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学生组织,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职能化的直线式班级组织形式作为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模式,其潜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拟学生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设立和试行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开展,适应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价值思维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制度创新;班级学生会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8-01 大学班级是高校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学生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取向,传统的职能型班级组织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班级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班级学生会的管理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1当前国内高校班级的组织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班级管理中大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职能型结构,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直线式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团总支学生会―班长、团支书―班委、团支部委员―普通同学。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普通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乏。在传统的班干部制度中,班干部在一个班级中的比列很小,在一些事情的决策上,可能最终的讨论仅仅是集中在班委的小范围讨论上,很多同学参与不到与自己班级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上。在这种决策程序中,很多同学也许就失去了在班级的存在感,养成了盲目跟从的习惯。这与我们要培养有自己独立思考,在进入社会后能最大程度发展自己的学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2)基层团支部功能的淡化。传统班级管理体制中,班长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而团支部应该承担的团的建设、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等工作也往往被班委会所取代。团支部里面的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则更是有名无实。3)班干部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思维使学生工作人员更多地关心以什么方式去管理学生,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大多数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同学身上,普遍存在的习惯性思维以及历史上的官本位思想与社会负面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些学生干部,惰性增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干部“权力寻租”的可能。4)班级概念淡化、集体意识不强。大学班级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活动和学习场所,使得同一班级的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交流、协调与合作。学生管理方式是一种外部控制模式,没有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潜能,使得同学对班级事务的关注越来越少,加剧了班级概念的淡化,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2班级学生会制的可行性 1)组建班级学生会制是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在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所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建立班级学生会制,能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和传统的班干部制不一样的地方。即:更充分的参与性,更完善的制度,更畅通的信息传达渠道,和更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的设计 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把握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即紧紧围绕充分引导、帮助、服务于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班级学生会的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中学生会化模式的产生。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打破了常规的班委建制,在班级中设立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宣传、心理等六个部门,以部门作为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学年进行小组成员的调整,鼓励大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团支部成员作为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2)班级管理中部门化模式的职能划分。团支部是整个班级的核心,除了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加强基层团建之外,主要负责班级 工作计划 的制定、落实、各小组之间的协调。六大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发挥各部门的长处,激发学生潜能。 4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会制模式的优势 班级学生会制的施行使得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可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提高。笔者在大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心理预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可以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亲身体验有益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1)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最大可能的提升了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按照班级内每位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定位进行划分,使得具有特长的同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施展特长的机会,特长不明显的同学,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3)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学生会化班级管理模式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自我管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辅导员对于班级工作只是起到一种指导和辅助性的作用,很多具体性的工作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而这种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可以促使每位小组成员更加认可自己所在的集体,增强集体意识。4)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基层团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中通常存在的难题是: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等内容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认可度不高。但是采取学生会化管理模式之后,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体,通过整体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5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学生会制度,完善了传统班干部制存在的不足。即:让班上尽可能多甚至是全部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部门,每一个同学都保留了决策的权利和有提供自己建议的渠道。同学都能找到归属感,从而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抱成一团。各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让同学们在压力中最大限度的爆发出内心所存在的能量。在各部门的交流中,培养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和策划能力,让大家把考虑问题的角度多元化,长远化。在各部门的合作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同学们在敢于发表想法的同时乐于倾听,从而完善个性,提高自信。这就是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班级学生会制度的初衷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勤.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目标管理的对策[J].天中学刊,2005,3. [2]李为.高等学校班级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章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15. [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6. [5]魏重斌,任亚玲.浅谈新时期高校校风建设与高校班级建设[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6]马松红.对班级管理及班级建设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7]朱向军.职业院校大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