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十一没有买什么,就买了两套书。一个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横排简体字版。早年有一套繁体竖排的,其实用得不多。《读史方舆纪要》电子版早就在网上出现,而且还是最早EXE格式,PDF影印版也有。当时为了读古籍,还买了一个surface,别说,用那个看古籍方便多了。 顾祖禹是无锡人,他一生的志向就是反清复明,所以特别注重总结历史上的经验。 他的写书的资料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在昆山徐乾学家里做塾师的时候,也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当时徐氏兄弟藏书甲于东南,又不是顾炎武的外甥,所以顾祖禹愿意去徐家修书,但是誓死不愿出山做官。 《读史方舆纪要》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史料多么珍贵,而是在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贡献,全书到处都是山脉、河流、关隘、寨堡的在军事上作用,所以日本人很重视这本书,对他的研究很深刻,也出版工具书,就是这部书在军事上的作用巨大。 顾祖禹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方志学家,书里面也纠正很多错误,比如在晋代之后,书上都记在滇池就是洱海,这个是顾祖禹考证出来并加以改正的。 现在的通行的点校者是贺次君、施和金,贺次君是老地理文献学家,点校过《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施和金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毕业,师从华中师范大学文献学专家张舜徽(我读古籍入门书就是张舜徽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在贺次君的基础上,施和金用了20年时间最终在2004年将这套书出齐。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是历史地理,其实也是在跟国外学界展示我们的研究水准。 这样的书,改成简体横排,还是很好的!阅读起来很舒服,毕竟习惯了横排阅读。 我现在是把这套书当做工具书来用!
我最近也在写,照着这个格式找些符合的资料填上就好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7 开题报告范文(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34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20 开题报告范例2 23 开题报告范例1 21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21 “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开题报告 31 怎样写开题报告 23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9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32 《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开题报告 17 《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开题报告 17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1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17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19 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开提报告 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118 企业管理开提报告 19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1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7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9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7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17 计算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30 开题报告范文 42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0 英文开题报告范文 18 开题报告范文1(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17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14 可行性分析报告 1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望采纳,谢谢。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
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
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题 目 吴蜀荆州问题初探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通过对三国吴蜀荆州问题的研究,使我们看清这段历史,重现这段历史的真相,认识到在三国纷争的年代,荆州对于吴蜀两个政权的重要性,以及吴蜀为争夺荆州而展开的战争真实目的。此外,通过研究荆州问题,可以让人们明白战略地位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计划谋略也是决定一次战争胜负的关键。
近年来, 关于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及荆州政权的归属问题, 在我国的史学界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杜建民《蜀汉何以失荆州》(《史学集刊》1993 年第2 期) 从蜀汉方面讨论其处理吴蜀关系的政策和在荆州问题上的失误;王延武《浅析孙吴立国与夺取江陵之关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 年第4 期) 则从孙吴的立场探讨了其处理荆州问题和对待吴蜀联盟的策略与态度; 朱绍侯《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学月刊》1991 年第1 期)着眼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论述吴蜀关系的演变,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此外, 田余庆《〈隆中对〉再认识》(《历史研究》1989 年第5 期) 、杨德炳(〈隆中对〉“有荆益”得失再评说》(《武汉大学学报》1996 年第2 期) 两文对于认识荆州之争和吴蜀关系的历史背景,也颇具启发意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讲三国时期荆州的管辖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 荆州的范围。
(二) 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对三国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是赤壁之战与荆州对吴蜀的作用。
(一) 吴蜀联盟的可操作性。
(二) 赤壁之战前后荆州的争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讲吴蜀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
(一) 吴国在荆州的策略。
(二) 荆州对蜀汉政权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主要分析荆州之争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另外还有比较研究法。
思路:
通过对吴蜀荆州问题的研究,了解到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 而荆州之争正是其缔结联盟的出发点, 蜀汉以此作为对曹魏势力的缓冲而发展成为三国鼎立之一隅; 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主动, 因而, 从主观上讲,吴蜀联盟的受其固化或弱化更是孙吴觊觎天下,克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而这一切也是三国时期政治与军事均势的特点所使然。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准备期间查阅过以下几本古文资料: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 1982年;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1956年;
郭允蹈《蜀鉴》 巴蜀书社 1984年;
陈寿《三国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还查阅过以下几本近代著作:
任继愈《一代名相:诸葛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张程《三国大外交》 重庆出版社.2007年
袁枢;柏杨《三国周郎赤壁》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另在图书管查阅了一些期刊杂志等。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07年11—2008年2月上旬,了解学术研究状况,查资料,确定选题。
2008年2月下旬,撰写开题报告。
2008年3—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08年5—6月初,修改论文并定稿。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 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4、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扩展资料:
开题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读史方舆纪要》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总 叙
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间。子于是书,可谓好之勤,思之笃矣!后有起者,考求险要,辩别攻守,远而周知天下之故,近而都邑之间,非子之书,何所适从焉?”
余曰:“否,否,不然!”古人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明于匠石之任者,或昧于雕镂之细。予也未尝诉江河,登恒岱,南穷岭海,北上燕冀。间有涉历,或拘于往返之程,或困于羁旅之次,不获放旷优游,博观广询。间尝按之图画,索之典籍,亦举一而废百耳。又或了了于胸中,而身至其地,反若聩聩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者,不可胜数也。余之书,其足据乎?且孙子有言:‘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夫论兵之妙,莫如孙子; 而论地利之妙,亦莫如孙子。使信余之书而不取信于乡导,譬之掩耳而求闻,闭目而求见,所误必多矣!
“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嵝之邱、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是故九折之阪、羊肠之径,不在邛崃之道、太行之山; 无景之溪、千寻之壑,不在岷江之峡、洞庭之津。及肩之墙,有时百仞之城不能过也。渐车之浍,有时天暂之险不能及也。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鸟足与言地利哉! 善乎,孙子之言曰:‘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敌不能与我战。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地利之微,图不能载,论不能详,而变化于神明不测之心; 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者乎?故曰: 方圆奇偶,千秋不易也。伏羲以之画八卦,大禹以之演九畴。伍两卒旅,千秋不易也,武侯以之列八阵,李靖以之变六花。城郭山川,千秋不易也,起于西北者可以并东南,而起于东南者又未尝不可以并西北。故曰: 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 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使铢铢而度之,寸寸而比之,所失必多矣。吾尝考蒙古之用兵,奇变恍惚,其所出之道,皆师心独往,所向无前。故其武略比往古为最高。彼岂尝求之于山海之图、里道之志哉?然则求地利于吾书,无乃犹是刻舟之见乎?吾虑举足动步或将有碍焉者也。客其益广所闻,无过恃吾之书也已。”
或曰:“审如子言,则乡导之于地利重矣。然则子之书其可废乎?”
曰:“何可废也! 孙子言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然不得吾书,亦不可以用乡导。夫南行之不可以北辕也,东泛之不可以西楫也,此易知也。西北多山,而未尝无沮洳之地; 东南多水,而未尝无险仄之乡。此易知而不易知者也。且夫一指蔽前,则泰山不见; 十步易辙,则日景不分。使其,惘惘焉左陷大泽而不知,前入深谷而不司,乃欲执途之人而求其为乡导,乡导其可恃乎哉?何也?乡导用之于临时者也,地利知之于平日者也。平日未尝于九州之形胜、四方之险易,一一辨其大纲,识其条贯,而欲取信于临时之乡导,安在不为敌所愚也?是故先知马陵之险,而后可以定入魏之谋;先知井陉之狭,而后可以决胜赵之计。不然,曾瞒之智,犹惕息于阳平;武侯之明,尚迟回于子午。乃谓求地利于临时,而不求地昨于平日,岂通论哉! 是故途有所必由,城有所必攻,此知之于平日者也。欲出此途而不径出此途者,乃善于出此途者也;欲攻此城而不即攻此城者,乃善于攻此城者也。此知之于平日,而不得不资于临时者也。攻则攻敌之所不能守,守则守敌之所不能攻; 辨要害之处,审缓急之机; 奇正断于胸中,死生变于掌上,因地利之所在而为权衡焉。此固大将之任,而非可问之于乡导者也。凡吾所以用多用少、用分用合、用实用虚之处,既已灼然知之,而后博求之于乡导,从其可信,缺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岂徒寄耳目于仆夫云尔哉! 此吾书所以必不可废也。
“且不独行军之一端也。天子内抚万国,外莅四夷,枝干强弱之分,边腹重轻之势,不可以不知也。宰相佐天子以经邦,凡边方利病之处,兵戎找置之宜,皆不可以不知也。百司庶府为天子综理民物,则财赋之所出,军国之所资,皆不可以不知也。监司守令受天子民社之寄, 则疆域之盘错、 山泽之巧匿, 与夫耕桑水泉之利、 民情风俗之理,皆不可以不知也。四民行役往来,凡水陆之所经、险夷趋避之实,皆不可以不知也。世乱则由此而佐折冲,锄 *** ; 时平则以此而经邦国,理人民: 皆将于吾书有取焉耳。”
“然则孙子之说固未当乎?”
曰:“非也。孙子之言,固以地利者行军之本,而乡导者地利之助也。先知地利,而后可以行军。以地利行军,而复取资于乡导,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异之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予小子既已奉遗命,采旧闻,旁搜记载,规之正史,稍成一家之言。合为一十八部,分为百三十卷。藏之家塾,以俟来者。”
[鉴赏]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学者和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辑著的一部历史地理、军事地理名著。全书130卷,舆地要览图36幅、沿革表35份,共280多万字。现有嘉庆十七年龙氏刻本、中华书局重印商务《万有文库》本等版本行世。清人许鸿磐作《方舆考证》100卷,对顾书有所补订。
顾祖禹 (公元1631年—公元1692年,一说公元1624年-公元1680年)。字瑞五,号景范,自署为常熟人(因从母氏),实则世居无锡宛溪,故自号宛溪,人亦称宛溪先生。明亡后,随父移家常熟,隐居不仕。他愤恨明末官吏腐败无能,有“关河天险”而不能守,于是在十分贫因的生活条件下,用21年时间(29~50岁),博览群书,考证史事,参考“二十一史”和100多种地方志,并实地考察许多地区,将历史与地理结合起来,写成了《读史方舆纪要》。
这部巨著以中国朝代更迭的历史为纵线,以明代国土疆域和行政区划为轮廓,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周边地域、各要塞城堡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历代郡县的变迁和各地的山川险要、战守形势,是研究我国历史地理和古代军事史的重要文献。该书问世后一直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近代有名的改革者梁启超称赞该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学”,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读史方舆纪要》的主旨是在于使时人与后世看清地理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谓方舆,就是指地理形势。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其核心就是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它指出,战守攻取应以分析地理形势为基础,无论“起事”之地,或“立本”之地,都须“审天下之大势”而后定,否则,不免于败亡。如“立本”之要在于择都,拱卫首都乃是军事建设的重心。以明代北京为例,主张多层设防:近畿三辅;内三关;蓟州(今天津蓟县)、宣府(今河北宣化)、保定三点相互为援;九边(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与三卫(今河北东北部、长城外及辽宁西部一带),以及三齐(今山东淄博、平度、泰安一带)、秦晋之地,皆需驻兵,构成多层藩篱。该书历代州域形势部分,综述了明以前各代州郡位置、形势,及其与用兵进退之策和成败的关系。各省方舆部分,按明末清初的政区分述十五省的府、州、县形势与沿革、区划,以及各处历代所发生的重要战争。这两部分形成历代地理形势、沿革、区划与战史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构成全书的主体。舆图要览部分,实为明代最完备的兵要图籍,由概况说明、图、表组成。概况说明,总论天下大势、分论各省形势、山川险易、物产户口、边腹要地设防、兵员粮饷等情况;地图、除一省一图外,另有总图、京师图、九边图说、河海漕运图等;表、列有府州、县,山川险要,卫、所、关城的沿革、方位、区划、财赋、丁差、民情。作者之所以要综述如此浩繁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些内容“皆不可以不知也”。认识地理形势的重要性,“世乱则由此而佐折冲(即制敌取胜),锄 *** ;时平则以此而经邦国、理人民”,可以说是顾祖禹成书的根本目的。《读史方舆纪要》论述人与地理形势的关系时,强调重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它指出,尽管地理形势十分重要,但它的本身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同一地形在不同情况下会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地形。作者以函关、剑阁这两处“天下之险”为例,在分析战国、秦末和三国蜀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后,得出了“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增楼之邱、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水朽株,皆可以为敌难”的结论。这就是说,如得其人,到处有可以利用的地形; 如不得其人,哪怕有高山大泽和固若金场的城池作依靠,也是注定要败亡的。因此,作者强调“设险以得人为本”,不能只凭地利决定胜败;要求明白“险易无常处”之理,灵活运用地形。
《读史方舆纪要》还对如何了解和运用地理形势提出了可取的见解。作者认为,了解地形贵在“先知”,即预先对地理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善用兵者的前提。他说:“先知马陵之险,而后可以定入魏之谋;先知井陉之狭,而后可以决胜赵之计。”“途有所必由,城有所必攻,此知之于平日者也。”只有平日掌握了“九州之形胜、四方之险易”的基本情况,理顺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临时再借助乡导,这样才不会上敌人的当。“先知”的具体办法是书本与乡导相结合,先从书本上把所有形胜、险易情况基本摸清,对“用多用少、用分用合、用实用虚之处”灼然知之,而后广泛借助于乡导,“从其可信,缺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这里作者在肯定孙子“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的同时,也肯定了地理书的重要作用,指出“不得吾书,亦不可以用乡导”,“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在对地理形势的运用问题上,作者指出用兵贵在随机应变,而不能受地理的束缚。他说:“夫论兵之妙,莫如孙子;而论地利之妙,亦莫如孙子。使信余之书而不取信于乡导,譬之掩耳而求闻,闭目而求见,所误必多矣。”他对蒙古人灵活运用地形、不可捉摸的用兵方法极为赞赏,认为“其武略比往古为最高。”主张对千秋不易的城廓山川,要做到“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
《读史方舆纪要》也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它对于旧籍中的错误记载,没有能够都给予纠正,亦不免间有失裁之处;二是作者生逢明亡不久,深怀故国之思,因此过于强调地理因素对于朝代兴衰存亡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深诋“《明一统志》于古今战守攻取之要,类皆不详,于山川条列又复割袭失伦,源流不备”,也未免过当;三是书中错误的地方亦自不少。诚然,作为一部规模浩繁的地理巨著,也在所难免。
211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4 回答
273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99 浏览 4 回答
279 浏览 5 回答
281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355 浏览 2 回答
84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
303 浏览 6 回答
144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8 回答
239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