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于 年 月至今在我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已达 年,并取得 的成绩。
特此证明。
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涉及单位与个人两个方面,
业绩证明材料。为了帮助单位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准备好高级职称评审材料,使申报材料更加规范、整齐,我们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及以往评审时遇到的常见问题,把有关注意事项归纳整理,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职称评审的程序
按照个人自愿提出申请、单位组织初审评议推荐、评委会评审、行业部门认定的程序,开展职称评审的工作。
二、对申评人员与单位人事部门的要求
(一)对申评人员要求
评审材料要充分反映申报人员业绩、能力、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一是反映本人基本情况、二是反映本人历史情况、三是反映个人突出业绩、四是反映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及培训情况。申报人员在准备评审材料时要把个人情况全面客观的反映出来,通过职称评审对自己过去所做过的专业技术工作做一次总结。
由于评委不能面对面去了解每位申报人员的具体情况,所以应该要站在评委的角度考虑,评审材料反映个人情况一定要详尽,个人经历及提供的有关论文、证书、业绩材料及相关证明、背景介绍等尽可能全面,避免产生异议。
对于个人业绩介绍要实事求是,参加过的工作一定要把握好独立、主持、为主、参与的分寸,对后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说明自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并辅助证明材料,需要业绩认定,可由有关单位出具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单位证明等,切忌笼统概括,让评委一目了然。夸大的业绩会产生异议,过分谦虚会反映不出真实情况。
(二)对单位人事部门要求
各单位人事部门要本着对单位负责、对申报人员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单位组织、审核、评议、推荐工作,对申报人员提供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审查,对于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要认真审核是否与原件相符或提供相关的证明,其他材料中不客观的内容一定要修改,要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和推荐,单位对申报人员综合材料要由推荐组织撰写,对申报人员工作、业绩、水平做客观评价,对属于破格申报的申报人员还要明确符合破格条件中的条款,因此单位人事部门责任重大。
我叫***,男,汉族,xx岁。xx年参加工作,xx年调入**银行,xx年任支行计算机维护员,兼支行线路、电器、电话、发电等后勤维修管理工作。xx年x月从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毕业,获大专文凭,xx年取得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多次连续被评为支行先进个人,三次获二级分行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省行先进金融工作者,年度干部考核连续优秀。
一、学识水平
参加工作前毕业于xxxx中学,xx年到xx县工商银行工作后,在xx分行银校接受银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与掌握了《政治经济学》、《银行会计》、《货币银行学》等专业知识。由于在工作之余酷爱学习电脑技术、机械电器、电话维修,积极为支行排除电器机械故障,小有名气。88年支行安排我担任支行计算机维护员。xx年到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习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取得大专文凭;xx年在省行干校学习UPS、发电机维护保养专业知识,系统掌握了UPS、发电机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先后系统学习了《COBOL语言》、《C语言》、《xenix操作系统》、《计算机维护维修》、《微机硬件软件应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础教程》、《unify数据库应用》、《windosw95》、《windosw98》、《windoswXP》、《打印机工作原理和维护维修》、《发电机工作原理和维护维修》等专业书籍,还对英语、网络通讯、电工电器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学习。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功,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独立创新,摸索新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从容地处理计算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软硬件及通讯问题,能够独立编写小程序解决业务中出现的小问题,能独立安装银行所用的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能在各种机型上安装各种智能卡、磁带机。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小有名气,外围单位常找我帮助他们解决计算机问题,提高了我行在同业中的知明度。
二、专业能力
1、能出色地完成本职专业工作
从事银行工作xx年来,特别是从xxxx年任维护员以来,的拼搏精神,从微机上点、电子汇总、资金汇划、实时汇划、大机延伸、支行局域网组建到综合业务系统、电子银行系统等,我都能独立的焊接线路、调试设备,出色的维护维修工作。94年以来,先后为行里上过各种版本的系统十多种,主机近百台,终端数百台,各种应用系统数十套,组建局域网两个,维护维修计算机设备无数次,处理各种通信故障千余次。
2、具有实际调研写作能力
针对支行计算机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吃透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就如何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方面,我起草制订了《操作管理办法》、《机房工作制度》、《计算机维护制度》、《微机业务处理12项规定》,并建立健全了各种登记簿,使我行的科技工作责任分明,开展有序,有力地推动了电子化步伐。
3、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管理上诸如管理员密码管理不严、出现问题无从查找容易造成经济案件等问题,经过分析制订了相应的制度,要求密码专人管理,专夹保管,使记账操作修改规范化,杜绝了经济案件的发生。储蓄事后监督上机后,出现了个别储种与前台余额不符,余额表与前台核对时差额越来越大,余额表上出现挂账等问题,我经过分析弄清了是由于移植时储户存单张冠李戴造成,于是我利用编写的sell小程序将不同储种的相同金额、日期的分户账明细打印出来,让操作员到基层进行明细核对,将漏监督的储种重新移植监督,彻底解决了往年的'遗漏问题。我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20多例解决业务事故的方法进行印发,较好地解决了业务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4、具有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
多次举办计算机讲座,向大家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在平时多注意观察了解各网点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对基础比较好的同志重点培训、个别指导,达到了出现一般问题我在电话中指导都能基本处理的程度,发现有能力且喜欢计算机的同志我就积极向支行推荐,先后为支行培养了三名计算机骨干人才。
三、工作成就
从xxxx年担任维护员以来,上过各种版本的系统十多种、主机近百台、终端数百台、各种应用系统数十套、组建局域网两上,为我行处理机器运行故障千余次,更换各种应用系统、维护保养硬件、维护线路等不计其数。编写各种计算机管理制度、建立各种登记簿,培养无数操作人员。xxxx年x月,为中支在我行实行会计业务柜员制修改程序。xxxx年上大机中连接线路安装设备,保证了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不断完善我行各网点的硬件配置和硬件维护、维修,保证了新业务的发展。xxxx年、xxxx年连续两年得到省行和中支的表扬,xxxx年获得地区科技工作评比第一名,xxxx年获得省行组织的科技检查组的通报表扬,并在地区xxxx年科技工作会议上做了先进经验交流。
(一)上点工作,成绩显著。
xxxx年第一次上储蓄事后监督微机系统时,我带领我行六名操作人员经过了半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劳动,终于将xx、xxx等七个储蓄所xx万多笔业务顺利的输入到计算机中。xxxx年x月独立的安装和调试了会计前、后台两大业务系统,为我行增添了两个微机网点,同年又安装了工信、计划报表系统。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圆满完成了支行金堆办事处对公微机网点的上点任务,一九九八年上实时汇划,设备安装完好,但终端和打印机不能联机工作,经多次试验,发现旧终端版本太低原故,并多次协助地区科技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好近几年的设备更新换代,新业务的推出,保证电子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管理,减少故障,确保了机器正常运行。
我为机房拟定了《机房工作制度》、《维护员制度》、《操作员制度》,使平时机房工作做到有章必知,违章必纠。为了使机器在运行中有案可查,我还为各使用部门建立了《设备运行日志》、《操作情况登记簿》。为了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性,我为业务使用部门建立了《备份盘(带)登记簿》、《主机钥匙交接登记簿》。建立的各种登记簿都要求业务部门如实登记,定期检查按制度交接。一九九四年七月重新为前台建立了《主机管理员密码登记簿》、《操作修改登记簿》,并制订了相应的制度,要求密码专人管理专夹保管,操作修改必须由操作中详细记载,经主管股长和维护员签字后由主机管理人员修改。经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杜绝了经济案件的发生,减少了微机故障。为了在发生故障并无法修补的情况下及时重装系统,我为我行的所有主机建立了了主机档案,并将所有软件备份专柜保管,做到了用时准确无误,为及时处理故障赢得了时间,保证了业务正常开展,在省行组织科技检查中获得通报表扬。
论文的一般书写格式应有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的基本组成。今天我就要与大家分享的一般论文书写格式相关 范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它用于完成报告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 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 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 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 方法 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2 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逐渐演变而来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务报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务报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数据进行反映的优点[2].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 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规范法来推断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动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后利用实证法来检验规范法结论的现实性,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4 有效披露原则。有效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来说都是有效的。对于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超量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由此获利;使用者也没有能力去运用过量的信息。在财务信息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当企业自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时,也需要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况,确定哪些属于过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不再予以披露。
5 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诉讼成本、竞争劣势等。其效益是指企业在改进报告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入更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提高的企业声誉等。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对外披露信息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三、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方向
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要改革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总的来说,对报告体系的改革应是一种扬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 企业管理 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2 进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的报告体系。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该模式是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3 丰富和规范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又称Jenkins报告)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达16个,其篇幅约占20页,而报表本身则只有4页,从中可以意识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表外信息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基层单位及财会人员也不熟悉它的意义和披露方法。我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鼓励企业编制财务情况 说明书 、预测报告、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人力资源报告、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差别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3].
4 变革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通过事项法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纸质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方式将被在网上发布信息取代,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也将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1.
[3]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2002(4)。
摘要: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大多停留在意识 教育 阶段。出了安全事故自认倒霉。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控制
安全生产 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轻则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造成生产环境的恶化;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代化工就不可能健康正常的发展。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地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化工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
一、常见化工事故的原因分析
化工事故是指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对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意外事件。由于化学物品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扩散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重。化工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设备故障。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厂址选择不好,平面布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生产工艺不成熟,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及更新等等,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天性的隐患和设备上的缺陷。许多化工产品生产需要高温高压(或低压),加上许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而产生有毒物质冒、跑、滴漏,这类事故约占整个化工事故的50%左右。
(2)违章操作。如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不遵守安全 规章制度 等。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3)意外因素。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事故,和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事故。
(4)管理上的漏洞。如规章制度不健全,隐患不及时治理消除,人事管理上不严,工人缺乏培训和教育,作业环境不良,领导指挥不当等,和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等。
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过失。上述列举的几条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是由人造成的,那么人们就必须设法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化工安全事故的控制对策
(一)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大多停留在意识教育阶段,处于讲安全而不是做安全。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这种做法在提高人们重视安全的意识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安全工作要杜绝形式主义,形式管理的思想较多,讲的多,做的少。形式多了不仅耗费我们不必要的精力,而且它具有潜在的麻痹各级人员的危害性,对工作人员起到负面消极的引导,对安全工作极为不利。同时安全管理不同于 其它 管理,它是典型的风险管理,讲求概率的大小,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这里需要杜绝两种极端思想:一种是认为既然安全工作是一种风险,那就是靠运气,不去积极寻求控制方法,出了安全事故自认倒霉,拿这个作为推脱责任的理由;另一种是全部寄托于追求本质安全,想达到绝对安全,不允许小概率事件发生,毕竟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因此,上述两种极端的安全管理思想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在现有的安全技术水平下,在符合企业现有实际的前提下,积极依靠安全管理 措施 和安全技术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化工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比如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生产设备设施台帐制度。重点要加强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和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维修,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同时要加强隐患治理,加强各类设备设施的检测。每年都要上报立项隐患治理项目,把责任落实到人,制订出隐患治理整改时间进度节点表等,每年春季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每半年进行各类输油软管的测试。
(三)严格安全操作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多方面,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2)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 经验 的 总结 ,往往是企业通过血的教训换来的,是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员工不受伤害的护身法宝。(3)控制“跑、冒、滴、漏”。可燃物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造成泄漏的原因很多,有设备系统缺陷、技术或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操作原因。(4)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5)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先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化工安全生产要求稳定、均衡的生产秩序,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这样才能在出现险情时迅速做出反应,排除危险。
〔四)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实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过程,也是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强化对人员的培养。培训的对象主要可分三个层次:管理层、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学习和培训不能以单一的阶段来划分,而是应根据企业建立和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各阶段不同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学习和培训内容也应各有侧重。同时,对有关人员实行定期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侵入途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自身防护和急救常识,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五)企业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严格执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中小型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方能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条件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到期末整改或无整改条件的企业报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通过安全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如明确企业必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企业编制安全管理台帐、落实设计部门及有资质的安装单位、推介正规设备等,促使企业及时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以便合法经营。
(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减少责任事故
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顺畅,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化工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事故隐患,开出整改 通知书 ,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在安监部门监督整改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复查,形成闭环管理,防止出现脱节。狠抓整改落实工作,对整改不及时企业加大监督,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一旦发生事故,将从严追究有关责任。另外,还要重视日常检查,提高安全生产事故预见性和应急处置能力。日常检查是发现危险因素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内部要重视加强日常检查,这不仅仅包括设备的检查,也要求对安全管理人员纪律的检查。及时找出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并及时追踪复查。同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和改进,以减少发生事故时的损失和防止事故扩大。
结束语
总尔言之,化工企业生产要牢记“安全为天、安全出速度、安全出效益、保不住安全就没有一切”这一宗旨,严格监控重大化工危险源,从而确保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2004-2010)〔R]/最新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标准实施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J].化工劳动保护,2001(2).
长期坚持金融研究与实践,撰写了大量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论著,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1995年受到邯郸市公安局嘉奖,业绩突出。其《对县域银行金库设置及其保卫工作的设想》1992年该成果稿被中国工商银行邯郸分行《信息调研与咨询》第四期刊登,1993年被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教学与研究》第二期刊登。1995年此成果稿在全国财税金融投资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优秀论文,收入《优秀论文集》并颁发荣誉证书。该成果稿还先后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中国改革成果通报》(并获荣誉证书)、《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当代领导科学文献》、《今日的辉煌》、《共和国改革与建设五十年鉴》等学术著作。又论文:《关于疏通基层银行储蓄渠道稳定金融秩序的思考》,1997年6月、9月和1998年4月份分别入选于《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今日的辉煌》,99年3月、、5月、7月份分别入选于《中国知识文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中国发展研究文库》等学术著作。作者传略入录《97当代改革英才各界名人》、《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华科技咨询专家指南》、《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录》、,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世纪珍藏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中华百年》、《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世纪语录--专家5000言签名大典》《当代中国人才库》等辞书。崔保华助理经济师。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4月,山东省临清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银行学校,现任中国工商银行馆陶县支行科员。系“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专利技术投资开发集团”科技咨询专家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1972年11月在馆陶县庆征入伍,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0月调入银行,1986年3月毕业于河北银行学校(金融专业),至今从事银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建设。主要论文《对县域银行金库设置及其保卫工作的设想》发表于《信息调研与咨询》1992年第4期和《金融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2期,1995年在“全国财税金融投资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二等奖,被收入《优秀论文集》,还先后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中国改革成果通报》、《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当代领导科学文献》、《今日的辉煌》等学术著作。论文《关于疏通基层银行储蓄渠道、稳定金融秩序的思考》于1997年6月、9月和1998年4月分别入选《中国当代学者论文精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今日的辉煌》等学术著作。1996年9周其个人辞条被《’97当代改革英才各界名人》台历选入,1997年4月被《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选入,1998年5月被《中华科技咨询专家指南》录人,1998年8月被《中国专家大辞典》编入,1998年10月被《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编入,1998年12月其事迹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1999年4月被《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世纪珍藏版)、《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编入,6月被《中华百年》1999年世纪经典选入,7月被《中华魂·中国百来领导英才大典》、《世纪语录——专家5000言签名大典》编入、8月被《当代中国人才库》(二)选入。
267 浏览 4 回答
132 浏览 6 回答
159 浏览 4 回答
209 浏览 3 回答
287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4 回答
353 浏览 3 回答
132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2 回答
213 浏览 4 回答
310 浏览 2 回答
119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2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