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发现铬有生物活性,1957年报道提取了一种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的化合物,能够恢复大鼠受损的葡萄糖耐量,并由此确定铬是动物营养的必需微量元素。后来,给葡萄糖清除率有所改善。此后,又发现加入250μg氯化铬后,其外源性胰岛素需要明显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 人体内各部分都存在铬,并主要以三价铬的形式存在,但铬在生物组织中的浓度极低。正常人体内总共只含有6-7mg的铬,而且分布很广。除了肺以外各组织和器管中的铬浓度均随着年龄而下降。新生儿铬含量高于儿童,儿童3岁前铬含量高于成人。3岁起逐浙降至成人水平。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铬含量逐渐减少,因此老年人常有缺铬现象。 生理功能:加强胰岛素的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铬对人体的作用 铬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只含有6-7毫克,但对人体很重要。也很灵敏。每公斤体重只要给予1微克的铬,就足以显示出它的生物功能。尽管需要量如此之少,但缺铬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从食物中摄取铬,而大量的精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格。铬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个器官组织和体液中,铬的主要功能是在糖代谢中起作用。 铬与糖耐量:葡萄糖耐量、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都需要铬的参与。糖利用时要消耗铬,当糖大量利用时有可能造成铬的不足;铬不足时又影响糖的利用。铬具有抗糖尿的作用。美国玛利兰州人类营养研究室的医生们经过近15年的研究指出;葡萄糖负荷可造成铬丢失,水果和蔬菜虽然也含丰富的糖,但不会引起铬丢失,因为含的是果糖,果糖释放的很慢,而且含有足够的铬能与淀粉和糖的作用抵抗。铬是唯一随年龄增加而体内含量下降的金属元素。当铬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时,糖耐量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易患糖尿病可能与此有关。 铬与胰岛素: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受葡萄糖耐受因子的调控,而葡萄糖耐受因子的稳定,铬是必不可缺的因素。葡萄糖耐受因子可促进胰岛素的作用,而给可增加胰岛素活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而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应该说,铬的功能是通过胰岛素而实现的。铬的作用部位是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有可能是增加受体的数量并易化受体的作用。铬不是胰岛素的取代物,是促进胰岛素作用的"加强刑",是胰岛素起作用的"共同要素"。缺铬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铬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铬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缺铬严重地区糖尿病发病率高。已有非常足够的证据证明,铬不足引起糖耐量异常,绝大部分最终发生糖尿病的人都从糖耐量异常开始,预防糖耐量异常起着预防糖尿病的作用。摄入足够的铬,可使糖耐量正常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II型糖尿病病人产生大量胰岛素,但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随着铬的补充,内源胰岛素减少,糖耐量改善。含铬丰富的食物,可增强胰岛素的效应,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缺铬是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共同环节。低铬食物能使糖耐量降低,也能引起动脉硬化症。在食物中加入含络化合物可使糖耐量恢复,也可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冠心病患者血中铬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死于冠心病的人大动脉组织内铬含量明显低于突发事故死亡者。动物实验也证明,给铬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缺铬可引起脂肪代谢失调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补充铬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胆固醇。