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辑都要做什么工作呢 工作内容因公司而定,一般进入公司开始都会让你做校对,从基础学起,不要觉得这是琐碎的事情不愿意做,坚持下来,你的收获会非常大。工资因地区或者公司而定,一般开始2000-2500。 编辑工作职责 (一)根据分工负责有关学科的稿件审读,对文稿质量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写出审读和处理意见; (二)对经审读决定拟采用的稿件写出推荐意见,向编辑部定稿会议推荐;(三)对定用稿件进行加工修改,确保文稿编辑质量符合编辑规范要求,使发排稿件达到“齐、清、定”; (四)做好校对工作,努力消灭差错; (五)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学术活动,自觉阅读专业论著、期刊,及时了解科研、教学动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专业学科的选题组稿计划,有重点的组稿,努力开发优质稿源; (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积极开展科学研 究,撰写专业论文和著作,总结编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编辑能力; (八)完成编辑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主要用软件编排文字! 做编辑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历及专业方面:很多专业啊,比如: 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外语类专业等等,这些都可以。 至于编辑的就业前景,反正我在这个圈子里都混这么多年了,说句心理话就是饿不死,但也不吃饱。凑合著活着。你要在编辑这个行业里混,第一要文笔好,什么样的稿子拿上手就能写,什么样的内容你都可以策划出像样的东西,你喜欢写的你能写,你不喜欢写的你也得能写。这个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不经历过这些你肯定没法混。第二懂的东西要多,设计、印刷、摄影样样都要拿得起,不说是专业级的,也得拿得出手,懂点东西,这个只有工作了才会有机会学,学校里肯定不会教你这个的。我自己带实习生有这种感觉,往往都是缺这个缺那个,文笔也一般。这个圈子就是磨砺人,越来越熟,越来越会吹。 的确,现在很多报纸杂志有分记者,编辑职位。互并不代表编辑不需要写稿,记者只负责写稿。如果一个编辑自己的文章都写不好,还怎么去改人家记者的文章呢?所以,编辑也好记者写好,人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必需的。 我从实习开始就一直从事平面媒体采编的工作。 1.写稿基础能力不可少,不管什么样的选题,什么样的新闻,写稿无障碍。跟你说,报社的记者和编辑职位是互生的。一般,除开实习以外,一般就是先是记者,然后升职成资深记者或编辑,然后再是版面编辑/栏目编辑,最后的话开始升到编辑部主任,一点一点的升。 2.除开写稿好外,编辑需要有良好的改稿能力,能对文字句句斟酌,除了错字以外,还要看一些细节话的东西,完善记者的稿件。拿我们杂志来说,发稿和改稿过程中有硬性的错误,是要罚钱的,这些错误包括错字,语句不通顺等等。 3.作为编辑,可能还会涉及一些排面布局或者图片协调方面的工作,更多的会跟美术编辑作大量的沟通。这之中包括完稿过程中的一些删改问题(由于版面的关系,可能到完稿后会排不下,或者还差字,这种情况编辑就要适当的根据美编的要求进行一些细部修改。) 4.英语能力肯定是需要的,因采稿子的过程中,谁都不能保证你采访的对象不是老外。如果老外的话,你就需要用英语跟对方沟通。另外,即使不是采访,平时为了版面好看,或者栏目需要,也会对一些句子,词汇进行外语翻译。有些至于会开通英语双语文章,虽然有专门的外语编辑,但是到了文字编辑这边,仍然会自己过一篇,看看对方翻译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原稿的内容。 5,相关证件的话是有的,不过这些证件一般不对非本行业人事开放。比如记者证,编辑证。这些都是需要你在职的情况下,根据你工作的年限,企业或者机构按排你培训或者考试,获得这些证件。普通话这个你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去考,但这个证书一般报社杂志社不是特别强调。 6.如果你要是做的是杂志编辑,还需要一些印刷包装之类的知识,熟悉杂志的纸张,印刷的效果,采用的颜调和风格,帮助美术编辑处理图片。 7.目前来说杂志报社已经很少有用手稿工作的习惯了,都是用电脑进行编写稿件的。除非是校对,那么,他会看到打印出来的稿件,直接在打印稿上校对稿件。 编辑主要做什么事 编辑岗位职责 1. 组稿。根据作者投稿时间和编辑部的安排,提出自己分工栏目的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经主编同意后实施。组稿计划和约稿意向要兼顾校内外两个渠道,重点组约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并在组约稿件过程中,逐步建立作者群体和网络。 2. 审稿。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初审工作。审稿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本刊的特点及学术规范,对稿件提出准确具体的审鉴意见,认真填写编辑流程工作单中编辑加工意见,按规定提交主编终审。 3. 改稿。编辑对终审通过的稿件,需进行必要的文字修改和技术加工。稿件修改加工要尊重原作,遵循规范,防止草率从事。 4. 校稿。按照本刊编校合一的工作制度,编辑必须承担一定的校对任务。校对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确保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要注意及时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其它问题。 5. 编稿。根据编辑部的统一安排,具体运作每期学报的编排校等事项,协助责任编辑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承担主编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6. 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对所编刊网页更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7. 参加学报印刷、发行、订阅和交流工作。 8. 努力学习编辑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相关专业水平。 文字编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网站新骸编辑人员 职位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网络新闻编辑相关专业优先; 2、工作仔细认真,富有耐心,负责网站内容的监控及编辑; 3、具有责任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这是我们网站的招聘编辑的条件,有的还要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等等 你上前程无忧网站上注册信息然后投简历应该会有这方面需要的公司在招人吧 祝你找个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哦 编辑到底是干什么的? 从我刚工作一直到现在,身边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时,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哪个报纸或杂志上哪篇文章是你写的?甚至有很多作者,都常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确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 那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想跟出版社打交道,更直接地说,想出书,那最好先了解一下编辑到底是干什么的。 首先,我得强调一点,编辑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一些共同的基本功外,其实很多编辑的方向、专长及工作方式都是“小同大异”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一个标准的编辑职能如下:1、选题策划 即由编辑提出出版创意。择其要点简单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长、发行渠道等;图书市场的“风向”,什么“风”已经刮过去了,现在正在刮什么“风”,接下来可能会刮什么“风”等,说白了,就是掌握同类书情况及目标读者群的情况;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的难度、出版时间限制、编辑加工的难度、发行渠道兼容度、宣传营销难易度等。然后是做选题策划报告,这里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市场同类书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书稿特色、装帧形式、营销策略,有的也包括书稿内容提要、提纲及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会,进入下一步操作。2、组稿 这是从空想走向实践的第一步。组稿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出版基本完全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社会交往能力强,必须手勤、嘴勤、腿勤,即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会、论坛、笔会等,以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写信,以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及关系网。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往往是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报告,然后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作者,或者根据书稿需要去结识新作者约稿。因此,传统的出版多是“约稿”性质的。 而现在,编辑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有了网络,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方便了,大量书稿也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编辑完全成了寻找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3、审稿 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这种事 *** 过很多次了。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 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4、装帧 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 做编辑需要的基本功是什么? 要做一个称职的、能够有所作为的编辑,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在这里,我先讲三条: 第一,要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且要熟练到这么个程度:在仔细看过一篇稿子后,就能明白:应该补充什么,应该提炼什么。 一是看看“新闻五要素”全不全? 二是看看必须交代清楚的关节交代清楚了没有? 三是看看观点的提炼工作做好了没有?我觉得,对编好一则新闻来讲,这三条都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编辑要练就善于琢“璞”的本领:对稿件上的“石头”部分,你得要大刀阔斧地砍;和“玉”粘连在一起的地方,你得精雕细刻。 在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编辑是琢“璞”者。什么叫“璞”?《辞海》的注释是:蕴藏有玉的石头。我们编辑手中的稿件,也像璞那样,是玉和石头的共生体。我们编稿,就是要剔除其石头部分,显露其玉的光彩。这璞上面,有的地方全是石头,你得要大刀阔斧地砍,有的地方和玉粘连在一起,你得要精雕细刻。 我觉得,我们对通讯员、记者的稿件固然要那么做,对那些知名度相当高的名人的稿件,也需要同样对待。 第三,要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 毋庸讳言,我们当编辑的,处理稿件要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 所谓作者的风格,一般地说,有四点: 一是鲜明的观点; 二是鲜活的材料; 三是新颖的报道形式和表述方法; 四是明快、清新的语言。 1984年7月间,我曾约请当时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董佑勤同志(后来当了浙江日报的副总编辑)撰写了一篇言论。言论的题目是:《说点“婆媳”之道》,全文850字。我当时把它和上述作者风格的要求相对照,觉得条条符合。特别是作者运用夹喻夹议的形式,议了别人所未议的道理,且深入浅出,很有特色。很明显,这是这位作者行文的风格。当时,我只改了十来个字,尊重和保留了作者的风格。浙江日报在当年7月12日刊登后,人民日报在7月29日予以转载,我从头到尾对照了一下,发现人民日报一字未改,而且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改动。这说明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多么重要!可以设想,如果我当时随心所欲地加以修改,很可能带来“画蛇添足”的后果! 杨大进总编辑告知,如今我们有些年轻朋友在编稿中,不那么尊重和保留作者的风格,或者在删节长稿时把作者的鲜活的东西连同不鲜活的东西一起给删掉了,宛如在泼婴儿的洗澡水时把婴儿也给泼出去了;或者对作者的文稿喜欢按照自己的行文习惯加以修改;或者不细察作者辛苦经营之处,不理解作者精心挥洒的文笔,竟然一古脑儿把它删掉了,这多可惜啊!因此,作者对这些改稿有意见,是可以想见的。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可改可不改的,尽量不改。特别是对同义词,作者用上了“教室”,我们编辑何必把它改成“课堂”呢!作者喜欢用“越演越烈”,我们编辑何必非把它改成“愈演愈烈”不可呢! 当然,我们有些编辑还是很尊重和保留作者风格的。像编辑处理《“小巷总理”错时办公方便群众》(刊于浙江日报5月9日一版)的编辑便是这样。 如果说这是一个导语,197字(包括标点符号,下同),占全篇771字的%,长是长了一些,但编辑认为这是作者的精心之作,材料新鲜,既有现场感,又有强烈的时效性,且与全文紧密衔接,就原汁原味地把它保留下来了。很明显,这是一位聪明、能干的编辑。 做一个编辑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一般是相应的处理由上级分配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环节:公司根据市场调查策划相应的书籍——分配工作给编辑。 作为一个编辑,文学功底是必然,现在一般都使用电脑排版、编辑、查询相应资料。所以能熟练应用电脑和网络也是必须的。 图书出版,无非是把汉字重新编辑一遍,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吸引读者从千百种同种书籍中吸引到你的书籍中去,所以创新、实用、相应时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想做有关编辑类工作需要哪些条件?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编辑 一、定义 首先,“优秀编辑”不容易被确切定义,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个编辑是否优秀的尺度也不相同。但当我们站在宏观上来看,还是可以对“优秀编辑”下一个定义的,那就是“能带领一大群人和你共同思考的编辑是优秀编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是一个精神工作者。他所要做的事是把一种意识形态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再传达给另一个人。因此,首先要要求编辑的基本素质高于受众素质,至少说在某些方面的素质。这样,你才有能力去做一个精神上的领导者。 二、优秀编辑三部曲 1、认识“道” 老子讲“大道自然”,所以做一切事,成功与否乃是自然而然的。其中包括两层含义:1、符合成功的条件,即成功;2、不符合成功的条件,即失败。两者均可解释为“自然而然”,所以“自然而然”不等于说坐享其成、守株待兔。想获得成功乃是需要运用智慧努力去做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智慧。 首先我们要对“道”有所认识,进而认识“电脑”这个“道”。 “道”是一种形态(精神上的,意识形态)或环境(物质上的,社会环境)。道的形成既复杂又简单,说复杂是因为要形成一种道,必需天时、地利、人和才行,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都对“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说简单,是因为要形成“道”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对其有所关注,并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电脑行业经过多年的孕育,事实证明已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道”。为了讲得通俗一点,我们称之为环境,一种很有生机的环境。投身到这样一种很有生机的环境中来是极富挑战的,因为你所面临的只有两条路——成功与失败。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关键看你是否进入角色,或者讲是否入道。当你入道之后,你便能知道同道中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做着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行其事,必先入其道。 2、编辑工作是对“道”的思考过程 从入道,到认识道,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这是对编辑素质最基本的要求。你要编辑电脑杂志,不懂得电脑是不行的,只懂得一些表面的东西是不够的。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这个行业,进而获得更多深层次的认识。 3、优秀编辑对“道”有所感悟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认识”和“感悟”的差别在于,认识是以本人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是一种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感悟是从事物本质的角度去思考事物、领悟事物,是一种发送信息的过程。可以这样讲,认识是被动的,而感悟是主动的;认识是别人的,而感悟是自己的。只有当自己对事实本质有所理解和领悟,你才能够将你所认识到的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别人,否则那将是不准确的、不客观的、没有思想的。 感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基于“认识”的,没有认识就谈不上感悟。 三、文化与生命力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民族有民族文化;家庭有家庭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电脑也有电脑文化。通俗地讲,文化是人们对同一种事物的共同认识和感受,也是一种精神信仰。大凡重要的古代历史遗迹,尽管有所残缺,但仍能吸引今人去瞻仰。大凡有所成就的大企业,当他要把某种产品推向另一个国家的时候,总是要对当地的文化有所了解。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文化即是生命! 文化是生命力的象征,人的躯体可以腐败,但精神上信仰却可以一代一代永世流传。所以要做一件比较长久的事,你必须让你所做的工作富有文化内涵。或融入旧文化当中,或创造新文化。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事物是不可能长久的。 那么文化内涵如何得来呢?以下总结出了这样一条规律: 认识->思考->感悟->文化 由此不难看出,要......>> 编辑都做什么工作? 看你说的是什么编辑了, 有文字编辑,有排版的,文字编辑比较文,排版编辑比较武,就是说一个是脑力劳动,一个是体力劳动,文凭一般都是大专以上,当然如果你表现突出破格录取不是不可能的,呵呵,工资待遇不是很龚,一般2000元左右,但是当编辑很锻炼人,你可以试试 做杂志社的编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不需要 小型杂志社入不敷出 都是抄别人的 大型的财经除非你很优秀,他们用人很苛刻,本科毕业最多去做个杂志社上的机器,根本接触不到稿子, 别做媒体了 太累 我都想出国学个别的专业回来转行了,身哗疲惫。写的我天天掉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