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提出: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构建的,现有的教材也是按照这个理论体系编写,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技能相互脱节的现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立足于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进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根据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瞄准就业岗位,兼顾晋升岗位,分析岗位和职业活动,归纳出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从教学规律出发,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平台类课程,与文化平台课程一起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知识、岗位、能力的有机融合。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因此可以说,为了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而为了系统地分析工作过程,就必须全面地理解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以及社会、企业、顾客、受教育者、法律或职业标准对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等。通过分析上述要素,破译出隐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工作过程知识。
(一)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一直与北京铁路局、神华集团等企业有深度合作,根据 “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教育为纽带、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订单教育为纽带,密切校企合作,全面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用人需求开发专业课程资源,落实企业实习,共建职业能力发展平台,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电力机车学习司机证、电力机车电工证2个职业资格证书。
(二)依据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以岗位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其指导思想就是更加注重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所实施的技能更加接近企业的岗位标准,接近用人单位的标准。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课程体系应采用专业核心课程加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的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实训实习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包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训实习形式。实训实习应明确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及其必备设备等实训实习环境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二、健全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
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质量与长期保障,满足在铁路技术装备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内实习实训要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通过校内全功能、仿真培训系统训练、企业真实职业环境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全真的职业情境中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技能,完成上岗前的多形式系统训练和岗位达标考试,最终形成“零距离”就业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