生学会提出“发现型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究,积极思维。
6.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意识创造外部条件。
学校要注意为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提供外部条件,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阅览室、读书角、黑板报等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内才”,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历史教学的问题教学,避免这种教学形式成为教师自己一人的独角戏。
7.提高教师素质。
在我们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师生共同获取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教师不是全能者,学生能够难倒老师已是常事,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看、多读、多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契机,逐步使课堂教学从重结论的传授型向重过程的学习型转变。让学生生活在思考、质疑的世界里,在其中享受着通过自己努力思考而寻得问题答案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