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实验课题“感恩教育实效性研究”实验已近一年,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们着手完成了如下实验内容:一、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 ——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其实也就是培养一种道德契约责任,受恩者以行为或心灵来酬谢给予自己好处的人和社会,或者,安拉或上帝。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感恩节”,是为西方人感恩“上帝”而设定的节日。为了学会感恩,在节日的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那种感恩节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真正的感恩与奉献: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要按传统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还送食物给那些素不相识的饥饿的人。印度上世纪初的泛神论者的感恩,是对世界万物的,人人皆上帝,物物皆上帝,应该更与现代思想相契合。重视环境、重视他人,即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又颇合互惠互助精神。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在孝道方面,古人堪称我们的典范,在这方面有严苛的规定,也有许多孝感天地的典故与楷模。以前我们总强调它负的一面,现在看来是过激的。孝道它之所以能存在上千年,说明其还是存在积极作用的。它是社会的伦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标杆。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虽说“市恩市义,非君子也”,但那是对施予者的约束,对于承受者,更应有“忘恩负义,实非人也”之说。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在黑龙江,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在福州大学,更有学生在“感恩”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山区和基层岗位工作,将自己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与责任,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动力。仅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它也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感恩是需要培养的,“感恩”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当前,我们地区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十分溺爱,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的一些苗头和行为习惯,甚至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这已成为了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漏洞,是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应该加强和努力的方向。为此,在我校启动了“感恩教育”课题。切实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是谁使他们怦然心动,是谁使他们泪流满面,是怎样一个故事让他们永世难忘。”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惠与受惠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让他们把握“在雨天不断为他人递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让学生知晓“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二、研究的价值:目前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1、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城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2、通过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3、通过研究,使学生发自内心感激生活,学会感恩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一)、目标: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回报大自然和社会给与的恩情。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二)、内容: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三)、重点: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思路: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过程: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2、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 文献法、个案法等。1、行动研究法: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3、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4、案例研究。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主要内容论证:主要观点: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3、感恩是爱心的表现形式之一。五、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们以科研理论为载体,加强了对实验的认识。首先,我们重点抓了实验领导小组的认识问题,先后召开了几次研讨会,分别就“感恩”的主要内容和“感恩的实效性”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通过学习,课题小组成员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实验领导小组并相应地制定了实验的例会制度,一年来先后召开了专题实验项目会议数次,解决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初步形成了领导班子决策、培训小组指导、主课题负责人具体实验的工作网络。六、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期阶段)(一)理论板块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在科研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领导及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开展各项评价活动中,不断探索评价的标准及评价的方法,科学实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科研成果在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很大的效应。(二)实践板块⒈关注了四个原则(1)体验性原则。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特征体现。感恩之情来自生活,感恩之举过程注重体验性原则。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感恩活动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懂得之恩图报,我们安排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方案:一、三个“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一)感谢父母养育我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二)感谢老师教育我1、《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演讲2、《给老师的一封信》3、《我爱我师》班报比赛(三)感谢他人帮助我1、“我为同学做一事”2、“今天我值日”活动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安排:1、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2、算算亲情账:①算一算自己进入高中后,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又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等方面的收获作出自我评价。②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③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④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3、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心情。学校通过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能牢记不忘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进而在全校范围内乃至在社会上形成德育功效上的渗透辐射。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3)直接性原则。陶行知先生说,学生的意义——“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师生可以在德育教育的主线下确立各类感恩活动的目标、设计一个个活动的方案,有序、有效地落实课题研究,让孩子先直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理解感恩的内涵。因为,(1)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懂得弘扬真善美,为感恩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2)“感恩源于生活中的真情”,德育工作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就丰富了学生感恩题材。(3)在开展大量德育活动的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写出活动的过程和感受。(4)间接性原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钥匙,书中有着数不清的故事,有着无数令人敬佩的伟人和英雄,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观点、哲理和人生感悟。让学生养成阅览的好习惯,就可以从中获取很大的益处。没有经过的可从书中经过,没有见过的可从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从书中体验,每读一本书,就多了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因此,读书是接受间接人生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为次,我校开展了学《弟子规》,诵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的读书活动。七、实验成果(一)、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孩子们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呀!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呀!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孩子们用讲故事、写信、写日记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四年一班的金状同学在感恩日记中写到:我要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珍贵的生命,给了我情深似海永不图回报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哺育着我,培养着我,教我做事的原则,做人的品质。记得有一天晚上,因为妈妈有点感冒,身体不舒服,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应撑着做完了饭,让我帮她洗一次碗。妈妈病了,我帮她做事是应该的,所以我便立即答应了,谁知洗碗还不简单呢,弄得我满手是油,好不容易把碗洗完了,还要擦桌子、洗锅,把这弄完了再看看地上,全是水,不得不把厨房的地又拖一遍,做完这一切我已是腰酸背疼。想一想,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有那么多的家务要做,多累呀!但是他们洗了那么多次碗,做了那么多家务都没有在我面前说过一声累。以后我一定要经常帮爸爸妈妈多做一些事,而且要坚持下去。想到这儿,我不得不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就让孩子把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释放出来吧。于是我们把感恩教育活动的平台移至生活世界,引导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二)、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践行反馈卡》,孩子们人手一卡,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六年一班陈涛在感恩征文中写道:《母亲节-------点燃一盏感恩的灯 》五月,春光灿烂,草长莺飞,空气中飘溢着康乃馨的香气,母亲节,这个充满温馨的日子,又轻轻地向我们走来了。记得每年一到儿童节,妈妈会给我们很多好吃的,当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到来的时候,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母亲点燃一盏感恩的“心灯”?众所周知,“母亲节”是“舶来品”。在中国这个以尊老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母亲节因承载着母爱、亲情、感恩、回报等人类共同的情感,渐渐成为晚辈向长辈传送美好祝福的日子。母亲节前后,商家大打“亲情牌”,花店购进了康乃馨,不少网站在首页和醒目的位置打出了“祝母亲节日快乐”的标语,一些论坛也展开了如何向母亲表达爱意的讨论,甚至还有网友在论坛内互发邮件,提醒母亲节要为母亲带声问候。然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母亲节并没有像圣诞节等“洋节”那样带来如期的消费热潮。连续几年来,象征着母爱的母亲节之花康乃馨远远不如圣诞节之花玫瑰花卖得火爆。情人节的时候,买花的人连价都不还,上百元一朵的玫瑰可以9 朵、99朵、999朵地买。母亲节到来了,康乃馨的售价不如玫瑰的高,买花的人都嫌贵。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现在一些像我们这样的独生子女,大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对含辛如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不愿多敬一份孝心,甚至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都嫌麻烦,还有的经常对父母发脾气。…一切都在变,只有母爱永远,.尽管母爱不许要回报,孝敬之情也难以报答养育之恩,但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母亲点燃一盏感恩的灯,不仅应该,也很有必要。作为晚辈的我们,不应该因此而习惯了对母爱无度的索取,也不能因我们小,自认为年幼无知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怀和回报,更不能以来日方长为由回避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知道,虽然今天我们是孩子,明天我们也要为人父母。一位哲人说得好:人世间事业的成功可以等待,庄稼的丰收可以等待,爱情和友谊的果实也可以等待,而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对母亲的孝敬和对母爱的报答。因此,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实在不该让母亲们冷你冷冷清清,有鲜花、礼物相送更好,没有的,那就送父母一句关心的话,为父母做一件简单的家务,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学校还专门拟写了一份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们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八、对课题的反思及下阶段研究设想(一)反思1、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数十位学生不一定一律对这活动设计感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到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上有所拓展、创新。感恩教育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学生感恩就是教做人,学会感恩就是学做人。只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出发点和归宿点回归到“人”这一点上,感恩教育才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2、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明白,搞课题研究工作是要投入许多精力和时间的,学校的常规工作,教学进度等因素常常会和课题研究工作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当时间紧迫或精力缺乏的时候,就会影响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质量,所以,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战胜、超越、完善自我,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发扬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3、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或许因忙于事务,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关注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的意识还不是最高,只是附和着几位科研骨干做着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工作。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树立“与时惧进”的思想,倡导全体课题组成员要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不断批判地汲取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研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善于敏锐地关注产生的问题,并作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才不会陷入“僵局”。(二)下阶段研究设想1、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清晰明了地知道下一步感恩教育活动的方案,我们将在实践中积累活动设计方案,整理汇编后向全体教师发放。2、继续让校少先队成为学生享受感恩教育成功的平台,让师生和家长看到课题研究的成效,并以更高的热情支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3、深信课题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会促进教师感恩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感恩活动中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多姿多彩,使他们从小学会感恩,回报父母、老师、他人和社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对于今天的少先队员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学校作为少先队员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感恩既是一个系列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人类本体与生俱来的一个契约规则,一种道德规则。就是知晓,感激,报答,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别人,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感恩教育属于一种心理范畴,教育者在教育中采取说服、引导、体验等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言行、体态语言等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以行动回报别人,回报社会。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我校独生子女学生群体不断增大,他们常受到几代人的关怀,有的是富二代,甚至是富三代。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情商极差,普遍缺乏爱心、良心、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少先队感恩教育的研究。从小培养队员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让队员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整个生命,重新看待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队员学会感恩,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少先队开展感恩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预备队。少先队组织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队组织去进行革命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和纪律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性。少先队活动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这一特殊作用,能弥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方面的不足。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我们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根据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的校情,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少先队员们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感恩教育也是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必上的一课。 三、课题的概念及界定感恩:在《牛津字典》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感恩在西方本义上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以生存的食物,后来扩大为社会成员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却不快乐的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胡虹霞教授提出的“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活动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理解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大自然的赐予之恩。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通过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其侧重点在于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通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从而形成灵魂的默契,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状况: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是为西方人感恩“上帝”而设定的节日。为了学会感恩,在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要按传统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人们还送食物给那些素不相识的饥饿的人。 印度上世纪初的泛神论者的感恩,是对世界万物的,人人皆上帝,物物皆上帝,应该更与现代思想相契合。重视环境、重视他人,即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又是互惠互助精神。 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 日本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德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在各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他们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诸如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咨询活动等)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 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是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由此可见,德育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受到重视,在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国,更加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从小时候,就要让他们学会感恩。(二)国内研究状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黑龙江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在福州大学,更有学生在“感恩”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山区和基层岗位工作,将自己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与责任,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动力。随着社会对感恩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研究机构和学校纷纷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开展了感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中央教科所《全国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普教科研所《农村中学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天津市河西区教科所《新时期感恩教育创新研究》、黄山市屯溪四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感恩教育活动研究》、浙江海盐实验中学《以“感恩教育”构建校园主体文化的实践与研究》、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课题研究《加强感恩教育,培养感恩心》,都以感恩作为一种教育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著作《帕夫雷什中学》被誉为“教育百科全书”和“活的教育学”。他在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3、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4、中国感恩教育创始人——彭成。彭成老师在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到感恩意识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缺失,并深深为这种感恩意识缺乏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所痛心。2002年,他开始潜心研究感恩教育,并积极投身到感恩教育地推广和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悉心研究,彭成老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感恩教育演讲风格和教学模式,并将感恩教育由原来单独的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企业内训等其它领域。5、感恩教育研究者推广者罗明。中国成功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中国成功学研究网创始人,感恩励志教育研究者与推广者。13年来在各级报刊以及知名网站发表各类作品800余篇(部),代表作有教学论文《成功学与当代素质教育》、《罗明成功学》、《成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成功学》等。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使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成为胡锦涛总书记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所提出的争当“四好少年”的要求。 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积累感恩教育的成功案例,并进行推广。(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的研究。 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回报各方。主要为: (1)感恩社会的关爱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我们手拉手”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感恩自然的赐予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开展看感恩影片,吟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读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 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七、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少先队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难点: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通过学科教学、少先队活动、学校大型主题活动等形式,精心培育感恩文化,将感恩教育融合在学校的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感恩教育对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评价,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第一阶段:从~ 成立课题组,明确年度研究目标,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组成人员,分解研究任务。负责人周晓丽、刘艳秋。 第二阶段 从~ 1、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负责人:周晓丽、刘艳秋; 2、进行“感恩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育”,成果资料为教学设计、论文、教育叙事等。负责人:木敏、吴晓燕、卢玲; 3、感恩之歌比赛,进行“学校少先队活动与感恩教育的融合教育”,成果为光盘资料,负责人刘艳秋、李洁、张晓玲; 4、完成感恩作文,成果为学生优秀作品集,负责人怀春燕、张晓玲、张薇; 5、举办感恩教育论坛,邀请社会人士、家长出席,进行家长对学校感恩教育的态度及其参与程度对子女的影响,成果为会议记录册和光盘,负责人刘艳秋、王侠、陈雷; 6、挖掘本土感恩教育材料,研究成果为学生作品集和论文,负责人怀春燕、张晓玲、吴晓燕;第三阶段 从~ 1、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负责人:刘艳秋 2、完成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编写,成果为校本课程读本一本,负责人木敏、刘艳秋、李洁。完成结题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结题,负责人:周晓丽 3、结题论文、研究报告的形成,研究成果的展示、课题结题。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教育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活动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九、课题研究的创新(一)主要观点: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感恩是爱心的表现形式之一。(二)发展与创新: 1、将感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研究并传承弘扬,通过全方面营造一种感恩文化氛围来达到教育目的。感恩教育不仅是一个感恩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社会。 2、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3、感恩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而且依赖于社会、家庭的参与。感恩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而且有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十、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2、《学生感恩活动集锦》(文字、照片、录像等) 3、少先队员参加主题探究活动后的体会、感想、日记、周记等 4、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 5、教师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等结集。 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科研部门的领导下,在程宏杰校长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事业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配备合理,本课题负责人周晓丽、刘艳秋在少先队的管理工作中,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较为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是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都是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具有开拓、进取、奉献的精神,平时积极投身各项教育、教学、教改的实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都是小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本次课题的研究。 (1)学校专门成立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研究工作。组织参研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收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市、区教科所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3)加大实验研究上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每周五晚在多功能教室进行课题的商讨研究,保证研究时间内容落到实处。 (5)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顺利的进行。 十五、资料设备 所需经费包括:打印材料费、研究组成员超课时费、活动费、购买所需资料费、设施费、专家验收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所需费用。 设备所需: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电脑等必需用具。 十六、科研手段 我们采取集中研究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边学习,边探讨,边实践,边论证,边总结。将感恩教育与基础道德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感恩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特色相结合;感恩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队员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要通过一系列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感恩教育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把儿童的品德教育做得更扎实、更生动、更优秀,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中进步。把“感恩”教育推向一个高潮,有效推进德育工程。 十七、研究预期成果 1、组织学生谈感想,并写写自己的体会,让感恩教育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本次本次课题的实施与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去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祖国。同时让这种氛围永久地充满校园。 2、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在课题研究实施过后,组织课题组成员探讨适合感恩教育的最佳途径,比如说在节日里给父母送上自己真心的祝福,在校园里教师教育学生去感恩等等。 3、感恩文体活动及感恩文化环境展示。把课题研究实施当中做的一些项目,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当中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大家重温本次活动,同时加深印象,使学生受到更深的熏陶。 4、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节活动现场的实录光盘以及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电视片、宣传片; 5、学术报告。包括课题的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6、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有所思考,我们将对发表或者获奖的系列论文,按照不同的领域进行汇总,形成课题研究论文集。 7.课题研究资源库。(感恩教育故事、光盘、儿歌、绘画作品等)
不懂得感恩,就不懂得何为人间真情,不知道责任为何物。让学生体味爱的真谛,了解父母、教师的艰辛,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情、有意、有良知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一、学会感恩,首先要懂得尊重父母。 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结果。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长辈视他们为“小太阳”,对他们百般溺爱,万般娇宠,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连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代劳。为此,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理所当然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而对他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表现的麻木和冷漠。因此,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当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一课,我提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父母每天劳动的艰辛吗?他们这样做为什么?学生们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我看教育孩子的时机一到,立刻把事先准备好的扁担、水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件事情,看谁能挑起这桶水,好吗?”“好的,这还不简单!”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第一个学生来到前面,憋足全身的力气也没挑起一担水,后边的学生也是以失败告终。然后我又把水倒掉一半让学生挑,有的同学挑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坚持一会儿就支持不住了;有的干脆两三个人一起刚刚挑起来。表演完毕,我让同学们说感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挑水太累了。”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也激动万分:“是啊,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着,为的是养育我们,难道他们不知道辛苦,不乐意享受?”学生们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今后一定自己走,再也不用妈妈接送了。”“我以后再也不买零食吃了,也不挑吃穿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们群情激昂,还有什么能比的上使孩子们懂事更值得欣慰的事呢?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冲撞着我的胸口,看着这群懂事的孩子,我的内心好感动。二、学会感恩,老师要率先垂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日常行为取决于老师的行动举止。为了教育学生,我总是为人师表,做出表率。在平日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我把甜甜的微笑常挂在脸上,赞美的话语回响在耳边,热情的眼神传递给学生,亲切的关怀送给学生。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深爱老师,产生情感的对流。那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收到了许许多多的礼物。这些礼物多数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卡片,有的画了一只百灵鸟,希望老师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甜美。有的画了一个机器人,希望帮助老师干家务,减轻老师的疲劳。有的画了一架飞机,希望老师在闲暇之余到世界各地旅游观光。有的说:“我要为老师弹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天天有个好心情。”有的送我一束鲜花,希望老师像鲜花一样美丽,也希望老师永远年轻,永远漂亮……三十几个学生,三十多种祝福。这是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多么珍贵的礼物!虽然它没有商场出售的那样华丽,但它的内涵又有什么能与之相比呢?商品有价,但爱心无价,我为孩子们的纯真而欣慰,为拥有这份真爱而感动。三、学会感恩,从小就要树立社会责任感。 我常常教育学生,我们这个社会如此美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奉献社会,服务别人。这表现了一个人的善良和高尚,另一方面,受到帮助的人也理应表达善的回应,这体现了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我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英雄模范的事迹,讲述献爱心的故事。于是学生们学过了《大禹治水》明白了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了救民于水火,舍小家为大家,他的功绩如日月同辉,流传百世。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们懂得了邱少云为什么大火烧身而纹丝不动:他是为了不暴露目标,赢得最后的胜利,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他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了《一个降落伞包》,学生们明白了周恩来总理在生死的危机关头,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学习了《钱学森回国》学生们明白了他毅然决然放弃外国的优厚的经济待遇,历尽磨难回国的原因:为了报效生他养他的母亲—祖国,多么珍贵的赤子之心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了学生深刻的启迪: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充满爱的世界,因为有爱,才使得生命如此精彩。学生们豁然开朗:“我以后一定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劳动。”“我要帮助值日生扫地、抹桌子、擦黑板。”“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要伸出温暖的手,献出一片爱心。”“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材,报效祖国。”…… 我觉得孩子们长大了,我为孩子们欣慰,我为孩子们歌唱。因为感恩的意识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生根发芽。是啊,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如果每个人都以一种宽厚仁得的心对待他人,以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那么,就不会有心的沙漠,就不再有爱的荒原,就会创造一个个奇迹,世界必将
244 浏览 2 回答
209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3 回答
231 浏览 3 回答
190 浏览 3 回答
352 浏览 6 回答
274 浏览 3 回答
224 浏览 4 回答
191 浏览 5 回答
186 浏览 6 回答
167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231 浏览 3 回答
17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