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知道疫苗是什么东西!(一般是活疫苗和死疫苗联合运用) 疫苗是弱病毒-注射到体内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来抵抗病毒! 是抗体抵抗病毒 不是疫苗抵抗病毒!一切顺利的话(各种原因一般不会太顺利)疫苗完全产生抗体需要20-30天时间! 如果是被带有狂犬病的动物伤害!这时候已经在西方极乐... 注射疫苗 各种原因可能不会产生抗体 称为免疫失败! 是否有抗体一验就知道!不是说你注射疫苗了就一定能产生的!如果疑是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伤害!注射的不是疫苗!如果这时候注射疫苗就会诱发没发作的病毒! 该 注射的是血清(血清是外源性的抗体!)直接能抵抗病毒! 健康情况下 疫苗完全产生抗体需要 20-30天 (一般不太顺利 所有要连续几次注射) 即便不诱发 需要这些时间来产生抗体 你可能已经在西天路上...最后你认真看下面文章再自己决定该怎么处理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周末》9月8日24版刊登了《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作者严家新,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我非常认真地拜读了这篇通俗科普文章。假设其结论都是基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医学研究的话,我们能辨识一些传统谬误(其中是否不乏利益相关者对于大力推介疫苗的经济动因?),从其中获知几个基本结论。由于原文比较专业,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如果理解不当文责我付):一,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二,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WHO认为,如果犬(或猫)伤人后,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伤者不会被传染。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那就绿了),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七,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如果再次被咬伤,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比卫生部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十,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以后再不慎被咬,最多强化2针);2,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3,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再说的白一点,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不能无视不处理,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邻里纠纷,社会矛盾,舆论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 附录: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意味着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卫生部尚未出台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再次暴露后如何处置一些最近发表的临床试验表明,已接受3剂至5剂狂犬病初次系列接种者,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无论此人体内是否有可检测到的抗体,再次暴露后接种2针,即足以引发出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而且再次暴露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接种免疫球蛋白)。几年前在德国有一个相关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确诊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给了4个人。这4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终存活下来,其余3人都在移植手术后数周内死于狂犬病。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证明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卫生部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与WHO的规定相比较,可见再次加强接种超过2针就属于滥用的范畴。所以卫生部的规范应当修订。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装都是5针一盒,不能拆散销售。有相当多的狂犬病门诊,对所有前来接种者,包括再次暴露后的接种者,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每人接种5针。结果一年内一人打10针或20针的并不罕见,甚至出现职业养狗人因频繁被狗咬伤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接种50多针的极端情况。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疫苗滥用。恐狂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能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坚决杜绝狂犬病疫苗的滥用,则综合测算,中国每年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有可能在现有水平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并不会增加狂犬病的死亡人数。
2005年,分别来自泰国、英国和WHO的3位著名狂犬病专家Veera Tepsumethanon, Henry Wilde和 Francois X Meslin共同在《泰国医学会杂志(J Med Assoc Thai 2005; 88(3): 419-22)》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提出可在不能充分满足十日观察法的条件,用六条标准来判断活狗是否为疯狗。该论文的题目是《活狗中诊断狂犬病的6条标准》 要诊断一只活狗是否有狂犬病,如果不能充分满足十日观察法的条件,则可依次采用下列标准: 1 )狗的年龄?a) 少于1个月------------------->不是狂犬病。(说明:狂犬病在狗体内通常有1个月以上的潜伏期,所以年龄一个月之内的狗通常不会有狂犬病。而且刚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小狗被其他疯狗咬伤而不被咬死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一。)b)一个月以上或不知道----->进入2 ) 2 )狗的健康状态?a) I) 正常(没有病)或 ii ) 患病超过10天--- >不是狂犬病。(说明:此处 i)观察时间通常不足十天,原理类似于十日观察法。ii ) 如果有病超过了十天,也肯定不是狂犬病,因为狗患狂犬病如不进行抢救,不到十天就死了)。b)10天内开始患病或患病少于10天,或不知道----->进入3 ) 3 )疾病如何演变?a) 从正常健康状态急性发作-------- >不是狂犬病。(说明:狂犬病发病的进程一开始通常是缓慢进行的,有1-3天的症状轻微的前驱期,然后逐渐变得越来越严重。)b)逐渐发作或不知道------------- >进入4 ) 4)在最后3-5天的临床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如何?a)稳定或改善(未进行处治)----- - >不是狂犬病。(说明:狂犬病一旦发病,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到后期,严重程度不可逆转。)b)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发展,或不知道 ---->进入5) 5 )狗显示“转圈”的动作?(常绊倒或沿圆圈漫步,头部撞墙,好像眼瞎了。)a) 是------------------------------------ >不是狂犬病。(说明:是狗瘟热或其他疾病的表现。)b)否或不知道----------------------- >进入6 ) 6 )在生命的最后一周,下列17种体征或症状,这只狗是否表现出了其中的至少2种?a)是----------------------------------------->是狂犬病。b)否,或仅显示1种体征---------->不是狂犬病。 1.颚部下垂、显得无力。2.异常的犬吠声。 3.舌头伸出、下垂,大量涎液流淌。 4.舔自己的尿。 5.特别喜欢舔水。 6.返胃。 7.行为改变。 8.咬和吃异常物体。 9.攻击性行为。10.未受激惹也咬人。11.没有明显理由地狂奔。12.跑或行进时姿态僵硬。13.烦躁不安。14.在隔离检疫期间乱咬。 15.昏昏欲睡。16.不平稳的步态。17.经常呈现“座狗(Dog sitting)”的姿态。
1995年6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狂犬病研究室前主任蒋安立(HerryTsiang)博士专程访问本所,进行学术交流。双方达成在狂犬病毒研究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意向。蒋安立博士最早明确提出在中国要解决狂犬病的防治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建立狂犬病检测中心1996年2月,受蒋安立博士之邀,我室的严家新研究员去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学习狂犬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技术,带回了蒋安立博士赠予的许多资料和实验材料。1996年3月,蒋安立博士再次专程访问我所。此后十余年里,蒋安立博士每年都要访问中国;其接班人Bourhy博士也多次访问中国,与我所共同开展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诊断试剂的研究,协助我所建立符合WHO标准的狂犬病检测中心,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共同向欧共体等机构申请科研课题经费等。该论文的结果再次证明RFFIT的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都不低于MNT(小鼠中和试验),同时具有更加快速、价廉、简便等优点,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可取代MNT。1998年10月,由PRA(中法先进研究计划)支持、由蒋安立和Bourhy博士发起并组织的中法狂犬病诊断和控制培训班成功地在中国CDC传染病所(北京)举办(唐青主持)。我所的严家新和徐葛林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本室产品曾四次送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WHO狂犬病参考与合作中心试用,结果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内数次全国性狂犬病研讨会和学习班上,我们建立的方法和制备的试剂都获得了好评,在与国外试剂的大量现场对比试验中都证明效果相同或更好,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多年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不仅大量购买我们生产的检测试剂盒,还多次购买我们的单抗(原材料)用于相关研究。我室制备的狂犬病毒检测试剂先后出口到法国、突尼斯、希腊、伊朗等国用于狂犬病实验室诊断,据用户反馈信息,我们的产品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外同类试剂。(本工作得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WHO狂犬病参考与合作中心主任HerryTsiang博士的技术指导和法国巴斯德梅里厄血清疫苗公司(PMSV)的部分资助。)在国内首先制备出抗狂犬病毒(RV)核蛋白(NP)荧光标记抗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检测RV中和抗体的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方法,经与小鼠中和试验(MNT)比较,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可取代MNT。狂犬病目前在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严重问题[1-3],因而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广与狂犬病毒(RV)有关的各种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WHO专家委员会肯定并推荐将小鼠中和试验(MNT)和RFFIT作为检测RV中和抗体的两项基本方法[4],并建议在可能时尽量用RFFIT代替MNT,因前者更快速、价廉,且灵敏度与MNT相同。进行RFFIT需要有抗RV核蛋白(NP)荧光标记抗体。我们在国内首先试制成功此关键试剂[5]的基础上,建立起微量RFFIT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与MNT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有希望在狂犬病的临床诊断、疫苗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项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现将有关实验的结果报告如下。BHK21/BSR细胞,已适应该细胞系的RV攻击病毒CVS株(ATCCVR959),以及已知中和滴度(IU/ml)的抗RV标准血清(批号I-1995-10-11)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HerryTsiang博士惠赠;接种RV疫苗(法国巴斯德梅里厄血清疫苗公司生产的VERORAB或本所生产的RV疫苗)前后的人血清由本室肖鼎昌医生提供。细胞培养基:D-MEM,GibcoBRL产品。Lab-Tak细胞培养载玻片,Nunc产品。Falcon96孔平底细胞培养板。Opton荧光显微镜。抗RVNP荧光标记抗体参考标准品为法国巴斯德Sanofi诊断用品公司产品(批号6E022U),本文中简称pNF;本室自制的相应产品,本文中简称mNF,见文献[5];本文中未注明采用pNF的,均采用mNF。组织培养RV的快速滴定按文献[5-6],待测RV样品经系列稀释后感染BSR细胞,细胞质内的包涵体(主要成分为RV的NP)的荧光可在24小时(固定毒)或48小时(街毒)后检测到。通常在低倍显微镜(160X)下检查20个视野(用Lab-Tak载玻片时),或8个视野(微量法,用96孔细胞培养板时)。滴度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用荧光灶单位(FFU/ml)表示。进行RFFIT时攻击病毒采用CVS株,病毒的最适攻击剂量为经24小时温育后能使80%的细胞感染(产生荧光包含体)的最高稀释度。将固定量的CVS病毒与系列稀释的待测血清(包括已知滴度的参考血清)一起温育(体外中和反应),然后加入敏感细胞(BSR)悬液。经24小时温育后,细胞单层用丙酮固定,用荧光标记的抗NP抗体染色,以检测未被中和的病毒的存在(荧光灶)。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计算每种待测血清使固定量CVS病毒的FFU/ml减少50%的稀释度,然后与已知滴度的参考血清比较,计算每种待测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将同一份CVS毒种分装保存于一70℃,在半年时间内6次重复用mNF和pNF平行测定其滴度,所得的结果相当稳定,相互间也无差别(对于病毒稀释度,t=,;对于病毒稀释度,t=,,见表1)。此CVS毒种经测定在小鼠中的毒力滴度为(Sm=),可用作毒力参考标准品以换算未知样品在小鼠中的毒力滴度(根据未知RV样品与此参考样品在组织培养中用荧光灶单位(FFU/ml)表示的滴度的比值,可直接换算出其小鼠LD50滴度)。此CVS毒力参考品经24小时温育后能使80%的BSR细胞感染的最高稀释度为1160,此稀释度即用作RFFIT的最适病毒攻击剂量。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提供的抗RV标准血清为参照,分别用RFFIT和MNT各4次重复测定参考血清A和B的中和滴度,结果见表2,这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对于样品A,t=0 儿童棉鞋。444,;对于样品B,t=0。768,,),即可认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对接种RV疫苗前后的人血清样品52份,分别用RFFIT(平行采用mNF和pNF)和MNT测定其RV中和滴度(仅测定样品的中和效价是否大于)。在进行RFFIT测定时,采用mNF和pNF所得荧光抗体滴度之间的符合率(52/52)为100%,而RFFIT与MNT之间的符合率(51/52)则在98%以上,其中不相符的一份样品MNT定为阴性,经RFFIT复测滴度稍大于临界值(),为弱阳性(见表3);这也说明RFFIT的灵敏度可能略高于MNT。同时用RFFIT和MNT对18份在不同时间采集自暴露后接种VERORAB疫苗者(编号37和45)或接种本所生产的RV疫苗者(编号121)血清样品的RV中和抗体滴度进行检测,结果用RFFIT和MNT测定同一份血清的滴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与相应的算术平均值相比较,绝大多数结果的变异范围都在25%以内(见表4)。本室制备的mNF成本低廉,效果稳定,在上述应用试验中都与法国巴斯德Sanofi诊断用品公司相应产品pNF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完全相同,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WHO狂犬病参考与合作中心对这两种试剂进行的对比试验也得到相同结果(,个人通讯)。在应用抗NP荧光标记抗体的基础上建立的RFFIT方法,其原理和所得结果与MNT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所专一检测的都是特异性地针对RV的保护性中和抗体),而且比MNT更加快速(实验所需时间由14天降至2个工作日)、价廉,重复性更好,因此得到WHO的肯定和推荐[4],在国际上已成为最广泛接受的对MNT的替代方法。Fitzgerald等[8]曾进行3个实验室的合作研究以比较MNT和RFFIT的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采用MNT所得结果的变异范围为67%-149%,采用RFFIT的变异范围为68%-146%。本文中分别用RFFIT和MNT各4次重复测定参考血清A和B的中和滴度,采用MNT所得结果的变异范围对样品A和B分别为81%-123%和78%-129%,采用RFFIT所得结果对样品A和B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3%-120%和86%-116%。结果都证明RFFIT的重复性不低于MNT,而且这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Zalan等[9]将RFFIT方法微量化,即用96孔细胞培养板代替价格昂贵的Lab-Tak细胞培养载玻片。其优点是可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大大减少了试剂用量,而且观察结果容易并能减少判定上的误差。本文的结果也证明这种微量化方法优点更多,值得推广。综上所述,本文的结果再次证明RFFIT的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都不低于MNT,同时具有更加快速、价廉、简便等优点,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RFFIT可代替MNT,有希望在我国狂犬病的防治和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5.严家新,李承平,徐葛林,等.抗狂犬病毒核蛋白荧光标记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第四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武汉,1997,P110。(human)bythemouseneutralizationtest(MNT)andtherapidfluorescentfocusinhibitiontest(RFFIT).JBiolStand,1979,7(1):(RV)nucleoprotein(NP),therapidfluorescencefocusinhibitiontest(RFFIT)forthequantitationofrabiesvirusneutralizingantibodieswasestablishedanditsreproducibilty,specificityandsensitivitywerecomparedwiththemiceneutralizationtest(MNT).ThismethodcouldreplaceMNTinmostcaseofquantitationofRVneutralizingantibodiesanditwouldbeusedwidelyintheresearchonRVand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rabiesinChina.免责声明本文是作者在光明网卫生频道原创专栏内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没出血不用打,狗精神状态良好不用打,狂犬疫苗保一年,去年10月打的所以这次不用打,如果是疯狗咬的,出血了,处于狂犬疫苗保护期内的年末的话,需要补一针。综上所述不用打。
350 浏览 5 回答
281 浏览 5 回答
107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3 回答
255 浏览 7 回答
141 浏览 4 回答
182 浏览 4 回答
321 浏览 4 回答
271 浏览 4 回答
341 浏览 4 回答
259 浏览 3 回答
163 浏览 5 回答
144 浏览 2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