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统作物育种的观点,异源多倍体被看作遗传上的瓶颈,在芸苔属异源多倍体的产量选择上遗传响应非常低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过去,除了育种价值差外,由于联会遗传和/或表现型的不稳定性,重新合成的四倍体芸薹属作物或者从相关四倍体材料作部分同源的基因渗入并没有给扩大种质基础带来很大的帮助。由于两个用于合成异源四倍体作物的芸薹属单二倍体祖先物种(黑芥和甘蓝)在进化为油菜作物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明显的人类干预,这个事实可以部分解释上面的情况。衍生异源多倍体,即通过非亲本的双二倍体杂交来分离出一个双二倍体,被认为是一种前沿的方法。这个过程包括了两个双二倍体(如芥菜型×甘蓝型→F1(AABC))之间杂种F1的产生,F1染色体组加倍(AABC→AAAABBCC),在连续世代中自交和选择非亲本目标的双二倍体(BBCC),其中的四体(AAAA)染色体组将会快速地被丢失。秋水仙素加倍之后,大的自交群体和基因组分子标记应用可以将这个过程限制到1~2个自交世代。衍生异源多倍体由于亲本经过高度选择而被期望显著优于直接合成的异源四倍体。此外,这是一个能将两个双二倍体的育种成效导入第三者当中的一步程序。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就可以用单低或双低的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来产生单低的埃塞俄比亚芥,类似地,芥菜型油菜也可以由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而得到。除了在育种上的意义之外,衍生异源多倍体还可以为进化的过程提供有利的证据,因为这种方法将那些在天然异源多倍体组物种中经历了各种基因或者外部变化的染色体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