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水出生于瓷都德化,从小就接触了艺术陶瓷,耳濡目染,对传统艺术陶瓷有浓厚的兴趣,并深得瓷艺大师的亲身传授,在少年时代就能独当一面,塑造高难度的德化传统艺术观音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李建水深入到德化边远的山区,立足于瓷土的研发。并与“金竹坑”高岭土矿结下了不解之缘。囤藏“金竹坑”优质高岭土达30年。德化的优质高岭土,数德化县“金竹坑”的高岭土矿为上品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在研制保护遗体的水晶棺时,“金竹坑”的优质高岭土,有幸成为其所用原料之一。但由于没有严格的开采制约,此处的高岭土慢慢地被消耗,眼见着就成为一个“空坑”。独具慧眼的李建水看好金竹坑的优质高岭土,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资金,以每吨1000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下了6吨金竹坑上等高岭土,后来还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又陆续买了几吨。上等高岭土对传统瓷塑创作而言无异于生命之源,特别是现 在高岭土资源日益稀缺,优质高岭土的价格更是不断攀升,许多陶瓷企业苦于没有优质资源不惜重金到全国各地抢购优质高岭土。这批优质高岭土保存至今,对德化瓷土及明代德化窑“孩儿红”的研究,延伸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批高岭土也就在仓库里静静地“躺”了近30年,意想不到在稀有珍土极其匮乏的今天,却成为瓷都人美谈的一批珍宝。1986年以后,李建水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在瓷土配方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上。明代声名远扬的“中国白”,产品种类包括“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在这些白瓷种类中,还有一种非常珍贵广为人知的瓷种—— “孩儿红”。“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瓷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看过去就像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故而被称为“孩儿红”,被世界古陶瓷界和收藏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烧成工艺已失传数百年。面对这项失传的烧成工艺,李建水攻坚克难,知难而上。他查阅了国内外诸多有关书籍,寻访了无数民间艺人,并多次深入矿山,寻找原材料,建造专用窑炉,经过20多年上万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稀世珍宝“孩儿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士金、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及当代著名陶瓷研究专家王冠英先生等专家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李建水研制的“孩儿红”最接近明代“孩儿红”瓷种,王冠英并为其欣然写下“瓷中极品,世上稀珍”的题词。2013李建水联袂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艺术领军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木雕泰斗卢思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部博士后刘润福,厦大教授、著名雕塑家蒋志强,福大教授、著名雕塑家马心伯等大师共创珍瓷,让工艺大师们尽展才华,雕造了一批富有德化地方特色的瓷艺塑像,由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陈美河联合创办的“孩儿红”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中心。建立了新的交流平台,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让明代“孩儿红”重获新生,再放异彩。多年来,李建水在研发“孩儿红”过程中,结合德化的瓷土资源研发了多项稀有金属窑变釉技术 。这项技术花费了近二十多年,研制出的高温窑变釉,饱满丰富,画面有如菊花、礼花、梅花等项,被日本陶艺家称为国宝的天目釉以及田螺釉、地图釉、冰枝釉、血丝红釉、祭红釉、沙金釉等等。李建水在德化这片土地上,慢慢成长为一位身怀多项绝技的国家级陶瓷大师。追求目标:李建水怀着一颗宁静的心,淡泊名利,苦心研试,永不懈怠,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师对艺术的酷爱与创新。艺无止境,生命不止,永不停歇!为了让更多的陶艺极品美驻人间,他愿与同仁、智者共勉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