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论文, 都不算难吧。。
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轻松无忧论文网哦!论文格式模板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文最好自己写,这样才知道要怎么写,俺就给你找一些素材吧,反正俺不挣你的分,能帮助你就好了,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规模庞大。请问这些投资主要都集中在什么地方? 谈起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发动机是其中一大关键,目前已有大量投资集中于这个领域;仅在近几年时间里,中国就改造组建了几条新汽车发动机生产线。 随着大批新型柔性汽车生产装配线的引进,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越来越呈现出注重产品多元化、小批量生产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发展新趋势。 最近我出差到欧洲,在欧洲访问期间,我参观了7个机床工厂的装配车间,这些车间中正装配的机床90%销往中国.其中80%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订的货。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向欧洲出口汽车,中国汽车工业似乎比许多其他国家的同类行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要快得多,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的生产与销售现已发展为全球性规模,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的汽车生产能力总体上大于市场需求。同时汽车市场对汽车的品种、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汽车工业发展关键点在于汽车生产是否能满足某一地区的某一市场实际需求,如果满足,才可能形成国外产品进口到中国,国产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贸易格局.这就是汽车的个性化生产。近几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确比过去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研究市场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深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信息交流更迅速、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以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现在中国大部分汽车生产厂新引进的生产线都是比较现代化,为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实际上这在安全性和品质产量方面对中国的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与海外公司的合作仍将继续发展么? 中国和海外公司的合作肯定继续发展,国外好的产品和技术要进到中国来,国内好的产品也要出去。我们与海外公司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中国本着相互学习、自主开发的原则发展汽车工业。《知识产权法》是为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发明人的权益而制定的。《知识产权法》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利益。这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尊重对方,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跟国外合作的时候会更注重开发自己潜在能力了,这种学习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加工工艺。具体的技术我们要学,更先进的管理思想我们也要学,将我们的能力很好地展现出来。中国不断采用新技术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陈旧的技术不一定就不先进或不适用,新技术也不一定就先进或适用。采用何种技术顾客享有最终决定权。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必须时刻以顾客需要为导向选择采用适合的生产技术。 中国立法机构鼓励更安全更清洁、更节能的汽车,我们的交通发展首先是鼓励公共交通发展,这就要求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燃料类型或能源类型。关键是如何利用能源,综合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地利用能源。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井非形单影只,其他一些国家在这点上早有研究,并做出成绩。在未来三年内,中国汽车行业将盛行什么技术? 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新能源的开发问题,虽然从满足市场大众需要与符合法律要求的角度来看汽油、柴油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节能环保和各种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像汽车内部娱乐系统那样特殊配置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来决定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一个汽车行业科技人员的组织,目的是为科技人员的交流提供平台。交流的目的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汽车工业进步,推动汽车工业和国外的交流.推动汽车工业和世界的交流。从而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介绍到国内来,把国内的好的东西介绍到国外去。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专家认为,虽然2004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属于下滑阶段,但同欧洲和北美以及海外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 中国走向汽车社会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他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汽车工业占GDP的比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到1.5%左右。汽车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按照行业统计,汽车行业每就业一个人,可以带动其他行业间接就业11个人。据统计,汽车行业可以对38个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现在,中国每千人拥有22辆汽车,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22辆。不过,国际社会标准是每百户人家拥有20辆汽车,那么,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现在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因此,“汽车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 中国市场势不可挡 据美国跨国大咨询公司安永集团最新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是240万辆,而1996年,仅仅是37.7万辆。8年时间,增长了200多万辆。据英国《经济学家》集团的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增长3倍,达到690万辆。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生产将达到940万辆。 不过,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有关专家提供的数字,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是12辆。这个水平,是美国100年前的水平。不过,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急起直追。今年汽车生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中国能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大国。 为什么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提供的数字会如此不同?这是因为,中国有一种特殊的车型———农用车,并不算在汽车产量之内。但是,不管统计数字如何,所有专家都认为,中国老百姓对汽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中国的汽车市场,只有一个发展方向———越来越大。美联社援引总部设在荷兰的跨国公司TNT首席执行官M cCALL的话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势不可挡”! 汽车发展瓶颈问题 那么,哪些中国居民是主要的汽车购买群呢?中外专家都认为,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再加上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几个大城市的居民。2004年,中国人均GDP是1280美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21个都在珠江三角洲。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的GDP,都超过了4000美元。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专家都意识到了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能源、环境、交通还有消费信贷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专家们都认为,特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停车场的不足,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特别是轿车业的发展。而能源的不足,也是一个限制汽车工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可能一下子还无法找到替代能源,可能会找到D ISEL或混合燃料,但已经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了,希望能够减少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据有关统计,2000年,中国进口了70万吨石油;2004年进口500多万吨石油。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将耗费2500多万吨石油。届时,中国本国生产的石油远远不够用于汽车。如果不发展替代能源,那么,中国的汽车市场就不会突破这个瓶颈。(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人们对环保、节能等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近日,为期两天的“绿色未来-全球及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第6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顺利闭幕。 汽车行业内的政府官员、行业研究员及以大众、依维柯等为代表的各主要乘用车、商用车厂商汇聚一堂,热议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内容之一,节能环保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研究表明,200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占当年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将达到43%。2020年,则将达到57%。与此相对应,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在迅速上升。全国各大城市受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汽车排放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第一污染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一语指出了当前汽车产业节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节能环保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商用车也于今年7月开始执行国三的排放标准,但是相较于欧美等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工程仍有不小的差距,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电池燃料等新能源界定不明推进速度较慢等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节能环保呼唤“中国特色” “简单的抄袭国外的标准,欧Ⅲ变国Ⅲ,欧Ⅳ变国Ⅳ,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论坛上,一位车企的老板风趣的说到。 “中国的油品质量与欧美的情况很不一样,道路驾驶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使得我们发展节能环保时需与欧美有着不一样的思路,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一位业界专家向记者强调道。作为一家外资商用车公司,依维柯对此也表示了认同,“依维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在节能环保领域也是如此。 以我们在重庆红岩的合资公司为例,其即将上市的PowerTech系列重卡,我们不单纯是引进依维柯先进的Cursor9发动机和Stralis驾驶室车身,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市场特殊需求,量体裁衣进行了一些改造,如结合国内原有整车底盘平台打造等,从而实现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国Ⅲ排放。”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表示。 据悉,目前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及各车企制造商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特色”的重要性,一些体现“中国特色”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如甲醇动力汽车也陆续出炉。 车企观察:节能环保成为新竞争平台 汽车行业“绿色之风”劲吹的同时也成为了各车企经营方向的风向标。年中时油价的快速窜升,促使了小排量车行情走俏。很多以前以大型车为主的乘用车厂商,也纷纷借势推出了自己的小排量轿车。 “作为商用车公司,依维柯一贯重视自己对环保方面的承诺。我们在欧洲已经发展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目前在中国政府以及消费者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对环保有一个很强的意识。这样的意识也为我们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依维柯将引入其在欧洲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及理念,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在论坛上表示。 而像依维柯这样强调节能环保的车企不在少数。节能环保正成为各大乘用车、商用车厂商竞争的新平台。大众公司也于近日表示“十一五”期间其将力争实现在中国降低20%排放的目标。 据悉,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热点。长安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22台混合动力轿车圆满完成奥运会服务任务;吉利则已顺利研制出使用甲醇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更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母公司依维柯的技术实力,南京依维柯近日研发出纯电动轻客,该款产品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并于前不久赠予了中央电视台“环保万里行”栏目,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相信,随着节能环保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厂商新一轮的“环保大战”也将一触即发。 汽车业 现状与未来: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国家通过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控制,对汽车工业实行必要的保护,不过,我国汽车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将日益减少。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在高关税和配额制的保护下获得了超额利润,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增强了汽车厂家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为今后的降价竞争打下基础。从消极的方面看,一是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参与合资的跨国公司从零部件和整车的销售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三是那些没有经济合理性的杂牌小型汽车厂家也能获得利润,难以将其淘汰出局,加剧了汽车工业资源配置中散、乱、低的局面,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企业分割了大企业的市场,使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将分别下降到25%和10%,汽车工业依靠高关税和配额保护的局面基本结束。如何应对2005年之前的挑战,是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挑战: 来自城市结构弱化的挑战。人们原来以为大城市已经发展到头了,但当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后,就会看到大城市新的发展机遇期才刚刚开始。 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如何调整石油安全观,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石油安全保证制、供应机制,既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汽车产业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挑战。现在汽车热主要热在整车组装,而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制造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零部件的生产上。 来自重复性建设的挑战。去年以来,汽车产业的高增长对汽车产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许多地方出现了汽车投资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正常的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部分投资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的。在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一定要把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和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区别开来。 应对: 专家指出,放开还是管制,将成为今后政府的两难选择。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个从汽车工业到汽车产业,再到汽车社会的巨大变化。政府关注的重点,应该从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这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商网讯 入世以后,我国的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有着庞大的从业人员和五十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会面临危局险境,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一个沉重的话题 “入世以后,国内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对于加入WTO,张克似乎过于悲观了。 这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太慢。 张克说:“这是一个人们普遍议论的沉重话题。”在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汽车界仅有的一位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一汽集团年仅40岁的董事长竺延风,以及业内外的许多人士,就在用不轻松的语调,为这个话题加上各自的注解。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犹如一辆老爷车,这让张克感到痛心:“东风公司发动机的设计能力与20年前相比就没有太大差别。”而竺延风的评价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开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国汽车业即将为自己蜗牛般的发展速度付出惨重代价,一种人们通常难以想象、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亲身体验到的代价。 郭孔辉以2·2升丰田佳美车为例说,入世以后,最终关税将降到25%,这种车的价格将由目前约40万降到约28万,而质量和价格正是“国际竞争的核心”。此外,更强烈的冲击在于,对外商的政策将发生变化,本地股权、贸易平衡、国产化比例等要求将不复存在。 在严峻的形势下,张克认为,我们只能暂时把民族自尊心放下来,那种由国内独立开发、形成独立品牌的念头根本不切实际。 张克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外国公司蜂拥而入,即使国内汽车企业都垮了,做技术不也还要依靠中国人吗?只要中国人在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早晚会有中国人自己的公司。再说,入世以后,国内企业不会一下子就垮掉,我们也还有努力的机会。”为什么慢如蜗牛在探讨隐藏在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时,竺延风说,以往人们更多地谈论技术层面的东西,忽略了科技创新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作用。 与竺延风不谋而合的是,张克也将技术进步慢归结为汽车工业自身的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弊端导致中长期技术工作不受重视,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企业领导关心的只是机器、厂房和生产线,而不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设计能力的形成。”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金履忠还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提高国产化率,不强调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船舶工业从一开始就不强调国产化率,第一艘船出口时国产化率还不到50%,如今也不过70%,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三。 相形之下,汽车工业则令人失望。尽管像桑塔纳等许多车型的国产化率在不断提高,但正如郭孔辉所说:“这些年来,我们引进再引进,但并未摆脱依赖外国的局面,尤其是在轿车制造方面。” 据介绍,上海大众桑塔纳投产后的10多年里,德国的桑塔纳4次换型,其中两次大改,上海的桑塔纳却还是老样子。直到1997年后才出了个桑塔纳2000,但改动不很大,没有什么质的飞跃,而且改型时以德国大众和巴西大众为主,中方只是作为小兄弟参加。到了1999年,又去买德方的帕萨特图纸资料来转型生产。而帕萨特已经生产了若干年,图纸是现成的,净赚中方1亿美元。 关于中国汽车业技术进步慢的原因,人们还能找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一位汽车工业的老前辈在吉利集团看到这家私有汽车企业的活力后,发出由衷感叹:“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半个世纪还长不大,就是由于‘只准我干,不准你干’的行业垄断。” 合资不能白头偕老 “国外公司就是想赚钱,不是培养竞争对手,”金履忠说,“合资这条道路,用市场换技术,虽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根本的问题是,不可能培养我们的自主开发能力,不可能让我们的汽车工业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郭孔辉也说,作为合资一方的中方技术无份、资金短缺,过去的一个主要资本————受关税保护的市场也将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很快失去它原有的价值,这样合资的伙伴关系不可能“白头偕老”。 对于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卡车合资的消息,金履忠感到忧心忡忡。据报道,中国卡车业正与国际三大卡车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热恋期”。 “如果卡车也合资了,中国汽车业将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这位研究员说。而近邻韩国的表现,当令中国汽车业无地自容。张克说,韩国汽车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比中国汽车业晚了差不多30年,却已经走过了从引进到消化,再到自主开发的路。韩国人早就意识到,要自主开发,在合资企业是办不到的,“合资的目的是消灭合资”,于是在“翅膀硬了”以后开始“收复失地”,通过购买外方股权的办法,把合资企业变成单一的民族工业。今天的韩国汽车业,面对国际竞争已经比较坦然。 自主开发并不神秘 不过,金履忠认为,自主开发轿车其实并不神秘。比如说,捷达轿车尾部改型,中德双方都要求开发。德国人一开始瞧不起中国人,说“既然你们要做,就搞个东西试试看”。结果,中方开发出来了。德国人一看,确实不错,就认账了,还花上9000万人民币把知识产权买走。当然,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神龙。富康车要改为三厢型,结果由外方来开发,中方出了几亿法郎。 一汽拿到的钱虽少,但这个事实表明,我们并不是不能开发,金履忠说。他还认为,尽管有专家指出,国外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但国内的开发成本肯定要比国外低得多。 还有一些专家,更是把新一代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看作中国汽车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难得的最后机会。郭孔辉认为,在新一代汽车的技术方面,中国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机会。 “拉郎配”能行吗? 在机会面前,竺延风建议政府出面组织国家工程,积极进行新一代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 “在发达国家,由政府出面组织国家工程,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竺延风如是说。 但张克却不以为然,他将政府部门组织的攻关项目比作“拉郎配”,“虽然培育出了一批成果和专家,但所有的攻关项目都只是做出了演示车,没有形成生产能力,这也正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汽车技术投入大、回报大,负责任的应当是企业自身,而攻关项目并非如此。换句话说,攻关项目形成的技术无主体,像东风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两家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燃料电池演示车,就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哪个单位。 此外,张克还指出,高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之上产生的,我们不能低估高新技术的难度。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前面提到的那辆燃料电池演示车,就还相当原始。 (.E201W03066.) 3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10万辆到接近1000万辆的爆发式增长。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红旗轿车虽然为国人带来了自主轿车工业的喜悦,但是由于基础工业的薄弱和人才匮乏,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的汽车工业更多的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拷贝阶段。 进入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新时代,汽车工业也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1984年上海大众开始的合资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改革开放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引进还是购买车型”的争论,拉开合资时代的大幕,引进合资阶段的典型特征为“拿来主义”。以上海大众作为标本的合资进程为中国汽车的技术引进、吸收以及培育人才,给中国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技术换市场”的合资建设大大缩短了中国汽车接轨全球的步伐。 但由于政策上的约束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中国汽车业发展缓慢,由此,中国人自主造车的梦想愈加强烈,但在没有技术背景和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产品及技术成为模仿创新阶段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积累和10多年的合资进程之后,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批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华晨汽车、吉利汽车以及奇瑞汽车开始艰难起步,进入21世纪之后,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成为自主创新阶段的重要特征。2003年开始,汽车市场的井喷成为自主品牌集体狂飙的催化剂。以奇瑞汽车为首,包括吉利汽车、华晨汽车以及新进的比亚迪汽车等在内的自主品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体系,建立起最基础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以及销售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激荡国人30年,汽车行业也经历了30年的加速跑。这其中当然有丰硕的成果,但也遗留下一堆问题。自主品牌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基础建设导致民族汽车工业表面繁荣;合资进程在市场换技术之后的后遗症开始集中爆发,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人、车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汽车社会的提前膨胀也让诸多弊端提前暴露。 当前的汽车业全球低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如何让我们的汽车与人类更加和谐地共存?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实现有责任的增长?我们的汽车社会需要一个怎样的汽车市场? 30年太快,中国汽车业需要冷静地回顾这些得与失,是与非
1.论国产汽车品牌营销2.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义,策略)3.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4.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5.试论商标在汽车企业营销中的作用6.企业文化在汽车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7.汽车企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策略8.论某汽车企业的产品定位9.国产轿车发展战略探析10.汽车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策略11.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12.浅议汽车油气成本费用管理方法13.中小汽车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途径与策略14.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15.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刘 爽 专 业: 汽车车身设计 班 级: 2007级 指导教师: 张天时 2011年1月 摘 要近些年来,搭乘中国车市这艘万吨巨轮,自主品牌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少车企甚至乘胜追击,推出了面向高端的全新品牌。中国汽车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汽车绝不是“四个轮子加四个沙发”那么简单,更不是“论斤卖”那么幼稚,汽车是有品牌溢价的。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技术配置,挂上不同的标志,售价有天壤之别。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关键词: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 品牌建设目 录摘 要 1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新车型推出加快 品牌并购开始 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广告设计问题 4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5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层面 10结 束 语 16参考文献 17致 谢 18绪 论本文首先围绕着品牌战略的内涵、目标和特征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牌战略的理论研究模型品牌战略的阶段模型。从我国汽车经销企业历史发展阶段、汽车经销企业品牌战略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讲述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品牌战略实践,并指出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品牌战略对汽车经销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充分运用品牌战略阶段模型,对汽车经销企业在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评价以及品牌发展四个阶段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还在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策略模型。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营销模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符合当前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汽车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适应市场差异化、消费个性化的要求。经营、销售和服务都比较规范的特许经营专卖店,是目前汽车厂家积极推行的主要营销模式,这类规模合理、服务齐全的3S或4S店得到广泛推广。从客观上讲,我国汽车营销总体上处于产品不断更新、价格不断下降、宣传手段不断创新、渠道服务不断拓展提升的阶段。新车型推出加快1月8日,在法国巴黎的标志品牌标识发布会上,其全球总裁让,马克-盖乐,发布了全新品牌战略,并宣布2010年-2012年标致,将在全国投放14款新车型,而知其中的第一款新车---标致408将于本月25日在中国进行首发。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东风标致旗下各个车型全年累计销售突破11万辆,同比增长44%。2010年,除了即将上市的408,还将有一款全新的SUV引入国内,这款新车极有可能就是在欧洲家喻户晓的3008。到2010年末,东风标致希望将现有经销店的数量从280家增加到340家,以实现东风标致全面飞跃的战略目标。品牌并购开始 面对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增大了在中国进行品牌整合的力度,一个以合资外方主导的品牌重组与整合全面展开。长安福特、江铃汽车的整体品牌整合,是年底报出的汽车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而东风日产重组了郑州日产,上海通用对金杯通用的重组都已经接近尾声,上汽集团未来可能对江西五十铃和重庆重汽重组,大众也积极在中国加强领导力量,试图将南北大众整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汽车产业己经开始进入了战略重组阶段。有专家预言,未来5年,中国汽车企业的总数量,将下降到10家左右。除了上述外资重组外,中方在整合资源基础上主导重组,和中方为了优势互补而进行的强强联合,也开始在酝酿之中。 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我国大部分合资汽车企业在品牌方面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引进车型的同时也引进品牌,汽车营销基本上都是“为他人作嫁衣”。即便如此,一些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个性需求来实现品牌的本土化,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一个课题。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由于外资品牌和自身营销不力的原因,发展缓慢。如一汽红旗轿车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只有靠马自达来延长红旗品牌的生命,而吉利、奇瑞,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价格低廉的优势不再出现,丰田、通用对其知识产权的诉讼也折射出民族汽车工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劣势。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近几年来,新车上市时加价销售似乎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以广州本田生产的新雅阁(ACCORD)、飞度(FIT)和上海通用的别克凯越(EXCELLE)为甚,其他车型上市初期也是短暂炒一阵子,只是持续时间不如上述三款车长。由于炒车现象的存在,购车者多付了钱,欲购车者却多付出了等待的时间,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下去,企业和经销商就会给外界一个非诚信形象。与加价相对应,一些企业也出于“赚快钱”的心理,定价策略也出现随意性的倾向,新车上市时定价偏高,一旦市场反应不佳,便马上宣布降价。如江淮瑞风(Refine)上市仅三个月,最高降价幅度达6万元,本来企业降价是想制造热点,但频频降价反过来会助长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对销售无益。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降价都是对己购车主的一种伤害,而准备购车的消费者也会怀疑企业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这都会令企业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广告设计问题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汽车广告扑面而来,但很少有广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广告的媒体投放策略方面,一些汽车企业的随意性更加明显。他们选择媒体的依据,不是媒体的有效发行量和媒体影响力、媒体目标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是否重叠,而是与媒体广告部门负责人(业务员)的个人关系。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目前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期,同时我国为汽车工业征得的五年保护期已过近半,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必须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种种束缚,是中国汽车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坚守和发展自主品牌,在开放中走自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自主品牌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必然条件我国汽车产业20年来的合资政策无论在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技术人员、输送管理经验、传播营销理念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大量的合资中,我们不仅没有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明显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反而丢失了原有的品牌和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的价值和作用,大多数厂商仍然以广告促销、渠道建设、产品推广为主导,对于品牌的建设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广告诉求也大同小异,并不能明确的传播品牌的个性,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停留在产品层面上的价格竞争和单纯的促销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利润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自主品牌价值的流失。自主品牌的载体,与其说是汽车产品,倒不如说是汽车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解决是技术的生存权的问题,所以,自主品牌对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建立自主品牌是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最新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而其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占据了全球50%左右,个别行业(如计算机软件)则超过了90%,这说明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的时代转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国际市场上,因为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了,产品之间的物理属性已经相差无几,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所以品牌不仅带来产销量的不同,更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可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已经跨国公司作为控制资源的配置资源,抢占和控制市场的利器,简而言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就是其于国际汽车巨头品牌的博弈过程,未来10-20年,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能否培养出自己的全球品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表现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可谓严峻。从近三年的市场表现看,自主品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A0和A00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其中特别是A00级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降到2009年的,今年上半年降至。 “国家鼓励小排量车只是一个口号,所以自主品牌现在日子相当难熬。 ”在第七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上,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的一番话让自主品牌汽车的经营者感受到了一丝寒意。饶达表示,汽车下乡政策取消以后,明年自主品牌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许多大型汽车厂商开始进行“品牌专营”和“品牌专卖”。但是,对于品牌的真正内涵,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理解,经常把品牌与企业、品牌与产品甚至品牌与市场销量简单地混为一谈。从中外企业品牌经营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品牌经营依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主品牌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亟待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等几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一直不愿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也提出了苛刻条件。虽然合资企业大部分已建立了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机构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近年虽然开始有少部分合资企业开始了一些开发尝试,但主要是产品的局部改进,离整车开发还相当遥远。 同时,我国在研发人才的数量方面也严重不足,和发展自主品牌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同汽车工业强国相比差距甚大,这已是各方面公认的事实。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约占30%,我国则不足8%。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发展自主品牌的技术人才约需10万人,目前仅2万余人,缺口达80%。这么大的缺口仅靠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在近期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研发人才的基本积累。提高品牌经营意识 我国汽车企业大多数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忽视品牌的资产价值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打造知名汽车品牌,谋求长远发展,而是急功近利,仅仅关心汽车的产量和销量。至1997年,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外资已达14亿美元,“桑塔纳”等一些品牌的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但是,这些产品的品牌仍不在中方,人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占据国内汽车市场。 同时,我国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品牌的品牌经营意识,甚至引起争端。发生在汽车界的两条“金龙”(厦门金龙和南京金龙)各持半块“金龙”商标的诉讼案例,就是品牌保护和品牌经营意识淡薄的典型例证。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国外汽车品牌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它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有助于品牌传播,也体现品牌的个性。如“本田”、“丰田”的轻巧和节能:“凯迪拉克”的豪华和气派:“奔驰”的高质量和卓越的性能,以及“法拉利”的速度和个性。这些品牌的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并形成共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而我国汽车业往往忽视对品牌个性化特征的塑造。品牌缺乏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没有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产生吸引力的要素。对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想追求卓越品质,还要标榜经济实惠;想诉求豪华舒适,还要实现大众化,以至品牌形象模糊,定位混乱,让消费者难以选择。 国内的汽车制造商现在纷纷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的子品牌和车型,细分市场这个词成了制造商最喜欢用的词汇。从表面上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和定位似乎符合市场规律。但事实上,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匆匆推出众多子品牌的结果,就是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都没有达成最强势。而那些定位很接近的子品牌或者子车型更是混淆了客户的视线,使客户不能清晰地识别品牌。 比如南京菲亚特在菲亚特这个品牌下先后推出的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这三个子品牌的定位接近,像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就是在一个平台上派生出的三款车型,目标客户的差别细微,确切地说更像是三个车型。很多客户喜欢菲亚特这个散发着意大利气息的品牌,可是当他面对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款细分车型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细分市场的客户群。重视品牌内涵 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在如何塑造品牌的问题上陷入误区,把品牌推广的重点放在了广告和和促销等品牌传播方式上,妄图通过媒体炒作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对品牌内涵的有效性传播,对维持品牌的基本元素缺乏深入研究,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的有效营销和渠道建设工作也不完全到位,造成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忠诚度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吉利汽车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美誉度偏低,品牌联想较差,品牌形象低端,几乎没有品牌忠诚度,品牌表现始终差强人意。同时,吉利在品牌传播和管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区:以“另类”的方式为品牌贴上低端的标签,品牌定位模糊,品牌系统紊乱,品牌DNA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几乎没有品牌文化内涵等。通过政府主导扶持自主品牌 政府采购对汽车品牌的正面影响以及对私人购车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政府公务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企业信誉,政府公务用车的形象成为不花钱的广告,牢牢印在消费者的心里。现在,许多汽车厂商把进军政府采购市场作为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私车市场的战略措施,这是明智的。政府汽车采购的大幅增长,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增大经营业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政府采购本身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采购会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并要照顾小企业和以解决妇女等弱势群体就业为主的企业。“在国外,政府公务用车开进口车,那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因为汽车工业水平是代表国家是否强势的一个因素,只有国家强势了才是政府最大的面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专家如是说。 据了解,美国是最早采用政府采购政策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采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美国《联邦采购法》中,有专门针对技术创新成果采购方面的内容。如美国在1933年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对处于技术领域工业发展早期的产品进入市场,政府采购有效地降低其进入市场的风险。加拿大、欧盟、日本、美国的政府采购基本是由国内供应商提供的。 对于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还需要市场培育。政府采购应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种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有关专家指出,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创业投资未成气候、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现状下,为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产品需求市场成为解渴之源。希望政府能把相关配套资金作为采购资金,以表明政府支持的态度。政府采购可以有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在自主知识产权买方市场形成后,技术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创新起决定作用。 加大品牌文化培育力度 自主品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进步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努力,自主品牌发展最终将被合资车企打败。目前,合资自主与独立自主两大阵营的竞争,一个俯身向下剿杀、一个奋力向上突围,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对峙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价格战仍旧是双方竞争的撒手锏,但品牌与技术的影响因素,正在迅速崛起。 10月初,在新华信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在购车选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品牌可靠位居第一,价格优惠其次,服务专业排第三。其中,产品品牌与经销商品牌的可靠性在购车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自主品牌中已宣布实现盈利的上海汽车,今年也遭遇了相当大的困难,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超过12万辆,较年初提出的18万辆目标相差甚远。同样来自国企背景的东风乘用车今年1-9月份累计销售2万多辆。 与更为消费者熟知的长安、奇瑞、吉利相比,上海汽车与东风乘用车都还得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汽车作为消费产品,只能千方百计建立起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或是重建品牌形象。如上周末在北京,长安汽车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品牌标识、主流乘用车品牌标识、商用车品牌标识、以及公益品牌标识在内的四大品牌新标识。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全新品牌战略也是长安面向未来的企业战略蓝图确定的标志。 而建立品牌形象,除了让品牌为公众熟知,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环节的质量。今年以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都加大了网络重组和拓展的力度,市场终端的表现不错。 参考文献[1] 王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几点思考 人民出版社[2] 张扬,中国汽车市场,浙江大学出版社.[3] 欧阳镇明,汽车专利,北京人民出版社,[4] 庄守鑫 文献来自:信息网络 2004年 第06期[5] 朱慕菊.汽车营销市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6] 钟启泉.国内外品牌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7] 郭竹亭 汽车车身设计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8] 黄天泽 黄金陵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艺出版社 2005[9] 李春明 汽车品牌市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0] 陈家瑞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郑树清.论汽车工业的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兼谈中国汽车工业,上海经济研究[J], 2005[12] 王长征著,《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一版[13] 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结束语这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所学的各门知识的一个综合检测,同时也是已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的业务能力的很好锻炼。毕业设计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专业知识和以前所学的其它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毕业设计中,我掌握了很多专业词汇,这对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经历了三个月的辛苦,但在整个毕业论文中我尽心尽力,力求完美。但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论文中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出。收获之余略感本次论文创新不足略感遗 。 致 谢 弹指一挥,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收期间的一幕幕,依然鲜活,浮现在眼前,为感谢所有长期以来培养,帮助,支持和影响我的人.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天时老师,本文再开题前,以及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张天时导师的悉心指导,导师的教学和以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仍能在百忙之中对本人关怀备至,对本文的选题构架,审稿和定稿工作,给与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堪称治学和为人的楷模.. 其次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有力支持和鼓励. 再次感谢本论文中参阅的有关资料的作者,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本文也是无法完成. 特别感谢我的姐姐,她做为我的坚强后盾,在背后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本论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亲情是我不断努力和进取的动力. 祝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喜乐安康.
自己写吧,都毕业了,尽力给自己留个美好回忆吧
真想帮你写写,已经有了那么多详实的资料,冷静思考思考,到时候思路,应该不难。但看看大家说的没错,马上就毕业了,还是自己深入思考,以便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晚安!
149 浏览 5 回答
235 浏览 6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186 浏览 5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177 浏览 2 回答
248 浏览 4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4 回答
282 浏览 7 回答
318 浏览 4 回答
355 浏览 3 回答
214 浏览 5 回答
323 浏览 5 回答
185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