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章 简要介绍成本控制的相关情况、现行方法及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和差异;第二章 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介绍企业的成本控制,横向上主要把企业的成本控制划分成几个阶段,纵向方面主要介绍企业间成本控制的不同;第三章 分析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中人员的观念落后、重视产品生产过程而忽视了销售等环节对成本的影响、重视单纯的产品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成本动因管理等因素;第四章 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通过相关分析和趋势图分析,得出一系列成本控制实行时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通过上面几章的分析和结论,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和措 施;前 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成本控制又作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基础,所以成本控制的准确程度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突现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观念落后,重视生产环节忽视其他环节等问题,加之企业外部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最终大大影响了成本控制的准确性。所以,对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可以加快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的进度,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章 成本控制概述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涵义与特征及成本控制意义 (一)成本的涵义与特征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成本概括为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须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等。(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企业对出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责任。如何反映和控制这种责任呢 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为:供→产→销,且供销环节的外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因而,成本控制仅限于"制造成本"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根据生产任务进行原料采购,其经营环节为:销→产→供,且供销渠道变化,价格波动频繁.因此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应冲破狭隘的"制造成本"领域,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研究.二,成本控制的意义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战略是着眼长远,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的总括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应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河北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总经理刘汉章能够坚定不移地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成本控制制度在整个邯钢加以全面贯彻实施,从而使邯钢连续多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邯钢经验不仅充分说明了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我国企业如何走出一条通过成本控制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效益。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要求成本控制能够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真实性。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2、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符合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四、成本降低1、成本降低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做出的努力。它与成本控制有区别的:(1)、成本控制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成本降低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2)、成本控制仅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而成本降低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3)、成本控制是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而成本降低应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4)、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2、成本降低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3)、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4)、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成本。(5)、要持续降低成本。3、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1)、开发新产品;(2)、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3)、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4)、改进员工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成本意识。第二节 标准成本及其制定标准成本是指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1、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梁河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的说应称为“成本标准”。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2、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二、标准成本的种类1、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它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一期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2、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它是指根据其使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它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它可以用于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的计算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确定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参加。价格标准包括原材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鞥,由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的。采购部门市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劳资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承担责任。1、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得损失;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用量标准时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它需要按照产品的加工工序分别进行,仁厚加以汇总。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直接人工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如果是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者是预定的小时工资;如果采用月工资制,需要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计算标准工资率。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的。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和直接人工总工时计算求得。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第三节 标准成本的帐务处理对各会计期末成本差异进行的处理:1、结转本期损益法,主要是将“本年利润”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去的。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的。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是将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照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3、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是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大小、原因、时间等。因此可以选择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的差异则可由企业依照情况而定。但是必须强调是处理方法必须保持一贯性。第二章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 第一节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概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且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济将又有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企业的自主权利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性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成为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成本与环境,成本与内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成本与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不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同时也决定了成本控制不能仅仅局限于成本本身,这也就决定了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成本本身的研究,而是要研究与成本有关的各种因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促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使生产消耗得到降低,进而促使社会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使新兴行业快速走向成熟.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行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占领市场,企业需要不断开发生产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适合社会需求的新产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需要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在一个成熟的行业,产品的价格下降成了不可改变的趋势,为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需要降低成本——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这一要求迫使企业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这也是做本文的现实意义.一,成本的涵义与特征及成本控制意义(一),成本的涵义与特征谈论成本控制首先要对成本的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成本概括为人们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须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这个概念比较贴切.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等.(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企业对出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责任.如何反映和控制这种责任呢 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为:供→产→销,且供销环节的外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因而,成本控制仅限于"制造成本"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根据生产任务进行原料采购,其经营环节为:销→产→供,且供销渠道变化,价格波动频繁.因此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应冲破狭隘的"制造成本"领域,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研究.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战略是着眼长远,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的总括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应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第二节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阶段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应该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三个阶段,即: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同,所以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同。现分述如下:一、投标阶段成本管理 在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报适合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的报价。现阶段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一般按部颁定额编制预算,根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现场考察情况、竞争对手以往的报价水平以及业主的中标原则确定项目的最终报价。而在国外,国家没有统一的定额,也没有“定额”、“指标”这各叫法,基本上都归结为“价格”、“单价”、“费用”,投标时按企业自己积累的基础资料由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编制工程所须费用,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和掌握的同类企业报价水平确定项目的最终报价,这就是为什么外企在世行项目低价中标原则面前进退自如,而国内企业在统一的部颁定额的指导下,常常传出投标投亏的信息的原因。实际上,这种亏一是相对于部颁定额而言,二是相对于市场不规范、有的业主不尊重合同而言的。事实上,我局也有类似项目按部定额预算必亏无疑,但由于当地市场较规范,业主比较尊重合同,所以通过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科技进步最终盈利了。所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定额,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规范,业主应该逐步建立正确的合同观念,即:合同是维护合同双方利益的,是以平等、诚实、信用为原则的。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应该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除非合同有利、市场规范,投标的最终报价绝不能低于按企业施工定额做出的预算。二、施工阶段成本管理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各项费用指标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一) 确定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目标。我局对项目经理部成本目标的确定是通过编制、下达标后预算、与项目经理部签定经济合同来实现的。面对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低的报价,企业再象计划经济那样粗放管理,那么许多项目将必亏无疑。所以,我局从96年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以强化项目经理部管理。为了控制项目经理部的成本,降低消耗,确保项目不亏损并略有盈余,我们对中标项目依据我局98年颁布的《标后预算编制办法》和《标后预算定额》以及《内部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编制标后预算。标后预算的总费用即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二) 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目标一旦确定,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组织施工生产、加强过程控制千方百计的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建立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确立项目经理是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工程技术、物资机构、试验测量、质量管理、合同计量、财务等部门参加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进行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同时制定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及奖惩办法,做到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和项目所有人员成本的积极性(包括分包队伍)。(三) 成本控制指标的分解。标后预算的下达只能说局或处对项目经理部明确了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而项目经理部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还必须对标后预算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分解可以抛开定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直接费(包括其他直接费)的分解:直接费的成本控制指标主要应分解到作业层、管理层的工程技术部门、材料部门、机械部门、合同计量部门、试验室、财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1、 1、作业层:目前,我局对项目的管理实行管理层、作业层两层分离,管理层与作业层一般通过签订承包合同明确作业层的质量、进度、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承包费用等项指标,所以作业层对某项工程的承包费用即为其成本控制指标。 1.2、管理层:作业层各项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现场工程师的严格监督来实现的,所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必须有明确的成本控制指标,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确实起到管理控制的作用。 1.2.1、工程技术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某分项工程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的直接费用的某单项施工设计的造价作为方案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其成本控制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优化设计,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和单项施工设计优化的造价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其成本控制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的成本得到控制;上述两项指标作为对部门的考核指标。 1.2.2、材料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以标后预算中材料的原始单价(不加损耗)作为材料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以标后预算所考虑的损耗系数乘试验部门配合比优化后的材料数量反算为材料损耗数量作为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目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3、机械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按标后预算所预测的台班数量计算的机械直接使用费作为机械高度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根据经验计算机械小修、油料费用作为机驾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4、合同计量部门: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认真研读合同文件,仔细会审设计文件,预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导致的合同价增减作为合同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按承包合同测算作业层承包工程的费用作为计量支付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5、试验室:应承担两项指标。一是根据标后预算所采用的混合料配合比计算的各类材料用量及费用做为优化配合比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二是将按优化后的配合比计算的各类材料用量及费用做为现场检测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6、财务处:一是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总额控制,二是控制作业层承包工程的费用支付作为主管支付的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指标;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部门的考核指标。 1.2.7、质量部门: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预测质量管理的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可能发生的返工、返修费用作为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2、 现场管理经费的分解:这类费用主要由经理部管理层控制。对这些费用的分解应抛开定额按管理人员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办公费、电话费、临建费、指挥车各项费用、财务费用、职工探亲费用、取暖和降温费、合同纠纷和地方干扰等意外费用等项分解到管理层各个职能部门。(四) 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成本指标确定后,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从开源和节支两方面来入手,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谓开源就是深入研究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合同条件等合同内容,以达到增收的目的;节支就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1. 开源增收的途径: 1.1、 成本控制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认真会审设计图纸,积极提出可能的变更设计项目。设计图纸是否方便施工,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有的设计人员由于没有施工经验或者设计时间仓促,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者难以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业主要求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会审,提出可能变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有目的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意向,及时计算出变更项目工程数量的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在图纸会审时,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项目,更要认真仔细,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变更意向,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及时计算出变更项目的工程数量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 1.2、 认真研究合同条件,积累、分析各类施工原始资料,整理和记录合同范围内的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发现索赔线索,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报告。如果报告一经批准,应及时详细的计算因此带来的工程数量的增减和合同价的增减,并争取在每月的计量支付时报给监理工程师。 2. 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内部成本控制主要应组织均衡生产、加强原材料和周围材料费用控制、机械费用控制和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合同计量等项工作。 2.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降低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机械租赁费等,同时还可以拿到业主的进度奖; 2.2、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分项、分部工程工、料、机消耗计划,实行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制度,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材料数量的核对工作,以保证工程实体数量、任务单、领料单、现场余料几项数据的真实性。然后与材料消耗计划进行对比,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2.3、在月度工程结算的基础上,实行成本核算。并与部门的成本指标对比,由责任部门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目标创造条件。 2.4、据合同要求和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机械配备、人员素质,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械也不同,所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比较施工方案,以便从中优先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3. 对分包队伍成本的控制:对分包队伍的成本管理主要应抓以下几方面: 3.1、认真测算分包单价,签订维护双方利益的经济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特别是工程的计量支付进行控制。 3.2、计日工的控制:由于公路施工的特点,施工现场经常有一些零星的任务,这些定额以外的任务按合同规定可以按计日工计量。由于计日工具有随机性,所以应由成本控制小组事先根据分包单位分包工程量预测、估算出计日工的控制总量,由现场工程师签认、合同计量部门审核、项目经理部主管领导审定,才能进行计量。 3.3、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在各个分包队伍之间开展进度、质量竞赛,奖优罚劣,以起到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的作用。三、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1、 组织力量完成剩余工程量,盘清剩余物资存量,有的物资可合理估价移交给下一个项目,有的可就地处理。2、 组织力量编制竣工资料,绘制好竣工保顺利交工,另一方面为工程结算提供证据。3、 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做好工程决算。一般来说,对于单价合同来说:工程结算总价=合同价+变更设计增减额+索赔金额;所以合同计量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根据竣工图和合同、计量资料做好工程决算,及时向甲方进行工程结算。未签认的工程量及时请监理工程师签认,该批的变更、索赔报告,及时请监理工程师签字并跟踪业主及时批复。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138 浏览 2 回答
114 浏览 1 回答
104 浏览 2 回答
348 浏览 3 回答
252 浏览 2 回答
271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2 回答
215 浏览 3 回答
112 浏览 3 回答
159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333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