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令英国政府和商界大为恼火,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呼吁下,英国内阁于1839年作出了派遣舰队征讨中国的决议。
1840年4月7日,经过三天的唇枪舌战,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促成下,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票通过了对华开战的决议。6月,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从印度出发抵达中国,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然而,清朝官员认为英舰队开赴中国海面只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船只,并未料到英国“蛮夷”敢对自己动武。7月,英军攻打定海县,清军水师没有丝毫戒备,很快被英军击溃。英军迅速北上,于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
此时,清廷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道光派直隶总督琦善全权处理此事。琦善畏惧英军实力,主张对英军采取安抚政策。他将英国首相的信转交给了道光,信中提出了赔礼道歉、赔偿鸦片损失、割让岛屿、赔偿军费等要求。
道光决定对英军采取安抚态度,答应给英国政府个满意的答复,于是撤了林则徐等人的职务,由琦善作为代表赴广州与英国交涉琦善到达广州后,为了讨好英军,下令拆除了林则徐修建的海防工事。琦善的软弱不仅没让英军感动,反而刺激了英军的侵略胃口,英国侵略者变得更加狂妄。
谈判中,琦善答应惩办林则徐、恢复广州通商、赔偿鸦片损失等条件,但对于英军的割地要求,琦善不敢自作主张,表示可以请示皇帝。义律对此不满,决定以武力相威胁。
18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被吓破了胆的琦善慌忙请求停战继续和谈。1月21日,英方代表义律单方公布《穿鼻草约》,第一条即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道光知道此事后大怒,于是下令对英国开战。可此时英军已经先发制人了。1841年2月26日,英军对虎门炮台发起全面进攻,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英勇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5月,英军发动总攻,包围并炮击广州城,退入城内的清军乱作一团。奕山挂白旗投降。27日,双方签订了《广州和约,约定清军退出广州城,赔偿英军和英商损失。
清军撤退后,城外百姓不堪忍受英军暴行,自发组织民众进行武装斗争,两万多民众把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声称如果不解除包围,主力英军将尽屠广州城。当地长官清楚英军势大,出面劝说参战民众解散,这才解了英军之危。
然而,英国政府并不满足,认为索取的利益太少,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加大侵略中国的力度1841年8月,英军在璞鼎查的率领下由香港再次北上,厦门、定海、镇海等重镇相继沦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