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平时积累 课文的精彩词句的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多读多背诵规范的例文或语段,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式。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师恩》这一单元就加强了学生感谢老师的名言警句的积累,让他们学会运用素材写出好文章。写月亮这篇作文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诗句,借此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如引用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这样描写既有说服力,也能说得真实。 多看作文书,剖析佳作;指导学生每天看《同步作文》,并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在作文课上,说明写作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并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用横线作标记并背诵下来,鼓励在阅读过程中多做批注。让学生多说说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通过每天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作文知识,让他们写作时更加的游刃有余。 坚持写日记来积累;写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最佳的练笔途径,也是最好的材料积累方式。写日记可以使学生想写,有内容写,能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所见到、听到和想到的事情,通过日记写下来。通过日记,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国庆的所见所闻,就可让学生把所经历的事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班上发生的一件小事――同学乱掉纸屑,让学生在日记中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写日常生活的事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课堂写作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每个人学习的好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做成。写作文也一样,若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们就会怕写作文,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在一次写以月亮为主题的作文之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家后要仔细去观察中秋前后的月亮,并做好笔记。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当我宣布写作文时,学生们一反恹恹欲睡的常态,立即兴致高昂。我让大家打开思路,自由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自己观察的结果并及时对自己的资料进行补充,修改。一下子,枯燥的事变成快乐之事。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再枯燥乏味的事也会变得其乐无穷,写作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联系实际,指导观察,学以致用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膜,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必须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我们知道,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根据作文的需要,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投影;可以是录像,也可以是照片。记得在一次实践作文课上,我说:“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去秋游……”话还没讲完,“好哇!”小伙伴们的心情一下子沸腾起来,我首先告诉学生写景一般抓住十个左右的景物来写,接着带着他们去看秋叶的颜色、形状、辨别果实的味道……共同分享金秋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纪实写作能力。还记得写民族工艺品时,要求学生将家中的工艺品带到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它要有顺序(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等的方法)、有重点(工艺品的那些部位可详写),才能达到观察目的,才能写出通顺、具体的文章。在生活中寻找与作文相关的话题,观察、构思、分析、想象,总是带着感情进入角色,写不出真情实感不罢休,打破闭门造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