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脱离生产力盲目变革生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