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处在军官和士兵的中间位置,是联系军官和士兵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两个经常性”工作的中坚和联结点,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连队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落实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积极引导,增强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信心。当前,一些士官在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认识上还有偏差,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最突出表现是信心不足:有的片面认为思想工作是干部的事,士官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肩上不扛星,说话没人听;还有的感到素质能力不具备,工作做不好。因此,针对士官的思想倾向,要及时地加以教育引导,帮助其明确责任、认清优势、树立信心。首先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帮助他们充分认清士官的地位、作用,增强责任感。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士官职责以及军委首长关于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其次要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优势,树立信心。要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与干部相比,士官在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与战士心理上的相融性。士官和士兵年龄相近,经历相似,有共同语言,相互间心理易沟通,做工作易被战士接受;二是了解战士真实思想的准确性。士官身处兵中,战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其视野之中,因此,观察问题直接,发现问题、掌握战士思想变化准确;三是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士官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干部少、精力难顾及、分散执行任务时,能够及时弥补干部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工作;四是思想工作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基层士官队伍数量大,分布广,能有效地结合连队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广大战士的思想反应,把经常性思想工作渗透到广大战士之中,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五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协调性。士官能在干部和战士之间发挥上传下达,呈上启下的作用,多做穿针引线的工作,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官兵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二、主动解难,排减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干扰。士官大多处于事业、家庭的“上坡路”,面临的实际困难多,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在基层,困扰士官队伍的主要问题是休假时间难保障,学习计划难实现,婚恋问题难如愿,家庭负担难减轻,复员出路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士官队伍的思想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基层干部应当密切关注士官的实际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以爱心促进士官安心。对于士官的实际困难,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士官正确看待,正确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思想不够稳定、工作消极的士官,要主动靠上去,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则要竭尽所能,帮助士官解决。一是严格按条令条例保障士官休假。干部不能只图自己轻松、安逸,让士官连轴转,要根据部队工作、农事季节、婚姻状况、家庭实际等因素,合理安排士官休假;二是对来队士官家属要安排好食宿,热情接待,干部要主动登门看望慰问,尽力满足合理要求;三是大力支持士官学习成才的愿望。充分发挥高学历官兵的优势,组织帮学对子,对士官进行帮助和辅导。建立士官学习室,提供学习场所。非工作需要,尽可能不占用士官的学习时间,并为他们购置必要的学习书籍,从人员、地点、时间和经费上适当加以倾斜;四是对于士官婚恋和家庭的困难,基层干部要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同时积极通过政治机关,主动与其所在地的妇联、居委会、民政部门和人武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三、善于“搭台”,挖掘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内动力。你不放心,我不尽心。要突出士官在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基层干部必须转变观念,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士官,用老办法管理和使用士官。应当充分尊重、相信士官,为他们发挥作用搭设舞台,调动他们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区分工作的层次。干部要学会通过士官传达自己的意图,依靠士官实现自己的决心,形成干部带士官,士官带全体的工作路子。鼓励士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解决问题,不能把士官的职权一把揽过来,一竿子插到底,把士官抛在一边;二是要合理赋予士官“官”的权力。要赋予他们日常事务的处置权,重要问题的参与权,敏感事务的监督权,让他们有职有权,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干部缺编的情况下,可以指定优秀士官代理干部职务,连队党支部还应当根据本单位党员的具体情况,适当吸收优秀士官党员进支委,让其参政议事、献计献策;三是要为士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要优先考虑到士官的特殊作用,尽可能让其“当先锋”、“打头阵”。部队组织比武竞赛、科技练兵活动,要让士官登台亮相,尽可能展示其才华。在经常性的训练、工作、学习中,也要发挥士官的特殊优势,让其担任“小教员”。四、加强帮教,提高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素质。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一门艺术,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士官相对于干部来说,理论水平、能力素质、工作经验要弱一些,因此,基层干部要着力帮助士官提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素质。一是要帮助士官提高理论素养,打牢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础。理论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向,而且决定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引导士官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帮助他们掌握精神实质,学会理性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帮助士官掌握工作路数,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动仗。认真组织士官学习掌握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本特征、疏导方针、指导原则、方式方法、主要内容以及战士思想变化的规律,使士官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帮助士官提高工作能力,争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坚持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采取难题“会诊”、交流经验和具体传帮带等方法,对士官进行经常性培训,使士官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五、严格要求,增强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说服力。身教重于言教,事实胜于雄辩。基层干部要把对士官的使用和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启发士官的自觉性,处理好士官与战士之间的兵兵关系,防止情绪对抗,使士官真正成为士兵的榜样,通过他们的良好形象来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基层干部要适应士官制度改革的新变化,自觉依靠组织管理、依靠制度管理、依靠条令条例管理,切不可脱离法规,搞“土规定”,降低对士官的要求。一是强化三种意识。通过不断强化士官的“条令意识、纪律意识和兵的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别人的工作首先要管好自己,只有在行为上让战士心服,说理上才能让战士信服;二是及时化解士官与战士之间的矛盾。士官与战士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基层干部要因势利导,及时化解,防止士官与战士之间的关系恶化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热点”问题上,要增强透明度,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按条件,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及时树立典型。士官当中不乏小专家、小能手、小权威,因此,针对不同特点及时树立典型,并结合对优秀者的表彰,能够有效地增强士官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说服力.这是思想工作的,作用其它还在.装备管理方面这是军队作战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消防部队进行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中,消防器材装备保障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了战斗力的提高。如何能让手中的消防器材装备发挥其最大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成与败。消防部队基层中队器材装备管理工作的内容, 是根据灭火战斗的需要来决定的。消防车辆和随车装备是消防中队的主要技术装备,作为保管和使用它们的驾驶员,自然在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执勤备战中担负则重要的责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士官制度实施几年来,士官在部队兵员中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士官一般分为专业士官和非专业类(管理)士官两大类。专业士官主要是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士官,这部分士官一般有专长、有特长,掌握了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在消防部队来说,主要就集中在消防车驾驶员这一岗位上。按福建省莆田消防支队的实力统计,全支队共有士兵96名,其中士官49名,这其中驾驶员有28名,占到了士官总数的57%和兵员总数的29%。可见,如何发挥专业士官的技术骨干作用,是关系到加强基层中队器材装备管理水平的大事,值得做一番认真的研究。一、重视专业士官的技术骨干地位.基层中队驾驶员的配备基本上是一车一人,比较固定,而且基本上是士官。他们一般都是从士兵中的优秀分子成长起来的,而且经过总队统一的正规驾驶培训,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基层中队不可忽视的一支技术力量。对于他们的管理和使用,不仅是“开好车”的问题,而且要提高到整个器材装备管理的高度上来,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在现有装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专业士官的技术水平。作为灭火战斗人员,应能充分熟练掌握器材装备,做到“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而专业士官要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主要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1、熟悉装备器材的操作规程。专业士官不仅要会操作装备,而且要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装备损坏和事故。2、熟悉装备器材的检查。专业士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善于检查装备,注重发现故障,这样才能达到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只注意形式,不注意内容。3、熟练掌握装备保养技术。专业士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装备保养上,象爱护家用电器一样爱护装备器材。懂得为什么保养、怎样保养、保养什么,从而高标准地搞好维修保养,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地发挥战斗效能。4、熟悉一般的装备维修技术。随着器材装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作为专业士官要在熟悉装备性能、原理、构造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故障、准确分析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实施维修。特别在灭火作战中能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三、发挥专业士官技术骨干作用的方法。1、要求士官以模范行动把义务兵“带”好。专业士官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带动义务兵一起进行装备保管和使用工作。要手把手地教,让他们在岗位上及早地学会熟练的技术,带动义务兵刻苦学习、研究技术,带动义务兵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尽早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2、要求士官以全局观念把干部“帮”好。中队干部一般调动频繁,不一定都能熟练地掌握器材装备的维修保养技能,作为专业士官就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理所当然地冲在第一线,亲自动手排除故障,协助干部搞好技术运用。要把自己的技术看成部队战斗力的组成部分。3、要求士官以高度责任感把技术“传”好。专业士官的技术是部队培养的,要毫不保留地传给其他战友。保守的把知识看作私有或者变成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条件,就失去了士官的存在价值。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师带徒,专业士官的技术只有传下来,发扬光大 ,才有真正价值,才有部队效益。四、基层中队在专业士官管理上的几个可行措施1、建立专业士官的选拔、培训、使用和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生成。要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出台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克服专业士官管理上的随意性和“关系学”,创造一个“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专业士官有干头、有盼头、有学头,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努力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2、由一名士官负责中队装备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担任干部在装备方面的“顾问”。消防器材装备是消防员的武器装备,是消防部队参与灭火战斗的武器,在后勤管理上要求各基层单位,要有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而对基层中队来说,我们可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士官中采用民主推荐的方法,挑选一名思想过硬、技术精湛,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先进分子,担任中队技术带头人的角色,负责监督其他专业士官履行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对全队器材装备的管理使用,参加队务会,当作中队的一名班长级骨干,为干部提供专业士官和器材装备方面的助手作用。以一教十,以一管十,促进管理落到实处。3、目前可由驾驶员兼管高技术装备,落实责任制。对于各中队现有的高技术装备既专勤装备,如果简单地分工给战斗员是不科学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驾驶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机械常识和维修保养知识,可以分工给他们负责保管,工作强度不大,又能确保管理和保养到位,减少高技术装备损坏和保管不善的可能,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措施。总的来说,专业士官在消防中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骨干作用,才能真正把器材装备的管理水平提高档次。终于粘完一篇了还有《从强化组织作用入手加强士官队伍管理之我见 》大哥一定要奖点分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兵役制度改革后,士官已经成为基层队伍的主体。特别是二级以上士官多数是班长、骨干,又具备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因此成为基层中队执勤训练、灭火救援的中坚力量,二级以上士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队伍的稳定。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基层中队对二级以上士官管理难度大,普遍存在“兵”的意识差、不注意个人小节、在请假、婚姻及消费观念上存有误区等。因此,多数基层干部将二级以上士官视为“刺头兵”,不仅未能发挥他们的作用,甚至有些士官在中队起反作用,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建设。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二级以上士官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换个角度去管理,不仅要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士官,更应该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的确,多数基层单位未能强化党员意识来加强士官的管理,管理上大多是采取行政手段,造成士官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有所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士官党员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不深,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就行,把技术强等同于觉悟高,从而忽视了思想改造、有的认为只要关键时候上得去,平时工作无所谓等等。以及《充分发挥士官在部队基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士官,是部队建设的骨干与中坚力量。随着新兵役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充分发挥班长在部队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尤其在继承传统管理方法为主体的“兵管兵”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尤其是基层干部关注的问题。 一、“兵管兵”重要意义所谓“兵管兵”就是指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班长管理为主体的士兵群体相互管理随着新《兵役法》的颁布实施,大量的优秀士兵将选改为士官,作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予以较长时间的保留。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独立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并且在士兵行列中与义务兵朝夕相处,熟悉条令条例,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带兵能力,这首先为“兵管兵”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及兵员文化素质的显著增强,班长队伍素质也会随之有较大的提高,这同样为“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日趋现代化,大量良莠并存的思潮也在不断冲击着军营,为管理者知兵增添了较大的难度。而班长作为一个兵头将尾,与兵之间最熟悉、最了解,他们在时空上易于接近,感情上易于沟通,充分发挥其班长作用既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也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消除管理工作中的盲区,达到“拾遗补缺”之功效。因此,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兵管兵”比“官管兵”具有更多的优势。其次,我军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并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开展“兵管兵”既是我军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群众路线在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而且,通过“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还能激发基层士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接受管理、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其在管理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对干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产生“1+1>2”的管理。再次,通过“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引发各级管理者对自身管理动机、行为与效果的大量思考,促使管理者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认清当代青年战士的本质和主流,适应当代青年战士所具有的讲求民主、乐于参与、富于创新等思想特征;充分发挥班长在部队管理中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从提高对新时期战士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认识入手,把部队基层建设与士兵求进步、求发展的基本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动部队基层管理活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广大士官队伍在部队基层管理作用,作好士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观念要新。在现实管理教育中,带兵人的观念陈旧,思想政治教育与士官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新特点和必然要求。士官在部队的时间长,传统的说服教育方法对他们的作用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如何更新观念,用与时俱进的态度,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道理和深厚的感情引导士官明事理、守纪律、讲奉献,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这就要求带兵人要提高“五能力”,即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提高讲清讲明道理的能力、提高选择时机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纠正问题。平时,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基层管理者不愿在营区上下走动,除了正常训练外,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室写材料、看文件,对于战士以及营区内的情况,不能准确掌握。其实只有在平时工作中统筹安排时间,两腿多转,及时了解和掌握营区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细致问题,一些“死角”不能及时发现,给部队管理留下一些隐患,对营区的各种情况都做到“心中明”,才能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要细心、认真,根据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要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时要求部队改正问题。如发现了问题不愿意讲,认为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纵自流。如果这样认为,就有可能因小事酿成大祸,导致部队正规建设全盘否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路,所以,只有在平时工作中防范于未然,在第一时间内制止纠正不利部队管理的各种问题,才不至于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当然,在我们讲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切入正题,讲中要害。三是倾听意见,一些基层管理者在平时管理上缺乏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宽广胸襟,喜欢搞“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一人说了算,这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发展和正规化管理。平时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同志意见,共同研讨部队发展;虚心倾听战士对部队管理好的建议和战士心声,及时了解战士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思想疙瘩和个人问题,掌握营区周围群众对部队的情况反映,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打造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管理是关键,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比较落后的企业管理。如何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就是关注的焦点。面对着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企业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创新观念、不断完善经济管理。
一、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企业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企业经济必须实现管理的强化与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集约型与自主型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求企业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粗放式的企业管理,要提髙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以提髙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再次,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经济、智力型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管理层、加快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以人为本,重视环境管理,以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在各方面的变革、创新。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管理一直都存在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管理制度仍是原先的管理制度,过分地重视短期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控制与审核方面过于传统。有不少企业虽也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了规章制度,但由于各部门的责任、权利及义务归属不明确,使得许多职能部门敷衍了事,业绩考核只不过是走形式,还有的企业制度根本就无人监管、无人执行。此外,有一些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实际上企业在执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采取的措施往往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2、人力资源的问题
第一,人员流动太过频繁,造成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及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对工作人员缺乏技能及经验的教育和培训,企业难以整合、提升内部的人力资源,造成一些企业无专业人员进行成本的管理等工作。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使员工感到缺乏公正性,难以调动积极性,造成企业出现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源不稳定,使企业面临着人事危机。
3、企业的管理组织落后
(1)企业的管理组织模式过于单一。如很多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不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不注意企业在产品档次、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改进和提髙,仍采用改革前的传统“直线职能制”的管理组织形式。
(2)企业中系统相互交叉,各部门责任权力分配不明,时常发生矛盾,造成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企业领导的决策,导致决策的错误或延误。
(3)尽管许多企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是大多都用在应酬、会议上,使得学习时间太少、解决企业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4、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局限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粗放型管理是指通过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来创造效益的外延式的管理方式。很多企业只知道增加投入,盲目扩大规模,这样只会损耗企业的元气,促使企业走向灭亡。然而,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先进的内部管理来实现,管理跟上了,那么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发展就会更迅速,经济效益就会越明显。
三、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途径
1、创新观念,营造经济管理的创新氛围
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障碍。因此,首先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的思想,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培育企业强烈的创新观,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规定着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并赋予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以丰富的企业管理思想内涵。为此,企业领导要构建经济管理创新的软环境,设计创新文化礼仪和创新文化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以价值理念感染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2、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制度创新是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中的人进行的管理,既约束、限制,又要适时引导、疏导,保证人的行为在管理制度的范围内。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1)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情感管理,要理解员工、尊重员工、主动关心员工,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挖掘和培养人才
企业要打破地域观念,广泛捜寻可靠的、髙素质的人才资源,注重引进优秀的髙层次管理人才和髙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要重视培养员工,开发每个员工特有的潜质,让员工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的知识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人才。
(3)创新激励机制
传统的计件工资等激励制度,使员工处在被动的工作状态下,已失去了其激励效力,为此,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是当务之急。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特点,主动为员工创造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的条件,提供在环境、经费和时间方面的支持,这不仅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个人才华的肯定,从而促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髙。还可建立企业员工参与监督和决策的机制,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施展个人才能。总之,企业要重视激励人,充分运用物质和精神结合的方式,引发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的激情,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知识管理,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将成为核心资源。因此,首先,企业要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应把技术知识看成是一种商品,可在生产及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拥有和运用来取得利润,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网络,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强化知识的积累,注重人才的开发,建立知识主管业务,鼓励员工分享知识、创新知识。
3、注重战略创新,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在制订及实施战略过程中,要着眼于全球竞争,并抓住外部环境机遇,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即核心专长,是指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首先,企业要确立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企业的竞争主要以培育核心竞争力展开。其次,在面对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时,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竞争方式、创新运作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要不断地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多层的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建立紧缩的横向组织,突破有形的界限,以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提髙经营管理效率。其次,建立临时性组织,摆脱原有组织形式的束缚,实现增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能力的目的。再次,要通过网络技术,将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知识与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全体员工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建立学习型组织,力膙员工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4、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结构,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我国,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改组为股份制,建立了公司法人管理机构,但仍是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形成了不合理、不科学的工作制度,未能真正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有的效能。因此,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是迫在眉睫。一个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通过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的相互激励、互相制衡,建立起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实现权责分明又相互制约,以保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寻求更优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这也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论文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收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问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做认真的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书全文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竭力产生创见,要眼、手、脑并用,要发挥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 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采购论文提纲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在毕业论文中也有相应的选题。
浅谈军需采购与供应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军队军需保障乃至整个后勤保障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和冲击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局部的也有整体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军需物资的来源,扩宽了军需物资筹措的渠道,为军需采购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给军需采购带来了机遇和活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物资资源配置仅靠国家计划分配是不够的,客观上要求军队必须积极参与并利用社会主义市场,军需采购的市场必将日益扩大,所以对我军军需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费,更好的做好军需采购工作,想要把事情办好,其关健就是要追求军需采购效益。
一、军需采购效益的意义
军需采购的效益,是贯穿军需采购活力始终的一个中心问题,对合理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缓和军需采购工作的供需矛盾,有效的满足部队不断增长的需要,加速军事建设和后勤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需采购效益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军需采购工作面对全新的市场。而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又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军需采购的各个环节均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市场的内在规律,组织军需采购,以提高军需采购的整体效益,更好的搞好军需保障。
(二)军需采购效益有利于提高国防经济效益
军需经费是国防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国防经费比例的规模很大,努力提高军需采购效益,就可以从财力上减轻国家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军需效益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持,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需要。
(三)讲求军需采购效益是提高军需采购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
军需采购效益是军需采购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因此军需采购效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管理体制、采购方式、人员和物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讲求军需采购效益,以提高效益为宗旨,并以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各级采购工作的好坏的标志,将促进我们研究和改进军需采购体制采购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创造物质条件,从而提高军需采购管理水平,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二、提高军需采购与供应效益的途径
部队战斗力是由多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些元素直接联系到军需保障程度的影响,而军需保障程度高低又依赖于军事采购活力及其效益高低,我们讲求军需采购效益是指军需采购的整体效益,是军需采购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各个个体效益指标的综合,整体效益高于个体效益,个体效益又是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把握军需采购整体效益的同时,要具体把握好军需采购各个方面和各环节的个体效益的提高,做到从“整体”出发,从“个体”着手。
(一)选择适当的采购方法,提高军需采购阶段效益
在军需采购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采购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采购方法运用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提高军需采购效益。运用科学规范的采购方法,可以节省采购经费,减少采办环节,降低采办成本,规范采办行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需需求,提高采购效益。目前,军需集中采购的方法主要有招标采购、征求建议采购、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两阶段采购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军需采办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可选择的军需采办方法很多,但所有的方法都可以根据军需采办是否招标性质,将其划分为招标采办和非招标采办两大类。采办金额是确定招标采办与非招标采办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说,一次性采办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用招标采办方式,并有总后勤部物资采购管理局或总后军需军事代表局组织实施;采办金额不足50万元的项目,采用非招标采办方式。
(二)优化物资储备方式,提高物资储备效益。
改变以实物形态为主的“硬储备”方式。一方面,将部分军民通用的军需物资储备寓于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之中,逐步建立军队、国家和地方分工储备制度。军队以储备专用性较强。作战继续的军需物资为主,如军兵种专用特种被装、作战被服、专用可粮,制式野战食品、野战炊事装备和器材。军民通用的军需物质,如通用给养可粮、快餐食品、燃料、方便饮用水等,则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进行储备,采取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实物储备与技术、经费、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三)加速积压物资的推陈出新,减少过期物资的资金占用从外军的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在美国企业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达到10次的条件下,约为库存成本的1/4,为物流成本的1/10.近十年来美国的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6%,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一比重。因此我们可以试着把一储到底的储备模式改为动态储备机制,不断用新的和技术含量高的物资,代替过时物资,把相对过时的物质推向市场,变成新的经费。这样一来可以推陈出新,二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四)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资运行成本
目前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是种大趋势,例如沃尔玛都花费4亿美元巨资由休斯顿公司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并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把配送中心、供应商和每家分店更紧密的连成一体。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把营业的高效和准确提升到极致。外国的地方企业尚且如此,所以,为了我们部队军用物资的现代化信息化改革,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达到从接受汇总到供给的各种物流职能进行控制。一个良好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用军网进行发送与管理,提高发送效率、降低发送费用;实现仓库、发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有效利用,使之实现高效率管理与运行,提高物资保障供给的质量,促进军用物资能够迅速、准确地交给被保障单位,以其来降低物资的管理与运行成本。
(五)转变仓储形式,降低仓储配送成本
可以结合地方企业模式。比如海尔集团正采用的“移动式仓库”,它从顾客订单详细信息化直接控制生产数量,避免了以前产品堆滞积压的现象。这个企业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直接发货,并依靠招标的方法选择物流,再次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在我们看来,针对一些特定种类特定时间内配送的军用物资,也可以借鉴此类模式。目前我军类似单纯的储存和保管型仓库,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保障供应需要。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军用物资仓库进行创新改造,增加配送和流通功能,在储存、配送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物”的.时间状态,减少供、需之间的时间差,做到精细化供应保障。向流通仓库的方向发展,是现代军用仓库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空军后勤》总第25期.
[2]《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11.
[3]《后勤学术》总第376期2007,8.
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
摘要:“三集五大”背景下,我国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发展,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规模逐渐扩大,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三种模式,分析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以期改进电力物资采购及供应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电力物资的优化配置,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关键词:电力物资;集中采购;集中供应;矛盾
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与我们的生活用电服务息息相关,当前电网建设项目在物资采购和物资供应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符合“三集五大”的发展策略,符合“两个转变”的改革措施,基于以上本文从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的角度来阐述当前电力物资在采购和供应中的矛盾,并研究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推进电网工程的建设。
一、电力物资集中采购模式
(一)批次集中采购
批次物资采购主要指的是批次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批次采购的电力物资要满足需求明确、有计划、单次采购要形成一定规模的要求,同时批次采购的目标电力物资应当是国家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规定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物资。一般来说,批次采购的目标物资要根据电力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协议库存采购
通过预测的方式来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采购需求,通过招标或非招标等方式对物资采购数量、采购金额以及采购供应商等进行确定,之后实际物资需求以及现有库存的平衡要求供货单位以供货单的方式按照规定的时间分批次的提供相应的物资物品,最后根据供货单协议规定分批或分期付款。协议库存采购模式是当前比较大宗的电力物资集中采购模式。
(三)超市化采购
超市化采购一般适用于比较零星的电力物资采购,其主要根据采购策略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超市供应商,同时要对采购目标物资的信息进行明确,例如物资品种、规格型号、采购价格、相关配送及服务标准等等,在建立需求计划的时候,要力求简洁明了,同时要使整个采购过程快捷,电力物资配送服务要保证效率和质量。
二、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分析
(一)物资需求申报不准确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电网建设项目规模一般较小,但是工程数量众多,项目纷繁复杂,因此,项目单位在进行电力物资需求申报的时候,申报的物资条目众多,这就导致了需求计划提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从而引起对需求量把握的偏差。有着项目单位甚至对许多个建设工程项目和在一起进行申报,物资总量的把握都是靠经验进行估算的,这会影响到电力物资需求总量估算的准确性,物资需求数量往往与实际需求量相差较大,这会对电力物资的具体供应造成影响:一些电力物资的供应超过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造成此类物资库存量过大,未能履行实际合同的数量;建设工程项目需要的物资无法领用,供应不足,造成了结构性缺货现象。
(二)采购周期设定不合理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就目前来看,许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对物资采购工作和采购周期预设工作并不重视,对物资需求申报比较随意,认识不到采购周期的重要性,这会导致物资申报的滞后性,从而引起在前一批电力物资供应完毕、使用完毕后,后一批次的电力物资无法及时供应,进而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改变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当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致使已经申报完成并且进入招标采购进程的物资采购项目延期或取消,这就导致已经到规定交货日期的电力物资不能够按照交货期发货,从而形成此类电力物资的库存积压,对后续其他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造成影响。一些紧急电力抢修项目所需要的电力物资属于物资计划外,因此不能够提前提报需求,从而导致这些紧急的电力项目无法及时领到相应物资。
(四)物资复杂影响物资通用性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物资在型号、种类等方面的要求过于复杂,不同电力建设工程项目之间所需要的物资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差,这就降低了电力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库存利用率,从而给平衡力库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库存积压物资数量多是主要问题,而一旦出现库存积压补给会使电力物资长期占据库存,影响了其他电力物资的储存和供应,同时一些电力物资很可能因为长期的储存造成其使用性能的下降,甚至出现还没使用就遭到淘汰的风险。
(五)管理模式落后
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但当前许多电力工程项目单位并没有建立与集约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电力物资的需求提报、物资采购、物资储存、物资供应等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上。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有着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要求来建立多样化、针对性的采购模式,以此来解决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的矛盾,适应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
三、解决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矛盾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计划性
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是实现电力物资集中管理,解决集中管理与集中供应,矛盾的基础,因此电力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物资定额计划和物资及集中管理计划,为了确保电力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遵循以下三个计划原则:准确性和代表性,这需要依靠长期的物资集中采购经验和积累的物资定额资料以及相关统计报表等实现;可行性和预测性,建立的采购计划要积极稳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对于一些突发的情况能够有一定的预测,并建立计划备案;物资定额编制的完备性,物资定额不仅包括单项物资定额,还包括与之相应的综合定额以及主要的电力物资材料、相关信息和辅助材料等。在物资定额的过程中,应当对以往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要把计划周期内生产技术变化、市场需求因素等考虑在内,确定准确的电力物资需求定额。 (二)采购约束机制的建立
1. 权力约束方式
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因此电力企业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形成内部管理体制,通过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来落实采购人员的责任。对于一些重大的物资集中采购,要建立监督小组,实时接受人民和纪委的审查,采购中每一项任务要独立开来,避免权力集中,例如采购计划又物资需求部门编制,招标询价由采购管理部门掌握等。
2. 制度约束方式
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奖惩责任制度,通过制度来明确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中各个工作流程的责任,以此来提升采购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对于电力物资采购成本低、质量高的员工以及供应及时、库存管理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对于有失职行为和贪腐行为的员工给予相应处罚。
(三)提升电力物资的通用性
首先应当确定通用化标准,技术部门主导其他各个部门配合,对当前公司所需的电力物资进行梳理,通过以大代小、以高代低的原则对物资进行归拢合并,以此来减少电力物资的型号和规格,从而减少物资需求提报的误差,提高通用性;其次,对非通用物资的采购计划申报进行系统固化限制,对非通用物资做好标记,在采购计划提报过程中可以对于带有标记的非通用物资予以退回处理;第三,要建立规范化的非通用电力物资采购审批流程,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单位由于特殊原因不得不使用非通用电力物资时应当提交具体的理由,并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纳入采购计划。
(四)提升电力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力物资采购及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中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全覆盖,例如物资定额、合同管理、物资采购计划、库存管理、供应报表等。同时可以对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相关检索,以此来提升电力物资管理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是物资管理集约化的必然趋势,但在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之间的主要矛盾,并研究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完善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陈瑜.浙江电力运维物资集中供应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徐杰.面向电力物资多阶段迭代采购的供应商动态选择方法及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15.
[3]徐冶秋,汤笑.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8).
(作者单位:王婷、郏燕琪,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付慧梅,国网安徽阜阳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130 浏览 7 回答
167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169 浏览 7 回答
350 浏览 2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272 浏览 5 回答
240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4 回答
324 浏览 6 回答
341 浏览 5 回答
205 浏览 6 回答
219 浏览 2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194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