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木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风格。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史前~公元前476)1978~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前1900)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中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家具结构早期的木家具已从建筑中移植应用榫卯结构。1979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两件木制架座残件中,发现了方形榫槽。青铜家具在商代为整体浑铸,至春秋时期已发展为分铸、焊接、失蜡铸造、镶嵌等多种工艺。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层云纹铜禁,就是采用失蜡铸造工艺制造的,造型更加精美而富有装饰性。家具漆饰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于制器。商、周时期,漆饰工艺已较普遍。当时的涂料取自漆树的汁液,称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种色彩,用它作涂料既能保护器物,又起到装饰作用。东周时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较多。黄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饰以云雷、回纹、蟠螭、窃曲等图案的彩绘;江汉、江淮地区楚墓出土的座屏、几、案等漆木家具,造型优美,纹饰流畅。战国时期家具(公元前475~前221)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有很大的进步。漆木家具战国时期的漆木家具种类繁多,饰面新颖、富丽端庄。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案,案边有4个可提挽的铺首,案角镶铜,案足铜制,案面髹漆彩绘与铜饰件相映生辉。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象图衣箱,黑漆作底朱纹其上,绘有北斗和青龙、白虎天文图象(图1)。信阳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绘围栏大木床、栅足雕花云纹漆几,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漆几等,造型淳朴,漆饰华丽,反映当时的漆饰工艺已较成熟。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柎”(“柎”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青铜家具战国时期,青铜家具在造型、工艺上都有很大进步。1978年河北平山白狄族故国中山王墓出土一件错金银龙凤青铜方案,以四鹿为足承一圆圈,圈上蟠绕成半球形四龙四凤,龙首上方各有一组斗拱承置案面。1960年云南江川滇族战国墓出土的虎牛青铜案,由二牛一虎组成,主体为一立牛,四足立作案足,牛背呈椭圆状构成案面,一虎扑噬牛尾作案耳,另有小牛犊藏身母体下。立牛健壮,双角前伸,肌肉丰满,造型均衡稳重,栩栩如生(图3)。这些青铜家具工艺精湛,可称稀世珍宝。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公元220)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家具的发展变化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坐具,又称交床,绳床)等。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①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②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毾�(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上一大变革。③出现软垫。《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④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家具装饰除沿用传统的漆绘、油彩、针划、贴金银箔、镶银或铜�箍等外,还发展了戗金(针划填金)、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纹)等工艺。漆饰后,有的还配以鎏金铜饰件,益显华贵。此外,各种珠宝、玻璃也常作为家具的装饰材料。如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铜框架漆屏风,就装有长方形浅蓝玻璃。据《西京杂记》记载,“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桉(案)、厕(侧)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这些都是精美的家具。《盐铁论·散不足》称“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足见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220~58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家具的发展变化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摺多牒围屏(图4 )。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家具造型结构家具脚型除直脚外还有弯脚,同时又吸收了建筑台基和佛像须弥座的造型结构,创造了新的家具支撑构件,因其形似宫中巷弄之门,依形附会称为壶门结构。这种结构坚固,富有装饰性,形成六朝以至隋唐时期家具的一大特色。有的家具组装还采用了铁钉和铁质连接件。如1982年辽宁袁台子东晋墓出土的木箱,壁板间用“S”形铁件嵌入连接,四周包铁角用铁钉钉牢,箱底与箱壁板用铁钉横穿钉固,箱外两侧装有铁提环。同时出土的还有4件鎏金铜帐角,每件帐角均有三短管作直角连接呈辐射状,可插入木杆构成方形帐架。由于家具中使用了金属紧固件、连接件和插接件,提高了家具整件刚度,简化了家具结构。 谢谢 请采纳!!!!!!!!!!
家具工业发展史 从事批量家具制造的工业。家具制造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行业,涉及美学、人类工效学、力学、化学等学科知识,以及许多工业部门的产品和技术。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美化环境的装饰品。因此,家具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消费水平。 木材加工手段的演进是家具工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以前,以简单的手工工具如锯、刨、凿、斧、钻等制作家具。家具制作的水平取决于工匠的技艺水平,生产效率很低。19世纪后期,出现了简陋的木工机床。随着机械和动力的发展,逐步由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英国首先使用机械制造家具。最早的家具机械是圆锯机和带锯机,用于木材的锯切。当时带动机械的动力是蒸汽机,一台蒸汽机带动几台甚至十几台机床。但由于蒸汽机体积庞大,不易推广。电动机问世后,出现单独运转的家具机械。工厂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机床,合理安排工艺布局,逐渐形成家具生产的机械流水线,从而使家具制造由个体发展到作坊,进而过渡到工业生产,由众多的工厂形成家具工业部门。20世纪初,开始用钢材生产金属家具,20年代应用合成树脂涂料;40年代用各种人造板制造木家具,用铝合金制造轻金属家具,用化工木纹纸作表面装饰;60年代开始用塑料制作家具和作表面涂饰材料等。随着原料的变化,家具的结构、工艺和装备等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如50年代由于刨花板的应用,改革了传统的卯榫结构,出现了板式结构的木家具,这一变革被认为是家具工业革命的新起点。在这段时间里,家具机械的品种发展很快,精度越来越高,常用的家具机械已发展到15个大类,约200个系列。70年代中期,实现了家具产品标准化、专业化和连续化生产。 197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家具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家具结构力学性能和表面理化性能方面的国际标准。 7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家具设计、加工、销售和企业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标志着家具工业进入了现代化生产的新阶段。如家具设计通过电子计算机可显示和绘制立体图、装配图、零部件明细表、原(辅)材料明细表等。家具机械配制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单机自动作业和生产线程序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益。机器人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家具工业中开始应用,主要用于对人体有害的工序上,如家具表面的油漆涂饰。激光、液流喷射等木材切割新技术已在家具工业中试用。如激光切割木材,可以加工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精度误差为,而且表面光洁,切割缝路曲直整齐,无需整修;液流喷射切割木材,材料耗损小,节约能源,无噪声,无屑尘。在加工刀具中,出现了以钨合金钢为基体、包覆多晶体人造金钢石的锯、刨、铣、钻等工具。家具雕刻装饰采用机械雕刻成型、数控镂雕成型、激光雕刻成型,以及木材模压等技术。 当今各国家具企业大多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企业,但专业化程度很高,分工精细,并广泛应用各类工业材料和化工材料,实现单机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较高。工业发达国家的家具工业劳动生产率一般人均年产值5万~10万美元。 中国家具工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遍及全国城镇。80%企业职工人数在100人左右。大中型企业较少,主要有上海家具厂、南京木器厂、青岛木器一厂、北京天坛家具公司(原北京北郊木材厂)、鞍山全钢家具厂、天津家具三厂等。它们的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和产品质量都比较高,装备水平基本上达到7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家具的骨干力量。80年代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木家具、床垫、钢板家具等的制造技术和装备。1985年中国家具工业共有10597个企业,职工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形成了生产、科研、教育、经营、专业配套、材料配件等比较完整的、多部门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家具工业体系。 当今家具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家具设计更强调功能和舒适,造型和表面装饰更加注重艺术化,在室内环境的装饰艺术作用更加突出,花色品种更新变化快,生产更加注重多品种、小批量、适应性强的特点,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更高;原(辅)材料应用多样化,工业原料如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黑色金属、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纸张、玻璃及化纤等将广泛应用;生产手段将广泛应用联合机组、程控机床、激光技术和机器人,单机自动化将普及和进一步深入发展。
中国家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夏商、春秋战国、汉朝、三国两晋、隋唐、五代、宋、元、明到清家具的风格各异,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并发展着。
中国家具的初始时期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受鬼神观念的影响,这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十分庄重威严,常用饕餮纹。漆木器具镶有蚌壳装饰,青铜器装饰壶门,影响了后几千年的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代表有楚式漆木家具、彩绘木床、楚式小座屏等。这时期的漆木家具是我过漆木家具的主要源头。家具装饰纹样以龙凤鸟纹和浪漫神奇的图案为主,常用浮雕和透雕手法,色彩明艳绚丽,它同样深受浓厚的鬼神观念影响。战国时期“H”形的凭几造型厚重古拙,是漆器艺术的开端。
精美绝伦的中国汉代家具除了光亮动人的漆木家具外,还有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制家具。这时期的家具品种开始增多,已经有榻屏、厨和柜、镜台和独坐板凳。汉代席地起居的家具系列是我国低矮行家具系列的代表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的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过渡阶段,它出现了低形和高型家具系列,并且与中原家具结合发展(如胡床),一些地区的家具逐渐增高,但整体还是以矮型家具为主。
唐代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时代,家具制造上既继承传统又吸收外来艺术的优点,它缤纷华丽又丰满端庄,家具高低并存,有桌子、逍遥椅、腰鼓型座墩。而五代家具继承且发展了唐代家具的风格,变得简朴实用。
到宋代时期,高型家具已经十分普遍。高足床、高几、巾架、太师椅、抽屉厨等等简洁隽秀,仿建筑构架,采用洗练单纯的框架结构,明清的框架家具受其影响。
元代由于统治者追求豪华享受,家具亦显得形体粗大,花式华美。如釉里赭花卉宝座,它是元代家具的典型代表。
明代的手工业十分发达,因此家具发展也十分繁盛,美观且实用,明代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造型简练、做工精致、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深受世人欣赏,明式座椅和明式屏风品质精美、驰名中外。
清朝时期家具造型厚重华贵,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家具风格,有广式、苏式、京式等。对现代家具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工艺-中国家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璀璨繁星。而当中的一颗明星,更是令人瞩目,叹为观止。那颗明星便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史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抑或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丽润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隽秀的高型家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 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史前--家具滥觞 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原始的先民们就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家具,创造了家具艺术。当中,就有最古老的家具--席(供人席地而坐)和各种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为低矮型家具的源头。 当然用我们今天的目光看中华民族幼年时代的家具艺术创作,是有些粗糙和幼稚,但它却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童年。因为有了它,才会有以后浪漫神奇的低矮型家具,华丽润妍的渐高家具,民族精粹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它是我国古典家具的源头,将永远显示着不朽的魅力。 彩桧木案于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2001号墓出土,用木板斫销成器。案面和案足外侧涂绘,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温酒 器),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它是我国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质家具。 夏商西周--原始古拙 质朴浑厚 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拙,质朴浑厚。这一时期家具有青铜家具(如青铜俎)石质家具(如石俎)和漆木镶嵌家具(如漆木抬盘)。漆木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 饕餮纹俎于1979年在辽宁义县花儿楼窖藏出土。铜质,面板为长方形,下为相对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当两端有二半环形鼻连铰状环。板足饰精致的细雷纹。饕餮纹,铃上亦饰有花纹,铜铃制作精巧,其形式为我国青铜著录之罕见。此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家具源流 漆木器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漆木技术,发展到夏商时期,在漆木上已经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青铜器中装饰壶门(四足板状造型,前后二足之间出现了两个对称的特点)在中国家具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楚式家具品类繁多: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家具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家具影响深远。 首开先河 彩绘木床: 我国最早的卧具,为后世各类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雕刻手法: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家具源流 战国"H"形凭几: 其造型厚重古拙,标志着工艺美术从厚重的青 铜艺术向轻巧的漆器艺术发展。 工艺源流 青铜铸造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失蜡法"铸造方法。 秦汉--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汉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整个汉朝家具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漆木家具杰出的装饰,使得汉代漆木家具光亮照人,精美绝伦。此外,还有各种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质家具等,并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可视为中国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时期。 家具源流 独坐板枰:汉代出现新型小坐具,为历代坐具的鼻祖。 几(品种增多):活动几、多层几、卷耳几,甚至出现桌子的雏形。 榻屏:为屏与榻相结合的新品种,标志汉代新兴家具的诞生。 厨和柜:汉代出现的新家具,有别于传统的箱笥,多为,贮藏较贵重的物品。 镜台:汉代壁画出现了最早的镜台形象。为圆形底座上贯长方板,顶上安装圆盘。 三国两晋--崭露新风 婉雅秀逸 中国古代家具形制变化,主要围绕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出现了低型和高型两大家具系列。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上承两汉,下启隋唐。这个时期胡床等高型家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并与中原家具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椅、凳等家具开始渐露头角,卧类家具亦渐渐变高,但从总体上来说,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 家具源流(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上承两汉,下启隋唐。) 胡床(座具):促使了高型和中原原有的低矮家具进行融合。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上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坐于床沿。 凭几:出现造型奇特的三足曲木抱腰凭几。 椅、凳:在壁画上出现最早的椅凳形象。 隋唐--缤纷世界 华丽润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家具制作在继承和吸引过去的和外来文化艺术营养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从而使得唐代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家具源流(高低型家具同时并存) 桌:桌子逐渐增多并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逍遥椅:从三国的胡床上设靠背,演变而来,逐渐出现在世俗的社会里,不再是僧侣所独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菩萨坐具,到了唐代更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显增多。 五代--逐渐成熟 趋于简朴 五代时期家具工艺风格在继承唐代家具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这时期家具是高低家具共存,向高型家具普及的一个特定过渡时期。家具功能区别日趋明显;一改大唐家具圆润富丽的风格而趋于简朴。 家具源流 椅、凳、桌:等高型家具逐渐成熟; 屏风:由小座屏变得形体高大; 家具装饰陈设:由不定式格局变为相当稳定的陈设格局。 宋(辽金)---成熟普及 简洁隽秀 宋代,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几、巾架等高型家具;同时,产生许多新品种:太师椅、抽屉厨等。宋代家具简洁工整、隽秀文雅,不论各种家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最多在局部画龙点睛:如装饰线脚,对家具脚部稍加点缀。(见顶图)但也缺乏雄伟的气概。 家具源流 桌椅:纯仿建筑木构架做法,采用洗练单纯的框架结构,为明清框架家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出现了以官阶命名的"大师椅"。 屏风:由于几乎家家户户堂必设屏风,因此着重屏风的位置的摆放。审美意义往往大于实用价值。 元代--形体粗大 雕式华美 元代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由于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华的享受,反映在家具造型上,是形体厚重粗大,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而且风格迥异:床榻尺寸较大、坐具为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宝座(图1)高、长、宽,属景德镇窑,座面呈长方形;后背为三扇屏风,左右各一扇,共计五扇屏风;四足为云头转珠纹。宝座整体满饰花卉蔓草纹。釉里赭花卉纹宝座给人感觉是造型饱满,形体重厚,色彩深艳。代表着元代家具的典型风格。 家具源流 床榻:由于蒙古族人体形硕大,床榻变得比较大。 桌子:基本继承两宋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并出现了抽屉桌(见图2)。 罗锅枨:改桌子的直枨为罗锅枨是元朝人对中国家具舒适性和适用性的一种创造性贡献。 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丽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至到明朝为大盛,其中硬木家具最为世人所推崇和欣赏。明式家具用材讲究、古朴雅致。选用坚致细腻、强度高、色泽纹理美的硬质木材,以蜡饰表现天然纹理和色泽,浸润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朴雅致的审美趣味。 明式家具作为民族的精粹在我国古代家具史占有崇高的地位。从此,我国传统民族家具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新纪元。 家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种类更多,有榻、有酷似一座小房屋的架子床、有庄严肃穆的罗汉床、有房中套房的拔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开始采用硬木制造 ,品质精美,驰名中外,品种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样的官帽椅;有圈背连着扶手的开光座墩等等。 明式屏风:较之宋代屏风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品种样式上都有了大的发展,制作更为精巧。样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不等。特别出现了有名的"披水牙子"。 清代--盛世风度 雍容华贵 清代家具工艺制作精湛,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继承传统家具制作技术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又由于经济的繁荣,还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家具风格,如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上以浑厚稳重、装饰上以富丽繁缛、工艺上以技术精湛而著称。 而且,清式家具距离我们现在时间较近,流传下来许多家具实物,对我们现代社会影响较大。 家具源流 凳墩:总体造型大致延续明式风格形式,但有地区的区别:广式部外装饰和变化比较大;京式则繁缛雕琢并出现铜饰件等方法。 交椅:入清以后渐少使用,制者日稀,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一种家具。 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实的一统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制作精细,最有特色的是一统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纹的扶手椅 回纹是清式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是一种方折角的回旋线条,以至人们把带有回纹的家具作为清式家具的代名词。 气派非凡的宝座 清式扶手椅比明式扶手椅有更大的发展,其中一种外形硕大的扶手椅,俗称"宝座"。整个宝座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民族意识浓厚的春凳 江南地区常有婚嫁时把春凳上置被褥,贴上喜花,作为抬进夫家的嫁妆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 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全成熟。
207 浏览 6 回答
109 浏览 6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
249 浏览 5 回答
141 浏览 4 回答
106 浏览 4 回答
141 浏览 5 回答
285 浏览 5 回答
340 浏览 6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224 浏览 4 回答
202 浏览 7 回答
140 浏览 7 回答
221 浏览 4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