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中药----蟾衣蟾蜍的药用价值蟾蜍,俗称“癞蛤蟆”,为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蟾蜍全身均可供药用,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蟾蜍脱下之壳,是蛤蟆自然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具有扶正固体,攻坚破淤,抗癌消肿之神效,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的“秘方”。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量子医学研究中心用QRS对蟾衣检测表明蟾衣中含蛋白质为,氨基酸,还有硒、铜、锌等微量元素能有效的提高人休免疫功能,能增强抵抗力,起扶正的作用,蟾衣中蟾素内酯,砷盐<1ppm,这既是有毒物质,又是有效物质。蟾衣中的这些有毒物质是微量元素,可以诱导人体抗肿瘤的干扰素,直接杀死癌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蟾衣通过巨噬细胞,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据上海中草药大学等多家研究所联合进行的用蟾衣对小鼠的抗肿瘤实验表明,蟾衣对肝癌在高剂量时的抑制率为;肉瘤在高剂量时的抑制率为;肺瘤的抑制率为;对鸭子进行的乙肝抗病毒实验中,中低剂量的抗病毒效果为 ~,蟾衣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抗病毒的数量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临床研究表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 ;白细胞变化总有效率为,显示了蟾衣对治疗恶性肿瘤和肝病的良好效果。2006-9-11 蟾蜍的药用价值早在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就有记载。《中药大辞典》记载了蟾蜍全身均可供药用。蟾蜍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对治疗食道癌、肝癌、肾炎、白喉、流行性肋腺炎均有很好的疗效。蟾酥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现代医学发现它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增加白血球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良药,日本用蟾酥生产出”救生丹”良药。我国用蟾酥生产出六神丸、心宝、梅花点舌赃、华蟾素等药物。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西药》载:蟾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蜍皮(性味)辛、凉、微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瘤。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载:蟾蜍衣,现代常用治肿瘤。在上述各种“医经”及专业教科书中多次提到的蟾衣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蟾衣是一种从民间新挖掘出的动物类新药,是蟾蜍自然蜕下的角质衣膜。据专家介绍,蟾蜍脱衣是一种生理现象,当蟾蜍生存发生困难时,蟾蜍就边脱衣边吃掉,使它能生存下去。据权威部门测定,蟾衣中含有蛋白质75%,总灰分17%,氨基酸18种含量达55%。蟾衣的外形似蟾蜍,压扁,全体密布细小棕红色状斑纹,药材略显宽长方形,躯干部长9~12cm,宽7~9cm,肩部向外突起略显弧形,头部三角形,或因头部断裂脱落而使颈部略显平截,尾部亦向外突起显弧形,多横向皱缩重叠,腰部以加工时展平程度而外突或内凹。后肢略长于前肢。前肢长3~5cm,五趾较瘦长,平展;后肢长4~6cm,五趾张开,趾间因有蹼而显得较强壮。蟾衣外表面较光滑,内表面有众多皮肤腺分泌的干燥分泌物堆积形成的突起,手感粗糙。蟾衣质脆,易撕裂。气微、味苦、辛。口尝有刺喉和麻舌感。据上海中药研究所检验报告中显示,蟾衣中含有蟾毒内酯、砷盐等,提示了它的药用价值。蟾衣的初步临床应用,已表现出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疔毒、疮痈等都有较好的疗效。然而,过去天然蟾衣很难采集,因为蟾蜍在脱衣时边脱边吃,脱完也就吃光了,除非蟾蜍生病时脱下后留在草丛中或乱石堆中,否则极难见到。所以,蟾衣的名贵也就在于此。200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所4次实验显示,蟾蜍衣治艾滋病有效。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也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这些论述和成果,都是历代医学科研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对蟾衣抗癌、治癌的正确解答。服用方法:A.将蟾衣剪碎,用70-80度50-80毫升温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将蟾衣连水一起服下。B.将蟾衣剪下后装入空心胶囊,制成蟾衣胶囊后服用。剂量和疗程:1、各种恶性肿瘤(癌症) :每天早晚各服用蟾衣2-4张,30天为一疗程。休息10天后,可根据病情再进行第二个疗程。直至痊愈。2、急慢性肝炎 每晚服一张,30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复查肝功能、二对半。根据病情变化,接行第二疗程。一般一至二个疗程即可痊愈。并能使三阳转阴。3、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 每晚服一张,连服15天。4、带状疱疹 每晚服一张,连用7天。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蟾蜍能够治疗癌症这一说法,记者也向医学专家进行了求证:刘学典院长说:蟾蜍脱下之壳,是蛤蟆自然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的确具有扶正固体、攻坚破淤、抗癌消肿的神效,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书中所提到蟾蜍治疗癌症是有科学依据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保持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但是大家需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治病,相信科学才会有健康。《家庭》杂志四月下半月版亦有此报道。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