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期刊是《文学》。文学月刊。1933年7月创刊于上海。编委会由茅盾,陈望道、郁达夫、郑振铎、 叶绍钧、洪深等人组成。特约撰稿人有鲁迅、巴金、老舍、丁玲、冰心、朱自清、田汉、戴望 舒、黎烈文等48人。该刊内容丰富,栏目众多, 且时有变动。以刊登名家的文学创作、文艺理 论、作家作品研究为主,也发表和评介新进作家的作品。在创作方面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作品, 如茅盾的《残冬》、《多角关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个练习生》,王统照的《山雨》、 《秋实》,许地山的《春桃》、《女儿心》,郁达夫的 《迟暮》.《出奔》,张天翼的《包氏父子》、《清明 时节》等;散文有鲁迅、朱自清、丰子恺、巴 金,诗歌有王统照、臧克家、朱湘;戏剧有洪深、陈白尘.夏衍、李健吾等。该刊比较重视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研究,发表了大批作 家专论;也注意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翻译介绍了很多外国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出过一些 世界著名作家的专辑和专号。是当时左翼作家、进步作家发表创作的重要阵地。《文学》始终坚持 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导倾向。抗战爆发后停刊。是 30年代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为文学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