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的前身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利用科举时代的庐阳书院遗址于1902年创办的庐州中学堂(世称:小书院,现合肥九中所在地).1908年至1934年,先后六易校名为:庐州府官立中学堂、庐州中学校、省立三中、省立庐州中学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师生辗迁往后方。抗日胜利后,在霍山诸佛庵的省立第六中学部分师生奉命返回合肥,组建省立合肥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1956年秋,新校舍建成,迁至现址。合肥一中,现在是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园廊秀丽,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54144平方米,新近投入使用的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总面积9500平方米。三馆设备齐全,先进的校园网和闭路电视可满足各科教学需要。学校藏书6万册,订阅报纸70余种,期刊杂志300多份,保证了全校师生课余学习和教学科研之用。合肥一中,现有高中37个班级,在校学生2295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2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6人),整体力量雄厚、教学成果卓著。教职工中(含离退休)全国劳模1人,省级劳模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星3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享受国家津贴2人,省府津贴2人。学校历年高考成绩均在全省前茅。近年,本科文理达线率均在95%以上,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占80%。1990年林傲获22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张大维,田力获小发明,小创造国家专利,顾凌洁等195名优秀学生被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王庆等18名初中毕业生被保送到新加坡立化中学留学,鲁勇等18名高二学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历届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成绩也十分突出,1997-2000年间数、理、化、计算机、生物在省级以上资历达394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一等奖68人)合肥一中,一贯坚持”全面施教,广育英才”,面向全体学子,全面提高素质,一心一德,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合肥一中,一贯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特别关爱和支持,因此才有辉煌的今天.合肥一中,一贯重视开展校际交流,自1995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交往与联系,加深了友谊,扩大了视野,增长了学识,学到了经验,对一中今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始建于1928年,1977年被命名为“安徽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 26535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天文馆、天象馆、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全校布局合理、环境安谧、设施完备、富有时代感。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9名。教职工 16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高级教师64人,在职特级教师5人,受国家级表彰的8人。 近年来,蚌埠二中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学校”、“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十佳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国家级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蚌埠二中多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争创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严治校,以法治校。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体系。现有规章制度 154项,岗位职责47项,依*制度,使校风、教风、学风更加优良。 ⒉教育科研氛围浓厚,成效卓著。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联成一线,教育、教学、教改课题联成一片,老中青教师与领导干部共同参与研究联成一体。现承担国家级教育课题两个,省级重点教育课题16个。三个课题获省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个课题获中央教科所优秀论文奖。全校教职工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 ⒊大兴教育改革之风,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律,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一大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突出主体发展、突出个性特长的发展。“五年一贯制教改实验”十三年来硕果累累,该实验用五年时间修完中学六年国家规定课程,参与实验的学生综合素质呈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我校有25位少年学生四年修完中学六年课程,考入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校的少年班,为素质教育探索到一条“正常学生超常培养”的新路子。 蚌埠二中“数学特色班”、“英语特色班”“金融特色班”等教改项目,正在努力探索学生特长的培养经验。1994年以来,全校学生八百余人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省一、二、三等奖。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特长学生层出不穷。 ⒋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以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了一百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把课堂变成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园地,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 1998年,我校 4个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以其科技含量丰富、课题立意高,设计新颖,经过各级评审,击败对手,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31届青少年科技展览会”。2000年5月,我校3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蚌埠地区天井湖、沱湖银鱼生态调查》和《新型太阳能双轴自动跟踪聚焦式集热器》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第51届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其中《蚌埠地区天井湖、沱湖银鱼生态调查》获得集体项目二等奖(奖金二千伍佰美元),此奖项为中国所有参赛项目的最高奖项。回国后,又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接见和奖励。2001年,我校陈鑫同学被国家科协命名为“小小科学家”,学校和学生获得奖励 5万元。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水体对史氏鲟生长的影响》项目,获提名奖,奖金7千元。 近三年,我校32个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 ⒌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 6个,建成了教师办公局域网、计算机教学局域网、图书管理局域网。配置品牌电脑 400余台,二百余台计算机可以上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校多次开展教研组、教师、学生网页制作等比赛。 80%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数十个课件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改变了原始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为民主,主体参与更为积极,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⒍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1994年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财贸学院联合举办了“素质教育试点班”。1995年与美国纽约市 237中学、1998年与英国坦姆塞德市爱格顿中学正式结为友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