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代诗坛虞集(字伯生)、杨载(字仲弘)、范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揭傒斯(字曼硕)并称"四家".这一并称在四人生活的当时已经形成。明程敏政编《明文衡》卷55收胡广《虞揭诗记》云:"虞文靖公尝作范德机诗序,有云:当时中州人士谓清江范德机、浦城杨仲弘、豫章揭曼硕及集四人诗为四家。"说这是当时"天下之通论"。在明人的文献中,经常见到"时称虞杨范揭"之类的说法。所谓"时称"之时,自然是四人生活之当时,也即元中期
指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徯斯,他们因有文才而入选翰林院,成为执文坛牛耳的著名人物,但其诗文创作的成就并不太高。其原因主要是当时较为优秀的文人不愿从官,而科举考试不对他们开放,为了生计,他们选择的是写剧本,因此才有了伟大的元曲。至于有闲情逸致吟诗的人,在那个时代,其成就也高不到那里去
元诗四家指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徯斯,他们因有文才而入选翰林院,成为执文坛牛耳的著名人物,但其诗文创作的成就并不太高。其原因主要是当时较为优秀的文人不愿从官,而科举考试不对他们开放,为了生计,他们选择的是写剧本,因此才有了伟大的元曲。至于有闲情逸致吟诗的人,在那个时代,其成就也高不到那里去虞集(1272~1348)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江西临川崇仁人。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徙崇仁。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因虞集曾草诏说顺帝非明宗子,所以顺帝即位后,他就谢病回乡。文学成就虞集(1272-1348),元学者、文学家。安伯生,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属今四川),迁崇仁(属今江西)。成宗大德初年到大都(今北京市),任国子助教。文宗时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素负文名,有《道因学古录》。虞集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著有《道园学古录》50卷。虞集的书法在当时也很有名。作品集粹[编辑本段]【挽文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注释:这首诗是元诗中难得的佳作,诗人把自己极为深沉的民族感情、历史兴亡感都融进了严整的艺术形式之中。诗的风格沉郁苍劲,寄慨极深。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元诗选》) 【代祀西岳至成都作】我到成都才十日,驷马桥下春水生。 渡江相送荷子意,还家不留非我情。 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 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滕王阁诗二首】天寒江阁立苍茫,百尺栏杆迤夕阳。 岁久鱼龙非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 灯火夜归湖上雨,隔邻呼酒说干将。危楼百尺倚栏杆,满目江山不厌看。空翠远凝江树小,落霞飞送酒杯宽。千年剑气冲牛斗,半夜天香下广寒。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听雨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王氏孝义诗】阴阴槐柳荫苇村,中有乌头孝义门。耕织事均家益瞻,缌麻亲尽义弥敦。蜜蜂日暖开窗户,慈竹春深长子孙。先世此邦尚赐履,为歌遗俗却销魂。注释:诗中的王氏即陕西蒲城王氏,在陕西省蒲城县,苇村一作韦村,位于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五代时期即以“孝义名于乡里”,元代延佑年间受到朝廷表彰,列入国史,被称为“蒲城孝义之家”,县令曾两次树石“王氏孝悌,以兴民让”。今存《蒲城王氏祠堂碑铭》,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期颐篆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官至参知政事和翰林学士的危素书写,现存蒲城博物馆,与《云麾将军碑》、《苏孝慈墓志》、《高力士墓志铭》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杨载(1271~1323) 元代诗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徙居杭州。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受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当时文名颇大,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气为主,赵孟頫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业无成就时,也每有叹老嗟卑的情绪,他的《客中即事》诗说:\"渐觉星星雨鬓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却春光度,惊见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情况。其诗总的基调并不消沉。杨载的一些比较好的诗作,特点是含蓄,老练而不陈腐,颇有新的意境。《题文丞相书梅堂》歌颂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表达了由衷的景仰心情。他的《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诗,颇象唐诗,圆润而不枯涩,风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平易通顺,全诗意境空灵飘忽。他炼字造句,下过苦工夫。他自己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著有《杨仲弘诗》8卷,文已散失。 作品赏析[编辑本段]杨载是元代中期的著名诗人、诗论家,也是有名的古文家。杨载诗文成就受到赵孟烦的称赏推重。"初,吴兴赵孟频在翰林,得载所为文,极推重之。由是载之文名,隐然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之。其文章一以气为主。博而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元史·杨载传》)可见其文名倾动当时。杨载的诗话著作《诗法家数》是一部有相当的理论价值的诗论著作。谚书侧重论述诗歌的创作,就中贯彻了风雅传统。杨载的诗歌创作,被虞集称为"百战健儿"。诗语健劲,富有变化腾挪之势,雄浑横放,长于议论。范枵为其诗作序云:"仲弘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V论议,直视千古,每大众广集,占纸命辞,傲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元诗选·仲弘集》)可见杨载为诗的那种脱略束缚、横放杰出的艺术气质。杨载以律诗见长,其山水之作也基本上都是用律诗形式来写的,如《望海》:海门东望浩漫漫,风飓无时纵恶湍。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波衔日晓光寒。岂无方士求灵药,亦有幽人把钓竿。摇荡星槎如可驭,别离尘土有何难!再如《东海四景为大尹本斋王侯赋四首》:夏月湖中爽气多,南风叠叠卷长波。渔人舟楫衡萍藻,游女衣裳揽芰荷。脍切银丝尝美味,腔传金缕换新歌。使君用意仍深远,即此光华岂灭磨?--其二暂停麾盖拥轻舟,此日湖山属暮秋。采采黄花登几案,离离红树散汀洲。倾壶浮蚁杯频竭,下箸鲜鳞网乍收。莫向钱塘夸往事,白苏未许擅风流。--其三这些诗篇体现了杨载山水诗的基本特点,他善于用较有色彩的辞语来表现山水景物,意境富有层次感与动态感,较为严整的律诗形式与山水境界的刻画浑融地结合在一起。杨载还善于借题画诗来传写山水意境,通过对画家笔下画面的生发与联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如《云山图为茅山刘宗师作》:长江千万里,奔浪薄高云。龙现谁能睹?猿啼不可闻。迂回园地势,昭晰应天文。剑气秋如洗,珠光夜欲焚。连峰俄笋迸,断岸复瓜分。句曲临东极,岩头有隐君。再如《题赵千里山水扇面歌》:公子丹青艺绝伦,喜画江山上纨扇。只今好事购千金,四幅相连成一卷。春流漠漠如江湖,飞烟著树相有无。岚光注射翻长虚,白玉盘浸青珊瑚。追随流俗转萧疏,对此便欲山林居。旗亭花发酒须沽,舟行为致双提壶。抱琴之子来相须,醉归不省何人扶。旁有飞泉出岩隙,掣电飞霜相荡激。蛟龙不爱鲵桓食,但见垂纶古盘石。人生万事无根柢,出处行藏须早计。......这类诗作在《仲弘集》中还有很多。都以较为自由的古体形式对画中的山水意境加以发挥,进行再创造,使题画诗中的山水展现了更为鲜活的风貌。诗人在其山水刻画中又抒写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庸俗人生的厌倦渗透在其山水吟咏之中。杨载(1271~1323) 元代诗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徙居杭州。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受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当时文名颇大,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气为主,赵孟頫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如《怀钱塘故人柬应中父》、《寄维扬贾侯》,都为怀才不遇者愤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业无成就时,也每有叹老嗟卑的情绪,他的《客中即事》诗说:\"渐觉星星雨鬓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却春光度,惊见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情况。其诗总的基调并不消沉。杨载的一些比较好的诗作,特点是含蓄,老练而不陈腐,颇有新的意境。《题文丞相书梅堂》歌颂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表达了由衷的景仰心情。他的《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诗,颇象唐诗,圆润而不枯涩,风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平易通顺,全诗意境空灵飘忽。他炼字造句,下过苦工夫。他自己说:"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著有《杨仲弘诗》8卷,文已散失。 范椁生平: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县人(今湖北恩施),范椁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熊氏亲自教他念书。成人后因身体瘦弱,干不了重活,靠卖卜为食。大德十一年(1307),范梈由清江万里跋涉至京师,被中丞董士选请到家塾教学。后由朝臣推荐,成为翰林院编修。此后,当过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翰林应奉、福建闽海道知事等小官。范椁一面为官,一边作文,遗《范德机诗》和《木天禁语》,论诗讲究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六关,时人虞集称范椁诗“如唐临晋帖”,又称范为文白先生,是当时文坛领袖,誉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天历二年(1329年),他因母病辞职返乡。在他母亲去世的第二年,范梈也因病逝,卒年四十九。 “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范椁。至治、泰定以后,元诗人一反宋诗尚理的潮流,呼吁恢复唐诗的优良传统,范梈在这一复古运动中颇享盛名。他的诗多为写实之作,如《己未行》、《闽州歌》等。《己未行》是一首描写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六月初一京城地震的史诗:“二年六月己未朔,京城五更大地作。卧者颠衣起若吹,起者环庭眩相愕。室宇无波上下摇,乾坤有位东西却。自我南来睹再震,初震依微不今若。昨朝展席坐堂上,耽玩图书静无觉。堂下群儿又惊报,方馔饔人丧杯勺;栉者仓皇下床榻,门屋铿锵震铃铎。只今犹自腾妖讹,旦暮殊言共郛郭。大家夜卧张穹庐,小家露坐瞻星落。焉知怪变不可屡,安巢尽有南飞鹊。昔闻上帝忧瀛洲,亲敕巨鳌十二头。特为群臣举首戴,万古不与水东流。岂其九州亦类此,此事或诞或有由。上帝甚神吾甚愚,戴者未动心优游”;《闽州歌》反映的是福建文绣局“取良家子为绣工”,并希望废除这一弊端,廉访使将此诗交给皇上,“上闻皆罢遣之,其弊遂革”;诗曰:“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围绷坐肆杂男女,谁问小年曾识君。古来夜行斯秉烛,今者衢路走纷纷。那更诛求使者急,鞭棰一似鸡羊群。古来闺阁佩箴管,今者女工征六军。虽复太平少征战,设有备豫将何云。去年居作匠五千,耗费府藏犹烟云。官胥掊克常十八,况以鸠敛夺耕耘。只今弃置半不用,民劳竟是谁欢忻。岁岁条章省烦费,幸且不省无方殷。唐虞在上俭且勤,后王犹复锦绣焚。岂有夔龙让姚宋,不言忍使忧心熏。观风自是使者职,作歌虽远天应闻。” 此外,《明月几回满》、《京下思归》、《王氏能远楼》等都是写情寄意的作品。《京下思归》写乡情:"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戌鼓,多病忆归舟。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揭傒斯评范梈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峻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此外,范梈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昂说:"范德机汉隶,我固当避之,若其楷法,人亦罕及。"范梈著有《燕然稿》、《东方稿》等十二卷,有《范德机诗集》传世。范椁:《赠杜清碧》赠杜清碧①征君家住武夷山②,白鹤元猿夜扣关。船泛清冷凡九曲,屋分丹碧只三间。世人往往知名姓,仙子时时定品班。孔壁秦灰③天未丧,几多鱼豕待重删。 作者简介:范椁(1272-1330年),元代文学家,字亨父,号德机,清江(今湖北恩许)人。曾任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与虞集、杨载、揭溪斯称为“四大家”。他的诗多为描写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风格多样,而以冲淡闲远者为当时所称赞。虞集认为他的诗“如唐人临晋帖”。 释义:①选自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四。杜清碧:即杜本,不愿为官,长期隐居武夷。②征君:旧时称曾经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此处指杜清碧。③孔壁:即孔壁古文,相传在孔子住宅的壁中发现《古文尚书》《论语》等多种古文经书,均用蝌蚪文书写。清代学者怀疑此书,进行考辨。秦灰:似指秦始皇焚书一事。本诗赞颂著名文学家杜本隐居武夷考证古籍的功绩。揭徯斯:(公元1274~1344年),字曼硕;龙兴富州人(今江西丰城)。著名元朝史学家、文学家。揭徯斯是中国揭氏名人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在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揭徯斯之父揭来成,宋乡贡进士,饱学宿儒。从小就对揭徯斯进行严格教育,他十余岁时,就已经学业有成。后为家计所迫,出游湖湘,为当时名公所器重,湖北宪使程矩夫特别欣赏他的才华,把他留在郡学中任教,并把堂妹许配给他为妻。朝廷征程矩末为翰林学士,程便将揭徯斯带到元大都伶北京,京城不少名流都争与之交往,延祜元年(1314),揭徯斯以李孟等大臣推荐,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历翰林应奉、奎章阁授经郎、艺文监丞,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升翰林侍讲学士,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元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任命揭徯斯为总裁官。次年,《辽史》成,《金史》将竣时,揭徯斯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葬今丰城市秀市镇红洲村凤凰山(墓碑为元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写,今藏于丰城市博物馆)。【历史功绩】 揭徯斯是元朝最优秀的史学家之—,在参加修撰各类国家大典过程中,他严谨捕核、条理明晰、语言简炼的语言风格,受到当时乃至以后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这都得益于他在翰林院时,对“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对历代掌故也很精通。所以他撰写功臣列传,就被人称赞为“史笔”。他先后参与修撰《经世大典》,《明宗神御殷碑》等,但最有影响的,还是他与修辽、金、宋三史。尽管他实际上只参与完成了《辽史》就去世了,但史学家们对《辽史》评价都很高,因为辽国—直被视为“异族”政权,被汉文化圈所排斥,不予其正统国家地位,所以辽史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加上辽国本身产生并流传的文字资料非常少,这些因素都给辽史撰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开展辽史编撰,主要是劫后余存的辽国耶律俨的《实录》和金国陈大任所撰《辽史》,揭徯斯与另外四位总裁官、四位纂修官一起,努力克服资料短缺的现状,四处寻访已灭亡二百余年辽国史料,他充分运用了不少回鹘文原始档案,大大丰富了《辽史》内容。使《辽史》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形成了这部一百十六卷的纪传体史书。《辽史》相对其他史书来说相对单簿一些,但它仍然是研究辽代历史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其营卫、兵卫、地理、百官、礼仪卫系志,游幸、部族等表,也较有特色,反映了辽朝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农牧业并重的特色,而《辽史·国语解》则是研究契丹语的重要资料,到现在为止,它仍然是破解辽代出土文字碑刻的重要工具。与揭徯斯史学地位相提并论的,则是他在论文和书法方面的成就。揭徯斯与虞集、柳贯、黄晋号称“儒林四杰”,又与虞集、杨载、范椁并称“元诗四大家”,而在这两个并称的诗人团体中,又以揭徯斯的诗文作品思想性最高。【时代特色】 由于揭徯斯一生处于元朝战乱时期,他又出身贫贱,曾长期接近社会底层,深知劳动人民饱受战乱、饥荒和苛政的痛苦,他对贫苦人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些都在其诗之中均有明确而深刻的反映,正如他自己所说“忧世有万端”,也如欧阳玄为他撰写的墓志铭评价“世路龃龉,时或不平,心有所感,形诸诗文,”他用诗笔记录了一个真实的元朝社会,他的诗或深沉或隽永,或凝重或清丽,这些是他有别于同时的诗人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与之齐名的虞集(宰相虞允文之孙)的艺术成就在这一方面比他逊色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揭徯斯出身低微,所以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作在他存世的诗文中是有很大的比重;而长期生活在民间的结果,使他的诗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揭徯斯的诗各体皆工,古体尤为擅长,能融合古乐府和新民歌的特色,饶有韵味,雅俗共赏,脱积习之窠臼而别开生面。《四库全书》修撰官在全文收载其文集时评价说:“其文章述事严整,语简而当,凡朝廷大典册及碑阪之文多出其手,一时推为原制。独以诗则清丽婉转,别饶风韵,与其文如出之手。然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嫣红姹紫,徒矜姿媚者可比也”。【作品举证】 揭徯斯的名作,如《晓出顺承门有怀太虚》“步出城南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得语浅而情真;《武昌舟中》诗云“船头放歌船尾和,蓬正雨鸣篷下坐,推蓬不省是何乡,但见双飞白鸥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反映黑暗现实的《雨述》、《杨柳青谣》等,则愤怒控诉和鞭挞了统抬者欺压百姓的罪行。这充分体现了揭徯斯疾恶如仇的性格。揭徯斯不但说了,还身体力行,他曾为富州无端被强加采金一案奔走呼告,终于使富州人民摆脱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朝廷不顾实际情况,强行发行纸币导致物价飞涨时,与丞相在皇帝面前极力抗言,直斥货币滥行之害,这些都反映了他为民请命、言行一致的优良品格。 揭徯斯的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生活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秋雁》诗,别有寄托,写出了当时民族间的矛盾。诚如元朝《至正直记》中所说:“揭曼硕题雁,盖讥色目北人来江南者,贫可富,无可有,而犹毁辱骂南方不绝,自以为右族身贵,视南方如奴隶,然南人亦视北人加轻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诮。”揭徯斯还有一首《女儿浦歌》,用民歌体描写大孤山下的船民,不管风浪如何险恶,总是无所畏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刚毅勇敢。 揭徯斯擅长书法,楷,行、草无一不精,今存世作品有名临智永千字文》(今藏上海博物馆),《跋陆柬之文赋》等,在书法界一直奉为至宝。明代藏书家范钦在宁波筑阁藏书,久无阁名。后得揭徯斯手书《龙虎山天一池》石刻拓本,喜不自胜,遂命名为天一阁,今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他贡献】 揭徯斯其他方面的贡献还有:他在《蜀堰记》中记载的水力纺纱机,为中国最早记录这一发明的文字资料,被专家论证比英国工业革命时发明的阿克莱纺纱机早四百年;他在《杨柳青谣》中的记载证明,中国年画之乡天津杨青得名最早记载出现在元朝。这些珍贵史料,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欧阳玄在《豫章揭公墓志铭》说,揭徯斯“文章……正大简洁,体制严整。作诗长于古乐府,选体、律诗长句,俨然有盛唐风”。 揭徯斯的散文大多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读的作品。如《与萧维斗书》、《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都认为“独善其身”不是一个政治家的风度。《浮云道院记》、《胡氏园趣亭记》,则反映出一种封建时代文人的闲适情趣。揭徯斯著有《揭文安公全集》十四卷,补遗一卷。
1、文科专业“参考文献”的表述格式(1)文科专业毕业论文必须列出不少于5种以上的参考文献。该参考文献用以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资料。(2)文科专业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置于论文正文之后,单独成页排版。(3)“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宋体小三号加黑打印,顶格。其他所列的具体参考文献转行空两格排版,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4)参考文献的具体表述格式与上述论文注释中的格式一致,只是对于著作,不用列出页码。2、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的表述格式(1)按照理工科学术研究的习惯,其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主要用于注明论文(设计)中所参考文献的来源。作者对论文(设计)中某观点或概念的说明,也置于参考文献中进行。统一采用尾注(文末注)的形式。(2)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依次采用[1]、[2]、[3]……的序号。(3)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各项内容的表述顺序为(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各项内容不得缺省):a.参考专著的:作者.著作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号.b.参考期刊文章的:作者.文章题名.刊名,年,卷(期):页码号.c.参考论文集中的论文的:论文作者.论文题名.论文集主编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号.d.参考报纸文章的:作者.文章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参考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按照上述顺序用原文表述各项内容,切忌中文与外文混用。
内容摘要: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戏曲也渐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戏剧经典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正文:
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使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白朴的《梧桐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帝王与妃子的真挚情感;马致远的《汉宫秋》,写尽了一代明君为了国家的兴盛痛失所爱的心酸;王实甫的《西厢记》表达了“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走近他们,觉得这些人物仿佛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引得我们不住的去探究、思索。
一、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前半生坎坷,在夹缝中求生存,后半生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如带有喜剧色彩的《救风尘》和悲剧《窦娥冤》,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窦娥,以下是对她的形象研究分析。
简单地说,窦娥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幼年时父亲为了能有盘缠上京赶考,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成年后又经历了丧父之痛,不过这一切对于从小在苦日子中“浸淫”过的窦娥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时起,才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及生命的终结。在要不要改嫁的问题上,窦娥和蔡婆婆产生了意见分歧,蔡婆婆是年长寂寞,本无可厚非,但她最不该的是不顾窦娥的意愿逼她改嫁,这倒也就罢了,蔡婆婆毕竟是她的长辈,“尊老爱幼”的孝道不允许她忤逆婆婆。当然,如果放在现代,我绝对支持窦娥的做法——拒婚不从,但是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她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不尊重蔡婆婆,至少她的死因是帮蔡婆婆顶罪。窦娥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值得人称道,但她的死往往会让人产生“生不逢时”的惋惜。
在窦娥死前,她曾经发了三个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誓言,除了六月飞雪,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无巧不成书”,这样的际遇也恰恰证明了窦娥遭受的不平,所以可以说,她是一个骨子里倔强但却有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的人。
二、秋雨梧桐夜落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他自幼颠沛流离,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重的沧桑感。而他所传至今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却偏偏是爱情题材的戏剧,而我这里所要说的是及爱情、政治为一体的历史剧《梧桐雨》,题名来自白居易的同题材诗作《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夜落时”一句。这一句给人一种暗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局的意味,因而我很喜欢,这是一种凄楚之美。
李、杨的爱情故事,有点俗套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因为男女主角身份尊贵,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动荡,而使得这样的爱情有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自古帝王多薄情”,所以李对杨的情,成了杨“红颜祸水”的佐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帝王,“要江山更要美人”其实有时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实情况是“为江山弃美人”,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悲剧命运其实与她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的。
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本人也有“曲状元”的美誉。同时,马致远也写过一系列杂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围绕历史上出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而创作的,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众说非云,而我比较欣赏的“事实”是前几年拍的由李彩桦主演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毛延寿对昭君一见钟情,因而私藏昭君真实画像,昭君与呼韩邪在成婚前巧遇,两情相悦,而汉元帝则成了彻彻底底的“跑龙套”。这个版本降低了昭君在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将呼韩邪与昭君之间由美色产生的欲望上升到由情爱产生的欲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昭君由为国牺牲变成了为爱奉献,削弱了她的形象对后人的启发影响作用。不过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小女人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很佩服她的远嫁他乡的勇气。毕竟,就现代的观念来看,远距离恋爱都难保劳燕凤飞,何况是为了爱人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也或许,你勇敢了一回,做了选择,但当激情退去,你还能用什么来支撑你的婚姻?因而我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难,难的是之后你该怎么做。
所以说,昭君是果决的,亦是幸福的,因为她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四、天长地久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代表作《西厢记》,简言之,讲的是丞相之女崔莺莺与赴考考生张君瑞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它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但这并不表示我对崔莺莺的做法是赞同的。身为一名大家闺秀,私会男子并以身相许是绝对不明智的,不然现代也不会有“先上车后补票”的事件的发生了,其实追溯起来,古来有之。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我要说,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嫁给一个爱自己而自己不爱的人并不可怕,糟糕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不贞”却成为了夺走你幸福的侩子手。
结论:
“情”之一字,其实是世上最难解的题,当友情、亲情、爱情产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我记得《昭君出塞》中昭君决定虽呼韩邪离开时,呼韩邪问过她选择的原因,昭君说“离开父母我会心痛,而离开你我会心碎,所以我情愿心痛也不愿日后心碎”。这句话曾一度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誓言往往是美好的,可当它冲撞了现实,选择便成了最为艰难的事,有些事我们没经历过所以不能带有偏见,综观现实才能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高进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邓光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3、《对“元曲四大家”源于周德清之说的批驳》,杜瑶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元曲四大家”之说探源——元人评元曲》,杜瑶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丁国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刘爱琳,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7、《论莺莺之美——<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上铧,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张勇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元曲四大家中“郑”之归属研究综述》,吴庆晏,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10、《白仁甫杂剧人物形象塑造深探》,田景丽,芒种,2012年08期
我整理了一下参考格式,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2]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2]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7、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8、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译著
【格式】
[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5]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文献格式详解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一)参考文献的引用、目的及作用
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方法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329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5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320 浏览 2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
356 浏览 7 回答
192 浏览 4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334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4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3 回答
167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