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奋斗;在学习的航行中,我们努力;在社会的进步中,我们跟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二有关启航话题 议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1
梦想是飞翔的翅膀。
教师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小我就受到教师的影响,认为他们为了培养祖国的人才呕心沥血,为了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我敬佩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这个伟大团队中的一份子,和其他的教师一起,为了 教育 事业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奋斗的目标。
梦想,也许遥不可及,但也许触手可及。无论我距离我的梦想还有多远,我都会尽我所能,不懈地向它努力,向它迈进。我会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为实现梦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也会培养自己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这样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梦想是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
梦想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也许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挫折,但我会坚持,我不会放弃我对梦想的追求。教师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职业,我知道这条路的挑战性有多大,有多难走,但是我相信,只要怀着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并且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回报。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教师是清泉,滋养人类的心灵;教师是 文化 传播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我向往教师这个职业。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梦想是船,承载着我扬帆启航,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梦想是飞翔的翅膀,我相信有了这双翅膀,我可以在今后的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2
有人说:“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自信。”而我说:“做事的根本来源于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拥有不竭的能量。”nothing is impossible!
一节政治课,轻悦的女声伴随轻缓的音乐如滴水般滴落在我干涸已久的心中。贺舒婷在《你凭什么上北大》中告诉我们:懦弱永不是最好的 方法 ,只要跨出一小步,相信自己并不是不行,因为那只是懦弱。不努力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生。人生只需要由自己来操控。
“追得跌跌撞撞,寻找永久的一线远方。再奢望你流浪,似提供不止歇的方向。”前方道路还那么坎坷,还有人在前方完成属于他自己的梦,而我们又有什么不努力的原因呢?是恐惧,是害怕周围人失望的。眼神;还是懦弱,害怕如果失败就完全失去信心。是前者,你要相信爱你的人不会为了你的失意而放弃你,他们会永远伴你一生,就算过程再艰苦,再辛劳,他们永不会随岁月远去。是后者,那这儿有一句话要送给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只能靠自己。而自信是为了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年轻人,该找回自信了。时间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长,如果总想着未来还长因及时行乐,待到生白发之时因为当初的荒废与虚度而后悔,何必呢?从现在开始,充满信心的做好每一件事,几十后也不会因为耗费了光阴而后悔。要相信,知识永远是你最有魅力一张手牌,而自信则是你的最后一张底牌。
年轻就是本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布局。以自己的生命来燃烧,用自信的力量战胜前方的荆棘。你要相信,你能行!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3
如果你看到了障碍物,你的眼睛就远离了目标。但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有人选择生活,有些人被生活淘汰。一个人的人生若总是平平淡淡,不敢扬起生活的风帆,就会陷入后者的境地。我们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因为它是成功的基石。尝试,尽管它开头艰难,过程漫长,结果也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为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唯有尝试。
扬帆,我们要不畏艰险,我们要乘风破浪。我们要与汹涌的波涛搏斗。只要有心,内在迸发的力量一定会比天高,比海阔。在海上,连接生与死两块陆地的桥梁是船。在飓风中,唯有凭借帆的力量才能绝处逢生。逆风的方向,更能磨砺人的意志,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扬帆是为了让自己更快地到达彼岸,处于人生的低谷,觉得自己的能量消耗殆尽的时候,借助外力会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扬帆是为了迎接下一次挑战,我们应对自己的生活抱这样的态度:“怀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扬帆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未来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勇于尝试,一切都有可能;不尝试,一切都不可能。未来只属于那些相信梦想的人。扬起生活的风帆吧!和你预约的理想一定会和你提前相见的'
扬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当一个人有试飞的梦想,哪怕是趴着爬着,也没有站不起来的理由。成功只有一种,但是通往成功的路径却有很多种。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人的一生不是看你活了多久,而是看你活得有多好。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可爱的人们啊,奋斗吧,去寻找下一个天亮。
有理想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会成为快乐。只要我们勇于迈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只要有心成就理想,一切艰难险阻在你面前都是空中飘浮的气球,一根针就足以让它灭亡。扬帆吧!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扬帆为了下一个专属于你的站点。扬帆吧,只要有明天,今天就是起跑线。
水边的第一次失足,造就了第一个会 游泳 的人。让我们携手扬起生活的风帆,因为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4
兰舟催发,何处起航
在启航之际,“执 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疑噎。”在浆声灯影之中,又会如何想起你,你的回忆,此去经年,良辰好景虚设。早知如此,若很如今,只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平铺直叙;而现如今多了几丝闲愁,笔影下耀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此落寞,如此陆离朦胧的记忆,萦绕在水里,夜影下。归程,寻寻觅觅,已不见你的踪影。蓦然回首,景色萧索的驿站,只有杜康做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启航的步履如此沉重,折煞了多少风情!
夜雨寄愁,何时可依
在旅途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烛花当剪,游子漂泊的心呢?“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心境颇为宁静,一如皈依的平静。内心虔诚地祈祷,早时还家。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经历大风大浪之后,大都遍体鳞伤。就像桓温所写的.“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在行军赶路之时,偶遇一场夜雨,与此同时,你的心也随雨而去,仿佛回到家乡。旅途中的雨如惊弓之鸟,打破了那一丝紧绷的弦,所有的坚持都要被消耗在这个下雨的夜里。窗外,雨停了,又得起程,漫不经心……
始及彼岸,灯火阑珊
终于结束了这段旅程,此前所期望的高兴也瞬间悄然蒸发。“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终于到达彼岸,而无法言说的伤口却还未痊愈,迷离与惘然终俗不可耐。彼岸,只可观赏。
远远地守望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烟花傲倨地俯瞰这一切,归程,或是开端,于寻寻觅觅中顿悟,起程之路如此艰辛,又哪分得清楚是对是错?唯愿岁月静好,永远留芳!
缘起缘灭,终会尘埃落定。此去经年,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5
人生就像一列正在航行的火车,在这前进的旅程中,我们都曾享受到无尽的快乐,可是在这前进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受着人生中的种.种磨砺,所以,每当到达一个站点时,总会有人会上车,那么,也有人会下车。上车的人会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继续努力下去;而下车的人会继续努力,登上下一列火车。
梦想起航那一秒,仿佛一路悸动穿梭轨道,要热血沸腾,战火燃烧。梦想仿佛是所有人心中的期盼,每一个人都曾为之奋斗、努力。即使那个他或她会在火车的中途下车,但,他或她却拥有着灿烂无比的笑容和信心,下次,他或她会再一次登上火车,迎接挑战。
也许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我们也曾滴下过如同瀑布般的汗水,也曾在眼角流下晶莹剔透的泪水,也曾面对一时的成功而开怀大笑或严肃思考以后,但,紧迫的压抑会迫使我们更加珍惜这次前进的'机会,更加努力的迈进,再迈进!我们离梦想的这一段路上即使困难重重,奸险万分,但是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奋斗,那么这条路的距离将会缩短,梦想成真的那一天也就越来越近了。
现在的我们也只不过是一群中学生,梦想对于我们来说就等于是天方夜谭。假如你作为一名中学生是这样子来理解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是在现实社会中畅想未来自己所期待的职位或是一种可以让自己感到坚持下去就是幸福的根源的想法。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正值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心中一定隐藏着一个美好且又需自己努力奋斗的期盼,这份期盼会在时间的虚耗中渐渐放大,直到自己领会到它所潜在的道理,然后加以运用。每个人在完成期盼的同时,只凭借胸怀大志的空想,不去努力拼搏;不去依靠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种坚强、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决心。那么,即使梦想就在你的眼前,无论你是使劲伸手去触碰,无论你是费尽多少心机,多少心思,都无法靠近梦想一分一毫,始终无法实现梦想。
梦想就好似是一只枯叶蝶的经历。枯叶蝶独自翩翩飞在树林间,带着他的独特保护色,奈何风雨太激烈,小小翅膀失去颜色,但是,一旦失去保护色。苍白脆弱,飘飘坠落,谁能齐飞?心中的火花已熄灭,何时才能振翅飞,飞向梦中云和月!
梦想,有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好似是遥不可及的,是飘渺的,但我们现在就可以为自己的梦想而付之于行动,为之努力、奋斗。就像歌词里的“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插上竹蜻蜓张开了翅膀,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一个一个梦写在 日记 上,一点一点靠近诺贝尔奖,只要你敢想就算没到达理想,至少有回忆珍藏!”
所以,还 未考虑过自己的梦想或已经有了梦想的或有了梦想还 从未去加以实践的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少年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精神、信念、决心,去追逐自己的梦!去为自己的梦想闯荡一番吧!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吧!乘着火车,起航吧!
高二有关启航话题议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 高二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二900字议论文范文4篇
★ 高二作文话题范文参考800字
★ 关于高二作文话题900字【5篇】
★ 高二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二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二的作文范文五篇
★ 高二作文话题范文大全
★ 高二作文话题精选
★ 高二作文范文五篇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的回顾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了经济增长。按照法国经济学家Sandra Poncet 的研究,1997年中国国内省级间商品贸易平均关税达到了46%,比10年前整整提高了11%.这一关税水平超过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水平,和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关税相当。也就是说,1987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各自所属省份自制产品的数量是它省产品的10倍,而到了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21倍[①].因此,如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筑区域经济的总体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有的文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就当代中国区域问题研究而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最丰富和最深刻的,它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围绕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一系列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的论著[②],大大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在诸多经济学者看来,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因为市场的力量迟早要冲破行政区划的边界,从而促进经济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认为,一旦企业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定格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一个国家便步入了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快车道。[③]二是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地理学与政区地理学的研究也不断触及区域行政问题。这一领域的学者往往从行政区域改革的角度切入这一研究课题,从管理学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的原则出发,考察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围绕着一些热点问题如“撤县改市”、“市领导县体制”、“撤消地区行署建立实体市”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对策。[④]这些对策的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调整行政区划,使行政区与经济区尽可能一致,这一点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见解,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性建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现有的体制背景下,上述两种思路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毫无疑问,应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障碍的最佳思路。然而,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场化机制的发育成熟、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即使在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固有的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也使我们无法完全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市场万能的神话之上。进言之,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因此,即使是市场发达的社会,也倾向于实行政府干预型的协调模式。其次,按照经济地理学和政区地理学的改革思路,即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从理论上看似乎可行,从实践的角度看却未免是脱离了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现实的纸上谈兵。众所周知,许多行政区划是历史形成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刚性,不能也不应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变化而随意调整。同时,经济区以经济为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尺度,而行政区则要考虑到综合性因素,而不能仅以经济为限。对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很可能是一项比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还要困难和复杂的工程,搞得不好恐怕治丝益棼,引发出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认为,研究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切入,通过对政府结构、政府的决策程序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即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现行的体制和结构。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法治极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民间经济交往这一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显然难以冲破这一体制性的障碍。在我们看来,通过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依靠政府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现行体制下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摘要] 亚洲金融危机后, 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东亚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景广阔,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10+3 东亚自由贸易区 1964年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建立“太平洋共同体”(Pacific Community)的设想,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迟缓。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亚各经济体认识到了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这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8%以上,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2001年11月16日,中国在“10+1”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并与东盟领导人达成共识: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从总体上确定了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架构。该《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 2003年10月,东盟系列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中国与东盟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双方同意一项大幅度削减关税的计划,以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根据这项减税协定,从2004年1月1日起落实“早期收获”计划,每年举办中——东贸易博览会。自由贸易区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落实,6个东盟国家(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同意在2010年与中国落实自由贸易协定,其他4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延至2015年落实。同时,中国还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国家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这是中国第一次同一个地区组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已于2005年7月启动。中国与东盟将开始按照2004年11月签订的《货物贸易协议》时间表,逐步调低7000种产品的关税,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将关税减到0或至5%。这意味着,一个人口超过17亿 、经济总值达24000亿美元、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渐成型,将有力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其他国家在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进展 (1)日本与东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1月,日本与新加坡签署了名为《日本和新加坡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日本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东亚地区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项协定从2002年4月起生效。同时,日本希望以日新协定为模式,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希望以日本与东盟建立“共同体”关系为基础,实现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即从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扩大到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10+3),并吸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2003年10月东盟峰会期间,日本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本和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决定双方从2005年4月开始谈判,到2012年落实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2)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2年3月,日本与韩国领导人在汉城会晤,同意由高层人士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就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展开研究,该自由贸易协定提案将适用于两国亿人口、共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但由于农民及受保护企业的强烈抗议,此协定的落实将耗费时日。 (3)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年报,新加坡在2004年于约旦签定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同时与科威特、卡塔尔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计划与巴林、斯里兰卡进行磋商。而韩国则同新加坡、东盟、智利积极进行磋商。 3.“10+3”合作走向正常化的轨道 “10+3”经济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个成员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合作。1997年底,当时的东盟9个成员国首脑与中、日、韩领导人进行了首次会晤,东盟希望通过更有效的地区合作,促进东亚的经济增长。此后,每年年末,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期间都举行“10+3”的非正式首脑会议。 1999年11月,“10+3”领导人在马尼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并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为了进一步保持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各个成员国应加强彼此间的政策对话和区域合作,建立区域资本流动监控机制,强化资金自我支持的相互援助体系,增强区域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这可以视为东亚经济区域联合的发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0+3”合作框架凸显了“东亚意识”,将有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使合作走向机制化进程。 二、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周期增长的进程之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2005年、2006年、2007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相伴的,还有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和国际投资的明显复苏。2006年全球贸易增长8%。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为出口导向型的东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并与美国一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2006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高达%;日本经济出现良好增长势头,2006年日本实际GDP增长了%,比此前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提升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东亚也必然要汇入其中,顺流而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构想,而是切实看得见的区域经济合作,而首先就可以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东亚国家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很高,各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措施和外交活动层出不穷。在东亚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至少有四种组织形式:“10+3”、“10+1”、“1+1”、“3”,即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中日韩同东盟的双边合作、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中日韩之间的合作。 从当前的实际情势推断,在上述四种组织形式的共同磋商、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中,东亚地区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 1.三个“10+1”自然融合为一体,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所谓三个“10+1”,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于日韩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削弱日韩对东盟的出口,并加剧日本、韩国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导致日本、韩国的所谓“产业空洞化”。日本、韩国还担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可能导致日本、韩国在世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被“边缘化”。由于这样的担心,日本和韩国政府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积极行动,谋求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由于东亚地区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自由贸易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以东盟为中心,最终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2.若干东亚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交叉统一,最终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区 当前,东亚各国对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颇感兴趣,试图通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指导,影响将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在区内建立或正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近10个。这些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非常容易达成统一目标,从而形成整个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 这两条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同时存在于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进程中。它们不是彼此孤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一种途径对东盟内部加强合作产生了更大的压力,驱使东盟成员国为应付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加强内部合作,也驱动中日韩三国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样,第二种途径的发展促使该地区成员国为本国经济利益、经济主权和安全而寻求更强大、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亚地区成员国同区域内外经济体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不仅不会影响成员国建立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努力,还会推动它们积极促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会带来更高层次的合作——成立东亚共同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的含义是把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概念在很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体化首先出现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研究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一体化被广泛应用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中,用来形容多个国家独立的经济活动融合为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按照涉及的国家范围来划分,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就目前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区域性的. 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丁伯根还把经济一体化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他认为,消除歧视和管制制度,引入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是积极的一体化. 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在1961年则提出的.他说:"我们建议把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 巴拉萨的定义是从行为或手段的角度来描述经济一体化的,但没有指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或效果是什么.为此,另外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柯森对巴拉萨所说的一体化是"过程"解释为:"导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间生产要素再配置;对一体化是"状态"解释为"业已一体化的国家间生产要素最佳配置." 波兰经济学家查尔斯托斯基回避"过程"或"状态"之分,指出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劳动分工,即"按国际劳动分工的要求来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 我们综合了众家之说,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内部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即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另一个方面是外部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即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对非成员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这两个方面同时实现统一的.参与一体化的国家往往先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和其它经济活动中的人为限制,逐步实施统一的内部经济政策,然后实现外部经济政策的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统一,实质上是成员国经济主权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让渡.这种经济主权限制和让渡程度的区别,意味着成员国之间经济结合程度的高低,从而可划分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主权限制和让渡出来的部分,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来管理及行使.因而在较高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般都有一个根据条约或协议而组成的超国家机构,并赋予该超国家机构一定的权力和职能.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各成员国逐步向该机构让渡更多的经济主权,由该超国家机构行使更多的共同内部经济政策和一致的对外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另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对此, 学术界将前者称为功能性一体化, 将后者称为制度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两种趋势.功能性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国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而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功能性一体化是制度性一体化的准备,具有一体化的实质性意义;制度性一体化是功能性一体化的阶段性标志,具有一体化的形态性意义. 因此,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既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制约.从世界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来看,制度性一体化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制度性一体化的进展.
194 浏览 2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157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5 回答
339 浏览 7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
206 浏览 4 回答
352 浏览 2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5 回答
309 浏览 3 回答
166 浏览 3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