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当初《如懿传》被群嘲,很多人说追不下去。
有质疑演员周迅本人的,也有说如懿的一再蒙冤百般隐忍不予以反击让人很是憋屈和烦闷的。
确实,如懿一路走来,总让人恨铁不成钢,徒留愤懑与慨叹。
甚至会觉得她简直是本世纪最窝囊最惨最扶不起来的圣母女主,各种隐忍淡定怎是一个难受了得?
直到二刷此剧,我改观了,而且是彻头彻尾地改观。
纵观整部《如懿传》,只有如懿一人,是唯一不凄惨的独一无二的白月光。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里说了这样一段话:
听到这段话,我是震撼的,亦是伤感的。
是啊,如懿怎么能不按照万众期待的样子活成另一个甄嬛?而是在波谲云诡的后宫中始终坚守自己。
她绝非没有心机和“宫斗”的能力,她只是不屑争斗。
到最后,赢了她的不是令妃,而是皇帝,是她此生最最看中的“情分”。
当信仰崩塌、情爱名存实亡,她不哭泣、不央求,不乞怜,更绝不苟且。
“你既不爱我,所以,我也不必爱你了”,自始至终,她在意的,从来只有皇帝一人。
“人在影成双”,这种极致的浪漫主义,最终在权力的纠缠与狭隘的猜忌中幻灭了。
对于习惯看剧快进的观众而言,这的确是一部让人感到烦闷的电视剧。
高密度爽点的网文节奏被陆续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温吞来袭的生活质感。
落日昏黄中落泪,沉水香里绣花,宫人修缮房顶,婢女打扫厢房......
生活感的颗粒在空气中流动,一动一静间,让人感觉到剧中人物仿佛真切地活着。
这里没有血债血偿、没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娓娓道来,诉说着一个追求爱情的女人的悲苦,和坚守初心的不易,以及一些细思极恐的伏笔和铺垫。
没有开挂的升级打怪,没有不择手段的权柄上位,有的却是婚姻中琐碎的日常,平淡的消磨,以及一代帝王的婚姻围城。
然在大女主戏泛滥的当下,我更欣赏如懿的人设。
在我看来,《如懿传》不仅是一首挽歌,更是现实中普通人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开篇乾隆有一句台词:“后妃与君王失和,吃苦的肯定是她们自己。”
一句话,已奠定了如懿的结局。
如懿是乾隆真正的妻子。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个叫青樱,一个叫弘历。
在乾隆眼里,皇后是给外人看的面子,如懿才是与自己同心的里子。
诚然,如懿和乾隆,相较于甄嬛和雍正,他们的感情基础固然相距甚远。
但在那封闭且畸形的深宫之中,无论何种炽烈无杂质的纯情,到最后都只能游向同一种宿命的悲剧。
如懿和甄嬛一样,都曾期待遇一人,得善终。
但最终因在帝王家,身不由己,情不由心,年少时的拳拳之心,最终寂寂收场。
如懿的姑母曾问过她一个问题:“宠爱是面子,权势是里子,你要哪一个?”
如懿的回答是:“青樱贪心,自然希望两者皆得。但若不能,自然是里子最最要紧。”
其实宜修问这个问题的概念就错了,在如懿的字典里,权势是面子,宠爱才是里子。
“面子上的宠爱和里子中的权势”,是如懿一生所求。
如懿的梦想是:情深意重,两心相许。
甄嬛给她起名如懿,如懿问:“懿便很好,为何是如懿?”
彼时的如懿尚且不懂——这世间完满的美好,太难得。
如懿,她遭遇任何,却从来没有向别人露出一副凄惨的样子。
亲人去世、被最亲信的人背叛、被打入冷宫、知己被残害、孩子死亡,直至断发、离世......
命运对她的种种磨难,真的很痛。
时光试图碾碎的不是她的爱情,而是她的信仰。
阴谋试图夺走的不是她的亲朋,而是她的初心。
这世间的所有不堪仿佛商量好了,都直奔如懿的心底而来。
对于如懿来说,她承受的远比常人看到的和想象的更多更多。
纵然她委屈、她伤心、她流泪、她痛苦、她也曾撕心裂肺过,但她真的从来没有衣衫不整满面凄惨,也从来没有歇斯底里大哭大闹。
她的种种表现在我真正看懂这部剧之后一点都不觉得她凄惨,更不觉得她需要被世人同情和怜悯。
这样的如懿,最后即使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孩子,还有一个挚友,她都不喝药了,倦了,想睡了。
她不是放弃了,她只是想得到一个解脱,在还未被这个纷杂世界污染之前,干干净净地、有尊严地结束所有。
最后,她离世的场景,是淡淡的心酸,命运的无常。
她终于放下了,不用受着世间情义牵绊地活着了,一如她清澈地来到这世上一般,她终于可以也纯净如初地死去了。
唯独可惜的是,昔日青梅竹马、恩爱缱绻、互信互敬的青樱弘历终究逃离不了“兰因絮果”的悲剧。
“兰因絮果”——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离散。
《如懿传》价值从来就不在宫斗上,而在于它对真实世界的隐喻,还在于它对人性的呈现和深思。
无论是甄嬛口中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是如懿的“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如懿和甄嬛在入宫之初都曾抱有一颗天真纯良之心。
只是,《甄嬛传》是一个饱受劫难后开挂反击,然后用尽心计,甚至弑君谋权,最后登上太后宝座的故事。
可以说,晚年时的甄嬛,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她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人。
而《如懿传》是一个关于固守初心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年纪,如懿还叫青樱,乾隆还是弘历,两人守护着一份纯粹的爱情。
从始至终,如懿想要的都很简单,她对名分、地位、权势从来没有太多奢求,她只是想和弘历在一起。
她所做的一切都贯彻着那一句“一生只一次心意动”。
而年轻时的乾隆,也曾以“你可以永远做青樱”回应她对他的爱。
为了心中所爱,弘历忤逆雍正的心意,为如懿求情,换来了如懿的侧福晋。
那年的乾隆,也曾爱得纯粹,犹如记忆中白衣翩翩的纯情少年。
可惜啊,帝王之家是一个金碧辉煌却又暗藏杀机的牢笼。
如懿可以云淡风轻、不屑争宠,但后宫却容不得她岁月静好。
她追求的是一份平等、可信赖、相互陪伴的爱情,所以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之中,她不争,不抢,不主动出击。
结果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诬陷,被算计,被怀疑,最后落得断发为祭,香消玉殒。
这就是坚守初心的代价。
但相对于那些在宫斗中丢掉纯良,迷失本性的玩家,如懿是唯一一个保留了宝贵人性并从头至尾都在做自己的人。
苦痛会剥夺一个人的意志力,让人忘记自尊和羞耻,甚至回归到开辟鸿蒙之初的最原始状态。
对于逆境中的人来,尤其是后宫这种地方,还能活得像个人,真的太难了。
最后,太后(甄嬛)对皇帝说:“我在这宫里,苦熬了这一辈子,与如懿这般,保有一丝本心,到底哪个,是真自在了呢?”
是啊,嬛嬛也曾全心全意爱过他的四郎,可最终发现不过是“宛宛类卿”。
而后又爱上果郡王,却为了生存不得不黑化,成了终极赢家。
但对比如懿,到底哪个才算是真的赢呢?
《如懿传》成功的跳出了宫斗的小圈子,进行了关于人性的拷问——
感情不存在了,你是“凑合过”下去,还是毅然分手?
在这样的时代,真爱真的过时了吗?
这世上,能给你婚姻,给你物质,给你稳定的男人很多,但可以给你尊重,为你禁欲,爱你爱到可以对抗人性的人,太少太少。
如懿,她过于深情和偏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于皇室,于婚姻,于妻子,她显然是失败的;但于人生而言,她固然是成功的。
诚然,她生而为人成功的代价很大。
但如果没有那些对理想的执着,对纯粹仿佛唐吉坷德的抗争,人的高级,到底在哪里?
在那样一种严酷的生态环境中,如懿仍然能够活的像个人,这就是这个角色的突破,是宫廷剧的突破。
这也是我觉得《如懿传》更贴近真实的人生的地方。
我们也都曾有过如懿的纯粹和纯良,但在经历了现实的磨难之后,又有几人能坚持自己最初的心意?
说实话,我觉得我做不到。
因为在我看来,好好活下来才更重要。
但这不妨碍我们对那些命运的挑战者,怀有一份敬意。
谢谢她唤醒了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处纯真和柔软。
甄嬛传到了最后——是甄嬛无心无爱了,说到底是她妥协了。
如懿传从头到尾是——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永不妥协。
所以结局不过一死,唯有一死……
帝王之家没有赢家,大家最终都会走向不同的悲剧而已。
庆幸的是,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可以让人拥有主动权的时代。
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洗手做汤羹,可以只求一心人,也可以绝地再逢生。
我们可以努力活成自己,无论得失,皆是甘愿。
你问我喜欢甄嬛还是如懿?
这世上,从来不存在绝对的好或是坏。
现世里,我们只能学甄嬛,该善良善良,该绝情绝情,该反击反击。
因为每个人都渺小如尘埃,一生充满艰难与无奈,没有谁能为你遮风挡雨一辈子,让你永保天真。
然精神里,我想做如懿,从头到尾纯粹,善良,执着,不忘初心,尊重人性,保有敬畏。
我本以为《甄嬛传》后再无后宫,但是现在我要说《如懿传》后不必再有后宫。
《如懿传》已经把皇权下爱情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扯掉,亦把所谓的婚姻、权利、人性等背后的残酷揭破得如此彻底,露出了所有的不堪。
这场成年人的童话已到了尽头。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例外,其实没有例外。”
树叶是慢慢变黄的,人心是渐渐变冷的,故事已经缓缓写到了结局......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END~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述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乱世动荡,悲欢离合,唯有爱可与之抗衡——《来不及说我爱你》
薛宝钗的壳,林黛玉的魂——这才是《甄嬛传》中真实的沈眉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